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啵!”
赤红葫芦的玉塞跳脱而出,自行蹦到叔孙无忌蒲扇大的手掌中。 仰脖便是一口。 “哈!”
叔孙无忌叫道:“痛快!”
周围众人似乎也被诉出了心声。 原来体用一说,竟是做得此解! 杨凤在坚持五行论的大修士中,算是最年轻的,因此思绪也最灵便,此时已是联系到了自家五行论的问题。 “五行天命与我儒家本论实则多有牵强,唯自《易术》卦象之说析休咎、并凶吉,虽则强为所用,实未能合为一体!”
杨凤的话一点没错。 五行论讲究生克轮转,天命起伏。 这与先师孔子的大多数言行都是互相抵牾的。 唯有《易术》中涉及诸般卦象,可以占算吉凶,从而与五行论产生联系。 《五行白虎通》、《五行太玄经》,均是由此揉入五行论,强行淡化先师的其它主张。 而扬子晚年吸收了王充的《论衡》,实则已经有所悔悟,著作《法言》以为弥补。 但所有这些,未经陈仲以何咸体用说点明之前。 在场众人,着实没有几个自行醒悟的。 而听了杨凤的话,许季山、高获、董志张等修习《太玄经》的修士,也都意识到了自身的真正问题在哪里。 在场的没有蠢人。 此时此刻,哪里还不明白,陈仲最开始说的问题在“人”,而不在“法门”的真正所指! 修士要有“体”,有自己一以贯之,足以容纳百川的核心坚持! 可以容纳进来的才能用,不能容纳进来的,要么修正自己的核心坚持,要么将之放弃! “多谢陈公指点!”
众人不约而同,对陈仲肃拜行礼。 这个时候,从羞愧与体悟陈仲的指点当中渐渐回过神来的王承先,隐约感觉到了,檀德台上那任文公,留在他身上的手段。 但,这感应模模糊糊,时有时无。 终究是他还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体”,到底该是什么。 王承先当即又向陈仲请教:“陈公,不知我该以何为‘体’?”
这个问题,似乎不止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啊! 陈仲发现身边除去谢鲲、叔孙无忌、丁夏、许季山之外,剩下所有人都眼睛猛一发亮。 都很期待的话…… 那就用大多数人都较为熟悉的话来解答吧! “《太玄》曰:毅然敢行,物信其志!”
陈仲眼望淯水,要说的,仍是一个字——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辈修士,无论谁家道统,哪家法门,志在求索大道而已矣!以此志为体,有何不可?”
若有所思。 在场众人都不由得回想起自己修行之初所立志向。 但是,随着修行与人生经历的变化。 谁的志向能够始终保持? 能够从无遗忘、从无怀疑、从无气馁? 在场这么多人,哪一个没有家世之累? 哪一个不要顾虑一方利益? 又有哪一个真的能够全心全意投入修行,或者钻研学问? 有,但极少。 哪怕是已然突破感应,成就了大修士的许季山等人,不也被纷纷扰扰的繁杂俗事所包围,逐渐将“真志”蒙尘掩藏。 故此,他们的胸中浩然气才无法持久壮大,才无法彻底与真气合而为一。 如今回忆往昔,谁不忽生蹉跎光阴之感慨? 一片静谧。 唯有清风飒飒而过,带走人们心中的燥意。 董志张这是第三次听陈仲“言志”了。 此一刻,他也终于心有所感,他被困在感应关前,始终不得突破,恐怕就是“志向”不明所造成的吧! 董志张爱交友,却本能反感人间繁杂,家族中一应事务都甩给兄长,从不为勾心斗角之事而烦恼。 这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没有压力的人生,难以促使他产生坚定的志向。 这一刻,董志张想起的,是他的兄长。 董志张长兄董承,二人同父异母。 董承生母早亡,其父又续娶孔氏,生下董志张。 董承那时年幼,感到不安,但孔氏对他,比对亲生的董志张更好,吃穿用度,从来以董承为先。 董承稍稍年长,开蒙后知晓道理,却难以理解后母为何会如此做,故而择机询问。 孔氏对董承道:“世家之族得为世家者,何也?知仁义、明事理、守孝悌耳,能为此者,则能舍一己小利,而为阖族大兴之子孙代代不绝之大义。我为嫡母,止怜腹生之幼、不爱失怙之长,得利何小,失义何大?”
董承由此深受感动与启发。 后来二人父亲董玟将逝之前,把两个嫡子叫到床前,问他们个人志向。 董承让董志张先说,董志张从小崇拜长兄的学业与修为,就说自己一心向道,立志成为大修士。 轮到董承,他便回答说,他的志向是光大董氏族门,能让族中胸怀向道之志的兄弟姐妹无需分心旁顾。 于是董玟将董氏族长之位交托于董承。 董志张后来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少年时一心修行的长兄,当年会做出那样的选择,而且在董志张询问的时候,董承只说突破感应便已足够,本就不愿继续在没有前路的修行上虚耗生命。 直到孔氏临终,董志张才知道了自己母亲与长兄的那段问答。 如今想来,董承或许并不是真的对修行毫无念想了。 否则,董承又凭什么突破了感应的呢? 他只是在做出选择后,将他自己对修行的期冀,转而寄托在董志张,以及董氏的诸多后辈子弟的身上。 董志张忽然抬手掩面,擦拭泪水。 “多年蹉跎于此,有何面目再见长兄?!”
董志张羞愧无地,却是终于在心底生出了一丝决绝之心。 “我董志张必当不负长兄之志,不负纯仁公之望,不负此生向道之行!”
这一刻,董志张无比赞同陈仲所说的,当今仙道中断的问题,不在法门,而是在人! 三千年来,固然有无数俊杰为了冲破阻碍,为重开仙道而义无反顾地殒命冲关。 但,关碍没有被冲破。 那就说明向那里发起冲击的人还不够多! 既然生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能够成为冲关之人,本身便是荣耀! 若为天下重开仙道,死又何妨? 霎时间,浩然之气直冲天际,风云变色! 淯水河畔。 董志张放下衣袖,怔忪不知望处,但泪水已尽,面色坚毅再无犹疑。 众人见此,又看看另一边仍在自顾自舞剑的羊坛。 纷纷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