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灵素的最终被贬,除了有他自身的原因以外,个人感觉主要还是他得罪了蔡京。据说假道士提诗这件事就是蔡京一手导演的,而回头来看看王仔昔道长,同样是得罪了太监冯浩而死的,所以世外高人在官场上是玩不过政治家的。至于蔡京和林灵素之间的龃龉,并没有考证到可靠的原因,大胆推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争宠,二是林灵素曾和徽宗说过苏轼也是天上的奎木狼下凡辅佐他的,而苏轼和蔡京又是老对头,因此蔡京看着林灵素当然就不顺眼了。实际上徽宗刚登基苏轼就过世了,林灵素如此捧苏轼的原因,据苏轼家隔壁大妈说,林灵素小时候曾当过苏轼的书童,他自己也想不到这样会得罪老权臣。林灵素最终还是黯然离开了繁华的首都,徽宗却依旧还是那个徽宗,照样不务正业。没过两个月,徽宗又想起了林灵素在身边时的好处,很是思念他,于是“欲再召入”,可是传却来了林灵素的死讯,“帝闻之惊叹呜咽”,甚至赐了林灵素一个长达九十五字的尊号,也算空前绝后了。林灵素生前就在城南山上给自己选好了风水吉穴,告诉弟子在那挖五丈深,看到龟蛇就行了。不过下葬那天弟子怎么也挖不到龟,蛇也没见一条,于是接着挖,反正不知道挖了多深,就是没见到龟蛇,只好放下棺材了事。据说到了靖康初年,皇帝曾派人去找林灵素的墓,打算扒开来看看,不过周边乱石纵横,就像诸葛亮当年摆下的八卦阵一样,强行闯进去十有八九就出不来了,慢慢地也就不了了之了。林灵素临终前还留下一颂,道友们赏鉴一下:四十五岁劳生,浮名满世峥嵘。只记神霄旧路,中秋月上三更。无论后世人对他如何评价,林灵素对道教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所以站在道教的立场上把他尊为一代宗师,列入神班也属正常,比如全真教就把他视为“法教”的先行者,也正是他的努力下,“法教方兴”。下面再讲一讲和林灵素有着密切关系的神霄派。神霄派的形成大体上可以确定是在北宋末年,该派尊神霄玉清真王和青华帝君为宗师,道法则包括雷法、符箓以及内修功法等,而公认的创派祖师则是比林灵素小十几岁的江西道士王文卿。这个王文卿前面提到过,也是徽宗宠幸的道士之一,之所以学术界认为他是神霄派的创始人,主要原因是明代张宇初张天师在《教门十规》中是如此说的,当然很多文献中也基本上是这种说法。但是,通过上面的讲解,道友们应该了解到了,林灵素和神霄派关系非常紧密,似乎他才是创派之人吧,不急,且听我慢慢分析。首先要明确谁才是最早提出并建立神霄理论或这个概念的,又是谁建立了一个教派的必要的教义、斋仪、经书等等的,通过上面的讲叙,这个人无疑是林灵素。根据南宋史学家杨仲良的《长编记事本末》、赵与时的《宾退录》、洪迈的《夷坚志》以及一些其他的相关的文献,诸如《林灵素传》《九朝编年备要》《皇宋十朝纲要》《宋史全文》《两浙名贤录》等等吧,还有很多,大体上都可以得出一个事实,就是林灵素早在政和三年(1113年)以前就曾经在一个化名为张升的道士那里学到了“五雷法”,这个在前面刚提到过了。在京城期间,林灵素也曾“传役使五雷之术”祈雨,这在《宾退录》中有记载。宣和元年(1119年),京城大旱,于是林大法师就布坛求雨,折腾了半天演砸了,太阳还是面带嘲讽地挂在那不动。于是,林灵素就派自己的劳斯莱斯去请王文卿来救场,说我虽然法力高深,不过现官不如现管,而下雨这事是归王文卿管的,让他来求雨才行。王文卿来了以后,一通法事做后,果然大雨连下了三天。再从时间上看,神霄是林灵素得宠后,伙同徽宗、徐知常等人编造出来的,然后由专业人士林灵素进一步发挥完善而成的,这显然是王文卿被林灵素引荐来京之前的事情了。当年,新旧两党斗争、阶级矛盾尖锐,完颜阿骨打正在努力灭辽建金,正在统一北方地图,内忧外患,徽宗也着急,于是林灵素把神权这个馅饼摆到徽宗面前,让他看到了用神权神化自己,有望解决自己“独思未有一压服群下者”的难题的希望。眼看着皇帝“独喜其事”,林灵素便借助皇权大力构建他的神霄国度,把徽宗放在青华帝君哥哥的位置上,而且是把整个中央权力机构全部神化,这样骗起百姓来威力更大,百官们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加一点向心力,这样徽宗哪能不尽心尽力地推行神霄一派,所以徽宗全面支持“神霄说”,要达到“立乎万世上,统御神霄,监观万国,无疆之休”,这里面显然也是林灵素在努力,而没有王文卿的影子。政和七年正月(1117年),林灵素操纵秘书省向徽宗报批,把天下道教划分五教,这里简单说一下这五教,这也算是神霄派的神仙体系构建的一部分。天尊之教:教主是元始天尊,道德为宗;真人之教:教主是太上玉晨天君,清静为宗;神仙之教:教主是太上老君,变化为宗;正一之教:教主是三天静应真君,诚感为宗;道家之教:教主是南华真人,性命为宗。那么徽宗呢,做了“上清通真达灵神化之教”的教主,以神霄大法师、都天教主的身份统领各教,地位显然是在其他五教之上,而借助国家最大的老大,林灵素抬高神霄派的目的也实现了。在徽宗宣布成为三合一教主道君皇帝以后,林灵素又有目的开始了一系列行动:1、把高官、太监们都拉进集团里面来。前面讲过,包括蔡京、蔡攸、郑居中、余深、童贯、邓洵、薛昂、白时中、王黼等等全都有职务,每一座宫观都安排一名官员,使神霄组织和国家政权高度交融。2、重和元年(1118年)再把道士纳入政府体系之中,林灵素是通过设立道职、道阶的方式,参照文官体制建立起对应的道士的官职体系,进一步使道士成为官僚集团中的一员。3、同年,又是在办学、道举方面,使学习道教成为官僚、道士们步入官场一条新出路。政和四年,道箓院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道教学院,完全是仿照当时的太学设置的。徽宗要求儒家学习道教典籍,接受道教思想,把道教典籍列入国子学必修等,并能过自己注解《道德经》等作表率,徽宗的政教合一的建设,同样大力推动着神霄一派的发展。至此,北宋的官、道紧密融合,有学者说,除了用政教合一来描述,应该没有更合适的词了,而这也是林灵素的功劳。4、“帝惑于林灵素之言,遍建宫观于天下”,这是林灵素的另一项贡献,借助皇权大力发展神霄派的势力。政和六年二月,上清宝箓宫落成剪彩,林灵素便设坛斋醮,借助宏大的神霄殿,供奉长生大帝君和青华帝君,再放上那神霄九鼎,影响力一时无两,这座宫观也成为了事实上的神霄派的十方丛林。在全国范围内神霄宫下院也至少有四百座,每座神霄宫都赐千亩田产。前面也讲到了,这些些政令对百姓的伤害极重,“豪夺无涯”,比如在当时的苏州修建神霄宫时,“……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这是当时的一个缩影。神霄宫的修建,前前后后大约持续了八年,耗费无数,“竭国力而经营之”,压于百姓身上的负担是何等沉重。就是在六贼当道,皇帝佞道妄为,“终日论道,无一言及时事”,国库账面上的红字一天比一天大,等到金兵大举南下的时候,财政几近崩溃,没办法只好又从道士手里收缴财物以充军费。随着神霄派势力的庞大,林灵素也有些晕,晕了以后就容易膨胀,容易犯低级错误,所以才会不把王公大臣放在眼里,连储君都得给他让路。上行下效,道士们也高调,“群道元赖,官吏元敢少忤其意”,犯法后也没人敢管,“气焰赫然,林灵素为之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