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乾心论道 > 第二节 陈子正杖朝还乡(2)

第二节 陈子正杖朝还乡(2)(1 / 1)

医不叩门,法不空授。  这是自古以来的至理。  陈仲自知寿元无多,急切要找一名传人。  如果亮出他的名号,上门求学的人肯定更多。  但那样一来,趋炎附势之辈也会多到难以计数。  故而只有出下策,只当是一个寻常老修士,广收学生不要丝毫报酬。  至于倒贴餐饭,只是因为陈仲的修行法门所限,入门的阶段若是身体给养跟不上,就是害人。  偏偏来的学生九成九都是吃不饱的。  这么做,陈仲很清楚,这些学生,不会有几个珍惜法门的。  故而,他们只是师生名分,要走,也没什么可惜。  总归都是种子,发不发芽,能不能成长,顺其自然便是。  要收真正的亲传弟子,目前为止,陈仲比较看好的只有一个。  便在此时。  一个体型格外高壮,看去好似黑熊一般的胖大少年,挑着两大桶水,从南边大踏步走了过来。  这少年名叫苏元明,正是陈仲看重的那个。  他来到篱笆门前,跟陈仲问声早,自己把院门开了,挑起水来到菜地边上,便也拿起一个水瓢,低着头就往地里浇。  陈仲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娃儿心里有事。  难道也是要走吗?  三姓士族突然发出告示,破天荒的愿意把田地租佃给百姓。  其用意,陈仲哪有不明白的?  如果百姓们都修行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还会因为妖物、精怪的侵扰,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田土,投献世家大族为奴为仆,只求一口活命的粮食吗?  陈仲广传修行法门,自是成了仙门郡三姓士族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这些,陈仲不在乎。  他是老了。  寻常修士,如果不能突破“感应”境界,则七十岁形削,八十岁气散,此后只如凡俗老翁,再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力量。  陈仲没能突破“感应”。  甚至于他在六十年前,路遇钓叟,所得传授的这一脉法门,于“感应”境界之前,比其它法门还多出“周天炼形”、“锁精禁漏”、“退病关”这三重功果、三重阻碍。  陈仲就是被“退病关”困阻终生。  但是,陈仲却也比寻常修士多了两重功果在身,八十二岁的他,也仍有不去理会三姓士族的倚仗!  更因此,陈仲认为,他所得法门,很可能便是重新寻得登仙路径的关键。  至于苏元明,同样也有不会被三姓士族的算计所打动的理由。  因为他不缺吃!  “元明,你也要走?”

陈仲问道。  苏元明一顿,头抬起来,却不敢和陈仲对视。  “啊、我……”  陈仲愈加疑惑,他虽然心内看重苏元明,但表面上可没有对他多么不同。  即便要走,至于如此么?  只是说起来,苏元明确实没有理由啊!  他天赋异禀。  生下来就比别的孩子胖,稍大一些更不得了,力气比寻常三五个壮汉加起来还大。  因为家里吃不饱饭,他从十岁就开始独自出城,甚至空手格杀过弱小的妖物。  三五拳打死牛、马之类的事情更是多到不值得吹嘘。  其他人吃不饱饭,苏元明家却总有肉吃。  至今长得好似大黑熊一般,实则不过虚岁十五!  他唯一的难处,是母亲重疾缠身,母子两个相依为命。  当初陈仲回到家乡,开门讲学。  苏元明第一个上门,目的便是想学得法术,救治母亲。  但修行并非万能,法术更是要在突破“感应”境界之后,才有资格修炼,在那之前,都不过是不入流的障眼法。  当世修行人何止十万?  能够突破感应的,又有几人?  陈仲也可以算是被困在感应之前,不得突破的一个。  苏元明知道了这些,也不灰心,为了救治母亲,反是更加坚定了求道之念。  “我、老师我不走!”

苏元明犹豫半晌,说到一半,又不敢说了。  他真不是像其他人那样要走的。  但他也是来和陈仲告别的。  只因他昨天无意中,听到彭氏的几个仆人从仙门山回城,议论说是在仙门山中发现了宝药,包治百病!  彭氏已经发话,今日就要组织人手,进山采药。  苏元明想抢先把宝药采走,但陈仲在课堂上告诫过学生们,仙门山中有感应境界的大妖,学生们在具备“周天炼形”的修为之前,无论如何都不能进仙门山。  苏元明一边担心彭氏采走了宝药,一边又担心陈仲不许。  正犹豫之时,忽然有“骨碌碌”的声音从东边传来。  原来是一辆铜徽装饰的牛拉双轮车。  看徽记,乃是仙门郡彭氏。  陈仲袖袍一抖,一份长方形贴书来至手中。  上写着——仙门彭氏都尉良,敬谒。  下角还有年月日——汉后六十年甲申月甲子日。  这是“谒贴”。  代表某人前来拜访。  若是下帖的日期尚未到来,便是拜访人提前预定那一天要来,主人接受了谒贴,就表示许可了拜访请求。  若是下帖日期正是投递的那一天,则多半只是“礼节已到”的意思,人并不会真的来拜访。  陈仲手中的谒贴是昨天接到的,今天正是甲子日。  “彭氏都尉良”,指的则是当今仙门郡士族中的彭氏族长,任职仙门都尉的彭良。  此人一定意义上,可以算是陈仲早年故人的儿子。  只不过当年,陈、彭两家都是黔首平民。  如今彭氏一跃而入士族行列。  彭良这份拜帖的用意,实是不问可知。  陈仲倒也想听听,彭良代表那三姓士族,有什么话要说。  而此刻,牛车尚未来至近前,陈仲便已辨明了气息。  车上只有车夫与随车的家奴两人。  彭良送来谒贴,到了时日却不出现。  只派车来,摆明是要让陈仲自己上门,到彭家去见彭良。  真是好大的架子!  陈仲有心闭门不见。  但转念想到苏元明吞吞吐吐,多半也是因为这些士族的算计。  与其在这里打哑谜,不如就去看看,他们到底准备做什么!  “元明,为师且去会会那仙门都尉,你在此处等候,一切事务须待为师回来计较。”

说话间,牛车已至。  苏元明有些担心陈仲的安全。  但他虽然看起来长得高大,终究还只是少年,心性未稳。  陈仲令他留下等候,无论有什么事,都等自己回来再说。  这边陈仲上车。  却说那些士族聚居在仙门郡城的东南一角。  白墙黛瓦,杨柳成荫。  门前的道路每日都有僮仆黄土铺垫,扫洒维护。  一间间瓦舍,整齐排列。  有门楼,有明堂。  与城西北朝庙的炭黑、颓垣,以及城西南百姓黔首聚集处的窝棚、荒草,简直是两个世界。  彭氏府宅,穿过前院、中庭,从旁侧有曲道通入花园当中。  一株株高大的杨柳槐桃,围绕着挖出曲水秀池的湖塘。  长长木桥铺至小湖正中心,一座八角凉亭内,布置了六张几案座席。  案镶金,席织锦。  菜肴、果蔬,虽不多,却都很精致。  这是自后汉以来,天下推崇名士所形成的风尚。  士族交游宴席,必须贵而奢靡,否则何以托扶人的非凡?  此刻,已有四人跪坐在席。  主位,彭氏族长,担任着仙门郡都尉之职的彭良。  在其右手第一,则是仙门太守孔蘩露,其人身量瘦削,却穿着宽袍大袖,獐头鼠目,却戴着高冠,留着短须,貌相滑稽,难以令人敬畏。  孔蘩露以下,则是郡丞左固、长史巴辕,他们分别是仙门士族中左、巴两家的族长。  此四人聚在一起,可以说是足以决定仙门郡的所有事务了。  只是除去他们,还有两席尚空。  其中左侧仅有一席,形制与其它大不相同,几案上陈列着鸡、鸭、鱼各一,另有两盘时令水果,一尊香炉。  这分明是用于祭祀的,只是此刻并未点燃香烛。  而除去这一席,剩下那一席,却是被置于了南侧,这里于宴席中本该留给歌舞伎乐,还有传菜服侍的奴仆进出。  将客人座席安置于此,显然不是请人赴宴的,而就是为了羞辱人的!  忽然,南侧座席上,一道牛车的影子显现出来。  这是彭良在那派去接陈仲的牛车上留下的小术法。  若是陈仲上车,术法生效,在座众人便可看到陈仲一路而来的样子。  须知当陈仲上车,必见车上无人。  普通百姓不知道陈仲的身份。  他们却是知道的!  想到陈仲曾在仙门郡做下的好大事体,赢下的好大声望。  如今遭遇这般慢待,不知他会是何等表情?  在座四人,都很有兴趣看个仔细。  “萱台兄,果然妙计,我等只需招纳佃户,无知贱民便自散去,真可谓是绝薪止火,最得枚七发真传!”

说话的正是郡丞左固。  只见他一脸佩服之色,将彭良捧得飘飘然,萱台,乃是彭良的字。  彭氏崛起不过两三代的事情,底蕴远远不及传承久远的门阀,常被看不起。  如太守孔蘩露,出身昭明郡孔氏,此刻便似笑非笑。  越被嘲笑底蕴不足,就越要附庸风雅。  当今显学《五行白虎通》,由前汉董广川光大先师孔子学说,融合五行,逐渐敷衍而成,早已掌控在门阀手中。  彭氏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在这方面追赶上去的。  于是就只能从偏门下手。  比如董广川之前,有枚乘做《七发》之赋。  该赋讲述修行之道,非止尊崇孔子儒学一家,而是兼收并蓄,各家都不排斥,为后世大赋之宗。  枚乘因此被人尊称为“枚七发”。  彭良不管到何处,都将枚乘奉为尊长,自称传习“枚学”,如此他家在《五行白虎通》上的弱势,便就理所当然。  绝薪止火,语出枚乘。  左固的吹捧,恰恰挠到彭良的痒处。  彭良志得意满:“略施小计而已,我谅他陈仲老儿,不敢不……”  话音未落。  只见南侧座席上,牛车虚影里,陈仲坐正之后,忽然睁眼,与寻常老人浑浊迷朦完全不同,他的目光犹如两道电闪,霎时间似穿透了虚实,越过了道路、庭院的阻隔,自那骨碌碌走着的牛车中,借着虚影,直直落在了席间!  彭良被目光所慑,“来”字硬生生憋在喉咙里吐不出。  席间其余三人,也自惊骇难止。  下一刻,只见陈仲重又垂了眼帘。  同时,座席上的牛车虚影,也自破散。  想看陈仲失态?  席间四人,怔怔难言。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武侠一曲倩女幽魂黄蓉泪目 最强家主 仙卡 成仙 剑道第一仙 仙路春秋 狼暴 穿越令狐冲 五脏破天 阴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