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一梭千载 > 第127章 钱塘湖上颂西子 平生飘零一味词

第127章 钱塘湖上颂西子 平生飘零一味词(1 / 1)

政通人和,西湖水浚,苏轼虽自问、自嘲平生功绩只在‘黄州、惠州、儋州’,可熙宁治水、元佑凿井,无一不是苏轼在其笔下空蒙潋滟的西湖畔,为杭州子民做出、利在千秋的政业。

  “苏轼不是北宋的,一生涤荡起伏,你们打算怎么拍?”

安霁有好事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忘了盛夏的,经过两方同意后,盛夏顺理成章的参与进来,只看了一眼剧本开头的旁白,就不住的吐槽。

  随手将剧本丢在桌子上,盛夏知道这安霁也是‘打工人’,只对着宁云帆吐槽:“现在不都是说要限制剧集么?你们这一看就是打算上卫视的,要是‘问汝平生功绩’的写下去,你们拍八十集能拍完么?”

  “只写了在西湖和杭州这一段,是单元剧,有三个部分。”

知道自家女友的闺蜜一直就是个粗心的性子,出于对安霁这份友谊的维护,宁云帆并不恼,反倒是好言好语解释。

  “苏轼、柳永、李清照,这三位诗人的诗词与杭州西湖有很深的渊源,这部剧就是要通过他们的故事,跨越北宋和南宋,展现独属于西湖的宋韵文化。”

  盛夏并没有回应宁云帆的解释,只弯腰伸手捡起刚被自己扔回桌面上的剧本,坐到安霁身旁的椅子上细细看了起来,不时回过头去在纸上记录些想法。

  昙花攀窗,明华入室,细尘在屋内沉浮……铅笔下的一件清素罗衣,只把千余年前那个风发意气思报国,儒气禅心犹为民的苏东坡,画展当下。

  锦衣再赴旧时西湖,却见旱涝交加,十数年前的旧功绩将要被运河漫起的水淹没。未着知州的官袍,一身茶褐色横罗的斜领交裾,着黑色罗做了沿边。

  若非如今这杭州城里家家户户都挂着此人的画像,只怕无人能将面前这寻常文人般打扮的人,同他们的知州官人苏轼联系起来。

  “官人,等雨歇一歇。”

  身后的下属在唤,苏轼却如同充耳未闻。脚上踏的那一对滚了紫色边的皂靴,一看便知是朝靴,想来是还不及换下。饶是再珍重,犹是不管不顾的撑伞冲进雨幕。

  下属追着,手里抱着雨具等一应物什,疾奔急言:“官人!”

  雨越下越大,显然没有苏轼下属以为那样,能有个稍歇的时候。

  “官人,下官……”

  见下属满脸急切,苏轼脚步一顿,侧目一观,意识到前者是来关心自己的,只一拂袖,奔着书房而去。

  “幸好他们还有点儿良心,不然这么咱们这罗就被糟蹋了,岂不是暴殄天物!”

拉过安霁手底下的草稿,盛夏一边竖大拇指,一边不停吐槽,“哎……”

  被盛夏遮了半个身子,安霁也不能张口,无奈之下,一记白眼就甩到了宁云帆身上。

  “咱们那个短剧的做法我和叔叔提了,到时候剧组的服装都会被整理好卖出去,这些钱我们会捐出去的。”

收到自家女友的暗示,宁云帆连忙开口解释。

  “那还不错。”

盛夏点点头,当即便转过身去继续下功夫在设计图上。

  衣服既能衬托一个人的性格,同样也能展现出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此时的苏轼应当是虽忧不乱,虽贵不奢,比起衣饰的繁复,更多的应该是雅韵和庄正。

  盛夏和安霁都是学历史的,知道这时候的苏轼在做什么——元佑年间,苏轼的上书不只是到了朝廷,同样是送到了皇太后手中。

  几代皇太后,无一不是守着先皇之诺,重视苏轼的经国之才。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里,不顾当朝党政,让苏轼为国为民之策,真正用在地方百姓需要的地方。

  大宋衣冠锦绣,在苏轼身上其实体现并不多,贬谪时虽不失意,到底未有足够的银子买得起那罗绮上身。至于在杭州的这段日子里,苏轼近禅宗,留下不少同友人打趣之语。

  除此之外,苏轼的心思多在饮食之上,服饰则多隐士衣衫,如今为苏轼的衣衫选材,棉麻倒是比杭罗来的合理。

  云掩清风,树扰归鸟,天边已然映上橙紫,约莫是到了月升山隐阳的时候,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流也多了起来,眼看着城市里下班的晚高峰就要到来。

  “安安啊,你真是给我找了个好活,我最近的设计恐怕都要放到这上面了,要不是你把合同谈好,和我汉服店做了个联名……我最近还不要被饿死啦!”

  盛夏又在念了,安霁知道前者要么是坐的烦了,要么就是想好吃的了,抬眼看看表,心里也觉得过意不去:“说吧,要去哪里吃,叫宁云帆请客!”

  “嗯……”手腕撑着脸颊,盛夏自然而然的嘟起嘴来,“看着吧,你们两个剥削劳动力的,我今天必须狠狠宰你俩一顿!”

  “行,反正他请客,你要是选个合适的地方,我就算沾你的光。”

  “快想,快想!”

自家闺蜜每到这个时候都有选择困难,就算是交给转盘,最后还会因为选到了自己不想吃的店铺而一再耽误时间,而这也是安霁难得有机会催盛夏的时候。

  “嗯……你让我想想,我还没想好。”

  “嗯,你慢慢想。”

盛夏十分钟以内能做决定都是快的,安霁也趁着这机会稍做休息,去客厅倒了杯水,靠在椅子上像模像样的抿了一口。

  “去吃肯德基吧,你上一顿给我带的麦当劳,所以,我想吃肯德基了。”

  此言一出,安霁刚含在嘴里的水差一点儿就喷了出来:“行,行吧。”

  手边的工作本就紧急,安霁也着急忙完这些回杭罗厂继续精进自己的织造技艺,三人干脆趁着何晏清还没回家的当口点了外卖。

  “我怎么感觉只要这一套衣服,苏轼这一部分就过去了,穿来穿去不过是颜色变变,那些彩绘的滚边什么的,根本在这位大诗人身上用不上啊!”

  右手还拿着炸鸡,盛夏就敢用小拇指去指草稿上的细节,看得安霁那叫一个揪心。

  从一旁抽纸盒里抽出卫生纸,安霁直接动手,抓起自家闺蜜的手擦了又擦,直到后者支支吾吾的已经有几分不满,安霁这才把纸扔到一旁的桌子上:“喏,你自己把手上的油擦擦。”

  “没事,没事!我就和你说,我小拇指都没碰过炸鸡,没有油的!”

盛夏说着,好死不死的拿手指在纸面上戳了又戳,“不信你就看嘛,真的没有。”

  “好好好,没有,没有!”

自家闺蜜在朋友面前有时候就像是个孩子一样,安霁无奈叹气,继而也正色谈起盛夏刚刚提出的问题来。

  “你刚才说的那个确实是有道理,元佑年间在杭州做知州的苏轼也不会是铺张浪费的,即便寻常百姓家能‘户盈罗绮’,只怕苏轼也是衣着朴素。”

  手里拿着的炸鸡终于吃完了,盛夏把骨头扔进垃圾桶,又拿卫生纸擦擦手:“就是啊,我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咱们真的没什么别的要设计的,主要就是把细节眍一抠呗?”

  “比如这个配色,其实我觉得可以改一改……”

  不得不说,盛夏的事业心是真的强,自己叫的炸鸡没吃两口,整个人又扑到了工作上去:“其实我觉得还得借鉴一下北宋时期的僧衣,毕竟苏轼与佛印之间的友谊,苏轼常出入佛寺。”

  “虽然如此,但是你别忘了,苏轼心中为了佛印为僧的事起初定然是过意不去的,再加之其人爽朗洒脱,这服饰之上,我倒觉得多加几分宽松、轻简才更符合苏轼性格。”

  “可苏轼在杭州任知州,到底不可能太过肆意。”

盛夏不服,又找出了理由。

  “说实在的,除却罗衣,我恐怕那时候的苏轼也少不得短打之类看起来同寻常小厮的衣裳,毕竟最初治水、治旱,平日里苏轼着官袍的可能性倒是少些。”

  安霁和盛夏各执一词,半晌儿也没决断出个结果来,无可奈何定了两个稿子,继续研究起接下来第二部分的主角李清照来。

  “李清照在西湖这边的时候,她丈夫赵明诚已经去世,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她人生灰暗的时刻也不为过,我觉得应该以暗沉主色调和夸张的印金彩绘做冲撞,才更好展现李清照当时的心情。”

  率先开口的还是盛夏,连剧本都没看,直接点明了那段历史背景下的李清照。

  至于安霁,手里依旧没有放下剧本,听完自家闺蜜的话,只把上面的的内容指给后者看:“你看这里,第一部分写的是她那个糟糕透了的二婚。”

  “当然,主体还是围绕她写的诗词来展开的故事剧情。”

  “比如这个咱们都很熟悉的‘如梦令’、‘声声慢’,前者我觉得用厂子里现在生产的秋香绿色就很不错,然后滚边不做彩绘,直接就是粉色加上印金,就是那种碎金的感觉,就很好。”

  “至于后者,‘满地黄花堆积’,我们也不用其他颜色,明黄、正红肯定是不能用,但是咱们可以选择一个在黄色和棕色之间的,比如昏黄或者是姜黄、茶色,我觉得都是刚刚好的。”

  在李清照的服装设计师上,盛夏和安霁持统一意见,更是很干脆的顺着安霁的想法拓展开来:“李清照不穷,就算是晚年落寞,光凭原本三年的牢狱之灾在她身上变成九天,就可以看出她再落魄也是不会亏待自己的。”

  “我觉得换一个时间换一件衣服还是基础的,就算是这里白天到晚上,不是连续的,李清照的衣服都不应该是同一件。”

  屋里四人皆是点头——安霁这才发现自家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凑到了门口,也不知道听自己和盛夏讨论了多久。

  “长褙子,绝对不可能是短褙子。”

安家宁也来掺和,“这段我当年了解过,以李清照的家境,绝对不可能一身短褙子,和寻常那些需要纺织绣花填补家用的女子一样,你们觉得呢?”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盛夏这时候终于知道把剧本多看几遍了,看了个开头就背出上面的句子,“就这一句,就说明李清照就算是到了西湖没有北宋那样生活富裕,也绝对生活的不差!”

  屋中四人又是连连点头,历史对于女性的记载大多不全,尽管这些摆在表面上的内容不难被人发现,但要从中找到细节,才是拍一部影视剧、为一部影视剧准备服装需要注意的。

  “哎,对了,我记得安霁你们杭罗厂现在花罗虽说没有复原,但是春罗已经有了,李清照的衣服,尤其是宋抹,其实可以用春罗啊,繁复华贵……毕竟李清照的性子里还是带着那么一点‘争’在的。”

  看着安霁一旁衣柜里的衣服,宁云帆忽得就有了灵感,也没有多想,直接就开口,“这样也能展现咱们罗不只是横罗、直罗这些朴素,看起来很好织的。”

  “不行!”

宁云帆的提议被安霁直接否决,“春罗应该说是清朝的,宋是花罗,不是春罗,是没有提花机构的,如果张冠李戴的用,和篡改历史没什么区别。”

  话说出口,安霁才发现自己非同寻常的有些急躁,忙又开口解释:“这个你们可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是张阿姨的女儿从一位老人家那里收来,才做的复原。”

  “没事,我应该查查的。”

  “查不到,现在网上能搜索到的,包括百度,很多都是有错的……”提到这些,安霁便是少有的惆怅,“哎,没有办法,就因为这些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有误区了,咱们短剧的时候,我科普,还有人和我争论了半天!”

  普通人对于这些‘专业知识’的获取渠道仅限于互联网。因而一旦互联网用虚假的知识传递给大众,就注定大众会把这份错误的答案一传十、十传百,不断的传输出去。

  “你们非遗的资源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算是你们做一些视频,好像也只局限于爱好者,或者局限于这个地区,真是个问题……”

  知道自家闺蜜又从自己的话里提炼出了社会问题,安霁顺着说道:“是啊,更多的人会被网上那些营销号误导,而且就算是想要真正了解到我们,大家也不会去搜国家非遗网,也不会能找到我们杭罗厂。”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时刻警戒 我在虚拟世界如鱼得水 三国:逢乱必出声名扬 魂穿奥特:居间惠都为我折腰 序幕:我可爱的猫咪 七与中元 穿越宝可梦世界 沉默入侵 逃离此地 遇见另一个世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