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时候,柳絮如烟。建业满城春色。
陈云栖乘着伞漫步在建业街上。城郭富丽,人物风采,自有一番天子脚下,六朝旧都的峥嵘气象。 访过乌衣巷,看罢莫愁湖。 陈云栖一身真气流转。几个月的水磨功夫下,周身一百零八窍穴已打磨完了大半。 譬如池塘蓄水,已蓄有大半池水。 只等池水水满则溢之时,就可尝试筑基了。 陈云栖本打算如此,然方平副使指点他时说筑基至关重要。最好体察天地,明悟一种道,也可称之为意境。 拜访看守临安封桩库的李老时,李老也劝他尝试一番。再突破不迟。 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奠定下最坚实的道基。日后修炼之路,也才能走的更远。据说后来越修到高深处,早年境界是否修炼的完美无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譬如建高楼。根基不稳固。就有坍陷之危险。只有根基打好,楼才有建的更高。 不过明悟天地之意或许道意,到底可遇不可求,非得有极高的悟性和天赋。再有些许机缘才能在修炼刚开始的境界就体会到道意一分的妙处。 陈云栖到建业已有一周有余。在国子监持着方平副使的介绍信。安顿下来。 就去学校藏书阁借阅相关的典籍,以期触类旁通少走些弯路。 眼下,他手持卷潇湘山人闲谈,坐在玄武湖上的一艘游船之上。说不出的惬意从容。 斟字酌句的细细品读之下。作者有些精妙的言论给了他很大启发。 搁下书本,湖光山色的倒影,远处传来嬉笑游人的声音。菱角碧实,旁边画舫里丝竹歌舞总不停歇。 陈云栖看了一会。感叹江南水乡名不虚传。 盘膝坐下,静心凝神。多日尝试,陈云栖离体悟天地之意只有一层薄纸戳破,就能体会到那一天地的妙处。但也颇有些收获。 至少他如今御使周身真气运转时。平日难以走到的细微经脉,如今应声而至。无不如意。 一身真气驱使起来更是如臂如指。乾元决沿着经脉运转开来。真气如雪如瀑。颜色洁白无瑕,流转起来汩汩如泉。 陈云栖,当时借着丹药之力转修功法,突破境界,到底有些真气虚浮。经过这些时日的打磨用功。可以说是尽去其弊。牢牢的夯实了根基。 画舫摇曳,水波泛起涟漪。陈云栖打坐其上。心神静了下来,落在灵台之中。 阅读过的诸多典籍。前贤的种种智慧。在心中摩擦碰撞。 师法天地,观摩自然。 把握其中脉络。 体悟合乎自己的。 那何种是我的路呢?陈云栖扪心自问。 他这些时日其实倒体会到了不少种道的脉络。但心里纠结到底那种道意合乎自己。 说来也奇怪,他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功法诀窍,修炼瓶颈。几乎没有受过阻碍。 悟性天赋,如有神助。虽无什么穿越者标配的金手指之流。 但这一身天赋悟性也足够他立于人上,与诸多天骄人物争锋了。 而且陈云栖隐约感觉自己的根骨天赋还在缓慢上涨。 进度虽不快。却胜在长期. 彷如有神助天眷一般。 他如今修炼所能吸引聚拢到灵气,已超过刚开始时小半了。 气行百脉,神游太虚。乾元真气运转如飞。 良久,湖上落下了细雨。长堤之上,亭台楼阁之上,皆好似蒙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轻纱。 细雨迷蒙里,满湖池水里,浩渺天地之间,只觉一片空灵纯净。 飞燕轻展羽翼,游鱼嬉戏水中。 偶有几滴雨溅落在陈云栖的身上。一阵凉意沁入心脾。 陈云栖盘坐舟上,忽觉五感灵敏,周身上下无不觉得舒爽万分。 灵气鱼贯而入,如乳鸽归巢一般。向他身体涌来。 云栖来者不拒接应灵气,注入未打磨完毕的三十六灵窍中。 远处,一亭中看景的儒服男子笑道:“不知是国子监那个小家伙体悟到了天地之意。接纳玄武湖满池灵气,形成这灵气潮汐之像。良才美玉,为宵小所坏,就不美了。”驱指一点,几个图谋不轨的宵小之辈,正潜行往陈云栖游船驰去,应声而落水中。 四周顿时,无人再起心思。 陈云栖无知无觉,心神仿若融身天地之中一般。 恍惚间,他闻到湖岸上新开荠菜花的清香。闻到踏青人家少妇身上的胭脂味。手指仿佛触碰到玄武湖水的清爽凉意。仿若看到建安满城烟雨里摇曳多姿的杨柳。似乎真切的品尝到挂在枝头青青梅子那酸涩使人唇齿生津的味道。 这种感觉微妙而玄奇。仿若身融这春日的天地之中。 咔的一声,周身窍穴打磨完毕,甚至真气也精纯了一番。 天地灵气却还如潮汐,一浪强过一浪的,争先恐后的往陈云栖体内涌去。 如果陈云栖此时内视己身,就会发现气海扩大了一倍不止。周身经脉也拓展开来,更加柔韧开阔。白如初雪的真气现在表面还泛着湖水般的青绿色。在经脉中静静流淌。 是的,陈云栖要一鼓作气突破先天,筑基成功,就在今日。 天地玄关轰的洞开。足足过了小半日有余。 陈云栖才猛的起身,衣袖临风。建业雨里,玄武湖上。 他悟到了,自己的意是初春之意。 蜂花荠菜三月,江南微雨里。燕衔春来。 世界落入他的眼中,洗尽铅华。道的轨迹无处不在。 此身十年苦修,今日一朝得道。化凡为道。 今日他终于窍穴打磨完满,开窍大成,筑基成功。突破第一境,踏入下一境界,先天境,而全无凭借丹药等外力。 开窍境完美无缺,打下了最稳固的基础。让他日后修行之路可以走的更远! 良久,云栖轻吐口气。立身画舫里看雨。 伸手一招,雨水凝成水球。 陈云栖略一感受其中威能,将之散去轻笑道“再让我遇到山神庙那三人,一息之间,足以斩杀殆尽。”
先天境,自然不是开窍境可比拟的。到此境界,可以融身天地,初步借用天地之力了。更有佼佼者体悟天地之意,把握道的脉络。合手之间,开窍大成的修者。可立杀之。如同仙凡之别的差距一般,横有天堑,不可逾越。 陈云栖捡了那卷书持在手中。细细读来,另有一层意蕴缭绕在心中。这是先前未能领悟之意。 远处几个画舫见陈云栖突破靠了过来,皆是国子监的学生。 问好之余,有结交意。 云栖一一行礼,闲聊应付几句约定改日喝酒聚会不提。 雨停时候。陈云栖上岸还了船,付了钱给船家。 往国子监漫步走去。 建业新雨后,迷蒙湿润的水汽弥漫。道观林立,佛寺层层。 陈云栖,看了心里感慨一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他如今修炼有成,心情愉悦自然脚步轻快 不一会就到了国子监。远远望见天子御赐的牌坊矗立在雨中。 壮丽非常。 走近,但见牌坊里几块高可过人的汉白玉碑上,刻着自太祖到今上,历来在位的陈朝皇帝驾临国子监的记事。 刻字铁画银钩,龙飞凤舞。 石碑窄面更纹饰着蟠龙游凤浮雕,精美非常。 陈云栖站在碑前,细细品读下,感受到好几种意境。 上有所好,则下必有兴。 太祖皇帝好道,写文的是张家天师的后代。一股出尘意,又夹杂着天子宠幸的紫气。 太宗好儒,写文的是当朝大儒,刚看下去一股中正不拔意就扑面而来。 ………… 至于今上,云栖略微惊讶。瞧见落款赫然刻着御作的字样。 朕以不德,体圣人意,初登此位。临国子监,明夫子尊师重道之教。乃作此文。承平十年。 承平十年?云栖心里一盘算如今已是承平二十八年了。 这十八年来,今上好像一次国子监也没再来过了? 深居台城之中,除上朝视事外,一应事物务皆教由人办。颇引朝野议论。 只是太平无事,民安国富。倒也没有谏官上书。反而兰台修书的大儒们常常称许今上。有古时圣君明主,垂拱而治天下的气象。 这些都是陈云栖听同舍室友的议论。 他走到院楼里深处小,湖泊中上立着一个高大建筑。 国子监的藏书阁。 玄黑色的房瓦,飞檐斗拱,四角挂着风铃。看上去只有七层楼阁。藏书却不下几百万卷。三教九流,经史子集,功法秘籍,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除却皇家兰台藏书楼外。陈朝藏书无过于此楼。在天下之中。也只有道宗祖庭和佛门灵山的藏书阁可以比肩。 至于北边的元魏,马上功夫有余。前些年曾经屡次三番窥江。这文事就有些不足了。 池畔一块青石碑上,题刻着天一楼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笔力不凡。 陈云栖走了进去。验明身份,还了书。 他如今是国子监的学生。无需任何代价,藏书阁一二楼的书籍尽可阅览。也足有几十万之巨了。 陈云栖上了二楼,走到书架旁抽了本剑决,找个僻静地方坐下读了起来。 陈云栖如今既然修到了先天境就得祭练法器。 否则与人斗法。非吃大亏不可。 上古修行之法,传到了今日。 迈入先天,就可开始选择自己要走那条道途。 有道家一脉,道家以老子为宗,讲究道法自然,有各种道术神通,门派繁多,手段也最多。 也可走儒家一脉,做官养气,立德立言,借皇朝气运修炼。修到高深,笔墨化剑,出口成兵。十分厉害。但局限于王朝气运兴衰。飞升困难,也就是难得长生。 也可走武道一途。锻炼肉体气血。体魄强横,讲究一个肉身自成天地。中庸之道。无偏无差。皮糙肉厚气血如龙,战阵冲杀厉害些。其余只是寻常。入门容易,修到后面还是讲究天赋。军中多是此道。 辅以军阵杀气,也十分不凡。 亦或者佛门一脉,佛门不是中土产生,而是自天竺传来,分为两派。禅宗一派讲究修心,以诸天神佛为本,观照凝练元神法相,轻视肉体,只视为一副皮囊。讲究悟性,有立地成佛者。也有蹉跎一生无有所成。 显宗则相反。这一派修习人数较多,讲究锻炼肉体。与武道有些类似。但是多了祭练法身的手段。 至于其他什么望气,占卜,法阵,请神,符篆,兵阵。 还有旁门宗教,什么密宗,圣火教。 已经不是正途了。说不是正途,并不是不能修到飞升之境,也不是贬为小道的意思。而是泛用度不高,修炼难度高或者局限性大,容易被克制之类的约束。 所以并不昌隆。 陈云栖还没想好选什么。其实上古修炼之道传到今日,个个流派之间,相互影响交融,已经没有刚开始那么泾渭分明了。 有大毅力大悟性的甚至还可兼修。 曾有大能兼修三教。人间无敌,然后飞升而去。一时间从者如云。然无一所成。 因为三教教义冲突,想要三教合一,圆转如意非有大毅力大气运大悟性不能成。 而三教之中,经上古至于今日,无数前贤后继,开创的术法神通无数,以一人之力如何穷尽的了?且不是说三教道意互相已然冲突。 就是自己内部彼此经意也有冲突。 所以现在很少有人自负天资走这条路了。 历来的人都视三教合一为一条断路。可以尝试一二,作参考。但很少有人再坚定不移走这条路了。 因为实在太难走通了。 陈云栖还没想好走什么路, 他境界太低,还是将每个境界都练到圆满夯实基础,比较实在。想这些有些好高骛远了。 他现在所心心念念的事情,是祭练一把飞剑。飞剑祭练得当威力十分惊人。到高深处,一剑开山破岳,千里杀人也是寻常。持之足以横行天下。另外就是飞剑飘逸有仙气。御剑乘风,逍遥天地之间,何等快意。 陈云栖扪心自问要是祭练一把刀或者枪之类与人斗法. 威力先不提,那有御使飞剑来的潇洒呢? 云栖沉浸在剑决中,良久合上书。将书放回原位。又取了本兽皮书来看。 如此反复。到天晚时。陈云栖已读毕了四本。 因为只是想借鉴一二。不去修炼。以他的悟性天赋。所以读的十分快。 陈云栖走到书架旁还了书,伸个懒腰。猛然看到角落处有本似乎羊皮质的书看上去十分破旧,与周围崭新的书皮格格不入。 云栖愁了下来道:“奇怪。藏书阁里的书,皆有专人每日施展术法打理,这本怎么如此破旧呢?”
转念一想,或许有什么古怪处。当即取了下来。打算带回宿舍好好研究。 陈云栖瞧了一眼。封皮上写着 涑水阁主人剑术记。 走到借书处,递了过去。 图书管理员是一山羊胡子老头,戴着顶瓜皮帽。 看了看书欲言又止。陈云栖瞧见了奇怪问道:“怎么了这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老头解释道:“你有所不知,这本剑决十分古怪,历来借阅的学生,都参悟不出什么。反而多半搞得心神亏损。嗜睡非常” “修炼有成的人怎会好睡呢?每日打坐练气还来不及呢?”
”
“那老朽就不知道了,听国子监祭酒大人,研究此书解释道是写书的人一点剑意寄托此书上。悟性不够的人不能参悟到其中奥秘。反而心神会被书中剑气所伤。所以嗜睡” “伤害心神,如此危险,还搁在书架中?”“那倒也没什么,据祭酒说只是嗜睡些许时日就好了,而且此剑决颇有不凡处,收起来不给学生参悟过于可惜些。所以,有这些弊端你还确定要借阅吗?”
老者问道。
陈云栖自信自己参悟功法典籍到如今无所不成,没有一丝阻碍的悟性。点了点头。 老者也由着他做了登记。将书递给陈云栖。 嘱托道:“一月之内必须交还回来,逾期后果自负。需缴纳罚金” 陈云栖点了点头。接过书朝宿舍走去。 老者捻着胡子看着陈云栖背影感叹:“又一个自负悟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