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新春国宴,但是表现却是都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待人待物以及自身的礼仪方面,甚至在接受臣子们问候时,脸上的微笑那都是教科书式的标准微笑。楚行看着自己下方的这四个王子,心中也是微微点头!他们生在了王室,虽然不可能享受到什么正常人的童年,少年时代,但是正所谓有得有失,他们失去了这些正常人该有的快乐,却也是得到了其他人无法得到的尊贵地位。按照楚行的既定计划,今年就该是给两个年纪比较大的王子封公了,过了今天的大年三十,明天开始他们就是算得上是十六岁了,是时候封公了。今天,算是让他们在封公爵之前,带他们来见识见识世面,同时让臣子们知道,大乾即将新出现的两个公爵是什么样的人。而既然有王子封公爵了,那么这立储一事也应该提升日程了,楚行总不能把这事一直拖下去,这种事在王子们还小的时候拖着还没事,但是如今王子们逐渐长大了,是时候定下来了,免的王子夺位,造成政局动荡。新春国宴结束后,正式迎来乾元六年!正月初一,楚行正式昭告天下,王长子和次子都奉公爵。楚行尚未登基称帝,那么两个王子满十六岁封国公,这就是必须的政策。朝臣们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响,此时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楚行会不会在这个时候直接立储。而楚行在半个月后,也就是正月十五九正式给了群臣们答案!楚行正式昭告天下,立嫡长子为世子!在立贤和立嫡犹豫了十多年后,最终楚行还是选择了立嫡!但是,随后两位国公的就藩问题上,楚行再一次做出了让所有人预料之外的选择!在立储问题上,楚行其实在也是犹豫了很久,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继承人是否合格以及所带来的朝政影响问题,乃至后续更加重要的动乱问题。毕竟站在楚行自身的角度来说,其实立贤是最理想化的选择,因为楚行自行选择一个合格的储君继承位置,这对后续的大乾统治将会带来极大的好处,而楚行自己也有足够的威望和手段,让这个储君坐稳位置,不管这个储君是不是嫡长子。但是楚行却是担心,自己开了立贤的头后,后代们也是有样学样,但是贤与否,这却是一个无法准确衡量的问题,诸多王子里,你认为他贤,但是其他人却不是这么认为啊,如此也就有可能引发夺嫡之争,轻者朝局动荡,重者引发内战。而立嫡的话就没这么问题了,大家不用争,出生就是定下了大家的继承顺序,从一开始就断绝其他王子们的夺位的念头。不过立嫡的话,也有可能弄出一个废物当国君的悲剧。这两种方式是各有利弊,但是楚行综合考虑之下,还决定立嫡!因为楚行相信,储君合格与否,他后天所受到的教育才是决定性的,而教育是可以进行优化的,楚行相信通过完善的教育,哪怕嫡长子李暠本身的天赋平平,但是也能够培养为一名合格的皇帝。所以到了最后,楚行选择了立嫡,并通过后天培养的方式来增加储君的能力,而不是让王子们进行各自的竞争,然后选拔优胜者为储君,尽可能的避免政局动荡。至少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内,楚行需要确保国内不会因为立储问题而爆发各种动荡。既然选择了立嫡,那么对其他王子的处理也要提上日程了。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两位王子,按照传统中原王朝的规矩,封公爵是必须的,同时也需要就藩。前明时代,早期的王子都是实封,在边疆地区就藩,然后成为手握实权的藩王,后来就有了燕王朱棣的叛乱的夺位,后期明王朝就是开始把王子当猪养了,就藩后只给荣华富贵,但是不给实权。但是楚行不想效仿前明早期的就藩政策,造成藩王半独立,然后造反之类的,同时也不想把成年王子赶出去,圈在封地里当成猪养。此外,如果不把王子派出去就藩,那么问题也会多多,参考前明的福王,迟迟不就就藩,就会引发其他想法,认为自己还有机会。综合考虑之后,楚行决定那种也不效仿,而是采取了把王子派往海外的就藩政策!至于说以后造反,造反就造反了,反正楚行的全球战略目标,是把全球都给征服,但是哪怕是楚行,都是不认为征服了澳洲,美洲,欧洲,非洲等地区后,这些地方能够一直都归属中央王朝的统治,时间久了,总是会出现各种乱七八糟的动乱的。所以,还不如现在就做好准备,等到几百年后,即便是分裂了,但是那些地方的移民也还是华夏子民,而统治这些华夏移民的也还会是他楚行的子孙。到时候即便是各个分裂出来的地区打仗,也只是家族内战,打就打吧,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都是一群亲戚在打仗,打来打去,这肉还是会烂在锅里。楚行不知道自己这么做,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但是他也是不打算顾虑那么多了,先做着,看看情况的发展,假如事情的势头不对,那么就进行修正。反正以楚行这个开国皇帝的威望,做什么其实都是一句话的事。考虑这些,更多的也只是他的私心作怪,而不是说真的想要自己创立的大乾千秋万载,那是不可能的。楚行的真实想法其实有点自私,那么自己活着的时候,大乾是统一的,统治全球的。至于自己死了以后,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啊,儿孙自有儿孙福,享受那么几十百来年的荣华富贵也足够了,以后如果都是一群窝囊废,死了也活该。这种想法,说的不好听一些,那就是自己死了后哪管他洪水滔天!把儿子封到全球范围内,以后说不准还能留下一支血脉继续统治某个地方呢。基于这样的考虑,楚行在长子和次子的就藩问题上,做出了出乎所有人的选择,他首先是让长子齐国公前往大隅县就藩,而赵国公的就藩之地,则是万丹。然而这两个地方,在当代的任何人看来,那都是化外之地,大乾子民如果不是实在活不下去,都是不愿意移民到这些地方的。但是楚行却是把两个王子封到了这两个地方,实乃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在很多人看来,楚行这样做,那是比前明的那些皇帝还要狠,其他前明的皇帝给自家的儿子封王后,就藩的时候虽然是不给实权,但是好歹还是会留在中原之地啊。然而楚行,却是直接把自家的儿子封到了海外蛮夷之地,这得多狠心啊。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楚行这样做,只是让先让自己的这两个儿子做好准备,至于以后真正的封地,楚行已经是给他们准备好了。这长子齐国公的真正封地,是扶桑列岛,而次子赵国公的封地,那可是一整个澳洲。而且到时候,楚行给这些王子授予封地的时候,将会给出一部分的实权,让他们拥有一定的实权,乃至军队。不过楚行还是会坚定的执行本土工业化,殖民地只是作为原料产地以及工业产品市场的原则,至少在他死之前会是这样的。至于等他死了以后,如果就藩海外的某个王子真有这么牛逼,能够自行发展工业然后带着大军反攻中原,并夺取帝位,那么楚行也只能说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了!不过呢,这种想法,楚行暂时是不会向外人透露的,毕竟现在扶桑都还没有拿下,而澳洲也没有多少移民,说出去也于事无补的。关于齐国公和赵国公的就藩方案被确定下来之后,朝野震动,就连这两个王子本身也是震惊无比,眼神那都是透露着绝望!要知道在半个月之前,他们还是有希望继承大统呢,但是没有想到,半个月后,不仅仅没有继承皇位的希望,甚至都被赶出了本土。不过自幼接受了王室教育的他们很清楚,此事乃是父皇亲自决定,任何人都是不可能更改的。所以他们没有哭诉。但是他们的母妃们,却是不一样了,她们早就知道,自己的儿子以后如果不能成为储君的话,那么就会成为亲王然后就藩的。但是愣是她们的想象力再大,也是没有想象到,这就藩之地竟然会是在海外领地。大隅?万丹?那些破地方怎么能去。这个时候,她们也是顾不上什么惹恼楚行了,一个个都是跑到楚行这里来哭诉,说什么就算是就藩,也不要赶到海外去啊!最后就算是老夫人也是出面了,留下一句:“这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啊,你就不心痛吗?”
、听到在话,楚行特无语,我可不就是因为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才把他们弄到海外就藩吗,以后一个是扶桑亲王,一个是澳洲亲王,这可还不爽?难不成还想要让我给他们在本土弄几个省让他们就藩啊?不过,好歹是老夫人,所以楚行还是稍微的透露了一句!“老夫人,你看这大隅在那里?万丹在那里?”
老夫人这些年除了享受荣华富贵把一身肉养的更肥外,却也是没有闲着,其实她还是挺关心朝政的,如此的她自然是知道大隅县和万丹在那里。但是她却是不明白楚行为什么突然这么说。楚行接着道:“大隅就在扶桑之侧,万丹就澳洲之北!”
老夫人是个聪明人,听到楚行这么说后略微沉思一会,然后才是重新抬起头来,盯着楚行道:“你这是要把扶桑和澳洲封给他们?”
楚行微微点头:“不错!”
饶是老夫人之前也是考虑过楚行为什么要把这两个王子封到海外去,但是却也没有想到,楚行竟然是准备把一整个扶桑封作为齐国公的就藩之地,把整个澳洲作为赵国公的就藩之地。尽管扶桑目前还不处于大乾的掌控当中,大乾在澳洲也只有几个小型的殖民点而已,但是她丝毫不怀疑以后这两个地方会成为大乾的领土。这么大一片的地方作为王子的就藩之地,这靠谱吗?所以老夫人很快就是转换了自己的态度,带着疑惑以及一丝丝担心道:“这样可行吗?以后不会出现问题?”
楚行也知道自家的这个母亲不是简单人,知道老夫人说的问题是什么,不外乎就是以后藩王控制的地方大了,以后会不会对中央造成什么威胁之类的。对此,楚行道:“无妨,至少百八十年里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孤会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的,确保百年内不会出现太大变故,至于百年后即便是出现什么变故了,但那也是我楚家子孙不是!”
老夫人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明白了楚行的想法,当即也是不再说什么了:“既然大王已经是有完全之策,那么我这个老太婆就不说什么了,不过那两个孩子还小,学业也尚未完成,这太早去就藩也不好,老婆子还想让他们陪哀家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