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 > 第58章 陪着尸体考试

第58章 陪着尸体考试(1 / 1)

这一夜,张丹青压根就没睡好,和别的学子害怕周边有实体不一样。  他纯粹是根本不适应这么一个狭窄空间里睡觉。  考生的一个号舍,仅仅只有一米宽出头,深度约1.5米。  别说躺在里面睡觉,就是想伸个胳膊伸个懒腰,都觉得困难。  三面的砖墙极为粗糙,整个人脑袋和肩背靠在砖墙上,一整晚都硌得慌。  其他的学子更没什么良好体验了,他们不像张丹青那般对尸体司空惯见,大晚上一个个吓的心神不宁的。  好不容易挨过一晚上,随着清晨的鼓声响起,又开始了一日的考试。  只是这一日,天空竟然开始微微放晴。  热辣的阳光,渐渐照进了号舍。  简单的写完最后一道题,张丹青便开始了检查,并在心中暗自默读几遍,检阅一下自己的行文流畅性和骈偶押韵,确认无误后才开始拿出食篮里的干饼。  忽然有些心生好奇,自己离开国子监的时候,陪同自己前来的锦衣卫,直接便把这个食篮递给了自己。  但问题是这些锦衣卫,并非自己在锦衣卫办案时,所认识的那些校尉。  既然这些人与自己并不熟悉,为什么会这么好心送自己食篮,而且还贴心的给自己准备好了文房四宝,以及这些,两三天都不会变质的饼子,郁闷的拿起一个水袋,看着自己更是诧异不已。  很多进来赶考的书生,带的都是竹筒,而自己的这个水袋,明显制作精良,居然是用上好的牛皮,精心缝制而成的,揭开水袋,轻轻抿了一口,竟然还有微微甜味,水质好的堪称山泉水。  而这饼子,刚开始还觉得有些平平无奇,可多吃几口,竟然发现过了一两天以后仍然不会发冷发硬,甚至还有些越嚼越有味。  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吃摊做的,嗯嗯。,回头一定问问那个锦衣卫,接下来还有六七天的考试,到时候也多多备上这种饼子。  ……  太阳渐渐升起,天气渐渐炎热,许多考生只能递出自己所带的竹筒,向考官请求加水。  这时候陪在考官身边的差役,便会接过竹筒,来到贡院的古井里打水,贡院里这种古井,一年才用一次,一次才用那么几天,平常都无人打理,那水质真的是通体发黄,称得上是真正的死水,喝了很容易闹肚子。  这么一场考试下来,这些个参加考试的举人,简直就像是坐了几天牢一样难受。  不时还有旁边号舍,传来考生们的呕吐声音,想来是喝了贡院老井的枯水,有些闹肚子了。  就这么一直辛辛苦苦的挨到第3天。  依旧是一个晴朗的晴天,太阳非常热情的望着这群前来赶考的举人。  随着气温逐渐升起,隔壁不远处的号舍,便隐隐约约传来了一股尸臭味。  张丹青微微皱了皱眉头,那你们现在是2月春天,即便是晴朗的晴天,也不会像夏天那般的酷热。  但终究是温度渐渐升起。  而这种情况下,旁边的那死人的尸体,也渐渐开始散发一股难以挥去的尸臭味。  正常来讲,人死后3~6小时,各器官就已经停止工作,并开始由腹部的细菌啃食并分解人体脏器。  尸臭通常从死后第2-3天开始产生,不过在常温下,人死亡后3-6小时,肠道内的腐败菌繁殖生长,就会开始产生腐败气体,放出腐败臭味!尸臭是尸体腐败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由于死后,呼吸道、大肠里的细菌大量繁殖产生腐败臭气(硫化氢、甲烷、氨等),这些气体通过口、鼻及**排出体外所致。  眼下虽说是春天,可晴朗的太阳照耀之下,加剧了温度提升。  越发的让这一股尸臭味传到了各个号间。  远一点的人还不觉得有多明显。  稍近点的那几个号间,那味道简直叫一个酸爽。  加上第1场考试的当天开始,这些人便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了某间号舍的考生死讯,一连两个晚上过去,早已经吓得部分学子心神不宁,到了第3天,尸臭开始渐渐散发,更是让这些人完全没了写字的心情。  终于挨到了第3天日落时分,一些写完的学子,也终于等到了释放的时刻。  忙不急的便开始摇铃,请求交卷。  虽说作为法医,见惯了尸体。  但张丹青第2天早上就已经写完了,碍于考场的陋规,一直不敢提前交卷,郁闷的一直挨到了第3天日落,也跟着这些学子开始纷纷摇铃,请求交卷。  满脸嫌弃的离开了考场。  甚至还饶有深意的望了望那尸臭飘来的方向,只是科考的贡院考场,是严格不许乱窜的,哪怕是交卷时分,也不许随意的大声喧哗和交头接耳。  验尸查案这种事情,更是轮不到自己,这个举人是自杀还是他杀尚在两说,自己就更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和麻烦了。  考完第1场,结束了三天两夜的奋斗,在第3天晚上便可以回去,正儿八经睡一觉。  然后第2天重新进入贡院,进行第2场考试。  就在众多举人纷纷离开之后,收卷官收完卷后,便专门送往指定的房间,并由专门的官员全部把试卷誊抄一遍。(为了防止阅卷的官员凭着字迹,推断出考生信息)  誊抄完后,还要用纸条把考生的名字信息给糊住,以免考官看人看名字来评阅试卷,这种制度就叫做糊名制。  紧接着,又派人把号舍的各个角落重新清理一遍,包括意外死在了号间的举人。  第2日一大早,客栈里边乱哄哄的一阵嚷嚷声音。  跟着大伙走出来,原来是第2场的考试时辰,马上就要到了。一众学子们纷纷提前走出客栈,再次准备好所需要的食篮,各种饮食和笔墨纸砚。  刚走出门口,负责护送张丹青的两个锦衣卫,依然很是贴心的给他重新递上了一个食篮。  第1次是匆忙,没在意。  第2次张丹青便长了个心眼,提着食篮有些好奇的问道:“敢问两位,这么精美的食篮,可是太孙殿下为我准备的?”

两个锦衣卫相视一笑,淡然的摇了摇头:“张公子不必好奇,这位贵人,等您中进士之后,自会知晓!”

这一次的抓阄,张丹青可就没这么好运了,居然被分到了最角落里的一个号间。  偏偏问题是,这间号舍,就是让众多举人闻风丧胆的厕号!  也就是旁边就挨着厕所的号间,俗称厕号。  天上太阳,依旧明媚,可张丹青就遭了老大罪了,这个厕号的杀伤力,简直比尸臭还让人难以忍受。  张丹青无奈,只好揉了两个纸团,塞在自己鼻孔里,心中强行的给自己心理催眠:  不臭不臭,一点都不臭,在这边上喝着泉水,吃着饼,味道爽极了。  第2场考的是,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五言八韵诗一首。  拿到考题的张丹青顿时傻了眼,明朝的科考,怎么会有五言八韵诗?  要知道这玩意儿,唐宋元清的时候,都还考的。  但唯独明朝并不怎么考这个东西。  难道是明初还没有正式取消?还是说要等到永乐年间才会取消五言八韵诗?  摇了摇昏昏胀胀的脑袋,倒也没有时间去计较这个了。  赶紧答题才是真的,翻译一下就是第一场考察考生对经义的理解。所谓经义就是四书五经里面随便抽一段,然后问你是什么意思,而且这个解释要能写成一篇议论文。  第二场就是考察考生的公文写作能力,看看考生会不会写公文,简单的来说就是,考中进士甚至是状元的话,极有可能会被分配到翰林院,而这个地方,往往是为皇帝起草诏书和公文的。  那么第2场考试,举人的各种公文写作能力便变得极其重要,包括诏书,诰命,奏表,以及官府的判文,等等等等。  这个倒还好说,左右不过是个格式罢了,当初张丹青在应天府以及锦衣卫衙门断案的时候,可没少翻阅这些东西。后来到了国子监恶补功课,皇帝指派的刘三吾等大儒,也是让他反复练习了一整套流程。  写完几份公文例表,只剩下了一首五言八韵诗。  看到这个题的时候,张丹青摇头一阵苦笑,这玩意要是让庆余年里面的范闲来考试的话。  这范闲一准要考个零蛋。  多少穿越小说里面,纷纷写着,主角穿越到封建社会,便可以凭着抄诗背词,进而大杀四方,甚至是被誉为一国文坛圣宗。  扯淡扯淡,真他丫的扯淡。  就比如说这个考试的五言八韵诗为例吧。  考试的题目一般都是限死了的,会直接从古文里抽出一段话,亦或者从某诗里面拿出一句诗,来,作为题目。  然后让考生,进行扩散性论证扩写,你以为只是让你论证性扩写那么简单吗?  显然不是,往往还要限韵,也就是每首诗的偶数句,要出自同一个韵部。  并且,掐去第一联和最后一联,中间剩下的每一联都必须做到对仗工整,而且要答的有理有据。  当然,这只是正常写诗的要求,科举写诗,还会有八股文的要求,并且八股文的格式,一点点都不能出错。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从四书五经取题,强调须以朱熹的集注作为准绳,态度和口吻都必须参照前人,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这种要求,其实很限制学子的思想)  看了看题目,张丹青会心的点了点头,果然,科举里面的诗词考试,题目往往是非常的生涩晦拗。  这首诗的考题题目居然是:  惊雉逐鹰飞!  这题,出自于南北朝庾信《冬狩行四韵连句应诏诗》  三川羽檄驰。六郡良家选。  观兵细柳城。校猎长杨苑。  惊雉逐鹰飞。腾猿看箭转。  鸣笳河曲还。犹忆南皮返。  显然这个题目,要求把题目进行扩展性写作,并且以飞为韵脚。  张丹青含笑一点头,立刻毫不犹豫的便开始抬笔:  惊雉逐鹰飞  百中虚文囿,苍鹰掠地归;(破题)  如何惊雉影,翻逐鸷禽飞;(承题)  色木罹罗避,心偏窜野违;(起股)  多因魂未定,不识计全非;  路问金眸疾,风卷铁距威;(中股)  几番愁侧翅,一瞬失残翚;  抱木猿犹转,藏林鸟亦稀;(后股)  山梁无猎羽,好自惜毛衣。(束股)  将这首五言八韵诗,用八股文的格式(破题,承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写完以后,便开始反复检查,心中默读,确认无误后便开始睡大觉。  只是一连三天,边上厕所满满的臭味,简直让他有如身在地狱,再可口的饼子,再甘甜的泉水也味同嚼蜡,晚上睡觉都是那一股酸酸的滋味。  好不容易挨到第3天日落摇铃交卷。  众多举人如蒙大赦一般的,纷纷走出贡院。  却见贡院门外,吴东的妻子跪在贡院门口,哭喊连天的大声喊冤说道:“求求官老爷们,给我夫君做主,我陪同夫君前来赶考,一路上京何止百里?我夫君向来身强体壮,又是北方人,从小文武双修,从未得过什么大病小灾,好端端的,怎么会死在这贡院里头呢?  各位官老爷,求求你们为我做主呀!我夫君绝对不可能是隐疾暴毙的!”

为了免得众多举人牵涉其中,主考官刘三吾下令众多官兵将这妇人围了起来,苦口婆心的对他说道:“你这妇人,怎么如此胡搅蛮缠?你夫君死了,我们也很为你难过,可礼部和应天府都派人前来查看过了,你夫君分明就是隐疾暴毙!断然不会有错的!  你还是早早的,将你夫君领回去安葬了吧,莫要在这里逗留了,若是影响了这里举人们的会试考试,修怪本官不讲情面!”

第3天,这一场是会试的最后一场考试,但凡这一场考试过后,整个会试便宣告结束。  但凡会试榜上有名的,那基本上就是稳稳的进士在手了。  接下来的殿试,自北宋仁宗以来,都采取百分百的录取率,只不过是排名论次而已。  也就是说会试过关了,便意味着举人成功晋级成进士。  第3场考的是策问,翻译一下就是,第三场是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对事物的评判力和对于历史的分析能力,毕竟古人是以史为鉴的嘛,所以考察对历史的分析能力尤为重要。  但是拿到考题了之后,众多学子便开始有些直呼活见鬼。  这考题一点都不简单,甚至还有些棘手。  考题的大意翻译过来就是,早些年的空印案,郭桓案发生以后,朝廷杀了很多官员,但依旧没能阻止这些官员们在账目上弄虚作假,  问:诸君可有良策?  这种策问之题,一下子就考到了许多学子。  却见张丹青,不疾不徐,笑着在试卷上答卷上写了个应字,然后写上自己的籍贯姓名,以及何时中举祖宗三代。  接下来就是:  臣,对,臣,文:王者不吝改过,故盛世有极谏之……(巴拉巴拉巴拉一大堆。)  概括起来中心思想就是,皇帝,您真是勤政爱民啊,通过您往日的诏书,臣学习到了许多,下面我有几个小办法,供您详细参考:  1,账册采用骑缝印,印用半印,地方户部各执一枚,交讫和实收数量,各自列举。  2,建议朝廷将粮食折合成银两,统一征税,并在各个区域省份的中心城市,设置常平仓,既可以储粮,亦可以应急兵灾变祸。  3,对于官员们老是爱涂改账目数字,建议把原先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这样一来……  我看那些贪官还怎么改?!还怎么改?还怎么改?!  写完,挨到第3天日落,整个会试的过程才算是走完。  出门的时候深深的看了一眼,吴东的妻子,依旧跪在贡院门口喊冤。  只是自己的身份尴尬,一介举人没有得到委派和任命,是没有资格进行查案的。  煎熬的等了一段时间后,会试也终于开始放榜了。  张丹青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韩克忠,陈安等人挤在了人群之中,看着会试的榜单。  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榜,明晃晃的写在上面,众人开始欢呼的拥在了一起,喜极而泣的开始,大声嚷嚷着。  只见会试榜单写着:  陈安第1名。  赵劲松第6名。  张丹青第11名。  韩克忠第60名。  到了这喜悦的一幕,几个常聚在一起的举人,再也安捺不住心中激动,纷纷开始大声的嚎叫着:  “我中进士了,我中进士了!”

张丹青还来不及呼喊,便直接被众人高高的抛上了天空,一边跑一边喊:  “我竟然是进士了!”

(5000字大章,忘了分章了。  12点过还有,再次跪求大家的追读和月票,您的支持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