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来的众人静静看着贾环,沉默不语,片刻之后这才敢开口出声:“既然大人要马踏匈奴,可否告知我们您这次带了多少人?”
这话问得有些孟浪了,但贾环此时并没有拒绝回答,而是开口回答道:“三万人。”
“三万人?”
众人心头颇为惊叹,又正惊愕着,看向贾环之后,沉吟起来说道:“三万人就敢深入匈奴腹地,敢跟匈奴人数百万的主力决战?”
这一问,却是问出了众人心头的担忧和畏惧。 匈奴人在草原上优势太大了,人数众多,后勤补给充足。 而他们呢?什么都没有。 一旦深入匈奴腹地,那就是一支孤军,孤军深入,必定有被围拢绞杀的风险。 因而,在众人看来这不是在打仗,根本就是去送死。 “我会跟你们同去,你们还害怕什么?”
贾环摇了摇头,颇为瞧不上这些人。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够无胆无识? 既然贾环敢出去马踏匈奴,那么他就必然有决胜万里之外的胆魄和勇气。 孤军深入,没有后勤补给,那就不要补给。 匈奴人的地盘,多有牛羊和食物,喝匈奴人的牛奶,吃匈奴人的牛羊肉,开战之后,贾环根本就不打算携带太多的口粮,顶多携带三天的口粮,三天之后,破釜沉舟,掠夺匈奴人手中的资源,以战养战,靠着战争的掠夺供养战争。 而且没有辎重和后勤的拖累,贾环完全可以让自己统帅的这支孤军,变成快如闪电的闪电军团,化为一把尖刀利刃捅穿匈奴人的后方。 众人并不清楚贾环的心思和想法,只是当他们听到贾环打算亲自去统帅这支军团,也是不敢说话了。 贾环亲自率领大军出关迎战匈奴,甚至还打算深入到匈奴腹地去。 就这般无敌的胆魄,便是让漠北的众人汗颜不已。 他们白白活了这么多年,论及英雄气魄,竟然不及贾环身上的十分之一二。 为帅者,不能够无胆魄。 只是也不是什么人都敢说自己有胆魄的。 没有实力,还敢出去叫嚣,那就是去找死。 众人并没有让他贾环继续为难,反面镇定下来。 “唉!我就说这次的晚宴是鸿门宴……罢了,不提这伤心事了,来,喝酒!”
有人放声高歌,有人静观其变,也有人长吁短叹,更有人谄谀献媚,贾环见状也就摇了摇头,起身离开。 这些人被关押在这个地方之后,贾环之前埋伏下来的棋子,立刻发动,替换掉空缺出来的位置。 从今天晚上开始,漠北的漠北行营,铁骑军,狼牙军,三支主力军团,以及若干杂牌军全部都被贾环彻底掌握在手中,成为自己最为得心应手的麾下。 有了人之后,漠北的行动效率比之以往要快无数倍。 那些商人发现自己倒霉了。 贾环以通敌卖国,倒卖物资,发国难财等等罪状,将这些人全部都给抄家灭族,一时间,整个漠北的商业环境为之清净。 囊外必先安内。 内部的团结和稳定,相当重要。 只有内部彻底稳定下来,他才能够放开手脚来对付匈奴人。 不然的话,匈奴人会趁着贾环深入漠北腹地的时候,集中全部的军队,杀穿山海关,踏入漠北的平原地带,到时候就顾此失彼,真正成为孤悬在外的孤军了。 内部的安定,贾环制定了三个方向的策略。 一来,打压奸商,维持物价的平稳,不至于民心沸腾,军心不稳。 二来,挑选强军,万里挑选出来的精锐,也还不能够立刻开拔,还需要相互之间磨合和熟练。 三来,挑选贤臣,治国之难首在人治,所谓法治都是空谈,就算是有法可依,可是执行法令的终究还是人,贪官污吏,草菅人命,罔顾国法的事情可不少。真正的法令落到这等人物手中,也就如同儿戏了。 于是,贾环召唤山野道人过来,询问山野之地可否有什么还未出仕的惊天大才。 贾环看见山野道人之后,询问道:“我尚缺一个内相,不知道谁能够担当此大任?”
“主公,我肯定不行。”
山野道人摇了摇头,首先把自己排除在外,他也是一个头脑相当清楚的人。 做小事情,他可以做的很好。 可是治理整个漠北,管理数千万的黎民百姓,那就不是小聪明能够比拟的。 这需要大智慧。 千古以来,甚至是万古以来,一个贤臣,一个可以平天下的贤臣,少之又少。 如诸葛孔明这样的千古人物,更是难得一间,难觅踪迹。 因而,山野道人也是迟疑起来。 要是贾环离开之后,选拔出来的治国贤臣,不是良才,就压不住漠北纷乱的局势,从而有让后方根基不稳的隐患。 所以,这个治国的人选,需要谨慎又谨慎,不可以胡言乱语,随意举荐。 山野道人沉吟片刻之后,给出了一个出乎贾环意料的答案,“主公,可还记得当初在风花雪月楼遇到的那个小厮?当初主公命我去探查此人的跟脚和底细,我探查之后却是发现此人非凡,或许可以为主公排忧解难,为漠北丞相。”
“哦?此人竟有如此能耐?”
贾环也是吃了一惊,未曾想到当初觉着此人头顶上有天赋,就觉得这个人非凡了得,而今听闻山野道人说此人还有治国平天下的能耐也是愣住了,当即,就是追问道:“快,详细说说。”
“此人姓林,名雨,今年二十三岁,乃是山溪鬼谷纵横家的门徒,师从鬼谷子,自幼跟随当代的鬼谷子学习天文历法,兵法国书,至今已有二十三年有余,此人身怀大才,却怀才不遇。”
“之前本意前往神京谋求富贵,却又因在酒楼里面言辞不当,得罪了当朝的内相戴权,遂被戴权遮掩不用。”
“之后,混迹于青楼庭院之内,靠着风花雪月楼里面的张姑娘救济,这才勉强求活。”
“主公要是能够礼贤下士,此人必定会对主公感激涕零,敢不效死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