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神都锦绣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唐使节(二)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唐使节(二)(1 / 1)

刘定远结婚了,且还有了一个儿子,其夫人是“波斯”贵族的遗孤,名叫黛丝。  当年刘定远刚到波斯之时,初见美丽的黛丝,差点连路都走不动,波斯美女的妖娆、热情、奔放,和大唐女子完全不同,她们喜欢真正的勇士以及聪明的智者,若不是刘定远身为武人,每次作战都不顾个人安危奋勇争先,他也不可能获得美丽姑娘的芳心。  有了刘定远这么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军官使节团”的其他成员纷纷效仿,数年内,除了因病而亡的八个人外,余下的都娶了妻室,至于那些在大唐有妻妾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要不然漫长的十年光景,太难熬。  “夫人”一名俊俏的侍女进得大帐,对黛丝行礼道:“铁勃将军请求面见主人。”

黛丝看了一下正抱着儿子玩的刘定远,以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郎君,铁、将军想、见你。”

“铁勃?”

刘定远闻言愣了一下,在他印象中,这个铁勃似乎对大唐使节们并不友好,不过考虑到“来者都为客”,不见一下是不合适的,于是将孩子递到侍女手上,再对黛丝道:“一起去见一下吧。”

刘定远居住的大帐旁边,有一座略小一点的,那是用来会客以及宴请之所在。本席地而坐的铁勃,见到刘定远夫妇进来后,起身行礼道:“铁勃见过刘将军及黛丝夫人。”

黛丝先向刘定远转达了铁勃话意,然后夫妇二人一起回礼,并邀请铁勃坐下说话。  铁勃首先就自己一直以来对“军官使节团”存有偏见向刘定远正式表示歉意。  铁勃是“萨珊军”中主张夺取城池和“大食人”正面抗衡的代表人物,他能够主动前来表示歉意,说明其接受了“大唐军官使节团”建议采取的战法,同时也表明,“萨珊军”中日后将再也不会有人质疑“大唐使节”的作用了。  铁勃逗留的时间不长,等他离开以后,黛丝笑对刘定远说道:“能够让骄傲的铁勃将军道歉,郎君可真是厉害。”

刘定远摇首言道:“吾可没那么大本事,真正有本事的人在吾的故乡。”

“郎君说的是那位姓谢的好友?”

黛丝多少知道点往事,所以问道。  “不只他一个人。”

刘定远说着,自己动手从帐篷的角落里拿过一个酒坛,没用酒杯,而是直接仰首喝了一口,道:“这酒,是吾另外一个好友弄出来的,是个好东西。”

黛丝撇了撇嘴,道:“大唐皇帝也太小气了,万里迢迢的只送来十桶,还有,这酒实在太难喝了,也能算好东西?”

“哈哈哈哈”刘定远大笑道:“夫人有所不知啊,十桶那也是宝贝,等到战事开启,那可以救活很多勇士的性命,否则林大夫怎么可能只拿出一桶分给大伙儿呢。”

“这酒可以救人?是药吗?”

黛丝瞪着一双海蓝色的眼睛看着自己的夫君问。  刘定远挠了挠头,想了一会才道:“吾也弄不明白,只知道勇士受了伤以后,用这东西擦拭伤口,有大用,具体的可能只有林大夫知道。”

“我听喀丽尔说,林大夫经常提起家乡的事情,还常常念‘诗’,喀丽尔听不懂,却听得出来很优美。”

喀丽尔是林运夫人,和黛丝是好姐妹,不过性格上要文静许多,更适合林运那样的文人。其实,“军官使节团”的每一个成员,没有一个不想家的,只不过大家都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隐藏的很好,平日里看不出来,今天黛丝忽然提起了“家乡”二字,刘定远顿时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父亲、兄弟姐妹们还有那帮所谓的“狐朋狗友”,当然也少不了谢岩、冯宝那样的良师益友……  黛丝见刘定远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目光呆滞地看着前方,稍一思索,便知道是自己的话勾起了他对“故乡”的回忆。  黛丝站起身,静静地走到刘定远身后,伸出双臂,环抱住自己的夫君,将脸庞贴在其后背,低低地道:“对不起,黛丝不是有意提起。”

或许是黛丝的话唤回了刘定远,他重重地叹息一声,接着又仰首喝了一大口酒,道:“夫人不必致歉,为夫只是一时想起往事罢了。再有两三年,夫人当和为夫一起回大唐,那里没有战火,只有祥和,夫人一定会喜欢的。”

“可以去大唐?”

黛丝猛地抬起头,以非常震惊的语气问。  “当然!”

刘定远无比坚定地道:“夫人是吾之正室,小冬儿乃吾嫡子,不回大唐认祖归宗哪成?还有冬儿的学业,嘿嘿,警官他想不收徒也不成。”

黛丝可不知道谁是“警官”,她甚至于都没有听清楚刘定远后面说的话,她只知道,“正室”、“嫡子”、“认祖归宗”是什么含义。  林运对夫人喀丽尔说过同样的话,并且认真解释过,所以黛丝明白其中的含义,尤其是她知道,自己的夫君出自于大唐名门望族,是大唐开国功臣之后,自己要想得到夫家的认可,可谓极难,甚至于她都设想过,夫君哪天回去了,自己可能会一个人留在“波斯”,然而,夫君今日的承诺,等于是给了自己和儿子一个正式的名分,和一个尊贵的身份!  黛丝恐怕永远也不会知道,刘定远能够说出这样的话,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相比较出自寒门的林运,刘定远想要达成自己的愿望,难度那不是一般的大!换个角度说,那就是要让大唐朝廷和民间正式承认异族女子成为官员正妻,那简直有“滑天下之大稽”的感觉。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以后的事,眼下,要紧的还是如何应付“大食人”的十五万大军。  卑路斯接到塔尔里的禀报后,立刻找到林运,将已知情况作了说明。  林运仔细想了想后,道:“殿下,军略方面的事需要召集将领们研判后决定,但为了防止敌军行动过快,吾建议,命令西、南两个方向的所有部落往大本营撤离,带上一切能够移动的东西,带不走的就地掩埋,绝不能留下一粒粮食和一头牲畜;同时命令所有军队向西面塔尔里将军所在区域汇合,我们这里也要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我们也要撤吗?”

卑路斯话是问林运,眼睛却是落在身边一名发须皆白的老者身上。  老者名咄安,是教会卑路斯汉话的先生,也是卑路斯最为信任的重臣。  “殿下,咄安认为,林大夫说的很对,先做好所有准备,然后再看情况决定。”

“好吧,那就按林大夫说的办。”

说完,卑路斯似乎还有些不信地问道:“‘大食人’能够打到这里来?”

林运微微摇头道:“他们打不过来,但是吾觉得,能够让他们打过来最好不过。”

“为何?”

卑路斯想都未想地脱口问道。  林运笑道:“咱们这里又没有城池,更没有多少房屋,敌人来了又能怎样?最多放一把火而已。”

“难怪林大夫当初极力反对我们攻打和夺回城池,原是预料到会有今天啊。”

卑路斯多少有些明白了。  林运道:“在大唐时,和警官他们曾有讨论过‘波斯’战事,他认为,当弱小时,拥有城池是一种负累,吾初始也不理解,通过近几年的战事变化,吾发现,没有城池的我们反而更加容易面对各种情形,反观‘大食人’,虽然占据附近三个城池,却成为负担,几万军队无法统一出城出战,时刻要兼顾城池防御,这才给了我们发展壮大的机会和时间。”

卑路斯对于林运他们的尊重和信任那是毫无疑问的,可以说,没有“大唐军官使节团”的出现,他能不能成为国王都是问题,毕竟皇室血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真正起作用的是他得到遥远东方“大唐帝国”皇帝陛下承认和支持。只不过,卑路斯认为,本方已经具有一定实力,应当有所作为,总窝在这荒野之外,“复国”何时才能够实现啊!  可是林运的意思好像除了避让,似乎没有其他想法,这让卑路斯很是失望,好在他没有当面显露出来,直到回到自己的大帐里,才发出了重重一声叹息——  咄安是卑路斯的先生,对自己学生的秉性那是非常清楚了解,耳听其发出一声叹息后,上前说道:“我的殿下,咄安认为林大夫所说、所想,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自然没有,我总觉得太、太稳了些。”

卑路斯一语道出自己所想。  “不不不,我的殿下,‘复国’是大事,急不得,‘大食人’拥兵百万,还不是我们可以抗拒的。记得林大夫他们刚来的时候,咄安有问过,如何才能‘复国’?其中有一位韩成将军说‘除了做好应该做的事,余下的唯有等敌人犯错和一些意外出现,否则只有等下去’,那天,殿下也在场,想来不会忘记吧。”

咄安缓缓道出往事,令卑路斯想起了什么,并接过话问道:“我们已经尽量做好了,可是敌人没有犯错啊?还有,那个意外又是什么呢?”

“意外是什么,咄安想不出来,但‘大食人’此次出动大军,应当是他们犯下的错,咄安以为,‘大食哈里发’一定不知道这里的真实情况,否则决不会起大军前来。”

咄安老了,一口气说了那么多,不得不停下来喘上一会儿以休息片刻,然后继续道:“距离我们最近的那三座城池,从表面上来看,还属于敌人控制,但实际上,那里的军队不足三万,且多是老弱病残,守城还可以,作战根本无用。且三座城池拥有的军队和百姓,总共近十万人,由于在附近征收不到粮食,放牧又不敢太远,所以城里没有存粮,更不可能给即将到来的大军半点支持,反而会拖累并消耗大军携带的物资,而这些情况,城池里的官员们一定没有上报,因此,等大军真正到来的时候,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卑路斯再不通晓军事,也知道一支粮草不足的军队,战斗力那是极为有限,应该说,直到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林运的脸上没有看到丝毫惊慌,有的只有那份淡定与从容。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