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云突变,刘备一路势如破竹,关中已定,西凉也即将收入囊中,势力横跨三大州,其中更有富庶的关中与司隶。 随着西凉军大部分归降,再加上关羽在并州招兵买马,他麾下总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万,依旧稳居天下第一诸侯之位。 不过其他人也没闲着,同样在发展自己的宏图霸业。 袁术以孙坚为统兵大将,攻占豫州全境,坐拥两州之地,号称二十万大军。不过这些兵马大多数新征士卒与降卒,唯有孙坚所部称得上精锐。 他随后又将州牧府迁到汝南郡,召集麾下文武众臣商议下一步战略。 谋士杨弘率先出列,道:“刘备坐拥三州之地,乃天下第一诸侯,主公不可与之相争。”
“曹操已攻占徐州,兵峰正盛,亦是强敌。故而依在下看,主公可取唯有荆,扬二州。”
袁术沉吟道:“我不去打刘备,难道他就不会来攻我?”
“绝对不会,刘备下一步必然是益州。”
“何以见得?”
“刘备欲求秦势。”
袁术闻言心中稍安,他虽然痛恨刘备让他损兵折将,却也通过那一战了解了并州军的强大,单凭他的力量是无法撼动的。 至于联合天下诸侯再次围攻,且不说这些人会不会同意出兵,袁术自己都不敢这么做。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曹操,袁绍,袁术几人的地盘都已经开始接壤,谁都担心对方会在自己出兵后突然反悔,调转兵峰攻打自己。 而且即便破了虎牢关与并州,地盘又该如何划分,袁绍会满足于贫瘠的并州么? 曹操与袁术又该如何划分司隶? 更别说,想要击败刘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也正是当年六国攻秦时面对的问题,并非六国合力破不了函谷关,而是利益所致,无法全力以赴。 袁术收起思绪,环视众人:“诸位觉得该攻打荆州还是扬州?”
大将纪灵率先出列:“末将提议攻打荆州,否则刘表的荆州军会时刻威胁南阳。”
孙坚却反驳道:“刘表乃一时人杰,且已经获得荆襄士族的拥立,主公想破之恐怕不易。”
“扬州刘繇不善用兵,江东士族不服调度,虽占据扬州广阔之地却无法调动,末将提议先破其弱。”
“至于纪灵将军心中所忧,主公大可放心,末将只需三万精锐即可攻占江东。”
江东是周瑜和鲁肃为孙氏基业挑选的根基,拥有长江天堑为屏障,人口富庶,粮草充足,进可取天下,退可割据一方。 “当真?”
袁术也被孙坚的大胆想法惊到了,即使刘繇不善战,无法掌控扬州全境,麾下也有着近十万大军。 就算你是孙子后人,以三万人去攻打拥有十万守军的城池,难度可想而知。 除非孙子复生! 袁术试探道:“文台,三万兵马会不会太少?”
“末将敢立下军令状。”
“可是我离不开你呀!”
袁术此时的内心是犹豫的,他既是担心孙坚打败仗,白白损兵折将。 又担心孙坚打赢了,却在入主江东后不受控制,那才是赔了兵马又折将。 孙坚闻言,暗道:公瑾和子敬猜得没错,袁术果然不会轻易放人,哪怕他只要三万军,仍然无法打消袁术的顾虑。 所幸,二人还留了另一策。 “主公,实不相瞒,在下征战多年,身上早已暗疾无数,正准备静养一段时日。此战并非为末将请缨,乃是为犬子请命。”
“主公若是信得过犬子,不妨以他为将,他若是战败,末将愿领军法。”
这便是周瑜和鲁肃想出来的计策,以父为质,足可打消袁术的顾虑。孙坚留在袁术身边,装出纵情酒色的姿态,降低袁术的戒备。 待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孙坚再设法脱身。 “伯符?”
袁术一听领兵的是孙策,不由陷入了沉思。 孙策是员不亚于其父的猛将,这是他亲眼所见。这次能攻占豫州,孙氏父子功不可没。 而且有孙坚在身边,谅孙策也不敢自立,否则便杀其父,让其背负不孝之名。 袁术正待同意,却见纪灵嗤笑道:“让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担任大将,岂非让刘繇耻笑主公?”
站在其父身后的孙策一听此言,顿时冷笑道:“也不知是谁首战不利,最后还要靠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打破僵局。”
“你!”
纪灵大怒,却又无从反驳。 孙坚呵斥道:“伯符,不得造次,纪灵将军再怎么说也是你的长辈。”
这话看似是在教训孙策,实则暗指纪灵无能,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去了。 袁术暗自叹息,他之所以只能在孙氏父子当中选择大将,便是因为麾下善战之将太少,能独当一面的就更少。 想到这里,他不禁开始有些羡慕刘备了,这厮麾下猛将为何如此之多? 刘备:开挂! 袁术越想越觉得心烦,当即喝住几人,沉声道:“好了,就以孙策为将,领兵三万攻打江东。”
…… “孙氏基业成矣!”
当鲁肃和周瑜得知袁术同意让孙策领兵时,异口同声说道。 他们似乎并不担心能不能打赢刘繇的问题,又或者说,在他们看来,如果连区区刘繇都打不赢,又何谈击败刘备? “可是到时父亲如何脱身?”
孙策同样不担心能不能打败刘繇,而是害怕他的父亲无法脱身。 孙坚欣慰一笑,拍了拍孙策的肩膀,看着已经与自己肩并肩,愈发高大的长子,不禁感叹道:“你已经长大了,以后孙家的担子就交给你来扛。打好这一仗,别丢孙家的脸。”
“父亲……” “至于为父能否脱身的问题,公瑾早已留下锦囊妙计。以沉迷酒色使袁术降低戒备,伺机脱身。”
孙策看向周瑜,后者微微一笑:“不错。”
其实两人还有一件事没有说,那就是孙坚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如果最后无法脱身,以自身残躯换取孙氏基业,这个买卖值得。 鲁肃好似也看出了其中端倪,却并未点破。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孙策看不懂,不是因为他愚昧,而是他太尊敬自己的父亲,不敢忤逆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