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李渊还没来得及擦干老泪,就被迫选择退位,正式向天下发布李世民为皇太子的诏书。几天后,李渊正式提出“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
以此正式完成了父子的权力过渡。李渊做了太上皇之后,不仅丧失了对帝国的掌控,同时在生活规格上也失去了许多。贞观三年(629),刚三十出头的李世民得知大破突厥的战报后,颇为得意地对臣下说:“过去国家草创,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耻其雪乎!”
李世民的这番话就是要大家知道,他爹李渊的耻辱,被他全部清洗,这种历史的接力棒,李世民会做得更好,李世民想向天下人证明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正确的。父子此后的感情相当寡淡,甚至彼此已经产生了难以弥合的隔膜,在李渊住到大安宫后,从此再也没有一位大臣去朝见他,他也不能随意与外人往来。缔造大唐的李渊在凄凉、苦闷、失落、走完了老年的生活。贞观九年,李渊去世,享年七十岁。作为父亲来讲,他的儿子终于将全面超越他,这是一种幸运。从人伦角度来讲,这个创建大唐的开国之主的情感世界未免过于凄凉。李渊去世不久,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也去世了,陵寝规模比李渊的还要大。一次李世民和魏征一起观望昭陵,结果魏征故意说看不到,李世民就指着昭陵的方向告诉他。这时候魏征颇为大胆地说:“臣以为陛下望献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