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凤阳府。
“陛下,前面就是蓬莱县了。”纪纲双手捧着一张地图,他面前站着一位年约四十左右的中年,此人身形挺拔,威严肃穆,透着一股子令人望而生畏的杀伐之气! 而他,正是大明的第三位皇帝,号称永乐大帝的朱棣! 此次出京,他虽是顶着微服出访的名头,但实际上,他是担心自己那失踪的侄子朱允炆卷土重来。 所以率领锦衣卫出宫调查朱允炆踪迹的同时,诛杀叛逃的建文逆党,什么微服出巡不过是顺道的事罢了。 如今出宫三月,行至地图上所标注的蓬莱县附近时,已经诛杀建文逆党不下千人之数。 “陛下,前些日子太子来信,说是您出宫时日颇久,已经积压了不少家国大事,需要您尽快回宫处理。”
“家国大事?”
朱棣不由冷哼一声,负手而立道:“朕立他朱高炽当太子,又授监国之权,这等琐事还理不清?”
“朕看他是担心朕又在外面打战,向他索要军费才是真的吧!”
纪纲缩了缩脖子,悻悻道:“陛下所言却有道理,但咱们出来的时日......” “够了!”
朱棣大手一挥,不容置疑道:“既然都来了,那就去这蓬莱县体察一下民情又何妨,若是没有一套说辞,回去那太子又在朕耳边唠叨个没完!”
“是!”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的纪纲,素来都是桀骜不驯的性子,平日里对待手下都是非打即骂,但此刻在朱棣面前,温顺的就像只小猫咪。 他赶忙将杌凳放在马车旁侧,朱棣扶着他的肩膀,钻进了马车中。 “架!”
车轮滚滚,纪纲驾驶着马车向小石县的方向驶去,可是刚行驶没过半个时辰,他却猛地抓住缰绳,将马车急停在了原地。 正闭目养神的朱棣被晃的一个趔趄,当即怒斥道:“你这詈货,为何突然停车?”
驾车的纪纲吓的连忙跳下车伏地道:“陛下赎罪,实在是微臣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
车里的朱棣一把掀开车帘,抬眼便看到了一条通往山里的绵延【溜索】,上面还挂着一个个载满人的四方竹厢。 这条溜索一眼望不到边,似是凭空立起来的一般! 其震撼程度,着实让朱棣惊诧不已! “过来!”
朱棣催促了一声,跪地的纪纲赶紧往前挪了两步,他还来不及反应,朱棣便踩着他的背跳下了马车。 ...... 仙人牧场。 “驾!”
徐子麟扬鞭抽在马屁股上,他立即俯身趴于马背,如同一道闪电似的蹿了出去。 马驹踩出“哒哒哒”的蹄鸣声,如同密集的战鼓擂响,驰骋在这片硕大的牧场之上。 远眺而去,那马驹四蹄之下,竟然激荡起似火焰升腾时的灼浪,速度极快,不愧是享有“速度之神”的火焰驹! 牧场边缘是一处悬崖,徐子麟一把勒住马缰,火焰驹两条前腿顿时高高跃起,嘹亮的嘶鸣响彻整个牧场,他将马停在了悬崖边缘。 “干得不错!”
徐子麟拍了一下马背,然后望向了山下欣欣向荣的蓬莱县。 回想起十年来的遭遇,徐子麟心中苦涩万分,他记得刚穿越过来时,蓬莱县用穷来形容都显得十分苍白,这里简直就是一处不毛之地! 百姓易子而食,这里的人就像野人一样活着。 县里虽立着一座衙门,但却因为上一任县令卷着全县【财产】跑路后,变成了老百姓用来祭祀山神的庙宇。 就连公堂之上高悬的【正气浩然】四个古朴大字,也变成了歪歪扭扭的“山神庙”字样。 当时的蓬莱县土地贫瘠,根本种不出粮食,很多人落草为寇,成了打家劫舍的悍匪强盗。 又恰逢大明处于靖难之役的混乱年代,随着朱允炆武力削藩,朱家的藩王们不甘于人下,纷纷举旗对抗。 权贵相争,百姓遭殃! 本就饥苦的蓬莱县无处寻觅口粮,大面积的饥荒让蓬莱县的人口骤减,从鼎盛时期的两万余众,到最后竟只剩下不到一千之数。 那漫山遍野全是枯骨,可想当时的蓬莱县惨到了何等地步! 不甘于现状的徐子麟,带领着仅剩的蓬莱县民,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大力发展,铺路、盖房、拉投资,利用现有的物资建厂回血。 在通过长达十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如今的蓬莱县终于走上了正轨,马吊牌坊、桑洗一条龙服务中心、仙境娱乐城等等,可谓是应有尽有。 如今的蓬莱县在徐子麟的一手操办下,已经算是大明的“模范化县城”了。 而现在徐子麟所在的仙人牧场,就是蓬莱县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这里不仅盛产骏马,而且还是经过在徐子麟多年的杂交试验下,所生产的极品马驹。 其特点,繁殖巨快! “老爷!”
“驾!”
不远处,一道雄厚的声音传来,伴随着一阵疾驰的马蹄声,衙役李达同样骑着一匹“火焰驹”奔驰而来。 对于李达这种呼喊的方式,徐子麟很不满意,当即冷声喝道:“一大早着急忙慌的做什么,惊扰了本老爷的雅兴,罚你去扫一个星期大街!”
“嘿嘿嘿!”
近前的李达拽住缰绳也不害怕,只憨笑着提醒道:“老爷,今天是咱们蓬莱县十周年县庆,未时的升旗仪式,你老得正装出席。”
徐子麟点点头,看着山下已经开始躁动起来的蓬莱县,他郑重嘱咐道:“今年的县庆老爷我邀请了不少投资伙伴,让底下的人注意点,这可是一个捞...赚钱的好机会!”
“放心吧老爷,都安排妥当了,尤其是您特意吩咐的进山要塞,已经让人封锁了。”
徐子麟满意地点点头。 说罢,主仆二人扬鞭快马,向着山下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朱棣和纪纲二人来到了溜索前。 望着面前已经深处云霄的惊天溜索,饶是见多识广的朱棣,也是瞪着眼珠子难以相信。 朱棣相信,这万米溜索,哪怕是交给京都那群精于建筑的【专家】,他们也不见得能做到这种程度! 朱棣不由感慨道:“这到底是何等的能人巧匠,才能修出这等宏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