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 第141章 收获满满

第141章 收获满满(1 / 1)

关于柴油机厂,格里希实在是有太多话要说了,李耒都没怎么引导,他就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政府不应该像慈父爱护还在一样对待工厂,如果工厂做得不好,就应该让市场惩罚他们,而不是一味的回护。”

“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实在是太惊人了,这是不可原谅的,要节俭过日子......工厂对青年工人的培训很粗放,我们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做得很好,你们可以学习......国家应该成立设备调配中心,把那些闲置的设备交给需要的企业......”  他甚至把在工厂和工人们的吐槽也说了出来,“你们有人可能认为我是发疯了,每天不知道享受,天天到车间去吹零部件,累得满身是汗……我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我拼命干,不是为自己,是为了你们,为了你们的老婆孩子!”

现如今有些媒体将格里希和白求恩相提并论,认为他是怀着崇高理想来援助我们的;李耒却不这么看,通过和格里希的交谈,他认为格里希更像是一个闲不住的老工程师。  他在机械加工领域干了一辈子,深深热爱这个行业;退休闲下来之后就像是失去了灵魂一样,而到了中国,到了武汉柴油机厂,他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找到了昔日在德国工厂里心情工作时候的激情。  这样,李耒就知道该怎么和他打交道了,到明年的时候,格里希就会离开武汉柴油机厂,之后也没有马上回到德国,而是去了其它企业担任技术顾问。  相信对格里希来说,顾问终究没有厂长能发挥他的长处,这样的话,李耒觉得明年把格里希拉到自家工厂就更有把握了。  “我很赞成您的理想,我也希望能让中国农民花同样多的钱,买到更好的农业机械,所以我打算成立一家农机工厂!”

李耒适时的透露了一点风声。  而且说起了自己对这家工厂的规划,“您知道,中国的农业政策刚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土地重新被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所以很多原来生产大型农机的企业就陷入了困境,因为普通农户可没钱购买这些设备。”

“但是相应的,农民的收入比以前有所增加,他们有能力也有需求购买小型农机,所以我打算一开始的时候,生产一些供这些农民使用的小型拖拉机,他们把这些小型拖拉机买回去,既可以耕种自家的土地,也可以收费为其它农户耕种土地,其他时候还可以用来拉货、运货!”

李耒的鸡蛋已经卖到了洛京,而洛京拥有全国最大的拖拉机企业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一拖是中国机械工业、农机工业的长子,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一五六”重点项目之一。  七十年代,一拖年产1.5万台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中国70%以上机耕任务是由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的,极大地支援了我国的农业建设,北大荒等大型农场的开垦,离不开一拖的贡献。  国家也对一拖十分重视,伍豪同志就亲自来洛京视察过,并叮嘱他们,“你们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

现如今,一拖在洛京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社会,方圆十里的家属区里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体育馆,一应俱全;可以说,十几万职工及家属不用出厂,就能解决衣食住行、健康、教育等问题,在厂区待一辈子不出去都可以。  但是随着包产到户的实施,一拖昔日引以为傲的大型拖拉机失去了市场,只剩下少数大型国有农场依旧会向他们订购拖拉机之外,销量也从一年几万辆锐减到一万辆、几千辆。  好在一拖的领导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等死,而是在农机行业内率先进行市场调研,针对农民包产到户后的新需求,为农民量身定做15马力轮式拖拉机,俗称“小四轮”。  1982年试制成功,1983年批量生产,小四轮销售非常火爆,销售处门口整天排着长龙;东方红小轮拖不但让一拖重新红火起来,也带领整个农机工业走出了低谷。  1982年以来,共有200万台小四轮在中国一拖下线,使之成为国内生产小四轮最多的企业,许多中国农民也开着东方红小四轮走上了富裕道路。  “我们的柴油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供应一拖的,一拖是我们最大的客户,这家企业很不错。”

听李耒说起一拖的光辉事迹,格里希也很高兴。  “但是现在一拖的小型拖拉机产量有所下降,很多农户想买小型拖拉机却买不到,所以我就萌生了开办这样一家工厂的想法!”

产量下降并不是一拖自身的问题,而是他们有更重要的生产任务。  拖拉机厂除了生产拖拉机之外,还能生产什么?这个答案很多军迷都知道,一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减少了小型拖拉机的生产,而是把腾出来的生产能力用在了59改进型的生产上,这个任务肯定比生产小型拖拉机更重要。  “您能发现市场空白就已经具备了成为优秀企业家的潜质,不过生产拖拉机可没那么容易,您需要出色的机械设计师、工程师,优秀的管理者,技术高超、尽职尽责的技术工人,这些您都有了么?”

格里希对这件事很有兴趣。  他甚至还给李耒推荐起了自家工厂的产品,“我们工厂也有十五马力的小型柴油机,完全可以给您供货,甚至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修改。”

“只好质量和价格合适,我肯定会购买您工厂的产品!”

格里希还在的时候,武汉柴油机厂的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但是等他离开之后,这家厂很快就会恢复原样,别说对小企业了,就连给一拖的供货,也出现了大批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机械设计师和工程师我准备联系一拖的退休职工,他们的技术水平在中国绝对是最顶尖的!而且很多人都还不算老,依旧拥有充沛的创造力。”

李耒可不是啥准备都没有。  一拖现在也是李耒的大客户,他们工厂每天都要从李耒这购买大量的海兰鸡蛋;李新安给他们送鸡蛋的时候,也在留意着厂里的人事情况,打听到了很多退休职工的信息。  当然,这些都是不涉密的技术人员,那些和造坦克有关的工程师,可不会去他的小厂子上班。  格里希当了大半年厂长,自然知道李耒说的是什么,他忍不住皱眉摇头,“我很理解那些老工人解决孩子就业问题的迫切心情,但是不得不说,让孩子顶班对工厂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工厂失去了大量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工人,他们在最好的年纪却只能在家里闲着,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极大的浪费!”

“您能让这些优秀的工人重新走进车间,确实是件好事;不过一家合格的企业,不能只有老年和中生代的员工,同样也要注意对年轻人的培养,没有年轻人的工厂是没有希望的!”

“这一点我也有准备,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军,许多汽车兵、装甲兵都退伍回家了,这些人懂技术、纪律性强,绝对是最好的工人,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

李耒也早就开始让王峰、梁天胜他们去联系了。  “另外,如今中国的大学录取名额依旧很少,有很多不错的年轻人都得不到读大学的机会;他们之中有很多都是运气不好,而不是智商不够,这些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工人!”

招募这批人就更简单了,高中生可不包分配,很多人高中毕业就回家了,只要厂里放出招工的消息,保准全县、甚至外县的高中生都会赶过来。  “那就没有问题了,有市场、有工程师、有工人,而且您看样子也不缺资金,这家工厂必然拥有光明的前景!”

格里希对李耒的计划很是赞赏。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的工厂还缺乏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我懂商业,也懂客户的需求,唯独不懂如何管理好一家工厂、如何组织生产!可惜您已经是武柴的厂长了,不然我一定会高薪聘请您来当厂长的!”

李耒先在格里希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等合适的时候,说不定这颗种子就会开花结果。  “哈哈!我将您的话视为对我最大的称赞。”

格里希笑了,德国工程师的待遇很好,他现在不缺钱,但是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依旧让他感到骄傲。  “不过我来中国,可不是为了钱,我无意冒犯,但是现在中国的收入水平和德国确实有很大差距!我当厂长的工资还没有退休金的零头多!”

“恰当的薪酬也是对您技术和经验的尊敬!至于您现在的工资,这并不是武柴对您不尊敬,而是国有企业对薪酬限定的很死!而我是民营企业,并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李耒现在把格里希的性子摸透了,说的都是他喜欢听的。  “您真是一位优秀的谈判家,如果不是我已经有了工作,我肯定会心动的!”

格里希现在正是干劲满满的时候,并不会因为几句好话就放弃武柴的工作,这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没关系,要成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不仅需要眼光,更需要耐心,我有耐心等待时机发生变化!”

接下来李耒就不提挖人这事儿了,而是和格里希聊起了发动机在农用机械上的使用。  最后,他还和格里希交换了通信地址,这样以后还能继续通过书信进行交流,以方便继续潜移默化的进行挖人工作。  这次来武汉,见到了熊教授,说服了他试用自己的饲料,接收何占海、雷毅等人跟在他身边学习;也联系上了格里希,李耒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他便前往育种场向熊教授告辞,同时叮嘱雷毅、何占海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积极推销饲料。  熊教授的名气不是盖的,他刚给周围养猪户说了使用惠农饲料的效果,马上就有人找过来提出购买了,就这几天的功夫,徐正阳拉过来的饲料就卖出去了一半儿,李耒赶紧打电话让厂里补货。  “知道,我已经和人商量好了,尽快在周围村里打墙体广告,再加上熊教授帮忙,接下来的销量肯定没问题!”

雷毅显得信心十足。  “嗯,我等你的好消息!在这边遇到问题,随时打电话找我。”

和手下员工说完,李耒又握着熊教授的手说道,“您这边有任何需求,都可以跟雷毅、何占海他们说。”

“你帮了我这么多,我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这么快就走了?不再多待几天?”

熊教授有点舍不得他走。  “看您说的,您帮我的更多,光这几天卖出去多少饲料啊?而且要不是您帮忙,我哪能买到这么多种猪?”

李耒这次来武汉的收获,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之外,还在熊教授的帮助下,购买了不少湖北本土优质种猪、种鸡。  这帮他节省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要是没有熊教授帮忙,光靠他自己,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收集齐呢。  另外,熊教授还帮他写了几封信,请和他一起编纂《中国猪品种志》的同事为李耒手下的员工购买种猪提供便利。  全中国就数这群人最清楚国内有那些猪种、都有什么特性,有了他们帮忙,可比自己跑方便多了。  这次武汉之行可谓收获满满,离开武汉后,李耒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了AH,先看了看AH养殖场和饲料厂的建设进度,又去找到史玉柱,把自己这段时间和熊教授商量的结果告诉他,请他帮忙编写软件。  熊教授养猪、育种的经验无比丰富,再结合李耒对未来的了解,所提出来的需求肯定的最适合当下的,相信这几款软件出来之后,养猪场和育种基地的工作效率又会提升一个台阶。  就是有点对不住史玉柱啊,估计他的发际线又该后移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惊醒后,回到妻女死亡那一天 被骗缅北,真实经历 盖世医神 山村桃运傻医 婚礼分手:周姐抢走戒指和我结婚 玩转香江1980 满怀对老婆女儿的愧疚,我重生了 我养的猫怎么可能是个美少女 末世天灾,我用金屋囤货躺赢 盗墓实录,从被卖开始墨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