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之乱世雄风 > 1一一26章历史、人物总梳理一

1一一26章历史、人物总梳理一(1 / 1)

第1章。涉及事件:黄巾起义。涉及人物:刘备、刘焉、何进、皇甫嵩、朱儁、卢植、张角、邹靖。事件: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中国古代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领导人是创办太平教的张角。当时的东汉已经步入末途,朝廷腐败,赋税沉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的生活处境陷入困境。正如西欧犹太人长期苦难需要精神寄托,渴望救世主,于是有了耶稣,有了基督教。农民身处困境,渴望救世主的出现。张角及他的太平教抓住时机迎合时代,广施符水,救治百姓,民心如大雨撒满了广大土地,太平教势力状大,教徒众多,张角获得了民心,为随后的起义做了充分的人员准备。公元184年,光和七年,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祸乱朝纲,导致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张角准备发动起义,派弟子马元义前往洛阳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车裂马元义,处死洛阳太平教一千多信徒,张角迫不得已发动起义,由于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各州各郡响应起义,席卷天下。虽然起义声势浩大,但由于仓促做下的决定未能及时更改,加上官军、义军的双重打击及主要领导人的去世及内部的分裂和未能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等多种原因,起义主力以冀州黄巾军张角死后,被张梁接管,后被皇甫嵩领兵攻占,死伤八万余人。张梁死,张角被被剖棺戮尸,即时“广宗之战”。不久,在曲阳张宝也被围攻的官军、义军所击败,兵败身亡,伤亡十万余人,即时“曲阳之战”。之后,黄巾起义主力不过几个月便被血腥镇压,而佘部则坚持斗争了20多年,如青州黄巾军、张燕统领的黑山贼等。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从此一蹶不振,名亡实归。人物: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后代多如牛毛,极易有人冒充。东汉末年杰出的人才,好游侠、喜结交、纳贤才,凭借着汉室血统与异于常人的处世与做事风格,成为汉末杰出的群雄之一。刘焉:?—194年,字君郎巜华阳国志一说君朗》,江夏今湖北天门人人。汉室宗亲,汉末群雄之一。刘焉先后担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黄巾之乱时担任幽州太守,之后被朝廷任命为益州牧。值得一提的是,刘焉上书改革,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朝廷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近一步造成了皇权的衰落。历程:北方奔波→讨伐黄巾→上书改革→益州之主。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何进本出自屠夫家庭,后妹妹入宫得宠,立为皇后,地位随之升迁。黄巾之乱被任命大将军,抗击黄巾军。叛乱平息,何进想除掉宦官,扩大外戚的势力,何进妹妹何皇后得宦官求情,游说何进宦官乃祖传之规,不可轻易废除。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让董卓入京,以武力威慑何皇后迫使答应。谁知宦官先行一步,假传皇后之意,于嘉德殿前斩杀何进。何进之死标志着东汉王朝最后一个外戚家族衰败,同时走向战乱的时代。历程:屠夫之家→因妹为官→平叛黄巾→死于刀剑。汉末三杰: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为著名汉将与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之侄,多次参与平乱,竭力维护汉王朝。皇甫嵩少年时就展现出不同常人的才华,喜武善文,父亲皇甫节曾任雁门关太守,久为边将。出自将门,特殊的生长环境为皇甫嵩之后的行军打仗打下良好基础。之后皇甫嵩被察举孝廉、茂才,为郎中,后担任霸陵、临汾县令。父亲死,离职,之后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先后征聘都没答应,汉灵帝以公车征辟侍郎,迁北地太守。影响皇甫嵩人生的是黄巾起义。公元184年,光和七年,张角因门徒告密早一月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号称“黄巾军”。黄巾军作战勇敢,州郡失守,各地响应,京师震动。惊慌之余,汉灵帝任命何进为大将军布防都亭,采用皇甫嵩与中常侍吕强的建议,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义军。皇甫嵩与朱儁调集五校三河骑兵,召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余人,共同作战镇压颍川黄巾军。朱儁先领兵波才作战,不敌,败退长社。波才率领军队包围。危急时刻,皇甫嵩以敌军结草为营,夜晚下令士兵各备火把,效仿田单守即墨用火牛攻燕,火烧营帐。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皇甫嵩领兵出城,黄巾军惊慌失措,恰逢曹操奉命领兵赶来,朱儁也领兵出击,三人合兵一处大破黄巾军,斩敌上万,皇甫嵩被封都乡侯。而后,皇甫嵩与朱儁通力合作追波才,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三郡。八月,皇甫嵩击败苍亭黄巾军,擒获卜部。此时,正在讨伐张角的卢植被宦官陷害,革职归京,接任的董卓作战失利,朝廷下诏皇甫嵩讨伐。前往广宗路上,张角病死,皇甫嵩用计攻占广宗,杀死张梁,取得胜利。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讨伐张宝,张宝身亡,斩敌十万多人,取得大捷。汉延表彰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租税,食邑共八千户。由于皇甫嵩为人正直,平乱中,查封赵忠在邺城不符合身份的豪宅,拒绝张让向他索要五千万钱的要求,二人计恨,合计向汉灵帝进献谗言,汉买帝信以为真,收回皇甫嵩的左车骑将军印绶,贬为都亭侯,削夺食邑六千,仅食邑二千户。皇甫嵩刚平定黄巾军,安生日子却是没过几年。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十一月,凉州人王国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在此用人之际,汉灵帝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皇甫嵩明白此次的叛军不同先前的黄巾军,调整作战策略,采用“不攻削锐,锐尽追击”的作战方式大破王国,斩敌一万余人,董卓见皇甫嵩大胜而归,又惭愧又遗憾,俞加忌恨皇甫嵩。公元189年,中平六年,灵帝病重,估计察觉到董卓的野心,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将部队归划给皇甫嵩。董卓拒绝,皇甫嵩之侄皇甫郦提议领兵兴师问罪,皇甫嵩却说:“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专诛也是有责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让朝廷处理此事。”

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更增怨恨。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董卓为防后院起火,征京兆盖勋为议郎,皇甫嵩当时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盖勋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董卓。但董卓同时也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寻找机会将他杀掉。皇甫嵩应召将行,长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董卓,与袁绍呼应。皇甫嵩不听,盖勋因自己兵弱不能独立,也回到雒阳。皇甫嵩一到,主管官员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将他交付审判,想把他杀掉。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有交情,星夜从长安来到雒阳,向董卓大义辩理,叩头落泪。当时董卓正举行宴会,贵宾无一不被感动落泪,纷纷向董卓求情,董卓这才放下了杀心,任皇甫嵩,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杀,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屠灭董卓宗族。不久,李傕、郭汜领兵进攻长安,王允被杀,把持朝政,任命皇甫嵩为车骑将军,之后几月,皇甫嵩官职有升有降,却再无统兵。公元195年(兴平二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赠以骠骑将军印绶,任命他家里一人为郎官。皇甫嵩为人仁爱谨慎,尽忠职守,有谋略,有胆识。平黄巾贼居功至伟,领冀州牧时要求朝廷减免冀州一年田税,百姓称道。军旅中他体恤士卒,甚得众情,每次都要等到营幔修立妥当,才回自己的军帐。将士们全部吃完饭后,他才吃饭。部下吏士有接受贿赂的,皇甫嵩并不显责,而是再赐给他钱物,吏士惭愧,有的竟至于自杀。皇甫嵩还折节下士,门无留客,当时人称扬他,纷纷归附。皇甫嵩。东汉王朝末路时朝廷最闪耀的一颗将星,荣列唐“六十四名将”之一,宋“七十二名将”中也专门为皇甫嵩设庙,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及明代成书的《广名将传》中皇甫嵩亦位列,其中。历程:少年杰才→平叛黄巾→征讨王国→朝廷沉浮→终于乱世→后世名将。朱儁(jun),?—195年,一作朱隽或朱俊,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末年名将。与皇甫嵩、卢植等人多次参与平叛,性格刚烈,与皇甫嵩志向相同,交好,担忧汉王朝的命运。少年时代的朱儁父亲便死了,朱儁却没因此自贱自落,反而越发奋强,孝养母亲,加上仗义疏财,闻名乡里,乡里人都很尊敬他,很多不同阶层的愿与他结交。同县的周规曾向朝廷借钱百万整理衣冠,现在家贫无法归还,朱儁听说这件事,主动拿母亲缯帛去还债。朱儁母亲因此十分悔恨并责怪他,朱儁却以先贫后富的道理说教母亲。本县县长度尚深以为奇,推荐郡守韦毅,不久朱儁担任主薄,开始了仕途之路。之后经下住太守徐珪推荐孝廉,后担任兰陵县令。是金子总会发光,发光的金子更需要阳光以契机照射,绽发光芒。公元178年(光和元年),朝廷任命朱儁为交州刺史,讨伐叛乱的交址梁龙、南海太守孔芝等人。到达本郡,朱儁通过德望,散财募兵,很快有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之后来到交址,朱儁不急着开战,派人去探查敌军虚实,宣扬威德,对敌人产生震慑,心怀畏惧。待还到目的,朱儁调集七郡兵士,一齐进逼,终于斩杀了梁龙,逼降几万人,旬月之间,州郡平定。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并征他入朝任谏议大夫。公元184年,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被任命右中郎将,讨伐黄巾。朱儁先与波才作战,不敌,与皇甫嵩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后用计败波才,而后与皇甫嵩追击,取得多次胜利,平定三郡。皇甫嵩上书推功于朱儁,朱儁被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当时南阳张曼成自称“神上使”,拥众数万,占据宛城(今河南南阳)百余日。后任太守秦颉击斩张曼成。黄巾余兵又举赵弘为帅,拥众几十万,声势浩大。朱儁与官军、义军与宛城黄巾军来回争夺开战数次,黄巾余兵以赵弘、韩忠、孙夏共三次更换主帅,可见战况之持久、惨烈。朱儁领导的宛城进攻战虽然作战时间长,但很大程度牵制这一地区黄巾军的行动,为其他将领收复失地创造了条件。公元185年(中平二年)春天,朝廷任命朱儁为右车骑将军。朱儁率兵回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户,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后来因为母亲丧离职。服毕起家,任将作大匠,转任少府、太仆。张燕原属于黄巾叛军的一支,他有勇武,还看得懂局势,在朝廷无法讨平他所率领的黑山军,黄巾军此时大势已去的关键时刻主动遣京投降,被拜为平难中郎将,领河北诸山谷事。然而,张燕并不是真心效劳朝廷,投降只是权宜之计。后来开始进攻河内郡,进逼京师。朝廷任命朱儁为河内太守,率家兵击退张燕。公元189年(中平六年),董卓把持政权。因朱儁是功高望重的将领,董卓对他格外小心。外表与他亲近交结,内心则对他颇为忌惮。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兵锋甚为强盛。董卓感到恐惧,想请公卿们商议迁都长安,朱儁屡次阻止。董卓虽然厌恶朱儁和自己作对,但贪图他的高名,于是上表奏请朱儁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使者到朱儁府后想要宣示诏命,朱儁坚决推辞,还有理有据据理抗争,使者没办法,只好回去复命。此事于是做罢。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董卓进入关中后,留朱儁守洛阳,朱儁便和山东诸将通谋,想作内应。后来,朱儁害怕董卓袭击自己,弃官逃往荆州。董卓任命弘农人杨懿为河南尹,驻守洛阳。朱儁闻讯,率兵还洛阳,杨懿退走。朱儁见河南残破,无法作为屏障依靠,于是引军向东面,屯驻在中牟县。并传信给各个州郡,召请部队讨伐董卓。徐州刺史陶谦派来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来,陶谦便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车骑将军。董卓闻知后,让他的将领李傕、郭汜率领数万人屯驻河内抵挡朱儁。朱儁出击,被击败。朱儁自知众寡不敌,于是停留关下,不再前进。公元193年(初平三年),李傕、郭汜掌权。朱儁当时还在中牟,陶谦认为朱儁是名臣宿将,屡立战功,可以委以大任,于是和诸豪杰共同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给各州牧伯,相邀一同讨伐李傕,奉迎天子。正好李傕听从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策,派人用天子诏书召朱儁入朝。两条道路,摆在面前,何去何从,亟待选择。军吏将士都不愿入关,想与陶谦等联合。朱儁却不慌不忙,说出了一番道理。他认为李、郭、樊稠都是平庸的人,势力相等,待众人斗得气力尽,便可从中获利,击败叛军,复兴汉室。朱儁于是奉诏入京作为太仆。可惜,朱儁与皇甫嵩一样,入朝后虽担任重职,却没有任何的权力,没有力量反抗。公元195年(兴平二年)二月,李傕杀死樊稠,郭汜自疑,又与李傕相互攻杀,长安大乱。朱儁留京没有出行,任大司农。李傕劫持献帝,献帝任命杨彪、朱儁等数十位大臣去郭汜军营谈判。却没想到郭汜直接扣压众大臣,由于多年的劳疾,加上性格刚烈,扣押的当晚朱儁死于军营。朱儁作为东汉末年重要的朝廷命官,统兵才能与忧愤而死的忠心为后世称赞。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朱儁位列其中。历程:少年杰才→大破梁龙→平叛黄巾→击退张燕→朝廷沉浮→愤懑而终。卢植:(139—192),字子干。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官至中郎将、尚书。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大儒马融,为大儒郑玄的同门师。卢植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辞赋,能饮酒一石。少年时代的卢植不同于皇甫嵩、朱儁,相比于两位的家境,卢植有一定的“闲钱”,师从当代大儒马融,专心钻研儒学。马融是外威豪族,讲学中多有歌女吟唱跳舞,卢植却没有一次观视,马融很是惊奇。马融时人谓:“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卢植不仅做事认真,还很有眼光,会推测形势。学成后,卢植返回家乡传教儒学,刘备、刘德然、公孙瓒都是他的学生。168年(建宁元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布衣身份的卢植上书劝谏窦武不要这么做,私自培养亲信,会引来灾祸。窦武不听,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被杀。此后,卢植一直拒绝州郡的征辟,直到168一172(建宁)年间,被没灵帝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175年(熹平四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双全,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很快平叛。同年,蔡邕、李巡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后来庐江郡蛮族再次叛乱,上次卢植平定在当地很有德望,朝廷再次任命卢植为太守平叛,并获得成功。一年后,卢植担任侍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的工作。但刘宏认为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178(光和元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卢植就此上书,陈说政要,提出八策。这就是著名“上陈八事”。刘宏并没接受。特别说明:古人认为天子如其意是天的儿子,天生异象,正是天对在朝皇帝或大臣所作所为生气。184年(光和七年)二月,冀州钜鹿郡人张角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天下有八州响应,朝野震动。随后刘玄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乌恒中郎将宗员为副手,率领北军五校的将士讨伐冀州张角。卢植连战连胜,张角退守广宗县,殊死固守。卢植抓机时机加紧准备,拿下广宗。这时候,刘宏派小黄门左丰去体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行贿,卢植拒绝。左丰没讨得一点好处,怀恨在心,回去捏造虚假,说他贻误战机。刘宏丈怒,下诏免除卢植的职务,并用囚车押送回雒阳。后来皇甫嵩取得胜利,将冀州战功推于卢植,卢植恢复原职,担任尚书。189年(中平六年),刘宏驾崩,何进听取袁绍的建议,让董卓入京,卢植力谏,何进不听。同年八月,何进被杀,董卓入京并招握实权,控制朝政。董卓欲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请百官商议。刚一提出,便遭到只有一人的卢植的强烈反对,言语很是激烈。董卓大怒,欲杀卢植蔡邕为其求情,而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

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而后,卢植告别仕途,隐居在幽州上谷郡,不问世事。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逝世,终年53岁。临终前,卢植让其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只有贴身单衣而已。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军北伐乌桓,途径涿县,下通告称赞卢植的生平,并派人为其扫墓。卢植做为“汉末三杰”之一,一生军事上没有太多荣耀时刻,但他精通儒学,为人节俭,忠心有才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卢植。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追封卢植为良乡伯,仍从祀孔庙。历程:少师名儒→两次平蛮→平叛黄巾→隐逃幽州→半百逝世→后世大儒。张角:?—184年,巨鹿河北平乡人。太平教的创始人,黄巾起义的发动者。张角原是不第秀才,一次进山采集药草,得仙人于吉《太平清领道》即《太平道》,张角根据书上所述,讲学通医术,开始到处游历救民,在东汉灵帝建宁年间(公元168—171年),张角开始其布道传教活动,大收其众,扩大影响。张角传教十余年,信徒遍及青、徐、幽、荆、扬、兖、冀、豫八个州,连结郡国,道徒达几十万的道教组织。为了便于管理,张角创建“黄天泰平”,又称“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称“大贤良师”。他把势力范围分三十六区,称为“方”,每方推一个领袖管理,由于信徒中有多有官员、富商、宦官等(还好何大屠夫没入教,不然后果真不堪设想……),碍于这些人的权势朝廷没有多加理会。中平元年正月,张角因叛徒告密于二月起义原定为在三月五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在冀州起事。之后势如破竹,将进七州二十八郡县陷入战乱,京师震动。不久张角发病病死军中,浩大的黄巾军没了领头人,士气大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起义。历程:不第秀才→传教医人→创立教派→黄巾起义→病死军中。邹靖:(一作雏靖),籍贯荆州长沙(今湖南湘阴),东汉末年时期的北军中侯。历程:刘焉校尉→讨伐黄巾→提议西叛。西叛——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十一月,羌人北宫伯玉、边章,原名边允,叛乱改名。韩遂,原名韩约,参与叛乱改名。伙同羌、汉首领叛乱,之后韩遂以讨宦官为由向东推进。这次叛乱从中平元年到中平六年,叛乱时间之久,规模之大,相比于黄巾起义更震动了朝廷。及待说明的历史年表:公元178三月—公元184年,历时7年,年号光和。公元184年十二月—公元189年三月,历时5年,年号中平。旬月:多种意思,有一月或十月的意思,按朱儁讨伐梁龙的历史情况看,时间大概为十天至一月中之间之间。缯帛:丝绸。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