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枪骑兵团里的各方面都是最优秀的,骑士是从全军里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骑兵,一个个都是身强体壮不说,而大多同时精通多种作战技巧,很多人,甚至都是统一战争时期的老骑兵了,这些老骑兵对于陆军来说,每个都是宝贵的资产。同时为了支撑这些重骑兵进行冲锋作战,他们配属的乘骑用马,也是从全国范围里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中亚马以及部分阿拉伯马,所乘骑的战马肩高普遍达到一米四八,部分更是达到了一米五。而且为了减轻乘骑用马的负担,还额外配有两匹蒙古马,其中一匹是他们的日常行军乘骑用马,还有一匹用来驮运装备的。然后,还了减轻骑士们的负担,每个骑兵还有一个辅助骑兵,平日养马,携带后勤物资什么的,到了作战时候,他们也能够骑上马伴随作战。标准的一骑三马!所以别看他们装备了全身板甲,就以为他们是机动能力很差的特罐头了,他们的长途奔袭能力,丝毫不会弱于那些轻骑兵,而到了战场上,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们也可以放弃板甲和骑士长枪,直接挥舞着马刀作战,必要时候,也可以用遂发骑枪下马步战!说是重骑兵,但实际上他们也可以化身为轻骑兵的!但是这也是很多人所指责的一点,既然要化作轻骑兵作战,那你干嘛要浪费这么大的精力搞什么重骑兵啊,直接弄轻骑兵不就得了。如此众多的争论,也是使得了目前大乾里,也就仅有第一枪骑兵团这么一支重装骑兵而已!后来大乾陆军搞的另外几个重骑兵部队,虽然也是挂着重骑兵这个称呼,但实际上和轻骑兵已经是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顶多就是所佩戴的胸甲比较厚一些,因为胸甲重,配属的马匹也是略微好一些而已。而纯粹的轻骑兵,他们也是配属胸甲的,不过是轻量化的胸甲,其厚度大体上和步兵们所装备的轻型板甲类似。各种轻量化的板甲,这几乎是目前大乾各兵种的标准装备了,哪怕是这种轻量化的板甲并不能有效的抵挡火枪的射击,但是抵挡箭支以及其他的冷兵器效果还是不错的,而大乾所面临的敌人大多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比当年的明军还不如,所以各种轻型板甲的实战效果还是不错大多。通常来说,普通火枪手装备的是轻型胸甲,而前排的部分重型火枪手、掷弹兵等兵种,则是装备轻型半身甲,而突击部队里的刀盾手,则是装备轻型全身甲。骑兵的话,普通轻骑兵装备胸甲,厚度和火枪手的一样,这是为了确保轻骑兵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而胸甲骑兵的话,装备的胸甲则是要厚一些。第一枪骑兵团最特殊,乃是全军唯一一个装备特制轻型全身甲的重装骑兵部队。此外,不管什么骑兵,他们所使用的武器都是统一的,都是使用遂发手枪、马刀、遂发骑枪这三种主武器。因此大部分时候,大乾陆军骑兵的战术很简单的,以密集队形形成骑枪冲上去,前排骑兵先用遂发手枪搞一波,然后就是挥舞着马刀杀上去了!其中的遂发手枪代替的就是以往骑兵空心长枪的作用,都是作为近距离一次性武器使用,现在就连第一枪骑兵团这种重装骑兵团,都是放弃了空心长枪,而是用遂发手枪代替!因为同样都是一次性武器,空心长枪的杀伤距离还近一些,而遂发手枪要远一些,同时遂发手枪可以同时携带好几支,不少骑兵都是喜欢同时带两支遂发手枪的,左右开弓,打完当场扔掉用马刀冲上去。这个战术骑兵还是学的步兵,步兵们也是喜欢在发起刺刀冲锋之前,冲到二十米左右的距离来一轮齐射,同时投掷手榴弹,最后才端着刺刀冲上去,这么多年来,实战效果一直都很好。如今就连北边的那些蒙古人都知道大乾的这些火枪兵们是怎么冲锋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三板斧,但是知道并不代表能够抗住啊。从大乾陆军的骑兵装备,再到重骑兵目前只有一个骑兵团,剩下的都是轻易清一色的轻骑兵,也是可以看得出来:大乾陆军的高层们,对骑兵发展还是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重骑兵有那么一个团充当门面就够了,主力骑兵还是得依靠轻骑兵。轻骑兵在大乾陆军里并没有严格的分成骠骑兵或者是龙骑兵什么的,因为大乾陆军的轻骑兵的装备都是统一的,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都是同时装备遂发手枪、马刀、遂发骑枪。上马可以挥舞马刀冲锋,下马可以用遂发骑枪步战!区别只在于他们的盔甲以及所乘骑的马匹而已。所以,理论上来说,大乾陆军的所有骑兵,都是能够上马冲锋,下马步战的。大乾陆军现有五个独立骑兵师,十二个独立骑兵团,一共约三万名独立骑兵,还有二十个师属骑兵团、预备师骑兵营里的总数约一万五千名的师属骑兵。因此骑兵总数是大约四万五千名。但是这四万五千名骑兵,是不可能都放在北方,更加不可能都放在河套地区的。比如说驻防在辽河套地区的第三骑兵师,这个骑兵师肩负防备察哈尔部、朵颜三卫等游牧民族,拱卫辽河套乃至整个辽西、辽东的重任。又比如驻防在甘肃的第四骑兵师,这个骑兵师基本也是不能动的,因为大乾在西北地区,只有这么一个主力骑兵师,这要是抽调了,那么在这里基本上就没有机动战略力量了。剩下的一部分骑兵部队,大多都是有着自己的任务,要么是部署在长城防线,要么是部署在中原腹地,很难轻易调动。如今陆军这边集中在山西北部,也就是河套东部地区的约一万五千名骑兵,这基本上已经是大乾陆军所能够抽调出来的最大数量的可用于机动作战的骑兵部队了。为此,他们甚至是打乱了其他部队的部分,抽调了不少驻防在中原腹地的师属骑兵部队北方,以接替被抽调走的独立骑兵的重任。除了这一万五千名独立骑兵外,为了进军河套,大乾陆军还在山西北部汇集了两个步兵师以及两个预备师的步兵部队,这四支部队的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五千人!也就是说,大乾陆军为了进军河套,已经是集结了总数六万人的大军,在六万大军已经是集结完毕,而大王楚行,也已经是在中秋时期再一次召开了御前军政会议后,正式下发密旨,传令前线的第九军正式发动河套战役!这一场河套战役,将会是大乾继当年的辽东战役之后,所发起的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不仅仅是兵力还是耗费都是如此!为了这一场战役,大乾准备的战争经费就超过八百万两银子!由此可见,战争是多么浪费钱的一件事,前明时期的正德大王也是多次谋划着想要夺回河套啊,但是最后都是放弃了,为什么,这倒不是说明军打不过这些蒙古人,正德统治前明四十几年,他本人也是好武的,对军队看的还是比较重,战斗力保持的还算不错。但是为什么都放弃了收复河套啊!没钱啊!山西大同府。此地在前明时期,就一直是边关重镇,到了大乾时代同样如此,每当大同这两个字被京畿阁臣们讨论的时候,那么基本上就是讨论军事问题。而大乾的十六个兵团之一的第九兵团,其司令部就设立在此地。第九兵团司令部里,兵团长秦泷中将正对着庞大的沙盘思索着,作为第九兵团的第二任兵团长,同时也是陆军里新生代将领,他去年可是经历了激烈的竞争,这才是获得了大王的重任,担任第九兵团兵团长一职。而他的第九兵团,和大乾的其他十六个兵团一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野战兵团,而是一种战区指挥部,其负责的防线包括大同府的边境线,同时还包括了陕西东北部的防线。因为此地所面临的乃是蒙古人的主力方向,平日压力也是不小,因此所辖的部队也不算少。其主力部队只有第六师以及第五骑兵师,另外还有第十八预备师、第十九预备师。但是随着年初大乾准备执行河套战役的时候,第九兵团所辖有的部队就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是临近的第三步兵师、第三胸甲骑兵团被调到了大同府,归属第九兵团所辖。紧接着,原本驻防在幽州城的第一骑兵师也是被调了过来,五月份后,驻防在太原的第八轻骑兵团也是被调了过来。后来,第十三步兵师以及其他部分部队也是陆续加入了该军。等到了中秋时分,第九兵团所辖的部队已经是有了两个主力步兵师,五个预备师,两个骑兵师,一个胸甲骑兵团,六个轻骑兵团,还有第七炮兵旅,此外还有一个临时调配,但是不嫡属于第九兵团,而是依旧归属第三兵团指挥,用来填补防线的暂编旅。上述都是作战部队,还不包括嫡属于后勤部管理,临时征召并组建的十多个运输团呢。当然了,这么多部分不可能是全部都出关作战的,还需要留下一部分部队驻防长城防线,免的被人打了身后,留守的则是三个预备师以及炮兵部队,以及第三军支援的一个暂编旅。确定下来北上作战的兵力就是两个主力步兵师,两个预备师,两个骑兵师,一个胸甲骑兵团,六个轻骑兵团。总兵力大约是六万人!六万人目前分部在大同府以及太原府北部地区,但是准备参战的部队,大多已经是提前完成了集结,并进行相关的战前适应性训练了。秦泷是在昨天接到来自金陵城的三百里加急密旨,大王在密旨里,已经是正式批准了河套战役,命令秦泷率领部队发兵河套,重创蒙古人,为大乾后续的北方战略争夺战略主动权。这封密旨乃是大王亲自手书,上面可没有什么传统圣旨里的废话,简单数百字的一封密旨,就说了一件事,要让他寻找机会重创蒙古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要计较土地得失,也不要计较胜败,要果断的,大量的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至于夺取河套,大王更是一个字都没提!作为军方的高级将领,秦泷的政治敏感性自然是相当高的,只靠军事才华,在大乾这种体系里,当个团长旅长,乃至师长都是没有问题,但是想要当兵团长,除了优秀的军事才华外,还得拥有非凡的政治才华。要不然,根本爬不上来!秦泷,自然不是只会打仗的人,尽管他打仗还厉害,但是说实话,大乾陆军里军事才华比他厉害的人不敢说很多,但是肯定也不算少。这样的他,一看到大王的密旨,略微一猜想,大体上也能够猜想到大王这番话背后的意思,无非就是夺了河套,但是蒙古人却是逃走了,那么也没什么卵用,因为人家回过头来就能够反杀过来。而且河套地区的防守是非常困难的,这地方易攻难守,不管是大乾陆军去了,还是现在的蒙古人,其实都很难长时间在此地防守。但是假如能够重创蒙古人,直接干掉他们的军队,这样他们想要反击也就反击不了了。但是想要大量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谈赵容易。人家蒙古人可都是长在马背上,这见机不妙,人家分分钟就跑了,怎么会傻乎乎的站在这里和你硬碰硬啊。该如何大量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有点难,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冬天,黄河结冰之前,以雷霆之势控制黄河沿岸,然后把敌人关在河套之内,再逼着他们进行决战。先不提这样能不能成功。假如不成功的话,等到了冬天,黄河一结冰,基本上也就别指望能够留下蒙古人了,人家随时随地都能跑。秦泷对着沙盘沉思着,思考着自己手中的筹码,再思索着该如何利用自己的筹码。他如今手头上最大的筹码无非就是一万五千名骑兵了,用得好了,打赢这一场战役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但是假如用的不好,那么结果就难说了。沉思了片刻后,他就是把兵团参谋部的高级参谋以及军中的高级将领们都是叫了过来,准备开个会,主要目的自然是传递来自大都督府的作战命令。和密旨一起送过来都还有一份可以在军中公开的圣旨,毕竟密旨里的很多话,是不能被公布的,那样不好,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对于即将发动河套战役,在座的将领们都是有心理准备的,要不然的话,大都督府把他们从其他地方调过来干嘛啊,不就是为了打仗嘛。但是具体怎么打,这就是需要详细谋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