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乾坤已定 > 第22章 料事如神(2)

第22章 料事如神(2)(1 / 1)

与智跞相比,至少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对政治形势的敏感,或是对未来的预判,赵鞅仍比不上智跞。这是顺境中成长的劣势——没有被生活鞭打,只想死守原则,企图依靠正常渠道积累实力。

逆境者,比如智跞,因为被生活教训过,所以动心忍性,苦苦谋求破局,甚至选择了不择手段。当然,事实证明,在君主专制的框架下,这样的人往往能突飞猛进,青云直上。

七年前的那件事情后,有一段两人来往近乎断绝。之后,主动想通再加董安于、周舍等人说服劝导,赵鞅终于释怀,两人又恢复了往来。

虽然如此,两人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两人的来往频率相比从前是少了又少。一年聚个一两次,像是例行公事保持热度,礼貌性的维持交往而已。

类似今天这样充满火药味的对话,逐渐成为他们复交以来常态化的感情交流方式——赵鞅动不动就泼几瓢冷水,冷言冷语,智跞则努力忍耐,极力解释安抚。

智跞为何要忍?因为他的立身处世原则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己所用,同时尽量不树敌。为自己争取到祥和安宁的外部环境,悄悄滋长壮大,待他成长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再无人敢轻视他。

“我变了,不再是十八岁的少年,因为父亲离世孤独无助,彷徨不安。我有了家室,有儿有女,承担宗主的职责,谋划家族的前景。无论如何,我仍有我的底线界限,不是无所不用其极。”

赵鞅再次声明。

“是,你一直高高在上,有骨气有节操。我呢,一步步滑入深渊,不可救药。”

智跞的声音变得又冷又硬。

感受到气氛紧张,琵琶声戛然而止,笛子也骤然停歇。

赵鞅看向两位伶人,又转向女侍,挥手示意三人都离开。“今日所来,不为翻旧案,不过是有感而发,就事论事。”

“我之所以把你拉到这郊野荒外,不过是想和你好好喝杯酒,顺便帮你浇浇愁。没想到——”智跞神情不悦,充满怨怼,“你对我成见已深,牢不可破。”

“我生性固执,心直口快难免得罪,兄长不要放在心上。”

赵鞅终于让了一步。

“其实你认真一想,这六七年来国内国外发生的种种事情,公室公族的削弱已成趋势。所以——”智跞的语气也缓和起来,“合作比竞争对你我有利,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如此,何必多树一个敌人对手?”

“这些年,最令我震惊的是鲁国国君昭公客死异乡。”

说到这,赵鞅的声音低沉下来,“难以想象,鲁国的季孙氏竟有如此大的势力。把国君驱赶就罢了,还几次三番背后使坏,令其屡次归国计划落空。

“季孙氏能有今时今日的权势地位,难道不是公室自作自受所致?如果公室励精图治,国君任贤用能,体恤百姓,关注农事水利,让利于民,又怎会让季孙氏抓住机会得人心得天时?”

智跞问道。

“鲁国公室不得人心已有四代,的确是冰冻三尺,不能全怪季孙氏诡计多端。”

赵鞅点头说道:“正如我国的公室羸弱,公族陨落,有自作的成分,也有外力推波助澜。二者共同作用,以致成了如今的局面。”

“这样看就对了。”

智跞靠近赵鞅,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而今是卿族壮大,公室已无力节制,将来就是你我壮大的大好时机,何不好好把握?揪住从前过往不放,把大好情势给耽误了,对得起你爷爷的忍辱负重吗?”

“爷爷在天有灵,不知会不会要我向你看齐,多学着谋求更多的利益?”

赵鞅苦笑。

“一定会的。”

智跞十分自信,神情自得。“从前是迫于形势必须忍耐,如今不一样了,除了士氏、中行氏,我们兄弟俩资历最长,最有可能胜出。”

“你有什么打算?”

“向赵老将军学习。”

说着,智跞神秘一笑,“士氏本就积累甚巨,而今士鞅主政,可以想见,更是竭尽全力拉拢侵占。中行寅嘛,肯定是全力配合,唯命是从。至于我们,只要低头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好。不与他对抗,不和他正面冲突,听之任之,悄悄积累自己的实力。”

“这几年你倒是积累了不少。又是替君主出使斡旋鲁国国君归国,又是聘问王室。”

赵鞅调侃道。

“你也做了不少事情,只是不大肆声张而已。”

智跞说道:“又是招揽人才,又是减轻田赋。六卿之中,就数你的封邑内最安定,最得人心。我不相信这是一时兴起,而不是为长远谋划。”

赵鞅看看智跞,若有所思。“兄长明察秋毫,在下甘拜下风。”

“不必说,肯定是你师傅帮你下的一盘大棋。”

说到此,智跞一脸羡慕,“自打赵爷爷开始,各色贤士人杰都愿意聚拢到你们府中,真是羡煞旁人。”

“只怪子孙不才,所以不得不借助他人之力。”

赵鞅笑着说道:“不像兄长,一人顶十,把握全局,高瞻远瞩。”

“唉,别笑我了,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智跞忽然变得忧郁起来,“虽说和士鞅共事过几年,平日里也没有摩擦,可他的行事为人,实在跟我不合拍。”

“他是怎样?你又是怎样?”

“他是绞尽脑汁各种钻营算计敲诈勒索,毫无界限底线,而我——”智跞想了好一会儿,“我也想扩张田地封邑,我也用过非常手段。可是......只是借机顺势,没有勒索钱财,没有诬告构陷。”

“算你坦诚。”

说完,赵鞅给智跞倒上酒,再把自己的酒杯注满,两人对饮而尽。

“醉酒者一桌,知音者几人?”

智跞有感而发,说道:“看来看去,还是跟你最投契。你说吧,咱们俩认识多少年了?哪儿有比发小世交更稳固的情谊?跟其它人不过是虚与委蛇,咱们才是知交。”

“兄长如此看重,小弟感激不尽。”

赵鞅看向智跞,只见他面色酡红,显然已经有些醉了。都说酒后吐真言,想来他说的应该是发自真心。

“我知道你可能会怀疑。毕竟,我已经有了污点,再难获得你的信任。”

智跞越说越来劲,“可是,我们从小一起玩耍,一同入仕,曾经站在同一阵营并肩作战,据理力争,这些都要抹杀吗?咱们两家几代人结下的友谊,就因为一件事,就要一笔勾销吗?”

说着,两行清泪滑下智跞的面庞。

赵鞅愣住了。他不知道自己在智跞心目中竟有如此地位,这是第一个意外。他也不清楚,智跞原来竟是那么重感情的一个人。

从羊舌氏、祁氏被灭那天起,在赵鞅的心目中,智跞已经被贴上“阴险恶毒”、“诡诈无良”的标签。赵鞅把他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他是清高光辉的,智跞则是龌龊矮小。

智跞的眼泪,逼出了赵鞅的怜悯。

仿佛一下回到儿时,一看到他,智跞总是飞奔着朝他跑过来。从前他以为是他性格使然,后来才知是他太孤单。智跞家人丁单薄,门庭稀冷,气氛总是冷冷清清。

相反,赵鞅从小被爱包围,慈爱的爷爷奶奶、温良的父亲母亲、相互照顾的兄弟姐妹,一家人相处和睦,其乐融融。

“你醉了。”

赵鞅用衣角拭去智跞的眼泪,轻声说道:“我早已原谅你,过去已过,将来咱们兄弟俩继续并肩而战。”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