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神都锦绣 > 第三百一十五章 修路

第三百一十五章 修路(1 / 1)

出于安全性考虑,谢岩在提炼“石漆“时是自己独立完成,并没有找学生们帮忙,但是在最后整理实验记录时,却是让石子帮的忙,所以,能够回答皇帝问题的人,只能是他。  “启禀、启禀陛下”石子紧张的咽了一口吐沫,跟着说道:“‘石漆’与‘石炭’、‘铁矿石’同为一种物品,乃上天赐予我华夏大地的宝贵之物。‘铁矿石’经过炼制,可以得到生铁,经过再次熔化后炼制,可得精铁;‘石漆’亦是如此,第一次炼出来的为‘汽油’,此物危险性高,用处虽大,但是需要有专人保管和使用,不适合百姓之用,第二次炼出来是‘煤油’,此物较容易保管,适合百姓使用,至于‘沥青’,乃是最后剩下的‘石漆’渣子,用其修路,非常合用,因此,看似无用的‘石漆’,其实浑身是宝,用处极大。”

如果说,谢岩在“殿前演示”当中是分段表述,那么石子当殿说出的这一番话,则是完整地叙述了有关“石漆”的用处,让原先有些听不清的大臣们,全部听得清楚明白了。  “关于‘石漆’之贵贱,那需要经过仔细计算之后才能有个准确答案,学生所知有限,无法算出。”

石子话音刚落,皇帝还未及开口,谢岩忽然起身道:“陛下,学子不知道的事,臣知晓,请容臣向其告知。”

“准了。”

李治当即回道。  “多谢陛下。”

谢岩随即对石子道:“按照冯县男的设想,以一贯钱每桶的价格在‘玉门关’收购‘突厥人’运来的‘石漆’,再从‘玉门关’运到‘卫岗乡’同样需要每桶一贯,一支五十匹骆驼组成的队伍,可以运送两百桶,也就是两千斤,考虑到并不是支付现钱,都是以物资进行交换,所以,实际耗费的钱财,大约只有四成,也就是八百文每桶,而炼制过程中每桶需要花费一百文,那么请告诉陛下,‘石漆’得到的三样物品,该如何进行定价贩售。”

石子仅仅想了片刻,即向皇帝行礼道:“启禀陛下,‘汽油’产量低,只占一成,可按百文每斤贩售;‘煤油’产量高出‘汽油’一倍,且主要为百姓使用,当按照四十文每斤贩售;至于‘沥青’,可以参照‘水泥’的价格,按每斤十文钱贩售。”

李治压根儿自己就没算过来,只不过听说如此低廉的价格,倒是很满意,刚想开口认可,却不料谢岩忽然又说道:“陛下,石子的所说的贩售定价并不合理,请陛下允许臣问另外一位王禧学子。”

李治和大殿里的所有大臣们都愣住了,谁都知道,“皇家卫岗学堂”由谢岩一手主持操办,如今当众否决了石子的回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学堂的否定,而且是当着皇帝和所有大臣们的面,若是传出去,学堂的声誉会受到极大影响。  可是李治却从谢岩平静的面庞上看不出丝毫不妥之处,尽管心里十分不愿意,那也得开金口说道:“谢卿家但问无妨。”

“臣谢过陛下。”

谢岩恭声应了一句,继而望向王禧问道:“汝以为当如何?”

在谢岩前面对石子说的时候,王禧也在心里默默的计算过,每桶“石漆”的成本约九百文,可炼制三成“汽油、煤油”,余下七成是“沥青”,也就是说,每斤“石漆”成本九十文,按照产量多寡定价最合理。  可石子适才的定价,已充分考虑到了这些因素,结果却被认为“不合理”,那么,究竟哪里不对呢?  大殿之内很安静,所有人要么看向王禧等待答案,要么自己在心里计算着,应该如何定价更合适……  当着皇帝的面,不可能有很长时间进行思考,王禧想上片刻,自认为无法回答得了,只好暗自叹息一声,跟着向李治行礼道:“启禀陛下,学生无能,实在想不出哪里不对,石子的定价与学生所思相差无几。”

“不知谢卿家有何话说?”

李治没有表态,却把事情推给谢岩。  “回陛下话,若单单从计算上而言,学子所说并没有错,然其忽略了三件事,或者说是三个条件,其一是‘商税’,其二是‘汽油、煤油’的储存,其三是后续研究‘石漆’的花费,所以,臣以为,‘汽油’每斤至少百五十文;‘煤油’五十文;‘沥青’十五文,方才更加合理。”

谢岩此言一出,不少大臣都微微点首以示赞同,很显然,他们也意识到谢岩所说的“不合理”之处,到底是在哪里了。  李治同样微一颔首,跟着道:“谢卿家思虑周到,所言甚是。”

“多谢陛下夸赞。”

谢岩紧跟着又道:“用于民生的‘煤油’与‘沥青’,定价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冯县男的设想,基本上就能行得通,不知臣所言可对否?”

“大致无误。”

李治道。  “若冯县男之构想能完全实现的话,我朝当可将‘西域’正式纳入版图,‘突厥’也将不可能再成为我朝之大患,为此,臣奏请陛下,兴修‘长安’至‘玉门关’大道。”

谢岩冷不丁的将话题从“石漆”转到了“修路”,令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然仅仅片刻后,立刻有一位谢岩不认识的老臣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向李治行礼道:“陛下,此事万不可行。”

“杜卿家有话直言无妨。”

谢岩尽管不认识,却也猜出此人即是“黄门侍郎”杜正伦,只听他说道:“如此千里大道,太过耗费国力,且只为运送‘石漆’,毫无必要可言。”

“杜侍郎所言甚是!”

话声中,韩瑗亦走到大殿当中道:“如今通向西域的官道并无太多破损之地,完全可由地方自行修缮,并不需要完全重建,谢县子所提之议,臣丝毫不觉有何用处。”

杜正伦和韩瑗的论调,那是一点也不新鲜,李治都听过多少回了,而且也根本不想再听,所以干脆理都不理,直接对谢岩道:“谢卿家,既然汝提出此议,不如详细说下当如何操办,以解众卿之惑。”

“启禀陛下,兴修大道,实为利国利民之举,臣不知毫无必要之说,从何而来?”

“一派胡言!”

杜正伦打断谢岩继续说下去的意思。  “杜侍郎——”既然别人不客气,谢岩自然也没理由客气下去,当场也打断杜正伦想说的话,继而说道:“吾当请问杜侍郎,兴修大道,怎会耗费国力?”

“连绵千里的大道重新修缮一番,所耗钱财无数,需要人力以十万计,若此不为耗费国力之事,老夫实在想不出,还有何事可算是!”

杜正伦怒目以对谢岩,正色说道。  谢岩道:“杜侍郎此言错矣,且大错特错!”

说着,看也不看杜正伦,而是立刻向李治行礼道:“陛下,兴修大道所用之钱财,完全可以通过‘钱号’、户部、地方官府三方解决,所需人力,可招募无地或无业之民解决,臣不知如此行事,错在何处。”

“谢县子,汝可知此事需要多少钱财?”

韩瑗突然发问道。  “吾没有算过,无法知晓,不过‘卫岗乡施工队’曾有测算过,一个百人队修一里路,用时约二十日,所有工料耗费大约两千贯,也就是说,千里大道,耗费约两百万贯,再考虑到物料运送的耗费,总共花费不可能超过三百万贯。”

谢岩并没有打算给韩瑗继续提问的机会,而是又向李治道:“若此条大道交由‘卫岗乡施工队’,相信不出三年即可完工,且动用民力绝不超过三万。”

“三百万贯、三万民力、三年时间”这些数字听在李治耳中,那绝对是莫大的惊喜,根据“工部”的测算,少说需要五百万贯、五年时间,使用民夫更达到十万人,那完全称得上是一个浩大工程,如今,似乎听起来,似乎一切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韩瑗不用想也知道,皇帝肯定是动了心,此时此刻,唯有设法“堵”上谢岩的口,才能打消皇帝的想法,故立刻言道:“谢县子,此乃君前,当无戏言!”

“多谢韩公提醒,君前无戏言的道理,谢某还是知道的。”

谢岩客气地回复了韩瑗,而后向李治躬身道:“臣可以向陛下保证,臣所言句句为真。”

“甚好!”

李治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群臣,问道:“不知众卿家还有何说?”

此刻,大臣们都知道皇帝心意已决,若此时再提出什么异议,那可就是纯属给自己找不自在了,所以,谁也没有开口,甚至连表示赞成的也没有,毕竟谢岩做了保证,再说什么难免有拾人牙慧之嫌。  李治等了片刻,见无人开口,便直接道:“既然众卿无异议,朕决定修建‘长安’至‘玉门关’之大道,此事既定,不容更改。”

“陛下圣明!”

无论内心赞成与否,群臣一齐起身,向皇帝表明态度。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