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 (心理学名词)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性格是指人的性情品格[nature;disposition]。1、性情品格。指人在自身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唐李中《献张拾慢。”
商韬《论元代杂剧·元杂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如此强调矛盾冲突,就是为了塑造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以反映生活的本质。”
2、犹如脾气。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讌金钗客,这的担着利害,把你那小性格,且宁柰。”
《辞海》解释主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主要表现每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心理学释义~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态度是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表现在他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拒绝什么,即表现在他都做了什么上面。而一个人怎样去做,则表明了他的行为方式。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又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态度。态度决定了行为方式,稳定的态度使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慢慢地成了习惯,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一个人助人为乐,是他性格的特性,遇到别人有困难他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别人。别人看到他的助人行为也会觉得很自然,很符合他的性格特点。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如果别人看到他去帮助人了,反而觉得很奇怪,无法理解。所以,一个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养成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性格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它会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表现出来。但是,性格具有稳定性并不是说他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塑的。性格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形成后,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一定会带来他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性格的结构性格的静态结构从组成性格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可以把性格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成分。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即他对社会、对集体、对工作、对劳动、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好的表现是忠于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正直、诚恳、文明礼貌、勤劳节俭、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等等;不好的表现是没有民族气节、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奸诈狡猾、蛮横粗暴、懒惰挥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狂妄自大等等。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按照意志的品质,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坚忍不拔,有毅力、自制力强;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优柔寡断、放任自流或固执己见、怯懦、任性等等。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良好的情绪特征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常常处于积极乐观的心境状态;不良的情绪特征是事无大小,都容易引起情绪反应,而且情绪对身体、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较大,意志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又比较薄弱,情绪波动,心境又容易消极悲观。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如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独立性者能根据自己的任务和兴趣主动地进行观察,善于独立思考;依存性者则容易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愿意借用现成的答案;’想像中的现实性:有人现实感强,有人则富于幻想;思维活动的精确性:有人能深思熟虑,看问题全面;有人则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或钻牛角尖等等。性格的动态结构上述性格静态特征的几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的。一般来说,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而且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态度,因为态度直接表现出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时它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例如,一个对社会、对集体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他对工作、对学习也一定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他对别人也会是诚恳、热情的,对自己也是能严格要求的。这一点告诉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时,一定要抓住他的性格的主要特征,由此可预见到他的其他的性格特征。另外,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是在不同的场合下会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鲁迅先生既“横眉冷对千夫指”,又“俯首甘为孺子牛”,充分表现了他性格的完美,又说明了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性格本性区别性格也可称为个性或人格,简单的说,性格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人的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简单道德风貌。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本性和性格的区别:性格是后天所形成的,比如腼腆的性格,暴躁的性格,果断的性格和优柔寡断的性格等。本性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思维方式。本性是先天自然风气与感觉世界所形成,比如防御心,求知欲,荣誉感等。人的本性包括有求生、感知等。心理学家根据个人对社会的适应性为主要参考系对人的性格分为5类:摩擦型,平常型,平稳型,领导型和逃避型。摩擦型性格的人表现为性格外露,人际关系紧张,处理问题欠妥,容易造成摩擦。平常型性格的人的态度,情感,意志,理智均表现为一般,平平常常,没有特殊的表现。平稳型性格的人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往往是被动地适应,善结人缘,人际关系好。领导型性格的人,对社会的适应性好,而且能主动适应社会环境。逃避型性格的人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与世无争。性格是感知与感悟的双向误导性质,同一个性格的人或者信任度很高,这个不分国界。性格形成因素性格是什么呢?性格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巨大吗?这些问题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可要进行实际的分析,还是一个蛮复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性格的成因复杂,同时性格的表现也是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长期的精神状态,心理咨询师即是通过对求助者性格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产生相应行为的特点和现实状况。性格的心理学释义为人在对现实现象的态度以及对此做出的相应的行为表现方式的综合体现。它是社会属性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的体现,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故一直以来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范畴,故需要根据性格的特征分析性格的表象方式,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效果。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复杂和细碎,如果概括出其形成的主要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基因遗传因素,成长期发育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可以说它既有来自于本身的因素,同时也具备着相应的环境影响。从这个角度分析,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可需要大量量变之后的质变作用。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分析得出结论,心理咨询师研究其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用途,首先是通过对当事人的性格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产生心理困惑的性格因素,同时根据性格的特点,指导当事人去规范自己的性格,进而解决心理困惑。基本特征性格,奥尔波特认为“性格”这个术语有些含糊,因为它意味着人们对某人的道德判断。例如当我们说某个人具有“良好的性格”时,就含有这种道德判断。奥尔波特更愿意:“把性格定义为加以评定的人格,而把人格定义为不加以评定的性格”。性格(Personality),旧称之为人格,一向被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行为与 态度之总称,它是心理学之一支,然而,性格症(Personality Disorders),旧称之为人格异常,却一向为精神医学所垄断,在心理学界,性格已被解析有神经性(Neurotici**),外向性(Extroversion),用心性(Conscientiousness) ,同意性(Agreebleness),与开放性(Openness)等五向度(Watson, D. etal.,1994)。美国精神医学会也在其「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APA,1994)上,将性格症列分为妄想(Paranoid)、分裂样(Schizoid)、分裂型 (Schizotypal)、表演(Histrionic)、自恋(Narcissistic)、反社会(Antisocial)、边缘(Borderline)、逃避(Avoidant)、依赖(Dependent)、 与强迫(Obsessive-compulsive)等十大类,并另列明跑暗打(Passive-aggr-essive)一类在附录上(林天德,1995)。前者是统计的分类,而后者是临床的 分类。二者之间是有何种关联,迄今仍是未知数。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必得先对临床分类做个统计的处理。精神医学会是以症 状界定性格症,譬如说,在妄想性格上有七项症状,只要个体具有其中的四项, 就可能患上该症。然这些症状可否如此被拢统地加在一起是本研究的第一旨趣。 上面这些性格症在以往被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妄想、分裂性、与分裂型等三个性格症,其症状稀奇古怪;第二类是反社会、边缘、演戏、与自恋等四项, 其症状富戏剧性;第三类是逃避、依赖、强迫、与明跑暗打等四项,其症状深带 忧虑。然这临床分类是否经得起实证研究的考验,也有待商榷。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动力理论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为代表,他的人格理论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人格动力论:人格的核心是人内在的心理事件,这些心理事件发动了行为,或构成了行为的意图。人的行为的动机来源在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行为的动机通常是无意识的。(二)人格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成分:本我(id):本能需要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 ego):遵循理想原则。本我是无意识部分,自我和超我是意识部分,属于人格控制系统。(三)自我防御机制是指自我所运用的心理策略,以此保护自己避开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种种冲突。常见的有:1.压抑;2.投射;3.合理化作用;4.反向作用;5.升华;6.转移等。(四)人格发展观弗洛伊德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概念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二、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特质分成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在研究人格的文化差异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指的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个~10个中心特质;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表现出来。往往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理论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观点相同。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人格的内在因素。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从根源特质可以区分出这两种特质。体质特质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环境特质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如16PF中的忧虑性,有恒性等。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使个体朝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作用的根源特质,从而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他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艾森克人格理论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1)外倾性:表现为内、外倾向的差异;(2)神经质:表现在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异;(3)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负面人格特征上。这三个因素上的不同程度的表现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格特点。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这个量表在人格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格大五理论(The Big Five)塔佩斯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麦可雷和可斯塔编制了“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定量表之一。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等人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七个因素,构成了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三、类型理论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德国,主要用来描述一类人与另一类人的心理差异,即人格类型上的差异。类型理论主要有三种:(一)单一类型理论单一类型是根据一群人是否具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最典型的单一类型理论是T型人格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提出来。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T型人格的细分:根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分为:T+和T-。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方向。如赛车,探险等。T+型人格根据活动特点又可分为:体格T+类型和智力T+类型。体格T+:如运动员。智力T+:如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探新。T-:表示冒险行为朝向破坏性质,如酗酒、吸毒、暴力等。(二)对立类型理论依据某一人格特性的两个相反方向来确定的。1.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用到这种人格类型。A型人格:性格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有时间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处于紧张状态。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一种不安定性人格。B型人格:性情温和,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节奏的生活,可以胜任需要耐心和谨慎思考的工作。2.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由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内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外向: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内向人格的特点: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外向人格的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等。性格何时开始形成?影响性格塑造的推手很多。你的基因、朋友、学校和许多其他因素造就了今天的你。不过你独特的性格究竟何时开始成型?举个例子,如果现在的你很腼腆,那是不是意味着儿时的你也同样腼腆?对,很可能就是这样。实际上,有研究暗示,我们几个月大时的行为倾向对日后的行为倾向有重大影响。这并不是说性格早早就定型了,不过我们之所以独一无二的根本原因可以一路追溯到婴儿时期。研究婴儿的心理学家常常使用“性情”这个术语,而非性格。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纵向调查是首批探索性格的研究之一。调查发起人丝黛拉·切斯(Stella Chess)和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 Thomas)夫妇选了133个新生儿,并连续追踪调查了他们30年,同时还约谈了他们的父母。基于二人的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婴儿性情的9个不同面,其中包括活动量、精神状态和注意力分散度。他们还发现,针对不同面给婴儿打出的分数整体比较接近,在不太强调政治正确的年代,他们把孩子分成了三种类别:“省心儿童”、“问题儿童”和“慢热儿童”。这些类别是否能预示孩子日后会形成什么性格?这项在纽约发起的调查发现,3岁时被归入“省心儿童”或“问题儿童”类别的孩子,在成年初期,仍多属于同样的类别,不过研究没有调查儿童性情和成人性格间的联系。事实上,长期以来,研究婴儿性情的心理学家和研究成人性格的心理学家并没有什么密切往来。然而,十多年前,这种情况开始有了改变,尽管不能借助婴儿的性情完全推测出他日后会形成什么性格,但这两类心理学家却建立了联系。针对婴儿性情制定的打分系统也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改变。原本研究人员要从9个方面给性情评分,但如今,这9个方面缩减成了3大方面(不幸的是,各个心理实验室使用的精确术语有所不同):“自我调节”,主要关注的是婴儿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等(如抗拒诱人玩具吸引力的能力);“负面情感”,顾名思义,就是恐惧、沮丧等消极情感;“外倾性”或“外向性”,主要与活动量、兴奋程度和交际能力相关。今年,俄罗斯研究人员在网上发布了一项有关性格和个体差异的研究,该研究要求45对父母在孩子几个月大时(一般是7个月),评价他们的性情,等孩子8岁多时,再依据外倾性和神经质程度等成人性格的主要特征评价孩子的性格。比较两个时间点的评价后,研究人员发现了某些方面的一致性,比如外倾性/外向性评分(他们更爱笑)较高的婴儿,到了8岁时,神经质的程度一般会比较低(也就是说他们的情绪更稳定);自我调节评分较高的婴儿长成儿童后,在认真尽责这一成人特质方面得分也较高。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好消息——那可能意味着他们再大一点后可以让自己的房间保持整洁。该研究中也有不相互匹配的评价结果,比如微笑,更外向的婴儿长成儿童后并没有在外倾性方面获得更高的评分,这暗示婴儿时期的性情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不过研究结果确实佐证了研究人员的说法:“1岁时表现出的性情特征奠定了日后性格的基础,同意这一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令人惊奇的是,有些联系甚至可能会维持40年。在另一项2007年发布的调查中,捷克共和国的研究人员推迟了评价婴儿性情的时间(受试婴儿的年龄处于12个月至30个月间),他们发现个体婴儿期的性情和40年后重测的性格特征存在着关联,虽然这种关联过于具体。仍需讨论的两个特质是学步儿童去抑制(类似于被广泛运用的外倾性/外向性评价法)和成人外倾性。受试者学步时越活跃独断,成人时外倾性评分就可能越高,自我效能(即信任自身能力)也更好。如果三岁能看老(引自诗人威廉姆·华兹华斯),研究人员称他们愿意再加上一句“……学步期也很可能能看老。”
值得记住的是,尽管这些研究显示出了可以影响一生的相关性,但我们的性格仍会不断变化,不可能停留在性格初现成人特质的那一刻(别的不说,这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样的、成熟的成人性格)。 然而,婴儿长成儿童后,其性格会渐渐明确化。比如直到3岁时,孩子的行为才更能预示他成人后的性格会如何。在2003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在1975至1976年间测试了1000多名3岁小孩的行为评分(那时他们把孩子分成了5个类型,即“善于自我调节型”、“可受控型”、“自信型”、“拘谨型”或“保守型”,评分基于这种分类),之后又比对了他们3岁时的行为评分和26岁时的性格评分。这次,这个时间跨度接近30年的调查显示出了许多惊人的一致性——在这里我们只举一个例子,“自信型”儿童成年后外倾性最强,“拘谨型”儿童成年后外倾性最弱。任何一个有小孩儿或陪着小孩儿的人都特想从孩子的一颦一笑中,找出其不断显露的性格特征。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暗示,这种做法可能不是白费力气。该领域的研究也有严肃的一面。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认为,幼儿期首次出现的行为倾向可能是导致成年期心理问题的根源。通过辨别这些迹象,我们或许能在孩子年纪尚小时小心地加以干预,并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流言揭秘:遗传基因决定性格?很多人认为性格由基因决定,这是真的吗?后天因素会改变人的性格吗?真相:科学家不断发现基因与性格存在关联的证据,但后天环境对其影响更大,性格与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紧密相关。专家表示,孩子出生时虽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气质,比如有些会比较急躁,不好护理,有些则平易温顺,比较好护理,但这种气质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慢慢变成较为稳定的人格。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人人都希望有令自己满意的性格。据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有一女子天生“无所畏惧”,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对这名 被称为“SM”的女性有超过15年的研究。他们发现,“SM”患有一种罕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类脂蛋白沉积症,这种病让她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体不起作用。即使别人用枪指着这名女子,她也不会表现出一丝恐惧;在遭遇抢劫后,她连警都没有报,因为在她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事儿。人的性格真的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吗?先天与后天因素到底对人的性格影响有多大?后天因素会改变人的性格吗?笔者为此采访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新影。存在“性格基因”199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荷兰奈梅亨大学的遗传学家汉·布鲁纳的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对一个荷兰家族进行,该家族的很多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击性,如裸 露、纵火、强奸等。他们的愤怒阈值似乎非常低,一些常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挫折和压力都会激起这些人莫名的疯狂,甚至会殴打激怒他们的人。对他们进行遗传分析 后,发现这些男性体内缺少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此后,科学家不断发现基因与性格存在关联的证据。李新影表示,目前在性格与基因的关联研究 中,研究人员关注的主要是与脑内神经递质有关的基因。“例如,如果人脑内‘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较少,人就容易抑郁,5-羟色胺基因、5-羟色胺转运 蛋白基因等都与人的抑郁有关。还有去甲肾上腺素、单胺氧化酶等脑内神经递质都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我们也常能听见人们说某人 身上存在某种基因特质,比如说某人有“冒险基因”“快乐基因”“抑郁基因”等,对于这种将人的性格特征与基因直接挂钩的说法,李新影表示,当前科学界对于 人类性格受哪些基因的影响还未搞清楚,只有粗浅皮毛的认识。但某些基因的确与性格行为有关系。“例如,我们人体内都存在的MAOA基因,也就是所谓的暴力 基因,这种基因与人的攻击性行为有关,还有5-HTT基因会与快乐感受有关等。”
性格受遗传影响既然人体内的某些基因与性格有关系,那人的性格是否受家族遗传影响呢?李新影解释说,“冒险行为”“性格”(心理学上称之为人格)和“抑郁”等都会受到遗传的影响,遗传率在40%~60%左右。俗 话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人们通常认为子女的性格会随父母的性格。然而,李新影表示,实验结果表明父母性格与子女性格呈弱相关,也就是说,孩子的基因虽 然来自于父母,但基因的作用不一定显现出来。他们的性格可能像父母,也可能像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谁都不像。比如,可能父母双方都内向,而他们的孩子却非 常外向。“遗传对心理和行为影响表现最明显的是在同卵双生子之间。”
李新影强调,“同卵双生子之间的人格相关性往往较强。”
最近在朋友圈和 微博上热转的BBC纪录片《一对分隔在世界两端的中国双胞胎》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对中国同卵双胞胎姐妹分别被一个美国家庭和一个挪威家庭收养,虽然两姐妹 的生活环境不同,但是长大相遇之后两人性情非常相投,成了分隔天涯的一对知己。后天与先天因素共同影响性格虽说性格与基因遗传因素有关,但后天环境对其影响更大,性格与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紧密相关。“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往往高于基因遗传对性格的影响”,李新影说,良好的后天环境对良好性格的养成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其动辄施以打骂、家庭暴力,那肯定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专家表示,孩子出生时虽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气质,比如有些会比较急躁,不好护理,有些则平易温顺,比较好护理,但这种气质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慢慢变成较为稳定的人格。既然性格受环境影响较大,那我们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呢?李新影说:“性格其实无好坏之分,但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做一些调整。比如你是内向性格的人,但做的是公关工作,你可以对自己多加锻炼,使自己的性格适应这一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