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祥海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李善仁请来私塾先生,到家里教书。先生对祥海观察一番,先捏了捏他的耳朵,说一对耳朵老长,颇有佛相,以后大气;再摸他后脑勺,摸到一根后山骨,说孩子聪明,性格倔强,少时不省事,但长大后必成才;再看生辰八字,说土命之人土太多,宜木命之人来伐土,忌土来助土。李善仁频频点头,叫夫人记下,以后当避则避,以免失之偏颇。小祥海确实“少不省事”,才读了半年书,就和先生称兄道弟,还敢捉弄先生,常常弄得先生哭笑不得,又打不得骂不得,只好每每在李善仁面前告状。李善仁一见先生告状就生孩子的气,就要拿尺板敲打祥海,祥海一见父亲拿出尺板就大呼小叫,知道只要唤来母亲,父亲就打不下去。然而也是贱骨头,一天不打屁股痒,三天两头总要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被父亲捉住痛打一顿,好过几天,又要重犯。那一天,先生教书教到一半要如厕,祥海就悄悄溜走,独自一人跑到海边去踩潮,在海滩上挖洞捉蟹捞贝壳,竟忘了返家。忽然东海紫光冲天,海水暴涨,浪潮涌来,将他一个踉跄打翻在沙滩上,所拾螃蟹贝壳全被冲走。祥海遭受突如其来的“没顶之灾”,呛进好几口海水,那海水异常咸苦,直往他鼻子里钻,呛得他晕头晕脑,猛然发现今日的海水非同往日之咸水,他欣喜若狂,这不是先生所说的“苦水煮盐”之水吗?先生曾说,广福处于三江汇集之地,常常出现紫潮苦水,没人知道这种苦水从何而来,它来无踪去无影,却可以煮盐。祥海急急回家欲告诉父亲。李善仁刚刚接到先生的投诉,说小儿罢课了,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正气急败坏要赵大去捉拿,却见儿子落汤鸡一个,嬉皮笑脸走进客堂。李善仁一把将他捉住,厉声呵斥道:“大胆顽儿,竟敢逃学,平日里还捉弄先生,今日新账旧账一起算,不打你个半死,你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还有天皇老子,谁也不许劝和!”
说着,叫赵大将祥海剥去衣裤,绑在长凳上,举起竹板就要开打。他高举尺板的手尚未落下,祥海就杀猪般嚎叫起来:“小儿该打,小儿该打!只是把小儿打死了,李家的血脉就断了!”
李善仁见儿子竟敢威胁老子,气得半死,“啪”地一声,手起板子落,祥海屁股上顿时血印暴起。这一下,可把赵大吓坏了,赵大不敢劝和,急忙走去通知李夫人。李夫人听闻儿子被他爹剥光了往死里打,这一吓非同小可,急急忙忙从屋后来到客堂,却见李善仁抱着赤裸裸的孩子在说悄悄话,不由得傻了眼。只见李善仁问祥海道:“果真?”
祥海大咧咧答道:“果真!”
李夫人以为丈夫又要教训孩子,急忙上前阻拦,却不知李善仁高兴坏了,拧起祥海腮帮子和颜悦色道:“你怎知此事?”
祥海答道:“先生所说。”
李善仁连忙放下祥海交给夫人,叫赵大唤来先生问话。先生答曰:“老夫确实对祥海说过苦海可以煮盐,那是前朝的事,如今紫潮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若祥海所说,那是紫潮又来了。”
李善仁一听果有此事,大为惊奇,立刻吩咐赵大去舀海水来。赵大提了木桶去海边舀了满满一桶海水回来,给先生验证。先生用手指蘸了一蘸,放在嘴里尝了尝,对李善仁说:“你看这海水,晶莹剔透,泛着蓝光,非一般咸水,真是可以煮盐的上好咸水。”
李善仁叫赵大快快拿去煮来。赵大将海水捧到灶房,让姨妈煮干。吴妈不知所以然,以为外甥消遣她,道:“嫌我太闲空还是怎么的?”
赵大连忙解释道:“是老爷吩咐,要用这海水煮盐。”
吴妈将信将疑,接过水桶倒在锅里,烧起火来。不一会儿,水煮开,冒出一股青雾,又煮了半个时辰,锅中水煮干,留下一片白。赵大用手指将锅沿上的盐星子抹在嘴里舔了一舔,欣喜若狂地叫喊起来:“成了,成了!”
急忙用铲勺铲起,盛在碗盏里,端起碗盏就往客堂跑。吴妈举起扫帚追着他后背打:“你成了,我这锅子可就废了,打死你这臭小子!”
赵大来到客堂,将手中碗盏交给李善仁,李善仁看到一碗白花花亮晶晶的盐巴,顿时惊掉下巴,心想祥海这小子所说不差,立刻围海筑坝设厂煮盐。这海水煮的盐,不但质量好,产量也高得惊人,是别处的十倍。一年之后,李善仁买下镇上十字桥东侧一片荒地,造起深院大宅,起名叫做李家店堂,择黄道吉日,迁至新居,依旧在后院种下桂花树,埋下生计银,始觉落叶归根。借机大摆宴席,广交地方官员、乡绅邻里。此后,又建了一所学堂,这件事在广福镇引起了轰动,交口称赞李善仁办了一件造福乡民的天大的好事。广福有一条母亲河,叫做娄水河,横贯广福南北,流经十字桥,分为东西南北四条河,往西到太仓拐向姑苏与大运河相接,往南通达上海,汇入城内方浜,经东门、西门和南门三座水门通达黄浦江;往东可达吴淞口,往北是漕粮北运的出海口,水运交通极为便利。自古娄水河“漕运万艘,行商千舶”,是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当初李大人为防太平军攻打上海,一夜之间从安庆运送淮军抵沪,走的就是这条水道。沈老板祖居广福,是广福第一富商,不但在广福有大量地产,还在娄水河边置宅建屋,可谓得天独厚。在上海南门方浜边上的花衣街也建有沈氏府邸,等于把守着黄金水道的一头一尾。从海上火轮驳来的货物,或者内河来的货船,通过这条河可以直达城内沈家宅后码头,或者开进黄浦江,畅通无阻。当年小刀会起义在他家设立指挥部,从这条水道进城出府神妙莫测。被清军围困后,沈家船只依旧穿梭其间,暗中给困守城中的小刀会义军送去大量粮食物资。小刀会起义失败后,沈家因有“通匪”嫌疑险遭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到了沈老板手上,又倾全部家财资助康梁新党,谁知新政失败,康梁潜逃,沈家再次没落。好在李善仁及时到来,出手相助,以十倍价钱买下他的摇橹木船,助他东山再起。沈老板从此不问政事,占据有利位置,专做沙船生意。适逢五口通商,上海城里人口骤增,商人在城内拆棚屋建石库门供人租住,需大量沙石,沈老板很快成了沙船大王。十字桥下四条河,每条河流经两个乡,因此广福辖一镇八乡,每个乡又有三湾九街十八弄,街衢错综,河道蛛密,明朝时就已经“比闾殷富”、“徽商辏集”。沈府在桥北,李家店堂在桥东,是广福镇上的大户人家。沈老板将李善仁奉为恩人,李善仁将沈老板视作至交,虽一个世代在广福,一个来自徽州府,却是世交契友,现又做了乡邻,两家来往热络。这一天,沈老板女儿沈秋水二十岁正生日,宴请李善仁,李善仁备下厚礼,携夫人、儿子和赵大、牛老四等去沈府贺喜。沈老板延请上座,李善仁再三推辞,礼让一番,方才落座。沈老板将自家娘子及儿子福生,唤来前堂见客人。沈夫人落落大方,见过李善仁,福生和祥海在同一私塾先生门下受教,已是和祥海谂熟了的,有话可谈,早已坐在一起,唯独不见他女儿迎客。李善仁就打趣说:“今日是专门来吃沈姑娘蹄髈的,怎不见沈姑娘?”
沈老板笑道:“姑娘的蹄髈兄弟可吃不得。”
李善仁自觉失言,连忙改口说:“沈姑娘做的红烧蹄髈可谓广福一绝,小弟吃得。”
沈老板说:“姑娘在灶房忙着呢,大恩人到来,她的蹄髈需要亲自把关。”
李善仁连忙说:“你看,你也说她的蹄髈,非小弟妄言!”
沈老板发觉落了李善仁的圈套,干脆说:“兄弟既是对姑娘的蹄髈念念不忘,等会儿唤来让你吃了罢!”
李善仁大笑道:“如此说来,可吃不得了。喜事要贺,蹄髈也要吃,可请来一见,夫人要向她请教烹饪手艺呢!”
沈老板当即吩咐家丁去灶房叫来女儿沈姑娘。一会儿,沈姑娘款款上堂拜见李善仁,并与李夫人、祥海、赵大、牛老四一一见过。李善仁说:“久闻芳名,今一见果然是佳人。今日我是专门来吃你做的红烧蹄髈的,蹄髈可曾烧好?”
沈姑娘向桌上扫过一眼,答道:“马上就好,恩人稍候。”
说话间,家丁已将一盆重油赤酱晶莹透亮的红烧蹄髈端了上来,瞬间香飘满屋色相诱人。李善仁啧啧称赞:“果然名不虚传,未及品尝,我已垂涎三尺。这蹄髈可有名头?”
沈姑娘说:“它就是万三蹄。”
李善仁说:“万三蹄可是让皇帝都吃了不肯放手的,请问沈姑娘在哪里学的手艺?”
沈姑娘说是在她姑奶奶那里学的。她姑奶奶曾得万三蹄嫡传,在姑苏开了一家万三蹄专营店。她在姑苏学堂读书时,在姑奶奶家借住,姑奶奶每天要做上百只蹄髈,她空闲时在旁做帮手,因此学得手艺精湛。李善仁说:“这么说来,姑娘也是万三蹄传人了。我家夫人要向你拜师学艺,你不会不同意吧?”
沈姑娘说:“恩人过奖了,小女子不敢当。”
客套一番,不忘到另一桌见过赵大等人,将一双桃花眼将赵大等人扫来扫去。李善仁见沈姑娘聪明伶俐,知书达理,上得厅堂下得灶房,呵呵笑道:“沈老板真是好福气,金屋藏娇,女儿不但蹄髈烧得好,还八面玲珑,应酬得当。”
便打发自家夫人随沈姑娘去灶房学做万三蹄。沈李两家分主宾团团而坐,下人早已端上后续菜肴,摆满一桌,沈老板说了声“开吃吧!”
就要动筷,坐在他对面的祥海却站起来,一把将蹄髈拉到自己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