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 什么叫兄友弟恭? 什么叫父慈子孝? 什么又叫玄武门继承法? 战术后仰。 只不过—— 落子无悔。 大唐太宗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知道这一茬肯定过不去的李世民目光幽幽,仰角四十五度望天,一时间不免生出几分孤寂萧索之感。 如果不是没有退路,谁又愿意真的骨肉相残,给子孙后代树立一个坏榜样呢? 但引颈就戮是不可能引颈就戮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只有请老爹提前退休荣养天年的样子。 至于兄弟嘛,对不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谁让这大唐只能有一个太子呢? 长孙皇后见状,无声将手落在李世民手上,表示支持。 于是帝后执手而望,一切尽在不言。 【然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功业皆其所自致】 圆镜当中,画面与字迹进行到此处,无数人对此颔首以示认同。 晚唐的风雨飘摇时期,便有小说家杜光庭将圆镜放在一旁,开口道: “若无我太宗文皇帝,于此世界求事,当龙战三二十载。”
如果没有我太宗文皇帝出世,那么就凭隋末的那些诸侯反王,至少还要菜鸡互啄个二三十年,才能够真正的定鼎天下,完成大一统。 继而伏案执笔,写道: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
于杜光庭之所构思与描写的小说之中,隋末时期,主人公虬髯客本有夺取天下之志。但见李世民器宇轩昂望之不凡,自知不能匹敌,于是主动放弃逐鹿中原的意图。并且在此之后,将家产悉数赠予李靖,以帮助李世民夺取天下,而自己则带着妻子离开。 太宗经纶,实赖虎臣。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觉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靠的是老爹和冤种大哥以及所谓的家世吧? 明明是功臣的帮助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及人心之所向好不? 当然,同文皇陛下自身的卓越与优秀同样是分不开的。 甚至于中晚唐时期,但凡有点作为的皇帝,比如唐宣宗李忱,就被称赞为有太宗之风,人送外号小太宗。而后周世宗柴荣所在的时空之内,尚未御驾亲征真正显露棱角的时间线上,这位以唐太宗为目标的后周帝王便对着老丞相冯道极道: “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
意思很明显,唐朝初年天下大乱,就是太宗文皇帝亲自出手,方才平定叛乱。朕要求不多,就想向我偶像学习,和他一样这么玩。 但很可惜,老丞相并不给面,而是发出灵魂质问: “陛下得如太宗否?” 钥匙十元三把,您觉得您和唐太宗比,配吗? 扎心了啊,老丞相。 大明洪武皇帝之所在的时空之内,看着手中圆镜,朱元璋点头对李唐天下确实是经由李世民之所创下而表示认同道: “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
至于你要说李渊开国?那咱老朱可不认。 不仅不认,还要把李渊给挪出帝庙。 当然,这并不是代表做为唐朝名义上开国皇帝的李渊,便是完全没有粉丝的。 “朕虽朕提三尺剑定四海,然昔隋季版荡,海内分崩。”
唐朝太宗皇帝所在的时空当中,李世民以手握拳,抵住唇际轻咳一声,方才继续道: “父皇以神武之姿,当经纶之会,斩灵蛇而定王业,启金镜而握天枢......” 一旁的长孙皇后无声微笑,唇角渐渐僵硬。 二哥,你开心就好。 做为孝子,总归还是要给阿爹留点面子的,不是吗? 【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 隋末年间天下大乱,突厥势力趁机崛起。 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武德九年,二十八岁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于皇太子位置上过渡没多久之后李渊主动退休,李世民登基成为皇帝。 突厥颉利可汗将兵二十万,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 汉有白登之围,唐有渭水之盟。 这是做为天之骄子的李世民一生当中最为耻辱的时刻。 至少对于李世民而言,确实是如此。 在那圆镜之中,画面之所现,但见龙章凤姿的帝王自玄武门出,褐裘白马而来,身后仅六骑随行。 纵使千军万马当面,亦恍若无人。 而后更是隔着渭水同颉利可汗对话,斥责道: “国家与可汗和亲,何为负约,深入我地?”
“我秦王也,可汗能斗,独出与我斗。若以众来,我直以此百骑相当耳。”
好你个浓眉大眼的颉利可汗,怎么能不讲诚信背弃盟约呢? 你这是师出无名,懂? 先天就被我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你不是想斗吗? 来,我李世民就在这!咱们手底下见真章。 就问你敢还是不敢? 继而唐军到来,军容既盛。 一番威逼利诱之下,双方签订盟约,颉利可汗退兵。 一场大战偃旗息鼓。 这是发生在武德九年的事。 正是在这一年八月,突厥大军尚未到达长安之前,李世民改年号贞观,所以又可以被称之为贞观元年。 不管笼罩在这传奇帝王身上的光辉与色彩有多么耀眼,但无法否认的一点便是,渭水之盟实际上是城下之盟。 事后,李世民对着臣下这样解释道: “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因为朕才刚刚即位,国家尚未安定,百姓并未富裕,根本就无法承受战争的打击。所以只能够尽力满足敌人的贪欲,给予对方足够的钱帛。 用金钱来求取和平。 但,请记住颉利可汗最后的高光时刻。 虽然在不久之后,他将成功转职,迎来新的艺术巅峰。 贞观二年,唐朝统一全国。 贞观四年,灭亡东突厥,李世民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 贞观八年,吐谷浑寇边,李靖、侯君集等出击,次年吐谷浑可汗逃入沙漠,后为国人所杀,太宗另立吐谷浑国王。 ...... ...... 说个热知识,在唐朝,特别是唐初,不灭个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打仗是名将。 就那个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就因为打完把战利品带走而把肥沃的土地留给吐蕃,所以一直挤不上那个圈子,只能算是半个。 【颉利可汗跳舞,南蛮酋长吟诗 】 铁骑踏破大唐的旗帜飘扬,兵锋所指陌刀之所向,洪流席卷。然而下一刻,那圆镜之中的画面却是再度生出变化。 那是贞观八年,颉利可汗来到长安四年之后。 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渊在未央宫中举行国宴。 席间,太上皇李渊命令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叫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 你们猜,是谁把颉利可汗这个草原霸主,训练成了长安舞王? 莫不是草原民族自古以来便热情爽朗能歌善舞? 往前的时空当中,不少有心开拓进取之帝王与君主见此情境,尽皆发出当如是也的感慨。而在唐朝太宗文皇帝所在的时空之内,长孙皇后眼波流转,似笑非笑的开口。 “二哥,你呀——” “此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之也。”
李世民含笑,却是对着长孙皇后道:“观音婢可是有甚不同看法?”
长孙皇后抚掌而叹,继而肃容。 “盛哉,还未恭贺二哥英姿盖世,武定四方。”
【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名句后世时空中的很多人都知道,然而在那圆镜之中所呈现的,却是有高僧大德游学天竺,受到当地国王的注意,并热情款待。 席间,国王问:大师自何处而来?来此何为? 高僧答: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来取经。 国王再问:大唐在哪,途径何方? 高僧答:大唐在此东北方几万里,是贵方之所谓的摩诃至那国。 摩诃者,大,很大,非常大。 至那,谐音中国。 于是国王肃然起敬,继而道:“尝闻摩诃至那国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
说到这个我可就不困了。 我听说过你们的天子,秦王,少年的时候就见识非凡,长大之后更是英明神武。 (此处省略彩虹屁若干。) 对了,我还知道你们大唐流行音乐排行榜上的TOP.1是《秦王破阵乐》。 言语之间,对于隋末天下大乱有所了解,亦知道李世民是大唐的开创者之一。 当然,由于两地距离久远通讯手段有限,所以对李世民身份的认知还停留在秦王这个封号之上。 于是高僧查漏补缺,粗言太宗神武,平祸乱,四夷宾服状。 国王大喜,道是,“我当东面朝之。”
伴随着音乐与场景变化,在那圆镜中接下来之所显示的,是盛世大唐万国来贺。 化行六合,威棱八荒。 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可谓盛况矣。 “善!”
诸天万界的时空之中,无数人见此不由得目眩神迷,心情激荡,发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