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先知道了许季山等人的想法。 但他并不认同这样的回答。 他望着陈仲,只想听听陈仲的观点。 许季山知道自己的话,不能说服王承先,便也望向陈仲。 当下,能够一言服众的,或许只有这一位了。 于是乎,所有人,不约而同,将期待的目光放在了陈仲身上。 陈仲沉吟着,缓步前行。 新昌左近,沃野千里。 唯有昌山周围,稍有起伏。 其西侧不远,即是淯水东支,隔河可见阡陌纵横,远远的一道如线城垣,位在北方。 不一刻。 来至淯水河畔。 居高临下,见排浪西去。 陈仲终于开口:“《道德》曰: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此非至论也哉?比于今日,曰新旧之相除,亦近先师之论也欤?”
众人闻言,不由点头。 这是无可争议的,同时也是一种表态。 陈仲不认为新法、旧法之间存在水火不容的矛盾。 新与旧,是对比产生的,同时也是互相转化的。 但新法之所以产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修行法门中断,上进之路受阻。 所以,仅仅站在中间和稀泥,也是没有意义的。 陈仲继续道:“或曰,旧法未足进。以我观之,诸般法门皆在‘可名’之属,‘可名’即在‘常’与‘非常’之间,未曾脱于‘名’外。”
“既在‘名’内,当知‘名’不外‘道’,以‘名’求‘道’,孰云不可?”
“修士者,求‘道’而不得,不自内省,辄以怨怼归于‘可名’之法,此非我辈之过乎?”
仍是引用《道德》开篇。 陈仲先是表明观点,认为任何一家的修行法门,都属于“可名”的行列,也就是修士对大道的体会、认知范围内。 既然没有超出这个范围,那么很显然,任何一家法门都不是大道以外的存在。 于是接连两问。 以大道之内的存在,求取大道,谁能说这是错误的? 修士求道没有成功,不从自身寻找问题,却责怪对大道的体会、认知,这难道不是我们这些修士自己的过错吗? 众人相视无言。 陈仲的责问,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反驳。 中古以后,数千年来,修士被困于相当于儒家修身境之处,无有突破,归根结底不是法门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那些法门,本就是修士们凭借自己对大道的感悟而总结的! 陈仲没有直接去对比什么五行论、形名说,谁对谁错,谁高谁低,纷纷扰扰。 他的话,一针见血。 众人先是羞愧,随即便更加期待。 期待陈仲可以在当下这一片迷茫中,为天下修士指点出一条光明之路。 一阵清风,踩踏着浪花,蹦蹦跳跳,与河畔众人擦身而过。 随风扬起的衣袖,悄悄告知主人,酷暑的夏日终将结束。 陈仲在众人期待之中,却是忽然转了话题,品评起王承先的道法。 “承先小友道法精妙,却欲得老夫赏鉴,目下厚颜试为一二,可否?”
王承先即刻抱拳:“固所愿也!”
陈仲点头,而后握剑的右臂抬起。 众人正不解陈仲为何忽然转变话题。 眨眼间,却见钧平竟是一化为三! 王承先大吃一惊。 这不正是他最为得意的“一炁三化”之术么! 此术由王承先所独创,创出之后,就连他的师尊裴元绍,数次尝试也未能修炼成功。 却不想,陈仲仅仅是观看王承先施展了一回,便轻而易举使了出来。 世人皆知,儒家大修士境界达至巅峰之时,领悟、修炼法术的速度举世无双。 但就算是那样,也从未听说过如陈仲一般,看一遍就能会的啊! 而且,陈仲还是举一反三,将此术施展在器物上。 王承先自己能够做到这一步时,距离开创此术也已过去了三个月之久。 尚在惊讶之中。 便听陈仲开口道:“此术一化为三,拟《道德》三生万物之意,故有生生不息之能,即便一举破去‘三形’,只要‘一炁’尚存,则法未可破。”
说着。 便见陈仲手一扬。 三口钧平便自飞去了空中。 三剑相互斩击,飞腾纵跃,令人目不暇接。 但剑与剑击,互相破损的同时,便已有更多钧平生出,竟是越破越多,转眼间已是十余口长剑交击不停,蔚为壮观。 高获见猎心喜,取出那玉笏法器,向陈仲请求试一试这法术奥妙。 陈仲笑着点头同意。 而后,高获一催玉笏,白色光芒飞入空中。 半空十余口宝剑中,即有一口丢下对手,转身与白光对撞一处。 顷刻间,白光消泯。 那击破了白光的钧平微微发出震鸣,似乎不满对手太弱,转头又找先前的对手攻杀上去。 高获吃了一惊。 他是知道陈仲剑术厉害的。 但这顷刻间,将一口宝剑分化十余,按理来讲,威能总会降低才对。 故而高获都没有全力催动玉笏。 却不想,他压制威能的试探,竟是不堪一击! 当下,高获再不保留。 玉笏表面,当即腾起光芒,内中是先师语录,更有冥冥中诵念声响起。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随之一道白光飞临空中。 这便又有一口钧平攻来。 两者相交,白光中顿时有一名面相凶恶,却故做有礼的壮硕大汉的虚影闪现,只听其道:“不可。”
霎时间,攻来的钧平破散消弭。 河畔众人纷纷惊叹出声。 高获也露出笑容。 但就在这时,刚刚散去的钧平,竟是重新在空中浮现,且一化为三。 而且,其余各自相攻的钧平,也停止了激斗。 霎时间,已然多至二十余口的宝剑,齐齐指向那玉笏所发白光。 嗖嗖嗖! 长剑破空声不绝于耳。 转瞬之间,白光内闪现的壮汉虽亟言“不可”,仍旧免不了被斩破散去的结局。 而先后因之消散了十余口的钧平,却在下一刻,齐齐震鸣着,自空中浮现。 “嘶!”
惊叹声,这便停不了了。 高获对陈仲施礼赞叹:“陈兄妙法!”
连高获动用家传法器都无法取胜。 其他人,更不必提。 甚至就连王承先,此刻都张大了嘴巴。 见众人已然领略了这“一炁”之妙。 陈仲微微招手,空中钧平霎时收归为三,落回陈仲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