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怎么说?我昨儿个才听说新科状元在此开了书院,就匆匆赶过来看看,还不清楚这内里的情况,你跟我仔细说说。”
其他不甚了解的人也纷纷围过来,就见那人抬眸看了看大门顶上用红绸布盖着的牌匾,“看到那个没有,你知道那牌匾上的字,是谁题的吗?”
“谁?”
“当今圣上。”
‘嘶’有人倒抽了一口凉气,老实说,他们当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是听说孟允峥开办书院,想过来看看新科状元的。还有一部分人是路过,看到大队伍往这边走,他们好奇跟着来的。 此时一听这新开办的书院竟然还得了皇上的御笔亲题,瞬间觉得这书院高大了起来。 难怪,连知府县令都过来了。 那人说,“这书院别的不说,有皇上的御笔亲题,创办之日有两位大人的参与,这家书院就是得到了官府认证的。至少,比那些小学堂小私塾,可靠谱多了。”
另有一人钻了过来,这人一副书生打扮的模样,“何止啊,还有三件事你们肯定不知道,我是从京城来的,孟状元辞官不做回来开书院当夫子的事情,在京城可是轰动了很久。”
旁人急切的问,“你说说,还有哪三件事?”
“第一,这书院有两位先生。”
这事旁边有几个人正好知道,“这我知道,都是大儒,还有一位是皇上给孟状元介绍的。”
知道的人给不清楚的人狠狠的科普了两位大儒的来历,惹得旁人惊呼连连。 那书生说,“第二,著名的山居先生画了一幅画,就是这峥路书院的远景,据说他还在这书院住过一段时日。”
有些人很茫然,对山居先生,至少家境一般的百姓,是真的不清楚。 那书生继续道,“最轰动的,还属第三件事。”
他买了个关子,等众人屏息看向他的时候,他才说道,“第三件,就是孟山长在大殿上,跟皇上立下军令状。三年后,峥路书院要出五位进士。五位啊,你们想想,这得多难。”
这事确实很多人都没听过,当场周围竖着耳朵的人都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 五位,这也太多了吧。 书生详细的将这军令状的内容说了说,末了总结道,“所以,若是现在能进峥路书院,那可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将来这书院出了进士,那再想进,可就难了。而且要真的能培养成五位进士,同一个书院出来的学子,那同窗之间,可都是人脉,将来的前途,差不了。”
这话说得正中人下怀,原本只是来凑热闹的人眼珠子转了转,思索着转学的可能性。 还有人已经摩拳擦掌的准备等大门一开就冲上去了。 那书生见大伙儿聊开了,当即微笑着退出了人群,深藏功与明,回到了书院里面。 等到辰时三刻一到,众人正等得微微不耐烦之时,大门突然传来‘吱呀’的声音。 很快,大门中间的缝隙越来越大,里面的光线越来越亮,渐渐的,露出一道身影,两道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