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妙玉手,十月秋风鬼头刀。”
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十月刀。走起!
“后边有大座儿,有大座儿啊……”卖票员在卖力吆喝着。 安浠县城通往陆离镇的国道上,一辆小客车晃晃悠悠,哥们儿坐在后排大座儿上,昏昏欲睡。 实在是起太早了。 这一大清早,北冀省城到南溪市的高铁,南溪市到安浠县城的公交,安浠县城到陆离镇的小客车,折腾快四个点儿了。 你问哥们儿去干吗?去田野调查,其实就是转转看看。哥们儿是某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早就听说安浠县陆离镇北有个陆离村,陆离村北有座陆离山,陆离山上有个陆离洞,钟灵造化,传北宋年间有三位高人在此得道。一直想一探究竟,可惜始终未能成行。这次行程凑巧,北冀省前几日举办一个研讨会,主题是北冀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我们所应邀参会,所长派我来,这才得偿所愿。 你问哥们儿为啥不开车去?人艰不拆好吧,我们搞历史地理的,不像人家搞理工科的,有市场化项目,能创收;也不像人家搞经济金融的,人家那是显学,也能创收。我们这行纯属冷锅冷灶,收入全靠各级拨款,工资能按时发就阿弥陀佛了。偶尔接几个课题,少的可怜。以至于哥们儿这个老研究员,十几年工龄的老研究员,仍然是房子车子票子三件套,一套没有。 你问哥们儿为啥不打车去?跟开会的费用一块儿报了呗?咳,快别提了!我们所吧,穷的连厕所都不提供擦屁股纸了,穷的所长脑袋都越来越亮了。这次研讨会也是主办方赞助,这才成行。这行程谁给报?所长能把票据甩我一脸,你信不信?! 你问哥们后悔吗?NO!AbsolutelyNO! 哥们儿本科学的考古,研究生改学的地理。换专业这事儿吧,有实习时被晒脱水的因素,这事儿多少留下点心理阴影,更多还是不想去现场“玩刮刮乐”,“刮”出“大奖”确实惊喜,有时候还能震惊个世界啥的,只是哥们儿天生手笨,怕把古人脑壳给刮个窟窿出来,就报考了地理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来到历史地理研究所。 这儿虽然收入一般,但所里有规定,只要完成上级派下来的研究任务,其他时间自行安排。可以在所里写论文,也可以出去搞调查。毕竟干我们这一行,掌握第一手的材料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当然,都是自费。 完美!哥们儿本来就不喜欢在办公室熬着,喜欢在外边野,对历史遗迹地形地貌又特别感兴趣,有这样的机会,可太完美了!这些年东走西逛,那点儿收入都用在路上了。哥们儿自诩当代徐霞客,家里人、亲戚朋友都觉得哥们儿是个傻货。他们觉得哥们儿这么大岁数了,三件套一套没有,东跑西颠的,傻乐呵啥呢。哎,理不清,也就不管了。 你问哥们儿还穿不穿了?磨磨唧唧的!穿,穿,马上就穿。 迷迷糊糊之间,听到售票员在喊:“陆离村要到了,陆离村要到了,大座儿上那位大哥醒醒,准备下车了”。 哥们儿迷瞪的就下了车,站在村口四处观望。 村子不大,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村北的山,应该就是陆离山了,山脚有小溪流出,将村子一劈两半。中间有处石桥可以通过,也有浅水的地方铺着几块石头。小溪两旁,有几棵古柳,都有几搂粗,枝繁叶茂。在秋风吹动下,黄叶飘飞。房子大多是低矮的平房,沿溪而建,木门木窗,墙上刷着白漆,没什么特别,倒也整齐。 村头柳树下,小溪旁,石板路上,有个回乡少年,背着双肩包,拉着一杆行李箱。不远处还有两位阿姨,坐在柳树下的石桌旁,对着少年的背影指指点点,捂着嘴说着悄悄话。 很快,她们就注意到了哥们儿,一个从村口过来的生人,一个背包客外乡人,她们觉得稀奇。 看见哥们儿朝她们走了过来,她们就不做声了,把头转向了另一边。 哥们儿还是朝她们走了过去。 “两位阿姨,问一下陆离洞怎么走啊?”哥们儿问道。
“你要去陆离洞啊,后生?”两位阿姨转过身来,一位红衫灰白发阿姨问道。 “是啊,阿姨。”
哥们儿答道。 “就在那座山的半山腰,半山腰靠西的位置。西坡和南坡都能过去,西坡很陡,不好爬,南坡你顺着那条小路上去,到了半山腰那里有棵大松树,一搂粗,树边有块大青石板,在那里往西走,不远就到了。”
红杉阿姨指着村北的山说。 “后生你去那儿干嘛?”
另一位戴着花太阳帽的阿姨问。 “听说古代那里有高人得道,去沾沾仙气儿。”
哥们儿答道。 “倒是有这个说法,在我们这边流传好多年了,不过神仙谁也没见过,那洞里除了三块大石头啥也没有。”
花帽子阿姨接着说。 “不过那个洞倒是冬暖夏凉,小孩子都愿意去那儿玩。”
两位阿姨真是热情啊。 哥们儿再三表示感谢后,顺着溪旁的柏油路往山边走。也不是很远,大概一到两公里。 很快走到山脚下,抬头仰望,山不高,大概也就四五百米的样子。西坡和东坡比较陡,最陡的地方大概有70度往上。南坡较为平缓,有一条小路蜿蜒向上。陆离洞大概在半山腰的位置,洞口在山脚下隐约可见。 哥们儿沿小路上山,十月秋风吹动,两侧针混林沙沙作响。虽是盛午,阳光晃眼,但在树荫的遮蔽下,在秋风的吹拂下,并不觉得炎热,甚至还有一丝惬意。 半山腰果然有一棵大松树,足足有一搂粗,歪歪着脖子站在那儿,朝南头发多,朝北头发少。 大松树下有块青石板,应该是村里人放的,方便歇脚。哥们儿取下背包,放在石板上,拿出水壶喝了点水。稍做休息之后,离开小路向西穿行。林间灌木茂盛,好在中间也被蹚出一条小道儿,不算难走。 不到十分钟,哥们就来到陆离洞口前。洞口在缓坡上,比较宽敞,不需要弓腰就能进入。 哥们儿进洞打开手电筒四下观望。 这陆离洞确实不大,接近椭圆,目测最宽的地方不超过10米,最深大概也就30米。洞内凉爽,空气也更湿润一些。跺跺脚,脚下似乎并不是岩石,有一定厚度的积土,已被踩踏的平整结实。 山洞正中有三块大石头,相当平整,相传三位高人就是坐在这三个大石墩上悟道得道。哥们儿挨个坐上去试了一下,冰凉。岩壁有些勾勾画画,有刻上去的,有木炭画的,甚至有彩笔画的,各式各样。 要说这山洞比较神奇的地方,就是洞顶中央有个水桶粗的孔洞,给山洞开了扇天窗。有光线经此照进陆离洞,将光柱刚好打在三个石台前。因为有草木遮蔽,照下来的光也是斑驳陆离。 哥们儿在斑驳的光圈中站住,抬头向上望去,光线晃眼,整个人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样,有点离惚。 脱离光圈之后,哥们儿又在洞中转了一圈儿,发现了些塑料袋,啤酒瓶子啥的,没有看到更多新鲜的东西。 四周墙壁上的勾勾画画,不算新奇,更不好确定年代,毕竟这山洞常有人来往,近千年来恐怕都是如此,谁兴起画上两笔也不稀奇。 哥们儿拿手机拍了几张。找块石头向下挖一挖,挖不动,都踩板实了。 看了下时间,下午两点半了,也该往市里赶了,市里有回家的高铁。 一路往回走,青山绿水,仍旧惬意,只是人有点离忽。 一路往回走,在陆离村却再没看到一个人。 一路往回走,又坐上了大座儿,晕晕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