朱厚熜看似是和杨廷和等官员讨论继嗣的问题,可真正的核心问题是武宗皇帝的旧势力向皇权发起侵占。 若是真的让杨廷和等人成功,朱厚熜无疑会变成一个傀儡皇帝,这可不是陈煜想看到的事情。 陈煜自然明白就算他和朱厚熜划分界限,也不可能加入杨廷和的阵营。 这件事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是两个势力的相争。 朱厚熜坐在龙椅上,心中担忧,昨日他就问过陈煜还有何能力,他需要了解自身的家底,如此才能何杨廷和正面相争。 陈煜也说了自己的能力,比如记忆力超群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关于小七和气象卫星的事情并为言明,只是说可以看天气。 这些事情朱厚熜早已在安陆就知晓,只不过这次更加的仔细和认真,毕竟对手可是把持朝堂的内阁首辅,不得不谨慎对待。 朱厚熜对杨廷和的态度很复杂,因为对方为自己登基皇位扫平了一切障碍,铲除了宦官对朝廷的影响。 他心中叹气,若是杨廷和不与他纠缠继嗣问题,他还是非常感激于他。 但……既然矛盾已经发生,那他也不会手下留情。 虽然这件事看上去很幼稚,可朝堂上的事情有时就是如此,皇帝或内阁的几句玩笑话,下面的官员都在认真办,办不成还要挨板子。 朝堂沉默中,谷大用派人准备了笔墨纸砚,这是为了防止有人忘记说的内容。 驸马都尉崔元笑了笑,道:“既然说的是礼仪,那就从礼仪说起,有一段经典是这样说的……” 崔元巴拉巴拉的说了一大堆话,听着朱厚熜都是皱眉,出口问道:“崔元,你是在背书,还是在说书?这长度已经超出遗诏范围!”
驸马都尉崔元立刻停止诉说,连忙对朱厚熜回应道:“陛下,下官已经说完,现在就请陈大人回溯吧!”
崔元嘴角带笑,暗道:陈煜,你输定了,字有很多谐音。话也是从我开口时回溯,你若不理解,那就别怪我了。 陈煜作揖道:“陛下,臣在说之前想让崔都尉确定书写的文书。”
“可。”
“第二,臣要一字字确认崔都尉说的字是否为他心中所想。”
“可。”
“第三,是从那一段开始,臣也需要确认。”
“可。”
朱厚熜满意点头,心中大笑:为了防止崔元耍小聪明,陈煜也是很稳健。 此时,崔元愣了愣,他看向陈煜,感觉心中的一番盘算都被陈煜看透。 崔元很无奈,只能按照要求和陈煜对字,并说明从哪里开始诉说。 陈煜了解情况后,笑了笑,道:“那臣就开始回溯,请陛下和扬阁老检查。”
得到皇帝的同意,陈煜开始一一说出崔元的话,没有丝毫差漏。 “好,陈爱卿不愧是朝廷的能臣,这记忆力当真超群。”
朱厚熜看着御桌上的纸张,开怀大笑。 在场的百官也是面面相觑,他们中有人也跟随崔元的话,边听边记。 可回溯时,真的没有陈煜这等能力。 “扬阁老,如何?”
朱厚熜得意洋洋的对杨廷和问道。 “陛下,还有两人。”
杨廷和回应道,面部看不出任何恼怒的表情。 闻言,陈煜道:“既然扬阁老觉得不够,那就请吧!”
随着大学士梁储出题,陈煜也是毫无差漏的回溯。 此刻,已经没有人怀疑陈煜的记忆力。 杨廷和面部阴沉,也没有让工部尚书周旭出题,再考验下去也是丢脸。 朱厚熜见状,说道:“那毛尚书就回溯一遍遗诏上的内容吧,朕并未为难你?”
毛尚书脸色涨红,这不算为难,还有何事算为难? 不过,毛尚书并为放弃,凭借记忆,回溯道:“奉天承运……朕……” “好了!”
杨廷和阻止了毛澄回溯遗诏,但他的态度并未改变,道:“陛下,臣已经参与此等幼稚把戏,但继嗣和迎接礼仪的事情臣是不可能退让的。”
朱厚熜大怒,一拍桌子,道:“好,好你个杨廷和,自从朕登基以来,这也不许,那也不许,还必须继嗣,这朝廷到底谁说了算?!”
“自然是陛下。”
“既然是朕说了算,为何扬阁老处处于朕作对?!”
“陛下,有违礼制、礼节的事情当然需要多多提醒,毕竟陛下是小宗继承大宗,很多大宗的礼仪小宗并没有。”
这时,一直雀雀欲试的张璁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厚熜按压下心中的怒火,道:“张爱卿请说。”
张璁立刻说道:“臣要说的是,扬阁老、毛尚书只是按照儒家的条条框框行事,可礼制起源是人! 这是人编撰而成,我大明朝为何要将自己圈定再一个圈子里?这和豚有何区别! 臣认为陛下做的对,陛下既没有在武宗皇帝在世时成为皇子,也从未在皇宫中生活过。 且,陛下是根据‘兄弟继递’的礼制继承大统,遗诏上也写的明明白白。 还有,圣母还在世,陛下如此尊崇孝道,此为大礼。 大礼高于天。 但朝堂上的官员只会依照框架强加给陛下,陛下不愿与之为伍,当然要反对。”
张璁此话一出,百官中不少人脸色大变,脸色阴沉。 刚才张璁的话可是骂他们是豚,他们心中岂能不怒。 之前吃瘪的都尉崔元,立刻呵斥道:“张璁,你竟敢在朝堂上胡言乱语?陛下,张璁当诛!”
“陛下,张璁丝毫不懂礼节,以下犯上,臣同意诛杀此人,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附议!”
“……” 张璁脸色一白,脊背发寒,冷汗瞬间冒出,身体直打哆嗦,但他并不后悔为新皇进言。 朱厚熜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群情激愤,人性的丑陋嘴脸映入眼帘。 良久,朱厚熜才开口说道:“张爱卿说的句句属实,竟被你们说是胡言乱语,可见你们对礼制不清不楚。 尤其是礼部尚书毛澄,整日不为君思忧,反而用拙劣的前朝皇帝事迹劝说朕继嗣,当真该诛! 宣,礼部尚书毛澄,以下犯上,欺瞒君王,削去一切职务,明正典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