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 二百零九章 坑何相

二百零九章 坑何相(1 / 1)

承广殿的御书房里,何相跟刘太师他们正在向周武帝汇报各地的水稻情况。

  如今已经入夏,不少地方的雨水还是比较充足的,水稻的长势还是非常好的。不过,有些地方的雨水并不怎么多,导致水稻长得不怎么好。还有些地方的雨水太过充足,比如说江南。

  立春后,江南的雨不停地在下。在清明前,雨好不容易停了。结果清明节过后,雨又开始下了起来,下的稻田变成水池。

  缺雨的地方,想尽办法弄水灌溉稻田,而江南的百姓们则想尽办法把稻田里的水排出去。

  “根据梁太守汇报,扬州河流的水位在这个月又上升了一寸。”

何相禀告道,“江南其他地方的河流的水位也一直在上涨。”

  刘太师接着何相的话说:“自端阳节后,江南一直在下雨。”

他又道,“入夏后,江南那边时常在下暴雨,这是河位上涨的原因。”

  何相继续道:“幸好听了梁太守的话,给江南的河流的堤坝加高加固,不然现在江南那边怕是已经闹洪灾了。”

  “梁太守还吩咐人挖了水库,用来储存雨水,这也帮了不少忙。”

刘太师口中的水库是从梁太守那里听说的,而梁太守又是从赵曜那里听说的。之前,赵曜写信给梁太守,提议他挖水库。下雨多的时候,水库可以储存雨水。干旱的时候,水库的水可以灌溉稻田。

  江南的雨水是要比其他地方的多很多,但是有时候江南也会出现干旱的情况。在前朝时,江南经常出现干旱。

  “梁太守在奏折里说了不少修建水库的好处,臣觉得可以在全国各地挖水库,尤其是雨水不多的北方,这样雨水不够的时候,可以放水库的水灌溉农田。”

刘太师道,“以备不备之需。”

  何相附和道:“臣也赞成修建水库。”

  “你们不说,朕也会下旨修建水库。”

周武帝自然也看了梁太守的奏折,知道修建水库的好处。“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梁太守号召全扬州的百姓修建水库,目前已经挖出全扬州最大的水库。”

何相说,“挖出来的新水库储存了不少雨水,为扬州的河流减轻了不少负担。他还打算再挖一个更大的水库,这样能储存更多的雨水。”

  刘太师道:“在修建河流的堤坝时,梁太守还派人疏通了河流,清理出不少淤泥,让河流变得更加畅通。”

  何相笑道:“没想到梁太守还懂修河,真是了不起。”

  周武帝笑的一脸得意:“不愧是朕的老丈人。”

  听着周武帝如此厚颜无耻的话,何相和刘太师纷纷用鄙视的眼神望着他。

  “江南也是漕运最重要的地方,如果河流不通畅,也会影响到漕运。”

周武帝收起脸上不正经的表情,神色变得认真,“朕已经下旨让梁太守继续修理扬州的河流,另外也让姑苏太守疏通河流。”

  提到河流,何相和刘太师便想到经常出事的黄河。

  这些年因为黄河地方干旱,所以黄河没有发生洪灾。如果日后,黄河地方的雨水忽然变多,那么黄河会很容易闹洪水。

  “皇上,趁黄河现在没有出事,赶紧派人去修理疏通的黄河,不然……”一旦黄河发生洪灾,将会有很多地方的百姓遭殃。

  “朕正有此意。”

这几年,虽然一直在加高加固黄河的堤坝,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想要让黄河变得老实点,还是得好好修理它。“对了,梁太守提议修建运河一事,你们怎么看?”

  前段时日,梁太守上奏折,提议修建从江南到京城的运河。当然,这也是赵曜告诉他的。

  刘太师和何相看了一眼彼此,旋即说道:“皇上,梁太守提议修建运河一事是好事,但是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将会花费不少人力和财力。”

  刘太师接着何相的话说:“从江南到京城修建一条运河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但是就如何相所说的那样,这要花费太多的人力和财力。以大周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本没法承受修建运河的花费。”

  “最重要的是修建一条运河,需要大量的人,只怕人数要几万人,这对百姓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何相说道,“百姓们会怨声载道的。”

  “如今百姓们好不容易过上几年安稳的好日子,如果修建运河的话,不得不征召百姓,百姓不会愿意的。”

刘太师神色严肃道,“现在大周各地的人口并没有彻底恢复前朝鼎盛时期的数量,臣建议再等几年,等人口和财力都上涨了,再修建运河也不迟。”

  何相点点头说:“修建运河肯定是要修的,等修好后,不仅会造福到从江南到京城一路上的百姓,也会造福后世。”

修建运河是一件福泽万民的好事,必须修建。“但是以目前大周的情况,是没法修建的,还得再等上几年,或者十年。”

  “修建运河是宜早不宜迟的事情。”

周武帝眉心蹙起,“但是,就像你们说的那样,目前大周还没有那个能力修建运河。”

其实,以大周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有能力修建运河的,但是一旦开始修建运河,那么这几年好不容易休养生息起来的局势将会被破坏。再者,一旦修建运河,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国库,将会变得一穷二白。

  “说到底还是太穷了。”

  “皇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大周才建立没多久。”

何相安慰周武帝,“目前来说,大周的发展还是不错的。”

  “现在大周整体是欣欣向荣的状态,再等几年,国库将会被填满,那时再修建运河也不迟。”

  “修建运河一事只能暂时搁置,不过搁置的这几年,我们得为修建运河做好一切准备。”

周武帝右手的食指轻轻敲打着御桌,“征召百姓修建运河,可以免除的赋税和徭役,也可以奖励他们一些东西。”

  “皇上说的是。”

  “关于这方面,你们两个拟一个章程出来。”

虽然运河还没有开始修建,但是得提前准备好一切,让百姓们对修建运河一事不是那么抵触或者排斥。“还有,你们两个计算下修建运河需要的人力和财力。”

  何相和刘太师异口同声地说道:“是,皇上。”

  “朕会让江南到京城这一路的官员考察地势。”

周武帝想了想,又说,“还有修建运河需要的材料,你们也要提前统计好……”

  修建运河不是一件小事,而是自大周建立以来最大的一件事情,甚至可以说是这几百年最大的一件事情,毕竟在前朝,在前前朝都没有修建过运河。

  说完修建运河的事情,何相说起郑溪林的三个儿子来。

  郑溪林的三个儿子来到京城也有一段时日,经过何相的考察,何相已经知道怎么安排他们呢。

  “皇上,老郑的大儿子的确有几分老郑的真传,并且性子成熟稳重,臣想让他做丞相征事。”

  “丞相征事?”

周武帝有些意外地挑眉,“你就这么看重老郑的大儿子?”

丞相征事是丞相的附属官。虽然官职只有五品,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丞相征事的。

  “老郑的大儿子还是有些能力的,好好培养的话,日后会派上大用场的。”

这段时日的接触,何相对郑让很是满意。

  “你不是有征事了吗?”

  “再有一个也不多。”

  刘太师在一旁说道:“皇上,何相是有意培养老郑的大儿子,日后想让老郑的大儿子接他的班。”

  周武帝闻言,面上露出惊诧的神色:“哦,何相你这是把老郑的大儿子当做接班人培养啊?”

  “目前是这么打算的,不过他到底能不能胜任,还得继续考察。”

何相捋着胡子,笑着说,“这孩子是有不错的资质,不过得好好磨炼一番。”

  “没想到你对老郑的大儿子有这么高的评价。”

  “这孩子是个不错的孩子。”

何相很喜欢,也很欣赏郑让。

  “他的二儿子和小儿子,你打算怎么安排?”

周武帝问道。

  “二儿子痴心墨家,安排他进尚方令做一个工匠最为合适。”

何相说道,“他自己也愿意进尚方令做工匠。”

  周武帝面露惊愕道:“工匠可没有官职,俸禄也不高,他当真愿意?”

  “愿意,非常愿意。”

何相当时也被郑诚的话吓到了,“他说他并不想当官,只想做一个工匠,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他还说尚方令里的工匠是大周最好的工匠,跟他们在一起,他能学到很多东西。”

  “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这点和老郑有些像。”

周武帝犀利地吐槽道,“果然老郑和他的儿子都是怪人。”

  对于周武帝这番话,何相跟刘太师是赞成的。

  周武帝问道:“他的小儿子呢?”

  提到郑谦,何相的神色一瞬间变得复杂。

  他幽幽的叹了口气说:“老郑的小儿子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一身反骨。”

  看着何相这副头疼的模样,周武帝饶有兴味的问道:“老郑的小儿子做了什么?”

  “这孩子原本打算一家书院一家书院的上门踢馆,看看京城的读书人聪不聪明。”

何相前几日听郑让他们说郑谦在老家做的事情,惊的目瞪口呆。“他还想去太学踢馆。如果太学里没有比他聪明的人,他绝不会去太学读书。”

  “老郑的小儿子这么猖狂吗?”

周武帝玩味地笑道,“这点就不像老郑了。”

  郑溪林是一个非常谦逊的人,从不仗着自己聪明小看别人,也不会仗着自己深受重用而目中无人。他对朝中的大臣都非常客气友好,这就是朝中大臣喜欢并尊敬他他的原因。

  “他小儿子不仅猖狂,还唯吾独尊,看不上比他笨的人。”

何相身为长辈,自然不会与一个小孩子计较。“这孩子不仅绝顶聪明,还擅长占卜。据说他算无遗策。”

  “占卜?”

周武帝面露惊奇地说道,“老郑好像并不擅长占卜吧。”

  “老郑的小儿子是自学成才的。”

  “自学成才的?”

周武帝讶异道,“那还真是厉害。”

  “这孩子是真的聪明,精通很多东西,据说都是他自己看书学会的,老郑他们并没有特意教导他什么。”

何相感叹道,“这孩子是个天才!”

  听何相这么夸郑溪林的小儿子,周武帝对郑谦有些好奇了。

  “那你打算怎么安排老郑这个天才儿子?”

  “他不需要臣安排。”

何相言道,“他说他来京城是寻找主公的。”

  “寻找主公?”

周武帝面露惊奇地问道,“他的主公是谁?”

  “不知道。他来京城之前给自己算了一卦,得知他想要效命的主公在京城,便和两位兄长来到了京城。”

何相继续说,“目前他打算考太学,然后挑战太学的学子。”

  “他这是准备去太学踢馆?”

  “没错,不然他就要挑战京城所有书院。”

何相好笑地说道,“这孩子在老家的时候经常去书院踢馆……”

  何相把郑让他们告诉他的事情跟周武帝说了说。

  周武帝听后,面上露出一副震惊的模样。

  “没想到老郑的小儿子这么嚣张。”

  刘太师皱着眉头,脸色有些不好看地说道:“老郑的小儿子是个闯祸精,如果不好好看管他,只怕他会把京城搅得不得安宁。”

  周武帝挑高右边的眉头说道:“老郑是故意的吧,故意把他这个不省心的小儿子送到京城,祸害我们。”

  何相赞同周武帝这个说法:“臣猜想老郑管不了他的小儿子,就让他小儿子祸害京城。”

  周武帝冷哼道:“老郑还是一如既往的老奸巨猾,不过他不怕他小儿子出事?”

  “老郑估计巴不得他小儿子出事,这样他的小儿子才会变得老实。”

何相说着,面上露出后悔的神色,“臣觉得臣被老郑坑了,老郑是故意把他这个烫手山芋的小儿子扔给臣的。”

郑溪林虽然对何相说,让他不用管他的三个儿子,但是身为好友的何相哪能真的不管他的三个儿子。

  刘太师在一旁幸灾乐祸的说道:“我都跟你说了,老郑让他三个儿子来京城不怀好意。”

  “如果老郑的小儿子真的做了违反律法的事情,臣绝不会轻饶。”

何相说着,微微叹了一口气道,“希望太学有学子比老郑的小儿子聪明,戳一戳他的锐气。”

  刘太师见过老郑的小儿子,也考察过他,的确是一个天才。

  “不太可能。”

  周武帝说风凉话道:“老何,你就自求多福吧。”

  何相不想再说郑溪林小儿子的事情,转移话题又说起正事。

  说完正事,何相跟刘太师回到兰渊阁。

  等到傍晚回到府邸,何相便叫人把郑让他们请了过来。

  何相把郑让的任职书递给他,温声道:“从今天起,你便是丞相征事。明日开始,随我一起上朝。”

  郑让忙站起身,郑重的向何相行了一个大礼:“伯父,谢谢您!”

  “你好好做事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您放心,小侄一定努力做事,绝不让辜负您的期望。”

郑让面上一片镇定,但是心里却一片激动。丞相征事是他施展抱负的第一步,他一定会好好表现的。

  “我等着。”

何相又看向郑诚道,“皇上已经同意你去尚方令做事,明日你就可以去尚方令做事。”

  郑诚满脸喜悦。他也朝何相行了一个大礼:“谢伯父。”

  “尚方令里网罗了全天下最好的工匠,你去了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这正是小侄所求。”

郑诚对做官不感兴趣,对读书也没有什么兴致,他只想做一个工匠。

  “谦哥儿,你明日去考太学,有信心吗?”

  “有。”

对何相这样的长辈,郑谦还是有点礼仪的。

  “太学里卧虎藏龙,不会让你失望的。”

让他去祸害太学吧。

  郑谦语气淡淡地说:“希望吧。”

  何相开始跟郑让他们说宫里的规矩。虽然之前说过,但是明日他们都要进宫,他必须得再说一遍。

  说完规矩,何相又考察了他们这几日学的礼仪。

  来到京城后,郑让他们兄弟三人在学礼仪。他们一直生活在乡下,闲散自由惯了,也没有学过朝中和宫中的礼仪规矩。

  何相在他们来京城之前,就为他们请好礼仪规矩的先生。

  如果学不好礼仪规矩,是没有资格在朝中为官的。再者,也会给自己招来麻烦或者危险。

  郑让他们明白礼仪规矩的重要性,他们这几日学的非常认真。

  郑谦虽然对礼仪规矩不屑一顾,但是也被他的两位兄长强押着学。

  翌日一早,郑让和郑诚跟随何相前往宫里。至于郑谦,有何家其他人陪着他去太学参加考核。

  来到宫门口,不少大臣已经到了。

  大臣们见何相带着两个陌生的年轻人出现,纷纷好奇询问何相这两个年轻人是谁。

  何相向大臣们介绍是郑溪林的大儿子和二儿子。

  大臣们一听是郑太尉的儿子,纷纷都露出吃惊的神色。

  郑让和郑诚见大臣们都盯着他们看,心里不由地有些慌,不过他们面前却非常镇定。

  在何相的介绍下,他们乖巧有礼地向大臣们行礼问好。

  大臣们对郑让他们两个很是好奇,但是更好奇他们的爹。他们问了不少郑太尉的事情,比如说郑太尉的身子养好了吗?郑太尉什么时候回来……

  见大臣们对他们的爹这么关心,郑让和郑诚在心里感慨:看来,他们的爹在朝中很受尊敬啊。

  郑让和郑诚的到来,在大臣间掀起了不小的轰动。

  太子和代王都把主意打到郑让他们兄弟的身上,想要拉拢他们。

  当然他们看中的并不是郑让和郑诚,而是他们背后的郑溪林。

  郑溪林不仅深受周武帝的敬重和重用,也深受大臣们的拥护,甚至在民间有极高的名望。

  撇去这些不说,就说郑溪林的能力。

  如果能得到郑溪林的指导,那么皇位就会变成囊中之物。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为何而来 万般皆梦 裴爷,夫人重生后又来催嫁 荼授柏評果 七零军婚:娇娇军医一哭,他疯魔了 休妻另娶?她手撕战神王爷 神医肥妻:战神王爷乖乖受宠 婚迷不醒:男神宠妻成瘾 七零小俏媳:宠夫搞钱两不误 冷冰冰王爷在她坟前一夜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