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在摇橹木船上,牛老四摇橹是生手,又兼心急,一会儿手脱把,一会儿橹脱轴,差点将橹滑落河中,好不容易安上,又把船摇得左右乱晃,一船人都惊叫起来。李善仁连忙阻止道:“前方白茫茫一片,须小心才是,我们什么都看不清,‘红毛’也看不见我们,不要着急。看情形,他们不知河里有船。”
牛老四回望李家大院已隐不可见,杉树林也被飘带似的云雾环绕起来,时隐时现,这才安下心,扶稳木橹,把船摇得稳了。“红毛”在岸上追逐金相玉,摇橹木船在水中载着李家人逃难,在同一个方向上,岸上枪声、马蹄声和呐喊声乱纷纷响成一片,船上的人担惊受怕,躲在船舱里不气不敢出。雾层渐渐变得稀薄,化成薄纱一般乳白色的气流,随着船的行进急速向船后漂移。船划得并不快,只是雾气在风的吹拂下流动得快了,显得船在急速行驶,急得李善仁一味吩咐牛老四:“慢点,那么急干嘛,是急着去追红毛还是怎么地?”
牛老四说他根本没有撑篙也没有摇橹,船是在顺流行驶。李善仁心中焦急,怕以这样的速度行驶,会赶上“红毛”。幸好不久船拐进运河,与“红毛”追击的方向岔开了,岸上的枪声、马蹄声和虚张声势的呐喊声渐渐远去。船也慢了下来,除了水流的声音,一切归于宁静,灰白色的浓雾迎面扑来,被船首慢慢分开,又在船尾缓缓合拢,船似乎不是行进在水上,而是在云上漂行。李善仁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在船舱中寂然默坐,刚刚发生的一切,像梦中一般。这艘摇橹木船上下两层,上层是客舱,下层为货舱。客舱也有两间,一间主舱,一间客舱。橹也有两条,船头船尾各一条,可以东风西驰,西风东行,实乃“日行江淮三千里、风送南北第一舟”。当初李善仁买下这艘船,是为了帮助生意场上的朋友解燃眉之急而为,再者,李家大院紧靠河流,有了船方便往来生意,也可为不时之需,想不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场。渐渐地,大雾慢慢消散,但数丈之外仍白茫茫一片。鸟儿还在沉睡,只有船橹在浓湿的空气里“吱吱呀呀”地响着,船不紧不慢在水上行驶,仿佛置身于幻境,在梦中漫游。一个时辰后,船已在运河上驶出十里地。船舱内,李善仁手抚金枪陷入沉思。这把手枪是李家的传家宝,当年江南兵工厂仿造出第一批手枪,将十把枪镀了金,编上号,盛以盒匣,呈送李大人备核,这把枪就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李大人刚刚出访归国,因额头上吃了日本浪人一枪,在总布胡同府上休养,心中愤愤难平。见此枪精美绝伦,丝毫不比洋货差,心中出了一口恶气,不但装备给北洋水师,还给每一位于兵工厂有功人士颁发持枪证书,以资表彰。同治四年,那时李善仁才五岁,父亲用马车驮了一瓦坛李家生计银,不远千里去到上海,入股兵工厂。父亲说老太后允办兵工、兴建北洋水师“以绝洋人觊觎”,是一件于国于民的大好事,然因资金匮乏而搁置,多亏李大人振臂一呼,称朝廷有难,地方乡绅应积极为国解忧。地方乡绅果然群起响应,纷纷出资助办,这才解了兵工厂初期急需资金支持的燃眉之急。其后三十余年,兵工厂陆续造出火枪、火炮、毛瑟枪。到了庚子年,终于造出第一批自动手枪。那一日,受父亲所托,李善仁从上海取来这把手枪,叫老鲁搬出落地花架,置于后院靠墙处,请父亲退至十丈开外,小心翼翼地把手枪交到父亲手上。父亲接过枪,仔细端详。这是一把镀了金的勃朗宁八英寸手枪,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这是新式火铳么?这么小可打多远?”
父亲有点失望。李善仁笑道:“这哪里是火铳,这是欧洲人的手枪。有上下两管,一枪打完一枪自动待发,从这里打到院外河边没有问题。”
李善仁指向院墙窗格外百米开外的小河,胸有成竹地说。然后吩咐家丁取来一只铜手壶,置于花架之上,要父亲亲自试枪。李善人指点父亲将枪弹上膛,瞄准铜手壶扣动扳机,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铜壶“咣当”弹到墙上,白灰糊的墙壁竟然撞出一个黑黝黝的瘪塘来。再看铜手壶已四分五裂,竟成了开花铜石榴。父亲被震得手臂发麻,两耳几乎失聪,不断惊呼,这撸子太厉害了,又不用上火药,这下洋人不敢再欺侮国人了!李善仁告诉父亲,非但不用上火药,还可以自动连发,父亲可以再打。父亲马上说,不打了,太硌手了,快快收起!这种杀人武器还是不要用到才好。李善仁接过手枪,擦拭干净,仍旧收藏于盒中,今天之前,从未拿出来用过。李善仁手捧此枪,看着牛老四在船尾孤独地摇着橹,心想天有不测风云,一大家子人一个早晨就剩下牛老四、吴妈和自己夫妻四人,心里顿生悲凉。又想到金相玉,恨不得将他当作暖手铜壶一枪崩了。一旁李夫人见状,说了一句和他父亲同样的话:“且收起吧,杀人家什放在手中不吉利。”
李善仁不以为然,说道:“妇人之见!为了守护生计银,李家祖先不惜重金组建团练求自保,那还是在陆地上。现在我们在水上,还将一路南下。千里之途,危机丛生,有了这家伙才可放心。”
说着,从衣袖里取出那方湖绿丝绢,系在枪把子上,“要时刻提防着才好。”
李夫人认得丝绢是二夫人的,奇怪二夫人的秽物怎么会在老爷兜里藏着?因问李善仁:“此不是二夫人的贴身香帕嘛,如何在老爷身上?”
李善仁说:“是我在先祖堂蒲团上拾得的,若有幸再见,我必将原物奉还。”
李夫人已知原委,知道李善仁心中恨意未消。这也难怪,换做任何别的汉子,都吞不下自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跑了这口冤气。她想起刚才劝说李小娘子赶快离开李家大院时,李小娘子神色慌张的情景,原来李小娘子早已和金相玉做了一丘之貉。真乃知人知面不知心,可李小娘子是自己看中怂恿夫君娶进门的,心中百般恼恨。但是李夫人是个吃素念佛的信徒,极其宽宏大量,她劝李善仁说:“到那个时候,二夫人就只有死路一条,成为你枪下冤鬼,老爷又于心何忍。且不说缘在天定,份靠人为,佛家崇尚五戒十善,善待他人就是慈悲自己。走了就走了,哪里还会遇上呢。老爷你忘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今后遇见也当礼待才对。古言冤家宜解不宜结,难不成要冤冤相报?”
一番话,说得李善仁心中宽舒了不少,想那李小娘子虽八面玲珑,深得李府上下宠爱,但做出如此丧失人伦之事,理应人神共愤,夫人却如此宽厚,也不知夫人受了她什么恩惠或者被她灌了什么迷魂汤,竟如此帮衬她,不觉勾起昔日与李小娘子的恩爱之情,便不答话。李夫人又说:“方才老爷说起路途遥远,安全最要紧,我老爷是为缺少帮手发愁。听吴妈说她有个外甥,正值年轻力壮的年纪,为人忠厚老实,可使吴妈唤来船上差遣。别的人不敢使,吴妈是信得过的,且在船上帮扶摇橹,日后慢慢扶持他。”
李善仁说:“夫人说得极是,当可使来。摇橹倒是不必尽快,如今北边风起云涌,东南拥地自保,不知今后情势如何,且慢慢行即可。”
夫人不解地问:“你我急于奔命,为何又要慢慢而行?”
李善仁说:“观天下大势,大清内忧外患、民生涂炭,军事外交,无一不败。如今连皇帝都弃京出逃,我等奈何?朝廷自顾不暇,纵然剿了‘红毛’,还会有‘黑毛’、‘白毛’揭竿再起。李大人已日暮西山,且身负卖国罪名,民怨沸腾,我等只能婴城自保。现在北边纷乱,东南繁华依旧,华洋贸易方兴未艾。尤其上海地处东海一隅,我去过多次,自从西洋各国议准通商以来最为繁盛,交易流通,商贾辐辏,因此我欲一举南迁。只是今日事出意外,疲于奔命之际,恐难寻安耽之处,须等到时局稳定,假以时日,慢慢寻找一方安全乐土才可一劳永逸。”
李夫人恍然大悟:“老爷深谋远虑,妾身如醍醐灌顶。且不说北方穷山恶水,连年战乱,气候也是南方的好,山清水秀是养人的好地方,北方哪里可比。只是可惜李家大院毁于一旦。”
“李家大院是当初李大人将罚没康梁余党的房产、田地卖个人情给了先父,所费不多。现今存于娘子房中的银票,这样的宅院可置两处尚绰绰有余,何足惜矣!”
说起银票,李夫人忽然想起那只银匣,心急慌忙从官皮箱抢出,看都没看就抱了出来,这时连忙从箱笼里取出银匣,打开一看,里面竟然空空如也,所存银票、财物不翼而飞。“哎呀,不好了,老爷!”
李夫人不禁失声惊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