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二年,六月一日。 南京郊外,龙江造船厂。 今天龙江造船厂与南京轮船制造局所建造的首艘千料铁甲战舰下水,朱媺娖为了表示对军舰的重视,同时也为了亲自了解该战舰情况,便御驾至此。 同行的还有军务院督理李岩,协理朱大典、马科、叶廷桂,工部侍郎刘鳞长、郎中宋应星等官员。 说起来,自从去年朱媺娖登记后,在南京城内外成立诸多军工业的厂、局,龙江造船厂就被拨款,奉旨建造千料以上的战船。 待南京轮船制造局成立后,又有与其合作制造铁甲战舰的任务。 有朝廷鼎力支持,奉旨建造战舰,龙江造船厂本身就有不错的底子,再加上中间福建郑家支持了一批制造海船的熟练工匠,按理说该进度颇快才对。 过了近一年才造出一艘铁甲战舰似乎有些慢。 朱媺娖在了解其中详情后,却知道这个速度已经颇快了。 首先,千料以上的战船必须要有备好的木材。龙江造船厂奉旨造船,虽然可以从全国各地调运好木材,可运送也是需要时间的。 除此外,找千料铁甲战舰没那么简单——虽然大明已经掌握了给四百料战船包裹钢板的技术,但轮到千料大船,很多方面技术就需要进行升级,甚至连小部分材料都需要升级。 料是神州古代造船业惯用的单位,虽然最初出自造船所用木料多少,但到了明代,却是代表船的容积。 按照后世的研究,换算一下,明朝船只一料约等于排水0.33吨,所以千料战船实际排水量为330吨左右。 正在下水的这艘铁甲战舰因为设计问题,以及各方面需要,实际达到了一千多料,排水量接近400吨。 对于此时的战船而言,这已经颇大了。 要给这么大的战船装上钢甲,需要面对的问题可不是一般多。 所以,哪怕有朱媺娖后世的技术支持,龙江造船厂和南京轮船制造局仍是用了近一年功夫,才半成功。 为什么说半成功呢? 因为这艘铁甲战船上的蒸汽动力并不达标——对于千料战船而言,无论是螺旋桨,还是蒸汽机,所需要面临的问题都更大一些。 其中蒸汽机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可螺旋桨材料、铸造等相关问题却没能解决掉。 如此,蒸汽螺旋桨就难以成为此战船的第一动力。 最终船厂工匠们只能让蒸汽机和螺旋桨成为辅助动力,以船帆为第一动力。 作为一艘“混合动力”的铁甲战船,其航行方面虽然相较于理想的千料铁甲战船有颇大不如,但相较于这时代的千料风帆战舰来讲,仍旧颇强。 所以,今日来观看这艘战船下水,朱媺娖兴致还是颇为高兴的。 最终为此船赐名“金陵”,称金陵号战舰。 并下令,在螺旋桨技术突破前,从御林军青龙营开始,按水师各镇序号,先为水师每镇配备一艘。 同时,开始建造专用于海战的两千料以上风帆战舰。并鼓励水师各镇大练兵,争取早日将大明水师升格为大明海军。 这让北伐之战后,显得无事可做的部分水师将领都振奋起来··· 朱媺娖刚回到紫禁城,电讯处处长于惟馨就送来一个好消息。 “陛下,广东黎抚台所配电台传来消息,丁魁楚贪腐案已基本查清,主要涉案人员也都拿办,目前只剩下小部分无足轻重的余党还在追捕中。”
听了这话,朱媺娖不禁眸子一亮,当即从其手中接过了电文。 这封电文是由黎玉田和锦衣卫镇抚使徐智虎、特事局御使金堡联名呈上来的。 其用词相当简略,但篇幅却不短,几乎将查办整件案子的大概过程,以及审讯结果,都禀明了。 因为后世历史上的相关记载,朱媺娖潜意识得多关注了下从丁魁楚家中查抄到的财产——丁魁楚上任时其老家河南归德府早已沦陷,所以丁魁楚是带着家人和部分家财一起到广东的,故能在广东查抄其家产。 “黄金二十万两,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这似乎比后世历史记载的还多啊。 朱媺娖看得一愣。 郝光明也注意到了这点,想了想,解释道:“后世相关史料记载中,丁魁楚是在清兵进入广东,仓促逃跑,就带了几百船的财物。 可以想到,那种情况下,他肯定难以取出所有金银,不动产多半也无法变卖。 如今他在广东做官时间虽然比历史上短了近一年,权势也没那么大。但环境安稳下来,说不定他来钱的路子更多呢? 锦衣卫、都察院查抄他的财产,必然会习惯性的掘地三尺,抄得干干净净。如此一来,抄到的比历史记载的还多也就不奇怪了。”
是这样吗? 朱媺娖觉得郝光明的解释似乎说得通。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番不仅承办了一个贪腐无能的国家大蛀虫,还顺带为国库增加了收入。 简直美滋滋。 当然,如果加上与丁魁楚勾结枉法的其他人,那这次被查抄到的钱财就更多了。 比之晋商肯定是大大不如的,其人数也少得多,但综合起来,所得金银数目仍达八百多万两。 若是再加上各种珠宝及固定产,必然破了千万! ‘可惜这种事不能常有。’ 朱媺娖心里叹了句,又暗自提醒自己。 她听郝光明说过,有的皇帝故意养贪官,就像养猪一样,等“猪”肥了就“杀猪取肉”,或者留给儿子用。 比如带清某十全老人。 这种手腕看似聪明,实则却是在败坏国家。 因为贪官的钱财可不是凭空来的,也不是正经途径得来的,而是通过接受贿赂,以及压榨百姓所得。 “养猪”、“杀猪”这一套,说到底最终还是将压力转移到了老百姓身上。 ‘此为昏君之道,朕必不取!’ 朱媺娖坚定地拒绝了某种诱惑。 就像她此前下令查盐商,也只是要求实证查办那些损公肥私、欺压百姓的不法盐商。 对于合法经营的盐商,即便是盐政改革,她也会给一条活路,甚至可以说是明路。 朱媺娖正在沉思时,刚告辞回到电讯处没多久的于惟馨又拿着一纸电文过来了,并且神色比刚才还激动。 “启奏陛下,北直隶电台传来堵总督及章巡抚联名电报——京津铁路,完工了!”
作为电讯处处长,于惟馨每日接触大明各地督抚、提督乃至情报部门的电报,眼界自然大大开阔,见识也前所未有的提高。 因此,即便是宫女出身,如今的她也很清楚,铁路对于大明而言多么重要,这大明第一条铁路的完工又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果然,朱媺娖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满面惊喜。 接过电文快速浏览了一遍,朱媺娖甚至忍不住抚掌,接连道:“好!好!”
对于大明的第一条正式铁路,她可是期盼太久了。 此时,她甚至有些后悔不该将其选在北直隶,而是该先选在南京附近——那样她就能在完工时前去观摩了。 “恨不得此刻朕就身在京师啊。”
朱媺娖将明亮的目光投向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