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是配合科学院建造军事用的舰船。”
“这件事情我已经给科学院的李平说过,记得和他对接。”
“第二件事就是建造更多的商贸船只,应对接下来要进行的全球化时代。”
“到时候,贸易将会成为全世界最看重的事情。”
“所以对于船只的要求,也会有不同方面的体现。”
虽然说已经将整个造船厂交给王安来管理。但朱桢还是要将整体的发展方向确定下来。随着老朱家的人在海外就藩数量越来越多,将意味着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往来会越来越频繁。那对于这个时代而言。能够进行全球经济化的主要工具就是船只。要知道,即便是在未来科技发展的年代,全球经济往来和货物运输最主要的工具也是船只。就算有了飞机,也不可能全部依靠空运。否则的话,那样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很多倍。因此。造船厂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些方面。看着朱桢如此语重心长,交代了这么多事情。王安整个人都非常的感动。造船厂成立初期,很多事情都需要摸索着发展。但只要有了朱桢的大体方向安排,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太多错误。这也给王安省去了不少麻烦。此时此刻的王安,内心十分激动。他能够明确的感受到朱桢对于自己的重视。这可是活了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体验。曾经。还在应天府的时候。王安作为家中同辈中比较小的一个,完全是比上不足。家中的哥哥姐姐们要不然就是事业有成,要不然就是家庭美满,各个能力都十分的出众。以至于到了他这里,家中已经没有太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久而久之,就有很多人认为王安就是一个常见的世家纨绔子弟。并不会有人真正的对他如此认真。做了表面功夫,私底下更不可能有什么好话。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朱桢如此重视王安,并且将这么重要的工厂交给他来处理。足以见得朱桢是认真的,并没有想要随便打发他离开的想法。要知道。最初就连王绮梦得知王安想要来武昌发展时,都觉得有些不太妥当。如此情况下。王安自然是感激涕零。活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能够正眼看得起他这个世家子弟。同时,王安也终于有机会能够好好的证明自己。虽然之前几个月的锻炼已经让他的能力提升了不少,但毕竟也只是仅限于渡口以及船只的运转。造船厂这里,才是真正能够体现一个人能力的地方。“我一定会加大监督力度,尽快的将船只造出来。”
王安这么一说,朱桢还有话要提醒。“目前咱们最需缺的是商业用船。”
“至于军事舰船,目前够用,所以你应该知道造船的重心。”
“八弟那边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攻下埃塞俄比亚,到时候他们的领土面积变大,物资方面也会变得更丰富。”
“特别是为了日后老十一攻打欧洲做打算,必须要尽快的建立企业非洲与大明之间的贸易往来。”
“所以这段时间,赶紧跟科学院一起研究出能够运载更多货物的商业用途。”
朱桢拍了拍王安的肩膀。这也算得上是他给王安安排的第一个正式任务。他没有说出具体的原因,只是说出了目前的需求。毕竟,这样会涉及到老朱家海外就藩的事情。王安虽然也是老朱家的亲戚,但毕竟不是自己人。孰轻孰重,朱桢自然分得清楚。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将非洲与大明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让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达到一定的频率。并且这个频率能够稳定,保证在同一时间段内贸易往来的物资货量达到相当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放心的让朱梓在进行国家发展的同时,让他为朱椿建立企业海上物资补给线。否则的话。朱檀前往欧洲攻打希腊,各方面物资供给达不到需求,只会败北。除此之外。这样的计划还能够产生两条固定的航线。第一条便是大明与潭明,第二条便是潭明与希腊。等战争结束之后。还能够继续推出这两条航海线路的商业用途。如此一来,日后便可以轻松地垄断这一条海上贸易之路。只要形成的垄断趋势,便能够把握住绝大多数沿海国家的经济命脉。届时。大明想要成为全球经济中心,将会变得更加轻松。王安虽然并不清楚朱桢的安排究竟有什么用意。但是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也能够感觉得出来朱桢现在在下一盘大棋。就算不清楚日后究竟有多大的效果。但朱桢出手,绝对是大事!那种蝇头小利,完全不需要朱桢亲自出动。“我明白了。”
“那我就先以商业用船为主。”
“明日我会去科学院与他们进行对接,尽快研究出满意的船型。”
朱桢和王绮梦在交代完之后,没有参观完整个造船厂,就直接离开。准确来说。应该是朱桢在造船厂建设的这段时间,本就已经知道最终的形态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所以没必要继续看下去。而王绮梦本身对这些事情也不太感兴趣。还不如回王府去照看孩子有意思的多。所以便留下王安继续参观整个造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