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水煮宋朝之旭日初升 > (六十二)篡改历史

(六十二)篡改历史(1 / 1)

李世民吃螃蟹吃的津津有味,赵光义这个好吃佬也想尝尝螃蟹的滋味。世民老哥,螃蟹是什么味道,好吃吗?李世民告诉他,螃蟹鲜美无比,吃一次就上头。吃一次就想吃第二次,吃第二次就想吃第三次,真是回味无穷。

赵光义来到史馆,态度暧昧,让史官拿出《太祖实录》,就是记录赵匡胤生平事迹的史料。史官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你读过书没有,不知道帝王不能观史的制度吗?你要看实录,是想篡改历史吗?

宋朝的史官毕竟没有秦汉史官那样的硬骨气,恭恭敬敬拿出实录。赵大的生平事迹都记录在册,当然其中还掺杂了一些你的事情,请仔细观看。赵光义看了一遍,非常不满意。你这个小同志怎么搞的,这样写实录,专业素质简直太差劲了,你的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吗?像你这样写是不对的,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写。什么?不行吗?李世民是唐太宗,我是宋太宗,大家都是太宗。他能篡改历史,我为什么不能?少说废话,按照我说的改。

关于陈桥兵变的事迹,修改之后的版本,大致是这样的。话说赵大黄袍加身之后,就要回开封夺取政权。士兵们准备回去杀人放火,大肆抢劫一番。这个时候,正义与英雄的化身,赵光义及时出现。拦住恶贯满盈的赵大,义正言辞的告诫他。我们是正义之师,为了得到人心,一定不要纵容士兵抢劫。原本准备烧杀抢掠的赵大被赵光义教育的无地自容,立刻恍然大悟。拉着赵光义的手,赞不绝口。好弟弟,要不是你及时提醒我,我差点就犯下了大错。你善良仁慈,顾全大局,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赞扬你了!

其实真实的情况是,陈桥兵变的时候,赵光义和家人们躲在开封定力院。为了彰显自己崇高的品德,于是一个筋斗云飞到陈桥驿,成功的阻止了士兵们杀人放火。赵光义,想不到你还会腾云驾雾,简直就是神仙中人,佩服佩服!

赵光义不但篡改《太祖实录》,还不遗余力的篡改自己的历史。史官觉得这样非常不妥,你还没有死,怎么能在活着的时候就篡改自己的历史呢?赵光义的理由非常充分,因为不趁自己活着的时候改,死了之后就无法改了。知道《金匮之盟》吗?对了,就是新鲜出炉的《金匮之盟》,这是杜太后钦定的盟约,还有赵普作证,立即修改。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只要他觉得不合适的地方,统统篡改。虽然改的面目全非,但是仍然有许多真实的史料片段流传了下来。学问严谨的人们通过这些蛛丝马迹,剥开重重迷雾,努力还原真相。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去世,其弟李继捧接掌了权力,自称节度留后,当时才十七岁,到今年也只有二十岁。节度使留后的意思是,当节度使不在的时候,代理节度使行使军政大权。

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李儇赐党项人拓跋思恭国姓,并授定难军节度使。从那时起,拓跋思恭就改叫李思恭了,李家也一直世袭定难军节度使,至今已有百年。

李家在定难军繁衍生息,努力造娃,时至今日,已经族人众多。什么七大姑八大姨,数都数不过来。一块砖头砸中三个亲戚,是很正常的事。李继捧年轻,而且能力不足。有些族人们自然而然想入非非,开始觊觎权力。李继捧无法化解和这些人的矛盾,苦恼不已。权力是我哥哥留给我的,你们这些亲戚凭什么要分一杯羹?这块蛋糕是我一个人的,你们都别想吃。思来想去,这么明争暗斗下去,不是被这些人搞残就是搞死。于是效仿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带领二百七十多名族落首领,投附宋朝。带上鸡狗牛羊这些牲口,乃至搓衣板、酱油瓶等生活必需品,一样都没有落下。因此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庞大。

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虽然只有十九岁,但是心高气傲,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我们李家世袭定难军节度使,割据一方,在定难军五州称王称霸,已经百年。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距离千年老店只差九百年。在定难军吃香的喝辣,唯我独尊不好吗?非要去京师,给赵光义送人头,李继捧,你这小子鬼迷心窍了吧?他不敢公然叛变,于是找了借口离开。表哥,我奶妈死了。我要请一条龙服务,又要大摆酒席,暂时没有时间跟你去京师。这个借口实在太好了,不由得李继捧不同意。

李继迁不敢停留,把兵器藏在棺材里面,带领少数族人逃往蒙古地斤泽。到了地斤泽,他到处联络党项豪族。但是豪族们都瞧不起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不予理会。你个小东西也不照照镜子,是哪根葱哪根蒜,我们凭什么要跟你合作。再说怎么合作,究竟谁是大股东谁是董事长,谁说了算,怎么分配利益?只当他拿出李思恭的照片,豪族们才回心转意,同意跟他合作,共同反抗宋朝。

李继捧一行人来到东京开封,被这里繁华富庶的景象深深震撼到了。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街上跑的不是奔驰就是宝马这些豪车。他们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目不暇接,处处觉得新鲜稀奇。尤其这些部族女人们,看到京师的贵妇们穿着绫罗绸缎,戴着金银珠宝,全身上下透着雍容华贵之气,不禁叹为观止。再看看自己,面黄肌瘦,一手的老茧,衣服款式老土,鞋子上满是泥巴,充满乡村田园气息。同样都是女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李继捧放弃世袭割据,纳土归宋,进献定难军节度使辖下夏、银、绥、宥、静五州地盘,赵光义大喜过望,于是授以彰德军节度使。不过不必到治所赴任,只需要在京师享清福就可以了。就这样,李继迁提前四十年退休,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还没有参加工作就退休了,这简直就是所有打工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这种好事怎么偏偏落到了他的头上,没有落到我们头上呢?

李继捧纳土归宋,算是一件喜事。那么更大的喜事,接踵而至。辽国皇帝耶律贤第二次率军南侵,依然没有讨到便宜,返回辽国不久就驾崩了,他十岁的长子耶律隆绪继承皇位。鉴于耶律隆绪太小,还在喝未来星、哇哈哈,无法治国理政,承天皇太后萧绰摄政。她小名燕燕,正是有名的萧太后。

李继捧入朝,受到了优待。不仅获赏大笔金银财宝,而且由定难军节度留后,升为彰德军节度使。吃香喝辣,小日子过得别提多逍遥快活。反观李继迁,居无定所,吹的是西北风,吃的是黄土沙,犹是羡慕嫉妒恨。

他于是动起了歪脑筋,派遣使者上表,表示愿意做宋朝的藩属,但是不愿意和李继捧一样进京。他的理由非常充分,因为李氏的根在定难军五州,要替宋朝镇守定难军。

如果搞阴谋诡计有段位的话,赵光义是博士,顶级的高手,李继迁充其量就是个初中生而已。赵光义一眼就识破了他的心思,既想捞好处,又不想入朝,还想得到定难军五州的地盘,这分明就是要继续割据一方,继续做土皇帝,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写了一封回信,首先不吝赞美之辞,隆重表彰了历代李氏首领效命中原王朝的功绩和忠心。接着暗示早日归顺的好处,只要入朝,就能住大别墅,还能领工资,什么养老金、医保、公积金,全都交齐。豪宅美妾,不就是每个男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吗?最后警告他,如果继续负隅顽抗,将会受到打击,甚至是灭顶之灾。希望他权衡利弊,早日做出正确的决断。这封信深明大义,软硬兼施,有警告也有诱惑。

李继迁志在恢复祖宗荣光,继续割据定难军五州。提前退休,做个无所事事的田舍翁,绝非心中所愿。当即撕碎了赵光义的回信,加大力度袭扰河西诸州府。他虽然年轻,但颇有些军事才能,把游击战术运用的出神入化。宋军来了就退,宋军走了就追。宋军疲惫就扰,宋军兴奋就躲。就像一头讨厌的鬣狗,昼伏夜出,神出鬼没,趁人放松警惕就咬一口,虽然无法致死,可是伤口也很深很疼。定难军五州之地陷入恐慌动乱,不复往日宁静。

李继迁冥顽不灵,一心一意与大宋为敌,赵光义勃然大怒,于是下诏,命银夏绥宥都巡检使田钦祚。没错,就是那个爱打小报告的田钦祚。回合西上閤门使袁继忠,率领大军出征河西,讨伐李继迁。宋军在当年两次大败叛军,李继迁损失惨重。

黄河改道淮河的工程全面竣工,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竣工之后,汛期时节,黄河水就会流入淮河,减少灾害,大臣们纷纷上表祝贺,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胡旦当然也不想错过这个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于是上献《河平颂》。这样的大喜日子,说些吉利的话,讨个好彩头,皆大欢喜,岂不是非常之好?但是他却偏偏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在颂文里面夹杂了一句‘逆逊投荒,奸普屏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逆贼卢多逊贬到蛮荒之地,把奸臣赵普踢出朝廷。

看到胡旦妄议大臣的话,赵光义非常生气。卢多逊曾经是宰相,赵普是开国功臣,两个人的资历都摆在哪里。你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居然指指点点,简直不知好歹。虽然我对宰相宋琪说过,一辈子记恨赵普,恨起来的时候,真想杀了他,可是也轮不到你胡旦说东道西啊。一气之下,把他贬为殿中丞。

胡旦出生于公元955年,天生聪明好学,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考中状元,那一年才二十三岁。他恃才傲物,狂狷不羁,曾经夸下海口,考试不中状元,做官不当宰相,就是虚度一生。他二十三岁高中状元,算是实现了第一个理想,真是前程似锦。但是做宰相这个理想,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究其原因,是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他口无遮拦,以嘲笑讽刺,揭别人的伤疤为乐。江仲浦小时候曾经放过牛,后来做了官。他见到江仲浦就故意唱歌: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娃却到皇宫里来了。以此讽刺江仲浦是放牛娃出身。他胆大妄为,甚至连赵光义身边的宦官也不放过。人家从他身边走过,他学人家一步三摇的样子,口里还念念有词。老公公今年六十八,连根胡子都没有扎。太监出身的人,身上少了个零件,不长胡须,不男不女,对于这种话题特别敏感。他却专门戳人家的痛处,自然个个怀恨在心。

他不仅坑害敌人,也坑害朋友。有一次出差,路过扬州。扬州知州董俨和他是同榜进士,也就是所谓的同学。人家好心好意,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他的所作所为,却让人大跌眼镜。把精美的碗碟打包,还拐走了侍女,来了个不辞而别。气的董俨在江边吹胡子瞪眼家,破口大骂。

他有才无德,才与德成反比。才有多高,德就有多低。该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不该得罪的人也得罪光了,因此朋友越来越少。到了最后,终于混成了孤家寡人。人们看到他,就像看到臭虫似的,纷纷避而远之。大家小心,胡旦那个搅屎棍来了,赶快撤退,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吧。正因为他的人品太次,口碑太差,每次选举宰相和副宰相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选他。因此这一辈子也没有实现第二个理想,没有做过一天宰相。

十月份的时候,赵普罢相,改任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侍中。他稳定朝局,打压赵廷美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也该功成身退了。离别之际,赵光义作诗践别。忠勤王室展宏谟,政事朝堂赖秉扶。解职暂酬卿所志,休教一念远皇都。你是国家重臣,在任的时候处置军国大事,劳苦功高。虽然不再担任宰相,但是不要忘了我哟!赵普手捧《送赵普》诗,感动的热泪盈眶。我虽然六十多岁了,不知道还能再活多久,但是一定不会忘记你的,就是做鬼也不会忘记你。

其实赵普王者归来,二度拜相,和赵光义是各取所需,互相利用,和感情没有一点关系。赵光义需要他打压赵廷美,他则需要赵光义的支持,扳倒卢多逊。赵光义心胸狭隘,心眼比针眼还小,根本就没有忘记从前的仇恨。不然不会当着宋琪的面,承认想杀掉赵普。要知道宋琪和赵普是铁哥们,情谊非常深厚,这么做无非是让宋琪在中间传话。

两个人多愁善感,在文武百官们面前上演了一段君贤臣忠的好戏。两个超级影帝的演技惟妙惟肖,把依依不舍的场景渲染的肝肠寸断,推向极致的高潮。文武百官们深受感染,无不潸然泪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