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奇女子 > 第十五章 玉米

第十五章 玉米(1 / 1)

第二天起早柳心到自己的宅子看看,众人正在家里等着柳心。秦槐和秦牧媳妇已经把熟食摆上柜台,柳心尝尝味道还挺正宗,以前开杂货铺剩下的货物放到后院,老顾客有来买的就卖。众人都是意气风发的模样,秦牧给柳心说说铺子情况,这段时间也差不多有五十两银子的利润,柳心在开店时就说了不要这利润了,只要给晚春酒楼送的货按成本算就行。因为秦家是农户,以自己名义开铺子就要变成商户,所以就和晚春说挂在李家的名下,晚春的铺子也挂着李家的名下。明朝初年就规定商户子弟不能科举,还不能穿绸缎,地位很低。但到了现在崇祯年间,实际上商人穿绸缎的比比皆是,也没人管这事了。各世家大族哪家没有生意,江南的一个富商有个几十万两银子的很是不少,当然背后都有世家大族和官宦做后盾,或者这些富商本来就是这些家的旁系子弟,出去做生意维系家族生活和繁荣的。也没人真的特意变成商籍,只是在铺子登记时挂个商户的名头就行,家有田地的掌柜伙计的不算做商籍。实际转换商籍已是名存实亡了。柳心为了保险还是挂在李家名下了,反正李家的商籍已经几辈子没法改了。这五十两银子秦牧秦槐坚持要给柳心,说在这儿的人也都有收入,秦牧秦槐除了衙门给的再加上补贴一月也有二两多银子了,明君明武每月的工钱也涨到半两,生活费足够了,而且还能给家里稍上些钱了,不能再用柳心的钱了,况且房子也是柳心的。最后拗不过,柳心给两个媳妇每人五两做辛苦费,剩下的四十两交给秦牧让他寻地方开分店,以后的熟食生意他全权负责,给他们两家两成利润。临回来时秦牧秦槐各拿出二两银子,明君明武各拿出半两银子让柳心回去捎给爹娘。柳心回去后去了几家把银子捎到,也说了说众人情况,大家都喜不自禁。这段时间秦家人终于体会到手里有了银钱的感觉,女工的工钱,外出人也往回捎钱,拿在手里就像做梦一样,秦家岗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氛。柳心对这些情况都是一笑了之,她把精力用在了玉米上。一共就两把,能有300粒,每一粒都很珍贵。回去当天就把浸好的玉米种子捞出并控好水后,放在瓦盆里上面盖上湿布,然后放在热炕上进行催芽。不到两天,这300粒种子除了20多粒没出芽,其他的都发出来了,出芽率90%以上,还是挺让人高兴地。因为只有这么点儿,1分地儿就够了。接下来刨坑、下种、培土、压实等等都是柳心一个人完成的,只是叫了秦刚在旁边看着,不时做个记录。在现代社会柳心组织玉米增产科研项目长达10年,这些流程都熟悉的很。现在春小麦收完,种秋玉米稍稍晚了点,可时间不等人,不能再拖了。可惜只能种一点儿地,剩下的柳心让人整理下种上黄豆,期间柳心又买回了一些黄豆种子。大豆茬是好茬口,大豆茬之后种植各种作物都能增产,不说榨油就是养养地也是极好的。这时山东一代还是只种一茬庄稼,麦子收完后只是种些萝卜白菜。柳心这点地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农人没事就去看看,大豆要想增产那是“前茬肥、当年水”。“前茬肥”已经过去了,“当年水”柳心还是很关心的,这时大家都没什么事,动动手还是能解决的,柳心只是说些原理就交给秦家人做了。她还是一心扑在玉米上,从出苗、两叶一心、三叶一心到一点点儿长大,追肥拔草……除了教学和偶尔盘盘帐,剩下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秦刚这个跟班也每次不落地记录上去。日子一天天过去,玉米一天天长大,绿油油地看着喜人,大人孩子没事就到地里看看,不过因为是柳心的试验田,大家都会小心的不碰到庄稼。期间柳心的饰品又先后进账三千两银子,熟食店加上开了家分店进账八百两。学堂里的学生不想继续深造的大孩子已经完成扫盲。王天书托人找来了地蛋也就是马铃薯的种子,柳心拜托的种子店也给捎来了两袋子玉米种子,还有绿豆、花生啥的种子,只是番薯还是没有消息。九月中旬,黄豆和玉米都成熟了。柳心和秦家人先收了黄豆,六亩多地打了一千三百斤,按现在的标准计量亩产近二百五十斤,总量超过一千五百斤了,放在大明朝那就是高产,柳心乐呵呵地把黄豆收回家。第二天就收割玉米,因为提前送了信,王天书和师爷赶了过来。一共二百八十多棵玉米,有的有两个玉米棒,有的有一个棒。柳心一个个地掰下来,和秦刚两人一粒粒往下搓,结果一量竟差不多六十斤,每亩按三千株栽种,亩产就有六百四十多斤,按现代计量就是亩产七百六十斤,在现代东北都有亩产吨粮田,七百多斤真是不够看了。可王天书和秦家众人听到还是都惊呆了,要知道当时小麦才是亩产不足两石,二百来斤,这是何等差距呀!王天书激动的把秦刚写的记录本拿来,如获至宝,这是无价之宝呀!王天书自己也留了玉米种子,等到明年春天就能种了,这要是推广,老百姓可是不用饿肚子了。柳心把这些都留了种子,等明年种。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替嫁后真千金上位了 八零年代之农家好创业 扶弟魔的绝地反击 商贾有情 未若柳絮因风起 论欺骗的代价 单挑隔壁大叔 火光下的光棍村 向日葵 浴室玻璃窗上的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