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李昭坐在龙椅上,漠然地注视着下方的文武群臣,突然生出一种寂寥感。 他也能理解,为何古往今来,那么多坐上这个位置的人,最终都会变成孤家寡人,因为高高在上惯了,会畏惧孤独,但又会享受这种孤独,享受着在高位,能够操控所有人命运的权力。 索性他现在有两层身份,让他能够同时体味两样人生,这反倒让他不至于在这欲壑沼泽里沉沦下去。 毕竟就算是修仙的,却也不是全然规避了这些凡俗的影响,反倒要小心沾染到红尘,若是炼心失败了,迟早将自己也搭进去。 这也是为何,那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非必要不会出现,甚至察觉京城危险,还会选择先明哲保身的缘故。 修成神仙也难啊,谁也不愿意将自己搭进来,说白了,也是自私,因为他们也是有七情六欲的。 “陛下,臣有本奏!”
李昭放目望去,却见是礼部侍郎姚远。 此君同样是太上皇党与帝党两不倚靠,但和林如海还不同,林如海实则还是帝党中人,只是自愿为孤臣,不结党,与其他人还是保持距离,仅只对皇帝一人效忠。 而姚远却是真正的哪一派也不是,只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偏生他在士林中颇有名望,加上为官清廉、能力也不俗,故而不管哪派占据上风,他反倒都能稳稳地有一个位置。 实则,他也是朝堂之上平衡的一部分,因为两派相争,有时便是宁愿我无人也无,倒是白白便宜了他。 平素他也是老神在在,从不掺和党争,而一旦发言,则势必是有大事发生。 果然,姚远一张口,便令举朝震动,“臣参晋王结党营私,与刑部侍郎尤靖仇、兰台寺左大夫韩柳密谋造反!”
话音方落,顿时就有两人站出来同时申辩:“陛下,臣冤枉啊。”
其中儒雅斯文的韩柳反倒怒目圆瞪,指着姚远骂道:“姚长志,你休在那里血口喷人!”
但随后,殿内陷入静默,落针可闻,因为“皇帝”始终不发一言。 而姚远说完了话,就收起朝板,施施然回到了原地,仿佛整件事情与自己完全无关了一样。 不少人的视线不自觉朝他望去,心里头便已经明了,以姚远的个性,这不是得了谁的指使,更可能是有人借用他之口,来掀起夺嫡之争。 而这一下子怀疑对象可就大了,首先当然是最可能得到好处的其他皇子。 当今皇帝子嗣不多,长子为淑妃所出,成年后便开府建制,是为晋王;次子楚王,则为嫡长子,不过并非是皇后亲生,乃是皇后陪嫁侍女所生,因其难产而死,楚王便打小被皇后养在身边,视若己出。 然后中间还有三位公主,再来则是三皇子,刚刚成年便被封为赵王,却是和元春一般,同为凤藻宫女史出身的丽嫔的儿子。 剩下的皇子公主都未成年,不过皇后在三年前诞下一子,因皇帝始终未立太子,在许多人看来,便是在等着此子长大成人。 虽说以其身份直接立为太子也让人无话可说,可自来这皇位不是立长就是立贤,楚王虽非皇后亲生,但在皇后亲子出生前,也都被视为嫡长子,而且素来便有贤名,若是这皇子长大不够出挑,怕是不能够让几位兄长信服。 在储君之事上,历朝历代都是一件国本大事,因为没有选好储君而生出变化的教训,放眼历史那也俯拾皆是。 不过现在这事一出,楚王与赵王都有嫌疑,可又因如此,反倒不能轻易下定论。 因为谁都知道,这种时候谁获利谁嫌疑最大,所以做出这种事情来,非得要有值得冒险的收益不可。 很显然,对两位皇子而言,好处不能立刻见效,反倒可能见疑于君父,所谓得不偿失。 那么再接下来,显然就是太上皇一党,此举更像是对之前天子遣散杨书玉的报复。 天家哪有亲情,为权力争斗,父子成仇雠才是正常的逻辑。 原本太上皇退位,今上即位,算是顺利交接,但因为太上皇的党羽遍布朝野,太上皇当时退位也只是被逼无奈,故而皇帝刚即位时处处感到掣肘。 这些年来的明争暗斗,也将原本不多的亲情都消磨掉了,皇帝自己估计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去过景隆宫了。 李昭取而代之之后,自然更不会跑去见太上皇和皇太后。 双方正主没有交流,下面的人还把猪脑子都要打出来了,这要是还能够和谐共处下去才是奇怪了。 杨书玉的离开让太上皇党猝不及防,之后王政改投帝党,又让太上皇一系势力大损,狗急了自然也会跳墙。 甚至可以说,这如果真是他们所为,那真是逼不得已之下的馊主意了。 谋逆可是大事,何况还是亲王谋逆,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哪个敢轻易站出来? 这个罩子一旦掀开来,不管是否确有其事,都得引起一阵腥风血雨不可。 别看姚远刚刚说完就退了,但这事情的后续他也撇不开了,而不管结果如何,掺和到其中,对他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轻则罢官去职,重则牵连家族。 皇位无小事,夺嫡之争更是向来凶恶。 所以此刻看着他木着一张脸、无悲无喜、不动不言,有人也心生同情,毕竟这次完全是事情找上门来,而他若是压着不秉,到时候被爆出来一样完蛋,所以他是没得选择,只能自己来揭开这个锅盖,起码还能占据一些主动。 “众爱卿以为……”李昭这时候才终于开口,声音却听不出喜怒,“晋王如何?”
一班文武都是微怔,最后还是在杨书玉离去后,暂代了尚书令位置的吏部天官陈恒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晋王仁厚敦孝,非是那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辈,此必是有人捏造实情。 “姚侍郎或也是受人蒙蔽,便是手上有些许证据,也难保伪造之嫌。故而还是待三司查明事情,再行定夺……” 既然有了打头的,自然又有人出来附议,王政也出班道:“陛下,臣以为,此时当召晋王前来,与姚侍郎当面对质。姚侍郎若是空口无凭……” 话不用说尽,意思大家都明白。 姚远手上肯定掌握了证据,不然他也不可能蠢到上来就放大招。 但这证据是不是致命,又是对谁致命,可就不好说了。 李昭立刻让戴权派人去延请晋王,三位小辈亲王虽然开府,却都没有离开神京,显然也都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储君之位悬空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离开中枢,否则那就是一步慢、步步慢了。 而在这个时候,倒是正好方便将他们人直接召集过来。 而且不仅是晋王,楚王和赵王也被一并请了过来,也方便一起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