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二十九章 张三丰说:道不远人,人远道

第二十九章 张三丰说:道不远人,人远道(1 / 1)

上面说过,张三丰的著述非常多,讲丹道的也不少,可是好多人说张神仙的本领的确非常大,写的论文水平也很高深,可是我们看不懂啊。比如这篇《大道论》,可以说是穷尽性命归真之道,发微圣贤仙佛之理。再看这篇《无根树》,更可以称得上是言尽千百年来道家理论之玄奥。可惜,都写得都太过晦涩,小白表示看不懂啊。举个例子,修道修道,任何人要修道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道”吧?儒家解释过道、老子解释过道,历代高道也对道发表过自己的理解,如果研究一番就会发现,各种解释都抽象,可见把一个道字解释明白就不是一件明白事。按照正常的套路,张三丰会这么解释道:“具造化玄微之理”,或者这么说:“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

这么说,不但小白搞不明白,水平稍低一点的道士都理解不了,这里涉及了道和化生万物的关系,和老子说过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个量级的。在此基础上,张三丰又接着说:道不但生万物,而且还负责万物的演化,什么意思呢?假如道只管化生万物,后面就不管了,一不小心生出一个来永恒不灭的……,不管它是什么吧,这种存在不是又化身成为另一个“道”吗?也许有道友会问,这也没什么吧,多一个就多一个呗。可是道是一种至高的存在,可以生万物的,再生出一个至高的存在算怎么回事?所以,张三丰说道不但要管生的问题,还要管死的问题,比如规定宇宙万物有生、有成长、有衰老、有灭亡的过程,简单说得有生老病死的过程才可以。同时,张三丰还给道加入了一个“含和抱中”的属性,强调“守中”,这是结合修炼来说的,就是要守玄关。以前没有过多地讲守中,实际上这也是内丹发展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被学者们定义成为“中派”。张三丰相当重视“中、和”的概念,他说过:“天地大道,含和抱中”。这个“中”是相对于内、外而言的,就是一种不内不外的状态。大道就是要从这个“中”字里面去找,先找到身中之中,就是丹田,就是“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接着才可以守中,才可以制外。这个“不在身中之中”是什么呢?自然就是心性,所以又回到了性命双修。所以说,要把“道”讲明白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包括了从理论认识到内丹修炼功法的任何一个环节中,这让没有基本功的小白们怎么听得懂?听不懂的后果就会失去信心,没了兴趣,也就坚持不下来,从而出现了“道不远人,人远道”的现象。为了照顾小白们的情绪,也为了道教事业能够发扬光大,张三丰也认识到了一本初级教材的重要性,于是一篇可以让更多人看得懂,能够让更多人有信心加入修道大家庭的《道言浅近说》出炉了。如果说《大道论》《无根树》是给博士生看的,自然是非常玄奥的,而《道言浅近说》的定位则相当明确,给小学生看的,是小学教材。文如其名,《道言浅近说》没有讲那些高深的、玄奥的、系统的理论,仅用了短短三千余字讲了修炼方面的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东西,可以说是通俗易懂,堪称业界的良心之作。在《道言浅近说》中,张三丰没有单纯地从理论上讲什么是道,而是结合了修炼来解析道的概念。开篇就明确说道有三候三关,就是两句话:“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而已。”

注意张三丰在这里说的无为并不是前面讲过的无为、坐忘,如果这么讲其实就不是浅近说了。这里所说的“无为”就是指修道的前提必须要看破红尘,抛弃名利,总之放下一切诱惑你的东西,这就是无为。如此解释起来,是不是谁都理解得了了?在这部短短的经书中,张三丰同时告诉了修道者一个核心思想,就是“道不远人,人远道”。其实类似的思想儒家也有,在《中庸》中有“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的说法。在道教界也不是张三丰最早这么说的,钟、吕就曾明确提出过这一思想。在当今的所谓末法时代,这一思想同样被修道界所认可,比如南怀瑾说过:“道不远人,而人自远道矣”。总之,围绕着这一中心,张三丰说大道是公平的,谁都可以修炼,谁都有权去追求,根本不需要排队,也不需要走后门、跑关系。但是,每个人的资质、条件是不同的,对道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有的人能够坚持不懈,有的人则知难而退,所以最终的结果自然就会各不相同。成功的人得道,失败的人则会抱怨天道不公,而影响修道成败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对道是什么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从而直接影响到后续修行的过程和结果。当然了,道理这么一讲是很好理解了,但是什么也放下不也照样一事无成,就算告诉你修炼的功法,什么抱元守一、致虚极、守静笃等等,也不可能修成大道。所以,理解了道的本质后,还要知道怎么去做,然后再去修炼肯定要比懵懵懂懂地去修炼强很多。大道既然是公正的,“道不远人”,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远道?张三丰认为本质是多数人在入门阶段做不到凝神静心。这一步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既考验一个人的资质,又考验一个人的心性。坐几个月也没有一点进境,原因是坐那就睡着了,要不就想家想老婆,总之就是向道之心不坚,如果不能心轻于事,心淡于事,谈什么存神,坐在那睡不着才怪呢。“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养性也。存心者,坚固城廓不使房屋倒塌,即筑基也。养性者,浇培郸鄂各使内药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内矾也。”

另外就是有些人太过急功近利,总想着快点修炼出本事去撩妹,去赚钱,或者为了治病,这些都可以用功名来代表,“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利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

修炼的效果是自然出现的,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绝对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

正是因为很多人不明白这些道理,看不懂道书,听不懂师傅的课,当然更多的情况是根本没有师傅,所以自己学习怎么也理解不了,于是才会灰心而放弃修道的。对道有了简单的认识以后,有了追求心志以后,接下来就要明白这个道怎么才能追求到手。张三丰给了四个字:穷理、尽性。感觉还是挺深奥的样子,比起追求女朋友难多了。何谓穷理?不用纠结名词解释,你只需要“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这就是在穷理。何谓尽性?“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性者内也,命在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成矣。”

所以,不用理会概念,只要先按照上面说的功夫去做,“一面穷理,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药。”

前面一直在讲性命双修,张三丰在这里还引入了儒家的理和性的概念。易经里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有了儒学的基础,再理解道家的内丹会更容易。理论讲完以后,张三丰说内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积精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

具体这些功夫,后面再讲。张三丰百多岁时才开始收徒传道,为什么?因为他对自己几十年的求道经历体会太深,道难求,前人的丹经实在是太晦涩难懂,没有明师指点基本上就没戏。道友们可以回想一下,前面讲过的高道,基本上都是小时候就极为聪明,修道有成也都要经历几十年,早期还讲顿悟,后来为什么看不到了?没有几十年的积累,哪里有顿悟?所以,就算有了明师指点,自己也是苦修多年才能最终悟道,这种人又有几个?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自古有一手绝活的都当命根子一样守着,传男不传女,就怕别人学会了自己没饭吃,在道门也是有这样的坏习惯,张三丰也一样。比如他可以为普及内丹功夫的入门知识把基本思想写出来,也写了《无根树》这些高深的丹道理论,可以说上承老庄、钟吕,下启刘一明、李涵虚,对中国的道教发展贡献是相当大的。可是,在丹道功夫方面,核心的功夫也是口授的,而且已经湮没在历史中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