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三十一章 张三丰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第三十一章 张三丰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1 / 1)

下面就结合具体的内丹功法,讲一讲张三丰的内丹理论。具体的功夫可以分成两大阶段:筑基炼己和性命双修。前面讲过筑基的功夫,也讲过为什么要筑基。由于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受到后天的各种影响,使先天的身体、精气神受到了耗损,而这种耗损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直至死亡。追求长生或者长寿,首先要返回先天状态,否则就谈不上进一步,而补回耗损回到先天之体的过程就是筑基。对于如何补回耗损的精气神,特别是年纪偏大的人,这一步就更为关键。张三丰有一首《后天筑基》诗:气败血衰宜补接,明师亲授口中诀。华池玉液逐时吞,桃坞琼浆随日吸。绝虑忘思赤子心,归根复命仙人业。丹田温暖返童颜,笑煞顽空头似雪。本质上,张三丰的筑基功夫和前面讲过的基本一致,无非就是扫除杂念,寂灭情缘,从调息、呼吸、打坐、意守丹田到冲关、通脉,同样是百日的功夫。筑基是修行的前提,杂念越少,摒弃得越早,则得丹越早。不过,张三丰明确地把筑基和儒家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践行联系了起来。在他看来,道家讲究积阴德,德行为先,阴功为本,二者如果划个等号,显然至少是一个好人才有资格筑基修道,所以张三丰认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真的对修仙得道有帮助。在《无根树》中,张三丰还有一套著名的“阴阳栽接法”,是这样讲的: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访名师,问方儿,下手速修犹太迟。这可不是讲的园艺学的嫁接技术,而是借这种嫁接技术使人的身体能够返先天的思路。炼己和筑基是没办法割裂划分的,丹法的东西前面讲过不少了,这里所说的炼己实质上是元神和元气相交的功夫,也可以说是坎、离或者说内药、外药相交的功夫,说法虽多,但实质是一致的。为什么说是炼己呢?十天干戊和己的五行为土,而戊土和己土又有阴阳之分,一个阳土一个阴土。戊土是阴里含真阳,己土则是阳里育真阴,二者一动一静,相合就是坎和离相合,也就是元神和元气相交,就是前面讲的铅、汞,所以丹法里叫炼己实际上就是炼内药。肯定有道友会问,戊和己都是土,为什么不叫炼戊呢?用阴阳理论来解释,己是阴土,内含真阳,修炼就是为了强化那点真阳,把体内的阴性的、后天的杂质全部炼化掉,把耗损的精气神补回来,最终得到纯阳之体嘛。张三丰说:“炼己只是养元神”,就是修心、养性、炼神,最终返回先天。前面还讲到过道家修炼中的顺逆问题,钟吕讲,陈抟更讲,顺着就是凡人几十年的生老病死,只有逆着才能长生、成仙。筑基和炼己没有明确的界限,都是修炼的基础功夫,不过筑基偏命功,而炼己更偏重性功方面的修炼。在《玄要篇》中说“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然后药材生。”

同样都是性命双修,南北二宗却不相同。北宗主张先性后命,南宗主张先命后性,这些在前面讲过。之所以不同,这和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水土、饮食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以前讲过“四象五行皆藉土,九宫八卦不离壬”,北方人重土,南方人重水。北宗,成员自然多是北方人,牙好胃好,吃嘛嘛香,大鱼大肉尽管来,就是吃的好,身体就好。北宗认识到长生不死的主体不是阴滓色身,而是真性本体,于是以坚韧的意志品质苦修炼性以达大道巅峰。从修性入手进行修炼非常难,所以必须有类似苦行的修行才能炼出真性本体。经常有人会问,和尚都是要出家,守好多戒律的,那么道士要不要出家?能不能结婚?之所以有这种疑问,是因为有的道士需要出家持戒,而有的又不需要。别的不说,北方的全真道士是需要到宫观里出家的,是不能结婚的,也有很多的戒律要遵守。而南方的正一道,就可以结婚,可以在家修行,当然也有很多戒律要持的,并不是很多人想的不持戒。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也和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的区别有一定的关系。炼己也是炼心,因为心是离火,离中是己土,是阴土宜静,所以要炼到心不动,离宫修订则气和,气和则身安,身安才能精满气盈,这就是道家的解释。也就是说,对于北宗来说,炼己就要炼心,就是要炼心中那一点阴土。相对来说,南方人为主的南宗则首重命功,讲究持心,认为“饶君了悟真如性,未免抛身却入身”。张伯端不是说过嘛:“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

张三丰也注重性命双修,那么他的性命双修属于哪一派呢?他说:“死生了当非神气,性命功夫在汞铅。”

他还说:“夫道,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

他还说:“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

他还说:“修命有助于见性,见性有助于修命。”

他还说:“性要炼,命要接,休在人间虚岁月。”

由此可见,张三丰的筑基、炼己就是性命双修,兼南北二宗的,也就是说在他认为要双修,都重要,没有谁更重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际上南宗、北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不是非要分出来你重视性,我重视命,有个先后、主次的分别,张三丰认为炼己不但要修、持,还要炼,因为这些都是炼性、养元神的功夫,最终都是炼元神。至于如何炼己,张三丰和前辈们有一点是不同的,就是他主张入世,到凡尘俗世里打滚。“先炼己于尘俗,积铅于廛市”,“炼己忘世情”,实中求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达到这一步,就说明筑基功成了。具体到实践,就是“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的功夫。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凝神,什么是调息?“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日凝神。”

调息则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在实际修炼中可以分解成四步,就是:第一步是凝神,“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所以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清心。至于如何清心,清不了怎么办,“自劝自勉”,用意志去控制杂念。最后能够“收心入气穴”,“心止于脐下”,这就是凝神的功夫。第二步是调息,“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

凝神以后,意念随呼吸沿任脉入丹田,就是“气时于脐下”。“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曰大定”。所以,这一步的调息实际上最终又是为了凝神。第三步是再调息,实际上就是在凝神以后,是“调试阴蹻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也”,是进一步利用调息来引动祖气和丹田的气相交,所以这一步就是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最后则是再凝神,这一步的凝神和第一步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神、息已在丹田里面相交,相当于前面所讲内丹功夫中结丹前的阶段,也是陈抟所说的得药阶段,此时还要为神息两忘,为复归无极做准备,所以这里的凝神要注意与丹田的联系,“不即不离”,不可断,但又不能强。“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性在心内,心包性外,是性为定理之主人,心为栖性之庐舍。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鄞鄂,务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丹也。”

经过四步,如果成功,就可以神息两忘的境界。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境界呢?是进入一种极境:“勿忘勿助,以默以柔……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至此,就完成了前面所讲过的百日筑基的功夫。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对后世影响相当大,包括柳华阳、李涵虚等人都花了很大工夫研究、体会这八个字。前面也讲过,修道入门是极难的,因为从静到空,到忘,不是每个俗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张三丰也说“还丹容易,炼己最难”,人的杂念太多,多到蒙蔽了心性。那么为什么他又主张到尘世中炼己呢,这又是一个心性的问题,能够和花花世界一刀两断的人,才是与道有缘的,能出世的才能再入世。筑基炼己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基本功夫,就算是达到返虚境同样也要炼己。当炼己有一定火候后,修的这个性就可见了,就是所谓的明心见性。此时已经达到心性修炼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离丹成也就不远了,因为后面相对就容易了,“真性清净,元神凝结”。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回到唐朝去篡位 三国:从西凉开始,步步为营 万岁约阿希姆 神雕里的王朝 回到三国打天下童渊赵云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我真没想在大唐搞事情 大明:我父王是朱棣 开局秦始皇把我当神仙 大明末代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