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求粉红。 ×××………………××× “是家兴来了,快屋里坐。”
连守信的笑声从外面传进来,“孩子他娘,家兴来了。”
张氏立刻满脸是笑,一边答应着,一边就往外迎。 连蔓儿看了连枝儿一眼,见她害羞地站在那,有些不知道是跟着迎出去的好,还是站在这,又或者是避开的好的样子,就抿了嘴笑。 笑完了,连蔓儿就拉了连枝儿的手,跟在张氏身后,也迎了出来。 吴家兴穿着一件夏布直缀,手里抱着大包、小包地站在那,等对着张氏和连守信笑。 连蔓儿忙就上前去帮着吴家兴拿东西,大家说说笑笑地将他让进屋里,安排茶水、果子。定了亲的未来姑爷进门,张氏和连守信都是喜笑颜开,拿出来招待的,自然也都是家里最好的东西。 吴家兴是来送端午节的节礼的。 庄户人家,讲究个三节往来。现在连家与吴家是正经的亲戚了,这个礼数自然不能少。 说起来,有些庄户人家,或是当家的为了节省,或是家里条件有限,就希望定亲后,马上就成成亲,因为那样就可以尽早将媳妇娶进门,为家里增添一个劳力,早点开枝散叶,同时,还省去了没结亲之前的三节节礼。 吴家当然不是那样的人家,吴家兴送来的节礼很丰厚。 两匹夏布,都是用最上好的棉纱精纺出来的,即细密穿上又凉快,颜色和花样也鲜艳而不俗。是吴家兴和吴玉贵去县城买回来的,价格并不比一般的丝绸便宜,据说还是今年县城和府城最时兴的衣料。因为紧俏,青阳镇的布匹店里还没进上货。 然后就是一袋十斤的上等江米,一条子足有十斤的猪肉,另外就是两坛上好的杏花村酒。 “又实用、又体面,这是真用了心思。家兴他娘是个周到人。”
背地里,张氏就和连蔓儿低低的声音赞叹道。 连守信在屋里和吴家兴说话,张氏带着连蔓儿和连枝儿娘三个就出来准备饭菜。吴家兴来送礼,连家自然是要留他吃饭的。 一会工夫,五郎和小七从私塾回来,也进屋和吴家兴相互见了礼。 “请鲁先生早点来。”
张氏就对五郎道。 五郎去请鲁先生,张氏一边做饭做菜,一边就和连枝儿商量。 “枝儿,……要不,你给家兴做双鞋?”
连枝儿忙着摘木耳,听了张氏的话脸上又是一红,却没有答言。 张氏就招呼小七出来。 “去量量你家兴哥多大的脚,好让你姐给他做鞋。”
小七听了,就兴冲冲地跑进里屋,紧接着屋里就传出来小七的大声说话声。 “家兴哥,问你多大的脚那,我姐好给你做鞋。”
屋里的吴家兴闹了个大红脸。外屋忙活的连枝儿自然脸更红了。小七那样说,吴家兴很可能会误会,这是连枝儿让小七传的话。 “这个捣蛋鬼。”
张氏也哭笑不得。 吴家兴脸红归脸红,却非常配合地,或者说是主动地在小七找出来的一张纸上,比照着他自己的鞋,大致画了个鞋样子。这鞋样子当然不能用来做鞋,但是却准确地画出了他所穿鞋子的大小。 画好之后,吴家兴还跟小七一起出来,亲自拿着鞋样子递过来。 “……画的不好,应该是从这到这,这么大就够了。”
吴家兴比着鞋样子说道。 外屋忙活的有三个人,张氏、连枝儿和连蔓儿。 吴家兴不好直接将鞋样子递给连枝儿,就递向了张氏。 连蔓儿扭脸偷笑,心想,吴家兴可不呆。 张氏没有接吴家兴递来的鞋样子,示意她沾着手。吴家兴就“只好”将鞋样子“顺手”递给连枝儿。 连枝儿脸红红的,不肯接,她招呼连蔓儿。 “蔓儿。”
这个年代讲究男女大防,庄户人家虽然没有那些大宅门的死规矩,但在这方面也很讲究。因此,像连蔓儿和小七这样的小灯泡,不仅不碍眼,反而十分必须。 “哎呀呀,我也想再要一双鞋。”
连蔓儿就故意道。 连蔓儿趁火打劫,谁都拿她没办法。 在连枝儿一个略带嗔怪和一点点祈求的白眼下,连蔓儿笑嘻嘻地伸手接过了吴家兴手里的鞋样子。 不急,不急,等她把这鞋样子交给连枝儿的时候,会具体敲定她那双鞋的花样和用料的。 晚上做的很丰盛,还请了鲁先生过来做陪客。吃过饭,送走了吴家兴,连守信显得非常高兴。 “……家兴这孩子,心里是个有成算的。咱们枝儿以后算是有靠了。”
收拾了收拾,一家人就又忙活开了。连蔓儿负责将吴家兴送来的十斤猪肉切片。现在的天气,没有冰箱之类的保鲜措施,鲜肉是不能久放的。不过,将肉切成片,倒入大铁锅中略熬以熬,在加些盐,然后将肉片和熬出来的油一起装入坛子里,这样就能存放上一些日子。 张氏和连守信则是开始忙着准备大木盆,提来清水,将大黄米和江米分别放进去浸泡。 “咱自家买了十斤的江米,家兴这又送来了十斤……”张氏一边干活,一边和连守信商量,“我在粮店里,多定了几斤的江米。过节了,咱这铺子一时半会走不开,她姥姥和姥爷那,我怕是回不去。我想,要不咱就捎几斤江米过去。”
“行,”连守信答应的很痛快,张家一家人待他们都是实心实意,帮了他们不少。“这事听你的,咱让人多捎几斤。这些年,他姥姥和姥爷也没见着咱啥东西。”
“那就十斤吧。”
张氏想了想,就道。十斤江米,在庄户人家的往来中,算是比较重的礼了。“那他爷和他奶那,咱也送……” “娘。”
连蔓儿在旁边听见了,就出声道,“咱到时候包好了粽子,给我爷和我奶送过去。咱们离的近,我爷我奶吃的着咱做的吃食,我姥姥和姥爷离的远,就只能送米了。”
“这样……好吗?”
张氏看了看连蔓儿,又看了看连守信道。 “娘,咱和我姥姥、姥爷他们,跟咱和我爷我奶他们之间,这是不一样的。”
连蔓儿想了想,就数道。 他们与张氏的娘家之间,除了对老人的孝敬,更有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以前还是张家送来的多,她们送过去的少。张家帮了他们许多。 而他们和连老爷子、周氏,就是对老人的孝敬。分家之后,只有他们送过去的,没有那边回过来的。 这些还可以不必计较,但是现在,她们和上房之间,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连老爷子和周氏还是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他们和连老爷子、周氏之间,还做不到单纯的父子孝敬。考虑到连家众人的脾气、秉性,她们做事之前,就需要多想一想。 孝敬没问题,但得一点点的来,不能一下子就撑大了某些人的胃口。再说了,周氏在连枝儿定亲那天做的事,可不是那么容易遗忘的。她们也要用行动,表明一下自己的立场。 只是这样的话,还是不好和连守信直接说。 “爹、娘,不是有入地随俗那句话吗,咱就照着咱村里,其他人家的做法来吧。这样,别人也说不出咱啥来。要不,咱好好的东西送过去,还得落一顿骂,又挑出咱老多的不是来。”
连蔓儿就道,“我爹心疼我爷、我奶,那咱平时做啥好吃的,就请老人来吃。咱住的近,这平时一点一点地,不比过年过节给我姥姥和我姥爷的多!”
“是这个礼。”
张氏听了就点头,“我心里吧,其实挺怕和上房这些往来的,不管咱咋做,总有说头。搁谁心里也不痛快,没个长年累月这样的。”
“那样也行。”
连守信想了想,就点了头。 转天,大黄米和江米都泡好了,张氏又将干枣用水抛开,粽叶和晒干的马兰叶子都放入大锅里,用温热的水烫软备用。今年她们包粽子,准备了几种馅料。 一种是只放米,其他什么都不放,就是白棕。第二种是加入红枣,甜味的粽子。第三种是加入咸蛋黄,她们那天赶集买了些咸鸭蛋,就是打算将蛋黄用来包粽子的。第四种,是鲜肉粽子。 大黄米和江米的白棕,还有加红枣的甜味粽子,是量最大的。其他几种,则准备的不多。因为这几种的价格比较贵,除了一部分打算在铺子里卖,其余的就是她们自己吃,加上送礼。 要包这么多的粽子,她们自己当然忙不过来,赵氏和连叶儿自动过来帮忙,铺子里打杂的那个媳妇也来了,另外张氏还将春柱媳妇也找了来,加上她们娘三个,每一个都是手脚利落的,倒也能忙的开。 后来,蒋氏抱着妞妞也来了,她让妞妞自己在旁边玩,也坐下帮着包粽子。 蒋氏做饭菜还是很讲究的,她手脚快,包出来的粽子也俊。蒋氏能来帮忙,张氏很高兴。 第一批粽子煮出来,张氏就和连蔓儿开始铺排着送礼。 ×××……………………××× 送上二更,求粉红,稍后会有三更。 ………………********………………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