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朝败家子 > 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得手

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 得手(1 / 1)

第一次来这里比较好奇,就想随便走走。原来这就是皇帝住的地方啊,好大啊。”

赵光义脸色一沉:“她叫你什么?”

不对啊,曹小梅应该叫石小凡为石守信或者石伯伯的。她为什么叫他小凡哥哥,石小凡暗叫不妙,刚要开口解释。只见赵光义脸色一变,冷冷的问道:“老石,这里是去垂拱大殿的路,不是去文德殿。官家不在垂拱殿,你去大殿做什么。”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尤其是对相熟的人,你根本是骗不了他们的。赵光义话音刚落,突然后背一凉,一柄短刀抵在自己的腰间。曹小梅出手了,她靠近赵光义,短刀抵住他的要害:“别动!”

赵光义大惊:“石守信,你想干什么!这里是皇宫,你不要命了。”

没错,现在只要赵光义喊一声,石小凡和曹小梅就会被扑上来的宫卫,顷刻间乱刀分尸。石小凡一拱手:“晋王爷对不住了,你得陪我去垂拱殿一趟。你若敢喊,那大家便玉石俱焚罢。”

赵光义知道石守信的性格,这厮怕是说得出做得到,当下他倒吸一口凉气:“老石,你不是那种有野心之人。难道说,你想谋反?这里可是皇宫,你对得起官家么。再者说了,你想反,难道你反的起来么。”

赵光义还是有这个自信的,且不说石守信此时已经没有谋反的能力。就说赵光义自己,在京城还有数千将士,石守信要想造反,无异于自寻死路。石小凡一拱手:“晋王爷,我对官家天日可鉴。今日胁迫与你,实在是迫不得已,还请晋王爷帮我这个忙。”

“你不跟我说实话,我绝不帮你。有种,你现在杀了我。”

没想到这赵光义极为硬气,不愧为后来的太宗皇帝,果然有气魄。这时,宫卫已经在不远处来回巡逻了,事出紧急,赵光义继续冷冷道:“巡逻侍卫马上就过来了。老石,你想活命就赶紧告知我实情。”

石小凡沉吟了一下,然后道:“对不住了晋王爷,我想借传国玉玺一用。”

赵光义大吃一惊:“你疯啦,这是玉玺,传国玉玺!”

“我知道,我知道这是传国玉玺。可现在天下已经是你赵家的了,何必再多此一举造这个什么传国玉玺。你们这样做,只会为后人惹来无穷祸患。皇权正统不是一枚小小的玉玺所能左右,你们真想让赵家江山万代,该做的是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得到天下人的拥戴,才能永葆你们赵家的基业。传国玉玺的存在,只会惹来无数风波,甚至于倾覆你赵家江山。因为有人会那它来大做文章,没有玉玺就不是皇权正统了么,晋王爷,望您三思。”

不知道是石小凡的这番话触动了他,让赵光义觉得这话有道理。又或者,他不忍石守信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赵光义居然答应了下来:“你们随我来。”

垂拱殿戒备森严,赵光义来的时候,宫卫并未敢阻拦。毕竟,这是皇帝的亲弟弟。而且,官家似乎早已有意传位给晋王爷。赵匡胤为什么不肯把皇位传给儿子,后世什么斧声烛影,什么赵光义篡位,实则都是后人的主观臆测。别的不说,亲王任开封府尹是五代储君的惯例,此时的赵光义就是开封府尹。还有就是,赵匡胤也没有那么绝情,真不想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此时大宋虽然是形式上的统一,实则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自己的几个儿子毕竟年幼,没有一个能压得住这些势力。除了自己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赵光义在军中威信颇高,又能平衡各方势力。为了大宋江山,他也得忍痛传位于自己的亲弟弟。玉玺就在垂拱殿内,三人进的大殿,石小凡冲过去一看,果然这玉玺是一模一样。他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并不能终止系统任务。而是,他必须逃出皇宫,才能实际完成任务回到属于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石守信,你得此玉玺,然后你想怎么做。”

赵光义看着他。石小凡也不含糊,先把玉玺揣进怀里再说:“回去我会把玉玺砸个稀巴烂,世间再无传国玉玺。”

赵光义哼了一声:“朝廷该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就说从来都没有传国玉玺这回事便是,晋王爷,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你怕我那着玉玺回去图谋不轨,你放心便是。只要官家下诏,说大宋一朝从未有过什么传国玉玺。那么这块玉玺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这倒是个办法,玉玺本就是赵匡胤想出来的一个馊主意。实际上做出来赵匡胤就有些后悔了,这么做反而更显得欲盖弥彰。“我是说,你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你就不怕官家治你的罪么。”

赵光义问。石小凡微微一笑:“无所谓了,只要是这玉玺就此消失,将来不会给咱们大宋掀起什么风波。就算是官家怀疑我,我也不在乎。”

石小凡的这番话倒是让赵光义有些感动:“好,送佛送到西,我便送你们出宫。”

开国大将石守信,逼迫晋王去垂拱殿,将传国玉玺盗走。闻听此言的赵匡胤是大吃一惊,他慌忙召弟弟赵光义觐见。赵光义将事情来龙去脉一说,赵匡胤并没有治石守信的罪名。反而他觉得,石守信倒是帮了自己一个大忙。这个传国玉玺造出来之后,赵匡胤就有些后悔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