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九章 当道教遇上昏君 中

第九章 当道教遇上昏君 中(1 / 1)

有了组织的策划,徽宗更加是什么也不用想了,只要专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际上就是本色出演,就能够天下太平了,当然了,风花雪月还是要多想想的。首先,从政和三年(1113年)开始,徽宗学着真宗的样子经常做梦,弄些天真降临的故事出来,都不用蔡攸他们提前安排演员,下面自然会有识趣的大臣站出来唱对手戏,于是大家都知道了他们这位皇帝背景很深厚,天上的神仙经常下来找他喝茶聊天。《续资治通鉴》记载了一次重要的梦境,十一月,徽宗说梦见了老君下凡来找他,说:“汝当宿命,当兴吾教”。老君的批示必须要认真落实,所以没过几天,徽宗就带着一干人马去南郊举行大型祭祀,感谢老君对自己的信任,把如此重要的工作安排给他来完成。当队伍走到南薰门的时候,徽宗突然对手下说:“朕看着玉津园东边隐隐约约的好像有重重的楼台殿宇,哪位爱卿眼神好,快看看是不是真的?”

众人听了一头雾水,心说大家都是老开封了,您这是在闹哪样,那里可是贫民窟,不是红灯区,哪来的楼台?还重重?陛下早上恐怕是忘吃药了。你们懵不怕,有不懵的,只见执绥官蔡攸立刻向前一步走,举手敬礼,大声报告:“陛下,臣也看到了,真的是有楼台殿宇,好家伙,十几丈高啊,还全都在天上!”

徽宗也纳闷,有那么高吗?还得接着问:“卿家快看看里面有没有人?”

蔡攸十分肯定地说:“有啊,臣看到了一个道童,拿着蟠节华盖呢”,接着便绘声绘色地讲了道童的长相、衣着,就差派侍卫们去把道童抓过来让百官们看一看了。徽宗听着都以为是真的了,于是喜作一篇《天真降临示现记》以记之,还要求把此文传遍天下,要求大家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再交一篇学习心得。不久以后,徽宗大兴土木,在京城修建了一座华丽的迎真馆,专门用来迎接下凡的天仙天神。1116年,随着重量级大导演林灵素的加盟,把徽宗的崇道大戏推向了高潮,徽宗一步一步地踩着红地毯,走向了集神权、政权、皇权为一身的教主道君皇帝的神坛。林灵素原名叫林灵噩,是温州人,本来是从小是学佛的,不过运气不佳,据说师傅脾气不太好,大约还没有修到那种传说中的无嗔无喜的高手层次,所以经常用小皮鞭抽打小林,真的假的就不考证了,反正他自己说受不了虐待就改行去当了道士。历史对林灵素的评价是两个极端,一些人,特别是道家把他摆在了一派宗师的位置,而另一些人,特别是儒、释则认为他不怎么样,说他非常机灵,特别喜欢吹牛,阿谀奉承之术炉火纯青云云。想不通一个情商如此之高的人怎么会哄不好一个粗鄙的和尚,还是说他的和尚师傅暴虐成性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总之,经左道箓徐知常推荐给徽宗后,林灵素利用自己多年闯荡江湖的丰富经验,自称“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等事”,很快就把徽宗忽悠得把他敬若神明,是极为喜欢此人,以至于大、小二王都靠边站了。被徽宗宠幸的众多人物中,蔡攸与林灵素二人是最能揣摩徽宗心思的,和徽宗配合得也最为默契,小团伙今天说天降祥瑞,明天说天降神书,今天看见龙凤呈祥,明天又看到群星拱月,声势是一天一个台阶。1116年的某日,林灵素神叨叨地来找徽宗,说了一大段话,大意是:“陛下,有件事我得和您说了,虽然是泄露天机,但也得说,说来话长,我简单点说。您前几天不是和我说梦到了去神霄天府游览了一圈吗,您要是没去过那里,打死蔡攸我也不敢说这件事,因为这涉及了天界的最高机密了。既然您自己去过那里了,我就透露一点吧,我们头上这天界啊,它有九霄,最高的那一层天是神霄。您去的那个神霄府就是管理神霄天的机构,里面有兄弟两个领导,都是上帝的儿子,大儿子叫神霄玉清王,又叫长生大帝君,主管南方,二儿子叫青华帝君,主管东方,而陛下您实际上就是上帝的长子长生大帝君。如今您带领着一班手下下凡来到人间了,这就是您的真实身份。”

道教中这位青华帝君又叫东华帝君,道友们知道是一位尊神即可。徽宗一听大喜,没想到我还有这种身份背景呢,赶紧问:“我是一个人下凡的吗?有没有谁跟朕一起下来了?”

“自然不是陛下孤身下凡的,您这么高的身份,跟下来侍候的人哪能少得了?蔡京蔡大人是左元仙伯下凡,王黼王大人是文华吏下凡,盛章、王革两位大人是园苑宝华吏下凡,童贯等这些阉货也都是随您下凡的。对了,怕凡间的美女照顾不好陛下的起居,九华玉真安妃非要跟您一起下凡,她就是现在的刘贵妃,至于我嘛……”,林灵素一捻那几根鼠须说:“我也是您的仙卿,跟着下凡来辅佐陛下的。哦对了,陛下下凡来以后,神霄府的事情有您的弟弟替您打理着呢,不用担心。”

徽宗被林灵素这一通忽悠搞得飘飘然不知其东西南北,“帝心独喜其事”,“赏赍无算”,又加封号“通真达灵先生”。接下来就是大肆宣传造势了,先下旨修建玉清神霄宫,把全国的天宁万寿观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用来供奉自己这位长生大帝君和弟弟青华帝君的圣像。为了照顾这些宫观,还命令各地为宫观各拨千亩田产。这道圣旨一下,各路大神乘机强取豪夺,给宫观的一千亩田地自然是不能少的,那根本就是小Case,他们自己不借机吃下几万亩那都对不起头上的帽子。在修造宫观上,徽宗是极舍得花钱的,除上面讲到的玉清神霄宫以外,他还在开封修了长生宫、葆真观,在陈桥修了显烈观等,《宋史》说“神霄玉清之祠遍及天下,罪责之端起自蔡攸”。如此折腾,本来就积贫积弱的一个空架子皇朝,百姓们哪里还有活路,几年以后宋江和方腊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相续爆发,大好江山就等着金人南下来收割了。政和七年(1117年)二月,徽宗说弟弟青华帝君昨天晚上下凡了,他陪着弟弟在富和殿聊了一晚上,说这次下凡主要是为了给他送“帝诰、天书、云篆”。林灵素说:“如此重大的喜事,应该举行盛大的仪式,让天下都分享陛下的快乐啊。”

于是,徽宗下令道士们都来上清宝箓宫集合,由林灵素当面宣布这件事,命令官民都要受“神霄秘箓”,结果来了二千多个道士,规模颇为盛大。据《续资治通鉴》记载,1117年四月,徽宗讽示道箓院,讽示就是暗示的意思,意思是说我本来是昊天上帝的儿子,不在天上享福却下凡来受苦,就是因为看着金狄广布,动不动就自残身体追求正觉,我看着实在不忍心。谁让我是高尚的神仙呢,这才哀恳我爹,甘愿下来当你们的皇帝,就是想拨乱反正,让天下归于正道。这么多年我有多辛苦你们都看到了,我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谁知道我天天晚上都睡不好,就怕哪里考虑不周,我都这么辛苦了,你们是不是应该上份表章,册封我当教主皇帝呢?金狄这个词不太好解释,本意是铜铸的人像,秦始皇当年铸了十二个,就这个东西,狄的意思大概就是仆役。这里的金狄实际上就是说的佛教,徽宗对佛教的反感,随着林灵素的受宠更甚了,所以徽宗把佛教称作“金狄”。至此,徽宗和蔡攸、林灵素这个小团伙搞了这么多年谋划的根本目的就摆上了台面,就是要把徽宗推上教主皇帝的位置。一干大臣们和道箓院一商量,老大的事情不能不办啊,于是就集体上表给昊天上帝,请求上帝册封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在这场游戏里,徽宗就是一个最大的人民币玩家,举一国之力,不用自己辛苦打怪升级,直接就砸钱转职成为了一个集教权、神权、政权为一身的,上管天庭、中管人间、下管地府的教主道君皇帝了。多年的心愿达成了,徽宗对大臣们说,以后上表时,道教方面的事情,可以尊称我教主道君皇帝,涉及政务、军务等方面的奏表就不要这么称呼了,政教还是要分开的嘛。在徽宗看来,自己已经升级到顶级了,应该足可以慑服外敌,百姓归心了吧,凭我这样的地位,天下太平,政权巩固还不是理所应当了嘛。除了徽宗自己以外,谁都知道这就是一个笑话,会加速北宋的灭亡倒是真的。抛开政治不谈,在徽宗他们上演着一幕幕闹剧期间,对道教的扶植力度自然不可能太小,所以对于道教发展是利好的。他招揽了大量道士,比如张继先、张虚白、刘混康、王仔昔、王老志、王文卿、王允诚、徐知常、徐神翁(元杂剧中的八仙之一)、刘元道、魏汉津、皇甫焕等人,还有不少女冠,如于仙姑、马仙姑、虞仙姑、陈琼玉等。同时还让各地选派优秀道士来首都的道箓院学习深造,各州县也设立了道学,开设《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等学科,太学里还安排博士专门讲这些经书。1114年,徽宗亲自下诏设置二十六等道阶(有的资料上说是十等),八等道职,品级和俸禄相当于中大夫到将仕郞。各道职也有相应的职责,除了不直接参加地方政务以外,和正式官员享受同等待遇。1118年,徽宗又下诏设置了十一等道官,有和文官的品级相对应的自己的一套官名体系,其中侍宸最高,林灵素、王允诚、徐知常等九人都是侍宸。同年,徽宗还专门下诏把《史记》中的老子列传放到第一位,并把老子列为上圣,随后,把《庄子》《列子》《亢桑子》《文子》等一并列入国子学,把《道德经》改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经》,亲自注解,以提高它的地位。由于徽宗的重视,宋朝仅《道德经》的注、解、论、释等就有二十多位名家的作品问世,多数都被收入了《道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有两个,一是高道陈景元的《道德真经藏室篡徽篇》,再有就是徽宗的《御解道德真经》。随后徽宗要求以后科举考试时,《御制道德经》也要作为出题的经书,实质上就是鼓励儒生们也要学些道教经义,从而从官方确定了道经在科举中的地位。1118年徽宗还下令铸造神霄九鼎,放在上清宝箓宫神霄殿内供奉。九鼎的含义尽人皆知,但也不是随便每个人都有资格铸造九鼎的,徽宗就敢,而且铸了不止一次。1121年,蔡攸建议增加女冠的地位,增加女道箓的职务,堪称尊重女权的先行者。就这样,随着徽宗的佞道,道教地位日益提高,宫观经济发展迅速,徽宗自己就说过,从三皇五帝以来,道教就是在我这里发展到了顶峰。道教的过度发展,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儒学,徽宗时期科举混乱,吏制也是一锅粥,进一步加剧了内部的阶级冲突,如此一个糜烂透顶的大宋,拿什么去面对即将南下的金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