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了、不好了!”
一名穿着裲裆的小吏快步来到廊下,神情紧张。 连在一起的三间廊屋内,五六个衣冠不整,只是随便裹一件袙複,将两条臂膀袒露着乘凉的小吏,纷纷伸出头来。 “怎么不好了?”
“何事这么慌张?”
赶来报信的小吏见着这些人的模样,一拍大腿。 “嗨呀!还不快快穿戴整齐了,昨夜校场街上那位来了!”
昨夜校场街上那位! 郡守府衙中的吏员,几乎都是三姓士族的庶孽子弟充任。 昨夜三姓中,没有哪一家躲过了血光之灾的。 但这些人丝毫没有同仇敌忾之心,反倒更加畏惧那行凶之人。 听了报信,顿时全都手忙脚乱,急急各回公寮穿戴。 如今正是酷暑天气。 小吏们就算是在太守孔蘩露跟前,都不甚在意装束问题,但听闻昨夜那人要来,谁敢放肆? 那通风报信的见众人各自去了,急忙又转去右厢,继续传报。 不一时,便见一名衣裳汗湿了大半,弯着腰不断赔笑的吏员,引着一名老者,一名壮硕少年,踏入庭中。 这正是陈仲、苏元明师徒二人。 陈仲举目观看。 只见这府衙倒也气派,院落宽敞,屋舍高耸,地面上铺着一色的青灰石板,丝毫不下于彭氏私宅。 看起来,这里新建当是没有太久。 在那正堂中没有见到孔蘩露的气息,陈仲问道:“太守外出公干了么?我欲购得城外一处坡地,该由谁人办理?”
“这……” 引路的小吏不由转身张望。 只见那廊屋中一个冒头的都没有。 小吏口中发苦。 陈仲却也无意为难他,其实进来的第一时间,那些廊屋里窸窸窣窣穿衣裳的声音,就清清楚楚传入了耳中。 甚至前面那奔走传告的声音,也都根本逃不过陈仲的耳目。 但与这些人计较,又有什么趣味? “去告诉干办之人,无需慌张,准备得当,前来见我便罢。”
陈仲吩咐一声。 那引路的小吏顿时千恩万谢地去了。 苏元明不解:“师父,他们是在做什么?当值时间,这么久不敢来见我们?”
陈仲道:“天气炎热,衣冠不整,不敢来见耳。”
苏元明“哦”着点头,想起了小时候他自己也因为天热不爱穿戴整齐,他母亲便告诫他,说人穿衣服除了御寒,更是表明知道羞臊、耻辱,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是“礼”的一部分,如果自己不把自己当人看待了,那么尽可以随心所欲。 从那之后,苏元明就不肯随意在大庭广众之下不穿衣服了。 “他们不敢来见师父,看来也是知道羞耻的。”
苏元明话虽这么说着,脸上表情却愈发不屑。 “但身为府衙吏员,明知耻辱,却仍旧那么做了,可见不是什么好人,平日里还辱骂邻里,口口声声骂我们贱民,我真该像师父你消灭都尉、郡丞那些人一样,把他们也都斩除了!”
陈仲微微摇头:“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虽是儒家之说,与为师所持不同,却也有可取之处,你当下心斋的修为境界,正可以揣摩、参照,免得失于偏激。”
苏元明挠头,虽然知道陈仲不赞成他的想法,却也老老实实答应下来。 就站在原地,苏元明直接思考起自己哪里错了,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全然不再将其它事情放在心上。 陈仲见状微微颔首。 他二十二岁时,遇到钓叟,得到《剑术》和《玉清三十六箓》。 从那之后,他自己的修行法门,便从蓬莱道洲前汉大贤扬子所传《太玄》,全面改换。 《太玄》本出于孔子所著《易术》,结合前汉出世的上古仙人伏生带来的“五行说”,固然与流行两汉的显学不完全一致,但也算是其中一支。 因扬子曾在新昌郡外,昌山檀德台讲学数十年,广收弟子,有教无类,故而《太玄》法门在蓬莱道洲传播极广。 而钓叟授予陈仲的《剑术》中,却多是引用《庄子》。 陈仲在钻研与重重境界体悟的过程中,对《庄子》也逐渐有了深刻理解,最终选择脱离先师孔子的儒家学说,投入道家。 只是体悟越深,陈仲便越觉得《庄子》表面上都是荒诞不经的故事,夸张而无稽,但实质上是其所表达的境界过于高深,常人无法理解。 修行之始,境界不足,并不适合以《庄子》启蒙。 至于道家本经,先师老子的《道德》,更加玄妙,可谓不解之经,因为一解便错! 祖州道高平郡王氏,出过一名神童王弼,三岁能文,五岁感应,十四岁时为《易术》做注,占据了祖、炎、长、元四道洲的魏武王曹操赞其“标老易之先”! 盖因王弼是以《道德》章句,注解《易术》,而且颇有建树。 随后,他又为《道德》做注。 陈仲闻其大名,拜读著作,最终认为王氏《道德注》仅有一语可取——得意忘言。 《道德》所蕴含的玄妙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如果谁能体悟到其中真意,那么一定已经忘记了该怎样描述。 所以,《道德》虽是道家本经,却更不能用来做为修行的入门之法。 偏偏,道家仅有这两部经典,其它著述,要么沦为杂家,要么就是阴阳家之流托名而作。 陈仲如今收徒传道,也是不得不杂用百家语言。 又过片刻,有户曹书吏,举着图册出来,请陈仲指点具体要买什么地方。 待陈仲说了。 书吏暗舒一口气。 果然是城外。 而且还是靠近仙门山的一处小丘。 仙门山中有妖,山丘坡地难以引水灌溉,这些都使陈仲看上的位置价格低贱,也不引人关注。 这就好办了,他只求快快应付过去,把陈仲这样的凶人送走,别给自己招惹祸事就好! 书吏立刻核对,小丘不是私产,可以由郡守府直接发卖。 “啊,还未敢请教,先、先生高姓大名?”
书吏准备契约时,才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老朽陈仲。”
陈仲话音落下。 那书吏客套着便要下笔,却忽然僵住:“原来是陈、陈陈陈……仲公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