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好消息要告诉父皇,父皇听到了一定开心。”
什么好消息? 李玄烨很好奇,跟着他又回去了。 勋帝听见兄弟两人的说话声,从床上坐起来,吩咐内侍点灯。 李玄宸把唐元思的折子递上去,勋帝看完,果然激动道:“这是真的?”
“回父皇,是真的,唐大人亲自去田间视察过的,亩产确实有四千斤。还有一种农作物,亩产一千斤,比小麦产量高。而且一年两熟,也不耽误种小麦。”
勋帝的病果然好了一大半。 李玄宸劝道:“父皇现在可以安心养病,等着过寿辰了吧……” 各地报上来的今年秋季收成,让他愁了很久,眼下终于有个好消息。 勋帝开心道:“如果是真的,明年开春就开始全国推广,得先弄清楚这两种农作物的习性,派几个会种地的官员下去学习,研究一下推广的方案,回头给朕报过来。”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民以食为天,你亲自去,该嘉奖就嘉奖,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你拿主意!”
李玄宸笑道:“父皇放心,儿臣定然把事情办妥当。不过,距离您的寿辰就剩几天了,等给您过完寿,儿臣再动身过去。”
从勋帝的寝宫出来,李玄烨淡声说道:“恭喜。”
勋帝早早的立了太子,他就算心气儿不顺,也只能在暗中活动,明面上两人还得维持着。 “同喜。”
若真能全国推广,将会是一个大政绩,换成是谁都眼红。 不过,勋帝还在,这份政绩不算李玄宸的。 李玄烨转过去,不再提这一茬了。 民以食为天,他再缺德,也不会动摇朝廷的根基。 勋帝的寿诞如期而至,因着他提前交代过不许大办,倒也没有大操大办,只在当天宫里办了一场宴会,看了各地官员送上了寿礼。 贺寿来来往往就那几样,要么是名贵的字画稀奇的摆件,要么就是抓一把丰收的粮食,取个好兆头,换汤不换药。 勋帝兴致缺缺,直到新县的寿礼送上来,大家才察觉出不同来。 有一人多高,栩栩如生的塔楼,乍一看去,还是很新奇的。 李玄宸看着这个塔楼出神,他离开时,这个塔楼还只有个底座,如今已经完工了…… “父皇,这座塔楼是竹子编成的,十分稀奇。”
赵宁双辛辛苦苦耗费十来个月编成的塔楼,要是只看一眼就放在库房里落灰,多少有点可惜了。 李玄宸提醒了一句,勋帝果然来了兴致。 “抬近些。”
“大哥怎么知道是竹子编的?”
离得远根本看不清,李玄烨初时,只当是用木头雕刻的,那便没什么稀奇。 勋帝起身上前去,内侍递上了一个放大镜,拿在手中,果然瞧见了细致的纹路。 “能把竹编做成这样,也算是能工巧匠了!赏!”
李玄宸介绍道:“父皇,这是怀庆府新县唐元思的贺礼,这座塔楼也有渊源,是前朝名将姜随驻守怀庆府的时候督工修建的,距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风景名胜要结合名人轶事才能有看头,李玄宸这么一说,勋帝的兴致就更高了。 明面上,别人以为他是在替唐元思说话,实则,他一步步引起勋帝的兴趣,在给赵宁双讨要好处。 勋帝大手一挥,提了副字,说是要赏给编出竹编的匠人。 “大哥对新县的事情倒是了如指掌。”
李玄烨话里有话。 李玄宸笑道:“唐县令是个好官,本宫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
“年前应该还能跑一趟,大哥早点回来过年。”
勋帝的生辰是在十一月,临近过年,朝中事情多,不过,他都能应对。 李玄宸轻笑一声。 “多谢三弟提醒。”
朝廷很快制定出方案,从赵宁双手中收购红薯和玉米,并且派出官员来向她学习载种方法。 李玄宸收拾好东西,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回到了新县,不过这次,他是以太子的身份。 唐元思接待他的时候带上了钱方宁。 看见他穿着绫罗绸缎被众星捧月般的拥坐在上首的位置,钱方宁愣了一下。 半晌才想起来行礼。 “免礼吧。”
李玄宸缓声开口,“这次本宫过来,就是为了红薯和玉米,唐大人可准备好章程了?”
唐元思是个好官,李玄宸也有意提拔他,提前跟他通过气了。 “回殿下,臣拟定好了,请殿下过目。”
李奎接过他拟定的章程递给李玄宸,上面包括了朝廷收购的红薯和玉米的价格,以及这两种农作物的栽培方法,载种季节,十分详细。 “大家传阅。”
李玄宸递给身边的臣子,起身给钱方宁使了个眼色。 唐元思看出来了,自家小舅子跟太子殿下认识,便主动留下来招呼着从京城来的大人们,给他们留说话的时间。 两人来到无人处,李玄宸问道:“他们在家还好吗?”
他问的是谁,钱方宁方然清楚。 “还好,赵姑娘整日闲不住,现在又准备折腾着烧制瓷器,小团子长高了不少,伯母的眼睛也治好了。”
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孙氏的眼睛治好了,他就不能假扮赵一安回那个家了。 李玄宸听懂了,他早知道孙氏的眼睛能看见了,所以才没敢跟他们说。 “殿下打算怎么办?”
钱方宁觉得他挺和气,没忍住多问一句,“赵姑娘知道您的身份吗?”
李玄宸叹了口气,摇头道:“你找个机会,让她带着小团子来县城一趟,我们私下里见个面。别暴露我的身份。”
钱方宁只能应是。 但是知道了他不是赵一安,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他跟赵宁双没什么关系,忧的是,以后赵宁双要是知道他的身份,该怎么办? 揣着心事回到宴席上,唐元思看他一眼,心想回头得问问他怎么跟太子殿下认识的。 天气冷了,赵宁双盖房子的时候在地下挖了地龙,烧上柴火,屋子里暖洋洋的一点都不冷。 来给她干活的妇人们围坐在一起,干活的时候还能闲聊几句,别提有多惬意了。 “王婶子,听说你家新娶回来的媳妇怀上了?”
刘氏最八卦,最好打听。 王婶子哎呀一声,骂道:“还没坐稳呢,你别往外说!”
她家的媳妇嫁过来还没三个月呢,头三个月最危险,一般都不往外说,哪个想到刘氏这个快嘴巴是怎么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