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后放学,温夫人说下午不用去学堂,于是樱宝带着两弟弟跟阿娘去南坡采棉花。
种在南坡的棉花已经全部绽开,可以采收了。 姜家老小与一些村民都在棉花地里帮忙采摘,现已摘得差不多。 樱宝与阿娘到的时候,采回来的雪白棉花堆在院子的青石板上,整整三大堆。 “呦,这就是棉花啊。”陈村正与族长闲来无事,也溜达到南坡姜家新宅,见到一院子白花花的棉絮,不由抓一把在手里查看。
“可真软和。”陈族长对这种细软的棉絮爱不释手,问姜三郎:“三郎啊,你这棉絮卖不?”
姜三郎点头:“咱自家留用剩下的可以卖,但不能全卖。”
闺女说这棉花可以纺线织布,他便准备让自家先纺一些线出来,试试织点棉布。 用棉花纺线可比用苎麻葛藤丝省事多了。 只要小心采收,不沾上碎叶草屑,再去掉棉籽,便可直接上纺车,不像苎麻葛藤,还要浸泡剥皮,再捶麻抽丝,累也累死个人。 今年姜三郎家就没种多少苎麻,连北山的葛藤都没去采割。 陈三友问:“三郎,你这都是从哪里寻来的种子?”
“是我家宝儿从货郎那里买的,说是番邦的种子。”
姜三郎没有隐瞒。
闺女确实从货郎那里买了不少种子,至于后来又在哪个货郎手里买的,他就不知道了。 族长望向樱宝,笑眯眯道:“你家樱宝确实运气极好,老夫活到六十岁,还没见过比她更灵秀的孩童。”这份运气,也没谁了。
人家轻轻松松就能在货郎那里买到他这辈子都没见过的棉花种子,哎,自己家的那些糟心玩意儿,真的都该扔粪坑里沤肥。 姜三郎笑笑,没有接话。 这次四亩地棉花,估计能收获籽棉两千多斤,剥去棉籽的话,大概有一千斤皮棉。 一千斤皮棉晒干打松软后,能给自家所有人都做两身软和的新棉衣,再打十几床被褥也绰绰有余。 打棉需要的物件也是闺女告诉他的,闺女还画了个弹棉花的长弓,说是用它可以将皮棉弹成松软的棉胎。 据说这都是货郎告诉闺女的。 “三郎,你这棉花种子卖么?”陈三友问:“能否卖点给我家种种?”
姜三郎挠挠头,有些犹豫。 他还不准备卖掉所有棉花种子。 因为自家大哥二哥包括爹娘的南坡旱地都要种,加上自己明年肯定要种个十亩以上,这点种子估计都不怎么够。 见姜三郎为难,陈三友道:“三郎,我也不要多,够种两亩地就成。”
陈族长一听立马伸脖子过来,“三郎,我家也要两亩地的就行,唉,我这老寒腿哦,受不得寒。”
旁边有村民笑道:“我说陈老伯,您这老寒腿都多少年了,没棉花时也没见您腿受寒。”
陈族长朝那人直瞪眼,气的胡子都翘起来:“小兔崽子,就你话多。”
几人哈哈大笑,说:“我们也跟姜三哥说好要买棉花种子呢,您想要,就得按规矩排队啰。”
姜三郎无奈憨笑。 这五人来他家帮忙,自己已经答应卖给他们每人二十斤棉籽,就是一百斤。 现在族长与村长也要买,他又不好不卖,这么一来又去掉四十斤。 自己准备明年再种十亩棉花,按一亩十斤种子算,就是一百斤。 大哥二哥与爹娘也要各种十亩,那便是三百斤种子了。 估计自己还能余下四五百斤棉种。 这些种子可都是稀罕物,卖给外村人的话,没个一两银子一斤他都不想出手。 当然,这事不好跟族长他们说。 采摘完棉花后,最累人的就是拔棉花杆。 那些棉杆像小树一样,必须连根拔掉,才好进行下一步翻田耕耘。 好在如今姜三郎人缘好,来帮忙的人也多。 随便在村里喊一声,一下来了二三十个小伙儿,只花了一天功夫,就将四亩棉田里的棉杆拔个干净。 樱宝带着俩弟弟随父母在南坡住了一晚,第二天才被送回村子。 一到家,二妮便跑了过来,告诉樱宝一个惊天大新闻,是陈招家的。 “你不知道吧,昨儿陈招的大姐跳河啦。”
二妮一脸兴味地说。
樱宝一愣。 陈婉跳河了? “后来怎么样?”她问:“有没有事?”
她对陈婉的感觉怎么说呢,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事实上韩氏的几个子女彼此之间没什么亲情,也没有寻常人家那种姊妹情义,她们的相处模式就是漠不关心。 不会同情心疼对方,也不会帮助对方。 这其中也包括自己。 当然,自己只对她们没有亲情与姐妹亲,对双胞胎弟弟可是心疼到骨子里。 想自己上辈子在陈家受那么多磋磨,有时都快病死,她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当时陈婉已经十几岁,陈招只比她大姐小两岁。 不过,自打韩氏生了那个儿子陈旭,她两姐妹倒是非常喜欢他,特别是在韩氏面前,两姐妹对那弟弟几乎是带着讨好意味。 上辈子自己刚到陈家,也曾试着把她们当亲姐姐看待,在大姐被韩氏打骂时,会可怜她心疼她,挡在她面前推她快跑。 结果自己被韩氏打一顿,晚上被关进鸡笼不给饭吃。 樱宝实以为大姐也会疼惜一下自己,至少给她带点儿食物。 因为陈家不穷,光田地就有数百亩,大多都是租赁给别人家种,所以家里并不短缺食物,有时吃的比现在的姜家都好。 即便陈婉经常挨打,却也不会克扣她穿衣吃饭。 结果没有,第二天陈婉甚至都没有过问她一句,偷放她出来更不可能。 “听说被救回来了。”
二妮眨巴着眼道:“是路过的一个渔夫救的。”
“渔夫?”
难道是陈婉最后嫁的那个渔夫?
陈婉后来嫁给一个比她大六七岁的渔夫,据说过的不错。 “人被救上来时衣裳都没啦,光溜溜躺地上,那个渔夫还给她控水拍肚子。”二妮说的眉飞色舞,“这下陈招大姐被全村人看光光了,以后还怎么说婆家呦。”
樱宝:“……二妮姐姐,你还没到九岁吧,怎么就懂这么多?”
二妮哼一声,“这个谁不懂?”
乡里孩子早熟,有的八九岁就定好了婆家开始走礼。 过年过节婆家来人送礼,必会给女孩儿送匹红布做衣裳。 于是全村女孩儿都会跑来看那女孩的小女婿,直看得那男娃脑袋都垂到胸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