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盖两间屋子,专门分了院子,家里那么些人,原本的院子就有些不够住,既然要请人,索性多盖两间。
家里还有读书人,书房也该正经准备上了。 这么一盘算,工程不算小,李三祝直接就去了镇子,上回帮忙家里建房子的师傅,手艺都很不错。 他把话一说,人家直接应承下来,说是忙完手头那点活计,也就一两天的事。 说实话,这两年家里一直秉承着低调的原则。 财不露白,且一直贯彻的很彻底。 前年加盖的房子虽然是砖瓦房,因着卖菌蕈,跟县城的掌柜熟络,这在村子里都不算秘密,家里的日子宽松了,比周围的人都宽裕,谁都不会多想。 李秋岁回来了,光是仆从带回了十多个,弄出那么大的阵仗,不说其他人,单就自家人,一开始还不适应呢,过了这些日子,就都习以为常。 如今,加盖房子,砖头瓦片这些材料,就要陆续往家里运,找人帮工的话还没往外说,前头有没有捞的上种果树的,看出一点矛头,就都过来打听。 马老太太家离得近,前头,有马遛子种果树得了银钱。 那会子,她家地头的活计还没忙完,家里其他人就没捞得上种果树。后来,又有几次找人帮忙伺弄,就用不上那么许多人了,过了端午农忙,村子里闲置的壮劳力不少,自家也不能把好处全占完,加盖房子,看送那么多砖瓦过来,且有的忙了。 农忙还要过些日子,马老太太这就打听到了李秋岁跟前。 “秋岁,你家要加盖房子呀?”嗯呢! 李秋岁看见马老太太过来就停了脚步。 老太太走到了跟前,压着声音说:“我家你马四叔,上回帮忙种果树你也看到了,真就是舍得下力气的,还有你马大伯哥仨,你家要是找帮工,只管吆喝一声。”
马老太太如今跟李秋岁也算熟络了,这丫头说话,油滑是油滑,可到了正经事上面,那也是说一不二,一个唾沫一个钉的主。 其实,她还蛮喜欢跟这丫头说话的。 神神秘秘的…… 李秋岁也学着她小声说话,“行啊,我爹该是要回来了,您先去说一声,家里能来几个人!”
多来几个人,能把房子早一点修好,要不了几日,等到农忙,想找人,总要人家把自家地头忙活完。 之后,还有果子该采摘了,少不了找人干活。 李秋岁有自己的盘算,马老太太家都是能干人,她爹忙着这那的,老宅那边的爷奶大伯,帮忙买了一小片山地。 李三祝说是今天就能把地契办下来,没有让土地白白闲置的道理,干不完了,少不得找人搭把手。 自家这邻居老太太,家里儿子媳妇都孝顺,她就有空闲了。瞧着吧,不过半日,等消息传出去,找人帮工,该是能齐活儿了。 李秋岁直接把话说了,这在老太太眼里,就是和她亲近的表现。 一来,瞧,这丫头态度多好的。 二来嘛,李三祝家盖房子,村里明眼人多着咧,她这算是第一手消息。 等她把这话跟人朝外说了,自家就是多去几个人,那也不能有人说话。 村里过日子,你不能把好处都占了去。 一老一小都有自己的小盘算,能让大家都得利,心情就都很好。 李秋岁一个人朝山头去,周平和李三祝出门了,赵大领着小石头几个,果树哪天不要人伺弄? 柳氏自从见果子一天一个样,如今也不用一天三趟往山上跑了。 李秋岁出门,干什么去了,村子里野着长大的,真不是什么小姐出身,就是翠屏几个也不是哪哪都跟着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有那样的身手,不主动找人家麻烦,让人找上门算账,都该是庆幸,自然就没有不放心的道理。 …… 李秋岁呢,上千棵的果树,投注了许多精力,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正经种过地,面上是淡定了,实际上是想一出是一出。 前些日,就提出想让果子上带字,比如,福字和喜字之类。 过年过节,苹果本就寓意好,日子过得去的人家,不管是自家吃还是走礼,就是家里有喜事,买两个回家,都不算一回事。 真给弄上字,身价就上去了。 李秋岁对这事很上心,想法是有了,实操上面必定没亲自弄过,赵大帮着出了许多主意,这事上,他比李秋岁还要上心,一日十二个时辰,除了吃饭睡觉,差不多都在山头耗着。 “姑娘,再有二十多天,该是有果子陆续能收了。”
赵大看见李秋岁过来,显得很亢奋,说着话还不自觉的去搓手,“……上面真有字!果子先不着急往出卖!八月半,咱们就先给郑家送节礼,这,带字的果子一定要送……”
李秋岁看他还在沉吟,一时没着急开口说话。 “还要订礼盒!最好去县城订!这事我亲自去办……之后的果子,咱们先在手里压一压!您放心,这批果子奇货可居,咱们不愁卖!交给我,给您卖出天价去!您只管放心……” 赵大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意思却表达的很明白。 李秋岁随意看了几颗果子,心里头火热火热的,面上还得使劲绷着,“嗯!就照你说的去办!”话不能多说,不然,露出异色就跌份了。 赵大之前在大户人家当过管家,主家犯了事,一家的奴仆都被官府重新发卖了。 这事,在府城就坦言过。 至于,什么样的大户,李秋岁并不曾追究结底。欣赏赵大的能力是一方面,既然过了官府,就是没什么麻烦了。 果子的价值,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实际操作,还得有见识的人来。 给李三祝用的周平,最大的优点是老实,能对主子的命令百分之百执行。李三祝都在成长摸索阶段,跟着一起成长,用起来只会越来越顺手。 这边说果子要成熟了,那边加盖房子的师傅上门了。 今天就是吉日,有了先头盖房子的经验,包括帮工,多数都是先前村里的人。 这回建房子,索性弄了前后院。 为此,李三祝还专程去镇子上的成员外家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