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兔崽子(1 / 1)

燕王朱棣呵呵大笑的走到了张丹青面前,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年轻官员,爽朗的笑道:“早前你大婚之时,实在太过事发突然,等孤知道的时候,你都已经返回江西老家了,孤坐镇燕地,未得诏令不许返京,只好托人送了些许薄礼,想必丹青都收到了吧?”

面前的这个年轻官员,一脸惶恐,极其恭敬的拱手作揖说道:“燕王殿下有心了,当时我也想不到会突然拜堂成婚,后来几经辗转回到京城之后,才得知燕王殿下,托人送来了贺礼,丹青在此谢过了!

今日殿下返京前来祭奠先帝,想必一路奔驰辛苦,我奉陛下的命令前来接待燕王殿下,不如且随我进城休息,咱们一边走一边聊如何?下官已在燕王殿下的旧邸准备好酒宴,只等殿下前往了。”

心中微微一喜,看来眼前这个连襟张丹青对自己并无恶意,即便是奉了大侄子朱允文的命令前来接待,也未对自己有丝毫的为难,这不由得让燕王朱棣好感倍增,刚准备跨步随他一起走去的时候,朱棣仿佛像是想起了什么事情一样,一脸愁苦的,哇一声便哭了出来,甚至还当着张丹青的面当众抹着眼泪,心中不胜感伤的说道:

“丹青不必如此多礼,孤蒙知父皇驾崩,心中早已是五内俱焚,想起父皇他老人家对我的教导和恩泽,我这心里就揪心的很,这几日粒米未进,慢说是什么山珍海味,本王也丝毫提不起兴趣来了,丹青万万莫提此事,若真的有心,还请担心速速前方带路,带本王这一家老小前去祭奠父皇,如此,本王定会感激不尽!”

说完不等张丹青回答,深深的看了一眼身后的三个儿子,朱棣的这三个儿子,老大长得有些肥胖,走路显得有些稍稍吃力,想来应该就是未来的仁宗皇帝朱高炽了!

后面跟着的两个小屁孩,身形中等,腿脚很是矫健,几乎不用猜便可以确定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了!

三个儿子眼见父王朱棣投来的暗示眼神,立马变瞬间会意,顿时便戏精附体一般,哇的一声便哭了出来,口中还伤心的嚷嚷说道:“爷爷……爷爷,你怎么就这么离开我们了?”

虽说打乱了张丹青的安排,但这个请求倒也在情理之中,甚至不知情的人,看来还可以博得一个大忠大孝的美名,张丹青也没有拒绝,直接就有带着人将朱棣领到了朱元璋的灵椁前,此时前来哭灵的人,早已围满了整个大殿,而且还有不少的各地藩王,这一会儿,阔别数年的诸多兄弟们,倒也是因为朱元璋的趋势而意外团聚了,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心思寒暄和唠嗑,反而是一见面便抱在一起,纷纷痛哭起来,哭诉着自己对父皇的不舍,倾吐着自己心中的忧伤!那场面简直叫一个感天动地……

张丹青心里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些个藩王,或许哭朱元璋的确有几分真诚和不舍在里头,但更多的原因是在哭自己,毕竟少了父皇的庇佑,这些个藩王,心眼里纯粹和明镜似的,一个个都能够猜到眼下的这个大侄子皇帝朱允文,对各路藩王有多么的忌惮和猜忌,只怕是朱元璋的葬礼过后,便会立即公开对各路藩王进行下手,过惯了好日子的各路藩王,既然没有做皇帝的命,就连个富贵王爷的消停日子,只怕也享受不了多久了,这自然让各路藩王无比的惶恐不安起来!

此时,一个个的纷纷围聚在朱元璋的灵椁面前,基本上都能够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兔死狐悲的样子,一个个跪在地上痛哭之时,同样是满脸戒备的打量着灵堂周边,心中的提防意图丝毫不曾松懈!

毕竟这个大殿里头,到处都是太监,不用想也能够猜到都是大侄子皇帝朱允文特意安排的人手,只要这些个藩王胆敢有丝毫的异动,这些人立马就会把所有的事情一五一十甚至添油加醋的汇报给朱允文,这也让各路藩王简直如坐针毡,痛哭之余,就连兄弟们相互之间私下里交头接耳的心思都不曾敢有!

张丹青在大殿里巡视着,看了看诸位藩王这般警惕而又戒备的神色,心中顿时便一阵明了,赶忙将这些个太监纷纷,找了个借口支使出去,又是让他们给各路藩王准备饮食,又是准备香烛之类的,顿时,整个大殿便只剩下了这些个藩王们。

张丹青正准备跨出大殿门口,燕王朱棣感激的朝他使了个颜色,毕竟有朱允文的人在现场盯着,这些个好不容易重新聚首的兄弟们,才会有说掏心窝子的话语时机,趁着这个机会,燕王朱棣便立马拉着自己的弟弟周王朱橚,一脸紧张的说道:“老五啊(朱橚排行第五),最近可都听到了风声?咱们的这个大侄子啊,才刚刚坐上了皇位,就迫不及待的嫌弃我们守在边疆各地,太辛苦了,想给我们减轻点担子!”

还没等老五周王朱橚发话,一旁的宁王朱权便开始率先抢的说道:“呵呵,四哥真会说笑,也太会给那大侄子脸色了,也不知父皇看中了他哪一点,竟然立他为帝,他不就嫌弃咱们手中握着兵权,威胁到了朝廷吗?什么给我们减轻点担子?!此次朝廷打算削藩,四哥你可是重中之重啊,就莫要当着兄弟们的面说这些风凉话了。”

眼见宁王朱权嘴上简直没个把门的,周王朱橚忍不住的呵斥说道:“好你个老十七,说话当心点,小心隔墙有耳,这可是京城的大殿,如今这片紫禁城,已经是当今陛下的,可不是你的宁王府!”

可这番话并没有让诸多兄弟警醒起来,年少尚武的湘王朱柏甚至直接跳了出来,大声的愤怒说道:“行了行了,哥哥些少在这里装模作样了,还是先操心一下自己吧,我们这几个兄弟都封在了内地,倒是你们的燕王府和宁王府,都是地处边疆,为了防范北元入侵,你们一个个都要手握重兵,真要算起来,咱们的这个大侄子,真正堤防的恰恰是你们!

我们只不过是倒霉,恰恰被你们这些兵强马壮的哥哥们给牵连上了而已。”

眼见自己兄弟们没有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朱允文的削藩,反而在父皇朱元璋的灵前开始公然内讧,燕王朱棣不由得勃然大怒,恶狠狠地指着湘王朱柏说道:“你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说话注意点,诸多兄弟之中,数你最为张扬,哥哥们一番好心,你不心领也就罢了,反而在这里阴阳怪气的,究竟是何用意?难道哥哥们,还会害你不成!如今父皇刚刚驾崩,咱们兄弟们更要和和气气的好说好商量,怎么能在父皇的灵前,这般的大吵大闹呢?!”

诸多藩王兄弟之中,年少气盛的湘王朱柏,其实最怕的就是作为大哥的太子朱标,以及四个燕王朱棣,眼见他公开的站出来驳斥自己,顿时变羞红着脸,退到了一边!

眼见诸多兄弟都停止了吵闹,开始将情绪稳定下来,趁着这个宝贵的时机,朱棣好不容易的调整了一番情绪,心平气和的看了看诸多兄弟说道:“诸多兄弟们想必都是聪明人,想来也应该知道了,朝廷里的削藩风声,我这个做哥哥的不才,没人替诸多兄弟们消灾挡祸,不过在父皇的灵前,我还是想问一句,大家对朝廷的削藩怎么看?”

微微沉寂了一番过后,周王朱橚有些无所谓的耸了耸肩膀,讪讪的笑着说道:“四哥啊,小弟倒是无所谓,我这个性子你也是知道的,除了行医治病,我这一生别无所求,全权不权,钱不钱的我都不是很在乎,只要能够让我继续钻研医理,些许身外之事,我倒不是很看在眼里!”

燕王朱棣的眼神里微微闪过了一些失望的眼神,但他心中无比清楚,自己的这个五弟周王朱橚,不但是个书呆子,更是个痴迷研究病理的大夫。

民间有句话说得好,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朱元璋的这个儿子周王朱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朱橚是第一个被建文皇帝朱允文削去的藩王,其封地在开封,被封为周王,是名副其实的燕王党。因此,自然而然成为了朱允炆的第一个目标。

第一个被削,且朱允炆削他藩的方式,也让其颜面尽失,曾一度成为大明朝皇室酒足饭饱之后所谈论的笑话。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明朝丢人丢脸的藩王,其一生的造诣却极其巨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是伟大的。

那么朱橚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呢?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朱橚会颜面尽失?其一生又完成了哪些成就呢?

朱橚是朱元璋的第五子,与朱棣一母同胞,出生于公元1361年8月。此时的中国仍是元朝至正年间,是元顺帝时期,已经是元末起义军四起的年代了。

即使是疆土辽阔的元王朝,因为其统治时期的残酷暴掠,国祚连百年都未到。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应天府后,对北方残余的元朝势力发动北伐之战。

最终攻占了大都,将元朝的残余势力重新打回草原,收复了自五代十国时期就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这也是几百年来,北方地区首次回归汉家,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北伐成功之战。朱元璋平定北方后,对于有功劳的人,都纷纷受到了他的受封,他的儿子们也纷纷位列王爵。

尽管朱元璋企图分封藩王的想法,受到了群臣们的极力反对,但这并未能阻止朱元璋。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开始大肆分封他的儿子们。

其中主要的几个儿子,如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藩地在西安;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藩地在太原;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藩地在北顺天府。

而朱橚身为朱元璋的第五子,被封为吴王,藩地在杭州。然而,朱元璋对于功臣分封有多豪气,其分封的功臣随后便会有多惨。

像廖永忠、胡惟庸、蓝玉等多位大臣在后来都纷纷遭到了朱元璋的清洗,为了保证皇权的统一,在胡惟庸案后中国数千年的宰相制度也被彻底废除。

为了保障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即位后的安稳,朱元璋也不仅仅单独对大臣下手,对藩王也进行了防范。

在分封的诸王中,朱元璋对朱橚特别地看重,在朱橚被朱元璋册封为吴王的几年后,朱元璋就为朱橚寻了一门亲事。

朱元璋将当时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的公爵冯胜的次女,嫁给了朱橚。

按常理来说,若只是一般的联姻也还好,但唯独冯胜,是一个手握重兵的朝中大臣,可见朱元璋对朱橚有多么看重。随着朱元璋逐渐对藩王加强防范,朱橚自然也被针对了。

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认为,江南乃富庶之地,为国家重镇,朱橚作为这里的藩王实在不合适。于是朱元璋当即下旨,将朱橚从吴王改为周王,藩地也从杭州变成了开封。

开封是宋朝旧都,明朝承认的也是宋朝为正统,朱元璋曾经也有过把都城建立在开封的想法。可见,即使是防范藩王,将朱橚封在开封,也难以掩盖朱元璋对其的喜爱。

然而,朱橚的一次行为,却彻彻底底地激怒了朱元璋,从此彻底失去了宠爱。

原来,朱橚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在没有向上请示的情况下,偷偷离开了开封。要知道,藩王未经允许私自离开藩地,就已经是重罪了。

而朱橚不仅仅是离开,他还偷偷到了凤阳,这一去凤阳,更是不得了了。当时,朱橚的老丈人,手握重兵的冯胜,正是在凤阳!

藩王私自离开封地不说,还私下会见朝廷重臣,二罪并罚,都可当谋逆之罪处理了,朱橚可谓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因此,朱元璋一怒之下,将朱橚下放到了云南,开封的封地则让其长子朱有炖代为管理。

然而也正是因为到了云南,改变了朱橚的后半生,让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作出了伟大的成就。

到了云南的朱橚,首次来到了明朝的边陲之地,在这里他看到了令他一生都难以忘却的景象。

在云南的百姓,大多贫困,处于边陲之地,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很多人连肚子都填不饱,饿死的饥民随处可见。

加上南方气候湿润,百姓常常生病,却无钱医治,很多人因此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朱橚从小便在周围人的呵护下长大,即使是在藩王就任后,其先后的藩地杭州和开封也都是百姓密集、富饶之地。

在看到云南百姓的疾苦之后,朱橚心中的十分动摇,这也为日后他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在云南待了一年后,朱橚被朱元璋召回应天府,随后又被朱元璋教育了一年,于洪武二十四年再次回到了封地。

回到了封地后的朱橚,开始利用藩王的身份,召集各地的名医,搜集四处的医疗古籍,最终结合成一部著作《袖珍方》。

在云南,朱橚时常看见百姓饥不择食,常常煮食山中无人认识的杂草。于是朱橚同样命人在王府内设立了一座“植物园”,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意义上的植物园。

在植物园内,朱橚种植了各类蔬菜,药草,常常亲自尝试,对这些不知名的植物进行品尝,记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真的让他发现了许多可以食用的植物。

然而朱橚的研究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由于太子朱标也早于朱元璋去世,因此由太孙朱允炆即位。

朱允炆即位后,改年号为建文。虽然朱元璋在位期间,大量的清洗有权有势的功臣,但对于各地藩王却并未过多的打击。

因此,朱允炆即位后,各地藩王对其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最后,在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劝谏下,朱允炆决定削藩。

当时,秦王与晋王都纷纷去世。在朱元璋分封的各地藩王中,只有燕王朱棣年龄最大,威望最重,且最具有威胁。

当时劝谏朱允炆的齐泰,建议朱允炆首先应当拿下朱棣,朱棣一旦拿下,剩下的藩王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可以慢慢收拾。

但朱允炆并没有听取齐泰的意见,而是选择了黄子澄的主意,先从燕王的党羽中下手,震慑朱棣,随后再削朱棣。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这简直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主意,若是先拿下朱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靖难了。

但是当时的朱允炆还是选择听取黄子澄的意见,那么第一个藩王削谁,又成为了一个问题。经过朱允炆的再三斟酌后,他终于做出了决定,第一个削他的五叔,也就是周王朱橚。

首先,朱棣和朱橚两人仅相差一岁,年龄相仿,并且二人是同母兄弟,自幼就感情深厚。因此,削掉朱橚,不但打响削藩的第一战,还可以成功地震撼朱棣。

其次,当时的朱橚的一个行为,让朱允炆刚好抓住了他的把柄。

朱橚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有炖和次子朱有爋(xūn)。长期以来,朱橚一直重用的是自己的长子朱有炖,这也让次子朱有爋产生了不平衡的想法。

因此,朱橚长期的忽略使得朱有爋开始觊觎起其兄朱有炖的位置。为了得到这个位置,朱有爋居然上奏给朱允炆,声称朱橚和朱有炖意图谋反。

这也给了朱允炆削朱橚的理由,当即命令曹国公李景隆,令他带领军队出发。李景隆一路并未声张,以练兵的名义来到了开封。

在朱橚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冲进了周王府,将连同朱橚在内的朱橚一家尽数抓捕。随后周王府被查封,朱橚连同他的家人纷纷被贬为庶民,流放到云南。

堂堂太祖皇帝第五子,在众藩王中声名赫赫的周王,竟被自己的儿子举报;昔日高高在上的周王爷,也被贬为庶民,朱橚一家的脸面也全部丢光了。

在朱橚再次被贬到云南后,他和第一次的身份并不一样了,第一次虽然是受罪被下放,但也是明朝的王爷。

然而这一次,他却是以庶民的身份,下放到了底层,这一次他更是亲身体验了百姓的穷苦生活,彻底打开了眼界。

在云南的生活令他真正的明白了,自己要做得更多,若有朝一日真的能重回王爷的身份,自己要做到更多。

同时,在云南长期辨识各种草本植物,令他对植物、中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朱橚在云南待了数年后,先后有四位弟弟被朱允炆削藩,他的十二弟湘王朱柏更是被建文一朝逼到走投无路,自焚而死。

在这样的环境下,朱棣终于忍无可忍,为了自保,也为了自己一家,朱棣毅然决然地发动了靖难之役。

历时四年,朱棣成功攻占了应天府,朱允炆在城破后不知所终,下落不明。朱棣即朱元璋皇帝位,年号永乐,随后迁都顺天府,也就是今北京地区。

在朱棣即位后,被朱允炆削藩的几路藩王纷纷翻身,重新做回了王爷,恢复了王爵的身份,其中就包括朱橚。朱橚被朱棣加赏了5000石的俸禄,重新回到了开封。

回到开封的朱橚,不再管理开封政务,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了对植物和草药的研究上。在一些对植物草药有所了解的中医的帮助下,朱橚更是亲自完成了一部中医著作《普剂方》。

据说,朱棣即位后,虽然恢复了各路藩王的爵位,但同样对各路藩王严加看管。

而朱橚凭着手中的《普济方》,成功得到了朱棣的青睐和信任,受到了朱棣的大力封赏,得以继续他的研究。

到了永乐四年,此时的朱橚经过长期的研究,其成果也已经有所小成,又完成一部中医著作《救荒本草》。

这本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植物,对于植物的药用性和可食用性都有详细的标注,共有几百种植物被记载进书中,并详细分类。

书中的植物几乎都可以食用,是一本救世利民的良书,并被后世中医广泛运用。据说在朱棣听说这本书后,龙颜大悦,极为满意,还亲自下旨令人帮朱橚刊印。

朱橚长期地研究,多次出书,在当时留下了大量的名望。根据时间来推断,朱棣对于永乐大典的编撰,有可能也是受了朱橚的启发。

随后多年,朱橚积极投入到各类草药、植物研究,后来有人向朱棣举报他图谋不轨,他亲自来到顺天府,向朱棣磕头认错。

为了让朱棣相信自己,让自己可以继续研究,他更是将自己的亲信兵马全部交予朱棣,就连侍卫也遣散很多。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伐征讨的途中驾崩,朱橚听闻后悲痛万分,连忙赶去北京吊唁。当时即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十分看重这位叔叔,随即加赏了朱橚的俸禄。

朱棣死后一年,朱橚也随着薨逝,终年六十五岁,被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亲授谥号为“定”,号周定王。回顾朱橚的一生,身为朱明皇室的一员,其在政治上并未有过多的成就。

但他的研究,对中国的植物学、医学都给予了极大的贡献,即便是在世界上也是远近闻名。

《救荒本草》这本书在后来更是流传到了欧洲、俄国和日本,救助了许多贫苦百姓的生命,这本书在世界医药史上都享有盛誉,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

其一生的诸多著作,如《袖珍方》《普济方》《救荒本草》等都经过多次刊印,为后世中国的医药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即便是今天也仍然有人在研究。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中医药学的研究,朱橚却与其他的中医不同,其对后世的贡献和成就,足以被称作为科学家,医学家!

像这样的一生都痴心于医学研究的藩王,公开表示削不削番的都无所谓,不由得让燕王朱棣大感无奈的苦笑摇头。

的确,一辈子只痴迷于医学研究的人,手上有没有兵权对他来说真的没有多大必要。

眼见有了第一个摆烂的,后续自然会有其他的人跟着响应,果不其然,封地在两河腹地的那些个藩王们,还真有不少人表示着对削藩无所谓的摆烂态度,这不由得让燕王朱棣大感失望!

正准备说什么?却听的一个清脆的脚步声传来,对于脚步声,燕王朱棣多年领兵自然无比熟悉,脚步声轻缓而又悠闲,几乎能够从声音上就听出了是张丹青。

便赶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示意他们的这些个混蛋弟弟们,千万不要乱说话!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