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神都锦绣 > 第三百零六章 文书

第三百零六章 文书(1 / 1)

冯宝动身启程之日,王福来派回向皇帝呈送“文书”的那一小队禁兵,刚刚抵达“长安”。  很快,大唐皇帝李治就看到了文书里的全部内容以及装满“棉花”的锦盒。  “棉花”是什么?李治不知道,也没有听说过,但是从王福来呈报的“文书”记录内容来看,应该是个好东西。  “钱号”又是什么?李治听说过,也知道“卫岗乡”正在筹办,但是运作方式等等,一概不知,以至于,王福来在“文书”里以很大篇幅记录的“关于军卒钱财存入钱号”且还有利钱这事,他是怎么也想不明白,不过对于皇帝而言,也没有必要事事都知道的那么详细,很多事,看结果就可以了。  等看到冯宝试图用“石漆”来达到利用“突厥人”和“大食人”作战那一段时,那就更加理解不了!作为具有雄心壮志的一代帝王,有如此多的事务不了解,那是不可以容忍的。  俗话说“不懂可以问”,然而李治却很明白,能够说清楚的两个人,一个在西域、另一个又在“卫岗乡”,好像谁都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自己一个答案。  或许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唐皇帝陛下终于有了去“卫岗乡”走一走、瞧一瞧的心思,去亲眼看一看帝国当中最富裕、最特别的那一乡之地了。去不去“卫岗乡”?何时去?那都是以后的事情,李治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想好,眼下最紧要的事情,却是将文书当中的内容搞清楚。  “王伏胜”李治轻轻唤了一声。  “奴婢在。”

王伏胜赶紧应道。  李治用手指了一下装有“棉花”的锦盒,道:“将此物送到‘司农寺’刘卿家处,让其弄清楚。”

跟着又道:“将文中‘野战工事’一段抄录下来,送往‘政事堂’,交由众臣研判。”

王伏胜等了一小会儿,见皇帝没有再说什么,刚想张口应下,哪知道李治忽然又说道:“差一得力之人,携此文前去‘卫岗乡’,谢卿家当知道如何行事。”

“奴婢遵旨。”

王伏胜估计皇帝的话说完了,便立刻应下,随即安排人手去办理。  派往“卫岗乡”的人是名小宦官,谢岩见过其几面,知道是王伏胜的随侍,也是心腹,自然以礼待之。  仔细阅读完王福来的“文书”,谢岩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头脑发晕,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冯宝会在西域搞出那么多事,“钱号”方面的事倒是无所谓,不过早晚而已,迟早还是会按照那个路数去办,可是派军队去“波斯”,意图用“石油”来控制“突厥人”,虽说从理论上能够行得通,可是,“石油”那个东西,以大唐的工艺水平,即便使用“蒸馏法”弄出来汽油,他都不知道能有何用?在谢岩的记忆当中,好像除了车用,就没有其他地方用过,而那东西以大唐的条件,不仅非常难以存储,而且极其危险,稍有不慎,极可能酿成大祸。  谢岩有些明白皇帝的意思了,估计也就是为了“石油”这事,否则没道理专门派人过来一趟,可是,应当怎样回复呢?  既然没有办法回复皇帝,那谢岩只能是拖着,因为据他估计,自己派去“找棉花”的那两个老兵,多半已在路上,要不然文书当中也不会有自己组织商队找寻棉花的事情。  谢岩不回复,那名小宦官也不催,反正每日好吃好喝好招待,他也不急着回去。  不过谢岩知道,自己也不能无限期的拖下去,实在不行的话,只能亲自跑一趟“长安”当面和皇帝说清楚,毕竟冯宝到底怎么想的,他还不是特别了解。  时光转眼到了五月,谢岩觉得如果再拖下去,那也太不拿皇帝当回事了,便命人准备一下,打算前去“长安”。  可就在做好一切准备的当天晚上,“找棉花”的那两个老兵回来了,而且如预计的那样,果然带来了冯宝的“私信”。  信的内容很多,也非常的长,最关键的是,冯宝居然是用汉语拼音写的,在大唐,除了谢岩那就没人看得懂,可谓安全之极。  读完整篇“私信”,谢岩终于知道了冯宝的意思,说起来是冯宝小时候曾经看过一篇科普方面的文章,说“石油”用简单的“蒸馏法”,第一次可以“蒸出”汽油,那东西除了用来燃烧,在大唐屁用没有,按照冯宝的说法就是用汽油烧热水,供应学堂和全乡,多少还能省点煤炭,减少污染;第二次“蒸出”的是煤油,那就有用了,可以用来卖给百姓点灯,毕竟煤油的安全性高于汽油,而且成本也低过目前百姓使用的动物、植物油脂点灯的方式;最后就是经过两次“蒸馏”后的石油渣子,可以混合石子一类的东西用来铺路,那东西可要此水泥好,起码灰尘要小许多,谢岩估计,大约那个就是后世常见的“沥青”了。  尽管没有实际测算过冯宝的想法在经济成本上合不合算,但至少看起来还是挺合理,毕竟不是花钱去买,而是拿高价格低成本的物资去换取,比如说“香水”、“茶叶”以及刚刚烧出来不久的“瓷器”都非常合适,哪怕最后只有半成利润,那都绝对是一件划得来的事!因为冯宝的设想一旦成功,“突厥人”和“波斯人”将来的生存命脉,那就完全掌握在了大唐手中,西域那片广阔的地域,也就将彻底安宁下来了,只要过些年再搞定吐蕃人,可以说,整个西面,将再无敌人。  想通了所有关节以后,谢岩花了一整晚的时间,提笔写下了一封洋洋数千字的文书,并于次日交给那名小宦官。  得到回复的小宦官,那是一刻也不耽误,立即与护送而来的禁兵启程返回。  与此同时,谢岩派人找来余望,明确告诉他:“‘钱号’的人员培训事宜,必须要抓紧,务必在九月开始试运营,第一期的本金有五十万贯,一年后扩充到两百万贯,届时当正式开业。”

余望做梦也没有想到,“卫岗钱号”竟然用两百万贯作为本金,他当即表示自己“干不了”,钱财实在太多,与之相对应的责任也实在太大了。  谢岩则告诉他:“‘卫岗钱号’是一件大事,主事者不可能是一个人,我和冯县男都将参与其中,汝将作为代表,主持时常事务,真要有大事,也用不着汝来承担。”

余望听到这番话后,方敢勉强答应下来,也难怪,他从一介平民成为一家小“钱号”的管事,那已经是心满意足的事了,如今陡然间要他成为巨额财富的管理者,心里上难以承受也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按照谢岩的设想,“卫岗钱号”第一期的五十万贯当中,“皇家卫岗学堂”代表皇帝出资十五万贯占三成份子;“卫岗乡”同样出资十五万贯占两成五的份子,二者相加合计超过半数,足以达到类似后世“控股”的份额;冯宝代表各大世家、勋贵、豪门,出资十万贯,占三成份子;黄守义、洛克然两人各出五万贯,以作为商贾代表,占一成五的份子,之所以会有出资多寡与占比不对等的现象,那也是考虑到大唐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如此难以平衡各方势力,会影响到“钱号”开分号的策略,至于商贾们应有的权力,只能暂时放一放,等他们日后地位真正得以确立的时候,再做调整也不是一件难事。  黄守义不在乡里,谢岩只好找洛克然说明情况,同时告之:“‘钱号’一年后本金为两百万贯,每三年扩充本金一次,直至本金总数达到两千万贯为止,不如此,难以开设更多的‘分号’。”

洛克然当时就听傻了,两千万贯的总本金,哪怕自己只占半成份子,那也需要一百万贯,就算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投进去,那也相差太远了啊。  谢岩看出来洛克然的想法,主动向他解释道:“单靠自己当然不成,汝需要联络更多的商贾一起投入,唯有加入的人多了,‘钱号’才能有更大、更好的前途,至于获利,却是按照出资钱财来分配,份额只代表了‘话事权’。”

当听说按投入钱财分配获利,洛克然顿时就来了精神,至于什么“话事权”,他压根就没想过,更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够和官员们平等对话。  安排好“钱号”的事后,谢岩即安排人手处理那些需要送钱财回家的事情,好在都是关中之地,派出一队“巡逻队”按地址送上门即可。  等上述这些事务全部处理完的时候,李治刚刚收到由王伏胜转呈上来的那份谢岩写的“文书”。  仔细阅看完毕,李治未做任何表示,而是命王伏胜将内容做了一些摘抄,继而转送“政事堂”,此事事关国策,无论如何,宰相们都需要知道。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