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神都锦绣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庙堂(三)

第二百三十四章 庙堂(三)(1 / 1)

“对于‘商税’,谢卿家于文书中写的很是详细,无需多说,朕想知道的是,卿家大幅度提高税率,就不担心商贾们离开吗?”

李治问道。  谢岩道:“回陛下话,臣很担心,但是商贾们更加担心的是,他们拥有的钱财,能否得到朝廷的认可。”

李治仔细回味了一下谢岩的话,不解地问道:“朝廷认可?是为何意啊?”

谢岩道:“商贾不直接从事生产,仅仅依靠将一些东西贩运到其他地方,从而获利,从表面来看,似乎有不劳而获之嫌,然事实上却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很多,获利虽厚,却也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就会血本无归,然这些都还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真正令商贾担心的却是,他们的获利当中,交给朝廷的极少,那么以之相对应的是,朝廷并不承认和保护他们的财产,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一处官府,只要愿意,随意弄个罪名就可以剥夺他们的全部家产,为此,商贾们不得不依附于他人,以寻求保护,故,只要朝廷认可他们合法的获利,大幅度提高税率,并非商贾们不可接受之事。”

对于商贾行“投献”之举,李治多少还是知道些的,只不过他弄不清楚“税赋”本身的含义和作用。  古代的税,有正税、杂税之分,所谓正税,即农业税,也就是田赋。(顺便说一句,“税”字本义是征收谷物,是禾字旁,“赋”字本义是征收货币,所以是贝字旁)。  一般而言,正税在各个朝代都不太重,因为传说中的圣君明主都是要轻徭薄赋的,有这样的道德榜样在前,既是再混蛋的皇帝也不愿意落一个横征暴敛的名声,所以门面功夫他们还是要装的,那么,给皇帝“捞钱”的重任就落在了“杂税”之上,加上还有地方官府和某些官员的发明的“捐”,于是乎,“苛捐杂税”就诞生了。  “商税”属于“杂税”一种,本质上也是给朝廷增加收入的手段,但是,由于古代商人没有地位,加上缺少有效的统计方法和手段,所以基本上就是朝廷定一个大概的税率,具体怎么收,几乎全由地方官府说了算,由此出现了“投献”之风,商贾依附在权贵门下,以此获得保护,同时少交“商税”。  至于说“税赋”的实质意义,那也是后世才有一个明确说法,而且还是各国各样,说法不同,在此就用不着多谈了,总之一句话,皇帝李治他不懂!  不过,听完谢岩一番话后,李治多多少少还是从中间听出些内容,最起码他想通了一件事,那便是与其让商人们“投献”,不如让他们当成“商税”交给朝廷,朝廷有了钱,那不就等于自己有钱了嘛,至于说认可商贾们的财产,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谢卿家认为,当如何承认商贾合法获利呢?”

李治问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好在谢岩早有准备,道:“若陛下应允乡里试行,臣将发布政令,告知商贾‘无圣旨、不抄家’。”

古人的财产,除了田地、房屋就只有家里的钱财了,所以,“抄家”一直都是古代地方官府和某些官员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哪怕是皇帝下圣旨“抄家”,同样有人从中牟利,谢岩提出的简单方法,就是在保留皇权的同时,遏制地方官府的权力,当然,只是在“卫岗乡”试行。  “原来如此。”

李治轻轻念了一句,然后道:“卿家缘何执意要推行‘新商税’?‘卫岗乡’虽小,却也是大唐国土,据朕所知,那里称得上百业俱兴,堪称我朝治理典范。”

话中之意非常明确,既然什么都很好了,何必还要折腾呢?  谢岩道:“启禀陛下,乡里虽不错,却仍有三大隐忧,其一是人口问题,关中和‘洛阳’附近州县的无地农人,来乡里的日渐增多,他们的吃、用、住等方面不得不考虑,唯一解决之道是将他们纳入作坊当中做工,如此他们可以获得酬劳,一来养活自己,二来可以资助家里;其二,作坊的产量问题,以冶铁作坊而言,近七成的产量提供给了朝廷,导致新式农具和民生上的使用非常少,结果是新式农具不仅昂贵,且很是稀少,制约了农人提高田地产出的可能性,所以扩大作坊势在必行,否则,再好的东西,没人用啊;其三,‘皇家学堂’毕业的学生问题,他们需要有合适的地方和机会验证和施展所学,一个不断进取和变化中的‘卫岗乡’,理当是最好之地,微臣相信,经过实际练习过的学生,他日更有可能成为陛下的好臣子。”

李治登基已经六年了,当然听得出来谢岩话外意思,那些满口“圣贤之言”的进士们,真要让他们治理一个地方,根本也是做不好的,相比较而言,学堂的学生们,经过实际验证过的学生们,极有可能更适合。只是朝廷的“人事问题”太过敏感,暂时还不想去触碰罢了。  李治心里承认谢岩说得很有道理,嘴上却道:“卿家以为,朝中重臣能有几位赞同呢?”

“臣不知,亦不敢妄自揣测,然臣以为,若不能未雨绸缪,等乡里隐忧明显时,臣或许还是会再次上书陛下。”

谢岩很认真地说道。  李治默然了,他完全明白谢岩的意思,那就是与其等到麻烦到来的时候,不如提前设法解决它。  “卿家意思,朕已明了,此事还需朝堂商议。”

李治淡淡地道。  谢岩道:“臣明白,臣谢过陛下。”

李治微微颔首,又道:“朕定于五日后朝议此事,卿家届时勿要缺席。”

“微臣谨遵圣意。”

“退下吧。”

李治以一句话,结束了君臣奏对。  望着谢岩离去的背影,李治忽然问道:“媚娘如何看?”

皇帝的一问很是突兀,武媚有些弄不清楚,可又不能不回答,稍加思考后道:“陛下,妾身以为谢县子所为并无私利。”

武媚的回答极为巧妙,避开了对人和事,仅仅道出一个符合皇帝心意的事实。  果然,李治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武媚的说法,接着又道:“大唐不缺公正无私的官员,缺的是知道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的官员。”

武媚听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那是对谢岩的一份赞赏,她也头一次明白——什么样的官员才是真正的好官。  次日朝会上,有官员提出了“商税”一事,皇帝直接发话道:“朕意已决,五日后朝会商议此事。”

皇帝金口一开,当然是群臣缄默,每个人都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想法……  “警官,你见过武则天了?”

当冯宝听说昨晚谢岩被帝、后一同召见,赶紧凑上前低声问道。  “是啊,怎么了?”

谢岩反问。  冯宝急忙道:“快说说看,长啥样?”

谢岩想了一下,道:“很漂亮,身着皇后仪服,显得十分贵气,至于说是什么样,我还真不好形容,毕竟我也不能总盯着皇后看不是?”

“也是啊!”

冯宝显得很是遗憾地回到自己座位上,而后说道:“陛下说五日后决定,你看咱们要不要活动活动?”

“我看没必要。”

谢岩接着道:“眼下的情形是明摆着的,陛下真是有心应允的话,朝中不会缺乏响应之人。”

说到此处,谢岩忽然想起一事,又道:“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地方你应该跑一趟。”

“什么地方?”

冯宝问道。  “‘周国公’府,拜见代国夫人杨氏。”

“什么?去见皇后她妈?”

冯宝脱口而出,且声音有些大,好在他及时醒悟,低下声问道:“去见她老人家做什么?”

谢岩道:“认个门,聊聊家常总是应该吧,上回皇后开了口,一次不去,总归不合适吧,你说呢?”

冯宝有些无语了,不过他也知道,谢岩说的是实情,更何况,目前武媚还没有接触国家大事,此时通过其母杨氏建立关系,远比以后容易的多。  “那、那不能空手去吧。”

冯宝半晌问出一句。  谢岩道:“空手当然不行,我看送些香水,搭上一些其它礼物,应该可以了。”

“好吧,那你找人准备一下礼物,我明儿去一趟便是。”

冯宝颇为无奈地说道。  正说话间,老张头匆匆走进屋里,行礼后道:“校尉,门外有人来送帖子,自称是‘中书侍郎’府里的人。”

说着,将一封拜帖递给谢岩。  谢岩打开匆匆看了一眼,将拜帖又递给冯宝,并道:“帖子是给你的。”

冯宝接过大致看了看,再抬首道:“老张头,你去告诉来人,就说我于后日午时,在‘大宝商号’恭候李侍郎大驾光临。”

等老张头出去后,谢岩问道:“李义府如今贵为宰相,你约他去商号,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我敢打赌,他这一次一定是有求于我,要不然他才不会派人登门呢。”

冯宝很是自信地说道。  谢岩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道:“你啊,就是不耐烦这些应酬。”

冯宝“哈哈”一笑道:“你做官你应酬,可别算上我,我还想逍遥自在的过日子呢。”

“行,都依你。”

谢岩除了如此说法,还能说什么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