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九百零一章重用杨嗣昌(二合一)

第九百零一章重用杨嗣昌(二合一)(1 / 1)

对于吴国俊的询问,贺今朝也没有什么好交代的。  如果能帮忙提前杀死高迎祥,免得他被片成北京烤鸭,就算他帮自己做了件好事。  就诏狱那地界,别看吴国俊是崇祯面前的当红炸子鸡,可依旧有大批人不会卖他的面子。  吴国俊自知有本事把高迎祥送进诏狱,没本事把他搞出来。  对于贺今朝的交代,顿时就让吴国俊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这件事风险太大!  大明皇帝要求千刀万剐杀了高迎祥,就是在向全天下宣扬,当朝廷的反贼是没有好下场的。  倒是祖大乐看着锤匪出了居庸关后,顿时松了口气。  只要贺今朝没有折身回来打一架的意思就行。  至于锤匪掳掠京师百姓就掳掠了,总比落入清军手里要好上许多。  吴国俊与贺今朝之间有什么交易,不关他的事。  锤匪与清军分别撤军之后,崇祯顿感轻松。  待到召见最大功臣吴国俊后,大笔一挥,直接晋升为侯爵位。  靖辽伯擢升为靖辽侯。  吴国俊答谢,周遭言官也挑不出理来。  自从曹文诏战死后,大明将士很少再有奋勇杀敌的,如今擢升吴国俊势不可挡,没有人去怵崇祯的霉头。  在给吴国俊升爵位后,他直接下令把高迎祥行剐刑。  高迎祥被推到西市菜市口,像杀猪一样被悬挂在架子上。  一旁的行刑的老手可谓经验丰富,死在他手里的多是袁崇焕、熊廷弼之类的。  闻名天下的大贼头,他还是第一次剐。  高迎祥冷眼看着周遭百姓,对于自己身死并不遗憾。  遗憾的是没有再一次跟贺老弟天街踏尽公卿骨,杀进皇宫去宰了狗皇帝。  底下京师闲散百姓自是对高迎祥扔泥巴,大叫着千刀万剐不得好死。  对于这些,高迎祥完全不在乎。  就看热闹的人,有几个是真正的百姓?  把他们都扔到陕西去,瞧瞧有几个人还会簇拥大明的政策?  吴国俊作为执行者,手里捏着令牌,身着大红莽袍,头戴忠静冠,走到高迎祥面前。  他拿着令牌拍了拍高迎祥的脸:“一会把脖子抬起来,我会让人射准一些。”

不等高迎祥发问又听到:“贺大帅说救不了你,就让我痛快的送你一程。”

高迎祥哈哈大笑。  待到吴国俊离开后,回到监刑台上的时候,瞧着远方看了一眼。  噗噗噗。  三支箭射在高迎祥的脖子、左胸右胸,确保把闯王高迎祥给射死。  “有刺客!”

吴国俊捏着令牌大吼一声。  菜市口顿时就慌乱一片。  众多兵丁皆是护着监斩官吴国俊。  一代闻名天下的闯王高迎祥,被人射杀于京师菜市口。  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之后,崇祯环顾周遭廷臣,发现竟然无一人通晓军事可堪中枢任用。  崇祯正在头疼的时候,又听闻高迎祥被人一箭毙命,更是气得暴跳如雷。  这是在挑战大明朝廷的底线!  朕要他千刀万剐,可竟然有人想要给他解脱。  崇祯下令锦衣卫出动,非得把这些个埋伏在京师内,与反贼勾结的人给翻出来。  可那天实在太乱了,根本就抓不住凶手。  因清军与锤匪分别进犯京畿,卢象升奉诏率军北上“勤王”。  没了卢象升这个压力,这便给李自成、张献忠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他们聚兵二十万在湖广地区,势力相当强大。  洪承畴接替卢象升继续围剿这些起义军,但他手里的兵力不足,且先前精锐不是损失殆尽就是被调走。  因为洪承畴的名头,众多反贼倒是停止了向朝廷投降的心思。  可以说崇祯的人事任命,直接把起义军潜在的臣服者给逼得重新支棱起来和朝廷作对。  高迎祥被抓直到被杀后,这些起义军并没有完全的消沉下去,投降的始终是少数。  尤其是锤匪贺今朝竟然也敢领兵来京畿附近劫掠,此事让崇祯暴躁的很。  可此时明廷已经焦头烂额了。  首先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在东南部加上锤匪贺今朝的起义。  他们从西北到中原,更远的到了长江的中下游,使得明廷防不胜防。  北边的蒙古,除了归降清朝的以外,大多都称贺今朝为天可汗。  明廷想要利用战斗力最垫底的蒙古人做牵制,也没有什么好策略接待引诱他们。  最让崇祯感到棘手的便是新建立王朝的大清,是战是和,举棋不定。  战又打不过。  和又丢不起堂堂上国的脸面。  放在朱棣那个时候,这群野人算个屁啊,还得遣使觐见呢,可现在清军根本就不往大明朝廷遣使。  在找不到一个合适人手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崇祯把杨嗣昌想起来了。  此人是原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虽然杨鹤被锤匪贺今朝所拦截,关在山西的监狱当中。  但崇祯对杨嗣昌的感官很好,尤其是发现他有军事才能之后,比他老子强上不知多少倍。  可惜杨嗣昌的继母死的不是时候,现在夺情也把杨嗣昌给叫来了京师。  杨嗣昌上了三次请辞,被崇祯拒绝,这才在战事结束后到达京师。  杨嗣昌在居丧期间自是没闲着,努力的学习充实自己,就是避免有朝一日走上他爹的旧路。  因为身居高位,结果没整好,反倒还落入了贼寇的手中。  崇祯召见杨嗣昌的时候,因他侃侃而谈,才思阔达,且工于笔札,富有辩才,又颇能揣摩崇祯的心思。  杨嗣昌与历任兵部尚书那种木讷卑微的样子截然不同,且言谈当中充满了自信,被崇祯视为能臣。  杨嗣昌受到皇帝的数次召见,而且都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几乎是言听计从,激动的拍案叫绝,大呼恨用卿晚。  皇帝并没有因为他爹的缘故都疏远他,反而极为赏识,让杨嗣昌感恩戴德。  杨嗣昌为了报效大明,接连不断的向皇帝陈述他关于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他提出深思熟虑,可以摆脱大明内忧外患的三大方针。  第一便是攘外必先安内。  匪是必须要剿的!  第二必先足食然后才能足兵。  第三必先保民然后才能荡尽贼寇。  杨嗣昌的三条施政纲领,以及一系列提出来的建议,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  因为他爹的缘故,收集了锤匪不少资料。  至少贺今朝做到了保境安民,足食足兵,才能够横行西北,无人能挡。  西北那种苦寒之地,历经天灾人祸,能有多少耕种的土地?  能有多少可以充当士卒的人口?  贺今朝都能依靠那些贫瘠的土地拉起一大批人马,横行京畿,甚至还能打的清军狼狈逃窜。  大明拥有两京十三省,只要也能做到,区区锤匪算个屁啊?  杨嗣昌也看出来贺今朝是外强中干了,他麾下的人口不足,否则为何要不远千里的从京畿附近抢掠人口呢?  崇祯对于杨嗣昌的理论在一开始还是有些迟疑的,毕竟这是老生常谈。  朕每年花几百万两银子,如何不足食了,不保民安民了?  但杨嗣昌就是会说话,他向崇祯强调自己不是老生常谈,也不是重复的空话套话。  清军二次南下所显示的外患,与正在蔓延的流寇驰骋中原的内忧。  两者之间孰先孰后?  这是在战略上无法回避的抉择,也是兵部尚书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否则东一锤子西一棒子,本就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明廷,根本就无力两方招架。  别看擒获又杀了闯王高迎祥,但依旧没有让那些起义军感到害怕。  死了高迎祥,李自成又接过了闯王的称号。  特别是一个不曾称王的锤匪贺今朝,那更是反贼当中的大贼头。  别看他的声势没有李张二人大,但这小子蔫坏,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所以宣大总督必须要一个有能力的人担任,卢象升就最为稳妥。  足可以避免锤匪再东行畅通无阻的来到京畿附近作乱,一旦贺今朝攻进京城,那整个大明的社稷都会遭到颠覆。  不可不防!  尽管锤匪只到达了昌平城,可崇祯自是晓得当年进皇宫杀皇帝的幕后指使就是贺今朝。  尽管张献忠等人掘了中都皇陵,清军焚毁了天启的皇陵,可都跟贺今朝比不了。  因为那些都是死人。  贺今朝是想要当今天子的性命,这让崇祯如何能忍?  以前是因为没有多少精力,底下的朝臣对于锤匪也多是睁一只闭一眼的。  难得新任兵部尚书上来就针对锤匪。  这让崇祯感到极为痛快!  像杨嗣昌这种有眼光的人,自是不在少数。  早在一年前,兵科给事中就提出来六条,劝廉须养廉,足兵宜足食,灭奴先灭寇,振食先赈灾,安民勿扰民,遴才。  对于这六条,崇祯只是批准了第一、四六条,剩下的三条过于空洞不切实际,不如不搞。  如今杨嗣昌出现了,他不仅提出了方阵,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皇帝似乎认为安边第一,荡寇次之,微臣认为必先安内方能攘外。  为了让崇祯更好的理解,他把天下比作身体,哪里出现差错了,就先按照轻重缓慢图之。  九边从宣大往后,有几个还属于朝廷?  那锤匪控制西北后,竟然可以驱使蒙古人与清军作战,还进入京畿附近逗留,足以见识到他的强大。  此言听得崇祯连连点头,当时听闻贺今朝来京畿附近,着实是让崇祯失态了。  连反贼都敢来捋他虎须,那大明天子威严何在?  紧接着杨嗣昌便希望能够增兵增饷银,以保证士卒足食。  在此之前,洪承畴、卢象升都不止一次的向皇帝指出敌强我弱的问题。  与流寇的优势兵力相比,官军总是处于下风,而且在军队的构成上是马七步三,官军与之相反,劣势更甚。  对于增兵的事,崇祯很是迟疑,先前减兵的政策,让西北大批边军都加入了反贼的队伍。  现在又要增兵,那岂不是平白无故的给反贼送上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卒,朝廷还要重新花费钱粮训练吗?  其实最大的阻碍就是钱!  自从万历四十七年加派辽饷四百万两,四十八年加派辽饷五百万两,崇祯三年加派辽饷六百八十万两。  这笔庞大的赋税加派已经让大明百姓苦不堪言,因为朝廷要收这么多的银子,地方收的要比这钱多的多。  可对于辽东的战事,仍旧是杯水车薪。  尤其是随着战事规模不断的大规模开展,又增添了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漏洞:  不断的增兵增饷钱!  崇祯多次召开御前会议,寻求良策。  可廷臣们精于科举以及党争,真让他们搞钱大抵是不行的。  唯一一个善于搞经济的还因为帮别人说话,被崇祯认为是在结党,被下了诏狱,然后被革职回家了。  所以无论开多少次会,都是屁用没有,反倒浪费时间。  但杨嗣昌来了,敢于说加饷用于“内战”,且给出了解决办法。  总归是四个途径:均输、溢地、寄学监生事例、驿递。  第一种便是按耕地面积平均摊派,一石米折银八钱,每年可以征收一百九十万两。  第二种指从万历六年到十一年全国耕地面积清丈后的新增耕地,加派辽饷的时候没有作为摊派对象,此次一并加派,大概在四十万两。  第三种便是出卖国子监学生的学历文凭,为纨绔子弟开辟一条用金钱当跳板踏入仕途的捷径。  其实只不过是把暗箱操作给拿到明面上来了。  第四种便是继续裁撤驿递,并不是所有驿站都被裁撤了。  四川副总兵邓玘死于哗变后,他弟弟还是利用驿站把尸体给运回四川老家的。  如此可以节俭二十万两。  对于杨嗣昌的言语,自是有人大肆抨击。  说他这是亡明之举!  并且提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军队屯田,恢复卫所兵屯田的策略(名存实亡),可以达到不加赋税而足兵足食的目的。  洪武皇帝的策略保准没错,没瞧见锤匪在山西都屯田了吗?  如此理想主义的办法,在当今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对于大明朝廷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可行性。  首先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像锤匪一样可以让大地主们给他无偿的“让出来”。  就算是大明的军队屯田,用不了一两年,都得被人给惦记,划拉到自己家中。  什么他娘的朝廷的?  那就是我家的田地!  不信看我刚刚伪造好的证据?  保准真实,让你挑不出理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