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432章 解决之策

第432章 解决之策(1 / 1)

王仲策看到皇帝苏河和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他胸有成竹的向众人介绍,对于蒙古势力,他想到的解决之策。  在说出具体方法之前,王仲策先介绍现在朝廷实施相关政策遇到的难题。  “陛下,对于我们已经掌控的河套省、察哈尔省、东北三省这些地方。  执行朝廷既往的政策,通过拆分当地游牧部落和原住民势力,移民大量汉人的方式,掌控这些地方。  河套省发展的早,移民人数最多,它最为稳定。  东北三省的女真部落,大部分都没有逃过清算。  少量躲过清算的部落,也被移民到其他地区。  朝鲜地区也是同理。  东北三省原来的势力被清扫一空,这些地方基本被汉人占据,我们掌控力度也极强。  察哈尔省它能代表漠南蒙古。  军方在察哈尔占据绝对优势,加上当地最大的部落,察哈尔部落配合朝廷的政策。  哪怕是这样,我们对于察哈尔省的掌控,也只是控制大方向。  这里依然有汉人牧民和蒙古人牧民争夺草场,发生械斗的情况。  但随着当地蒙古部落被移民,基层官府的推进,法律的普及。  朝廷对于察哈尔省的控制力渐渐加强。”

王仲策先是向众人介绍最基本的情况。  他看到众人心不在焉,听着他说这些话。  这个情况,乾清宫众位大臣,早就了解的很清楚。  王仲策说明白这个情况,他主要是为了承上启下,防止其他人从这个方向,否定他提出的政策。  王仲策刚才的语速比较快,现在说到重点问题。  他逐渐放慢语速,让所有人都能听清楚他在说什么。  “外喀尔喀蒙古等势力,距离中原地区太远。  大部分地域都是荒漠,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再加上这里地广人稀,布置大规模军队驻守,成本太高。  布置少量军队驻守,解决不了突发情况。  这里生存环境恶劣,本来就没有移民愿意来。  遇到危险的情况,军队没办法短时间支援,生存环境危险,不适合大规模移民。  还有一个重要情况,国内人口密度高的省份,经过这些年长期移民分流。  河套省、察哈尔省、东北三省等新占领的省份,这些年一共向这些地方移民两千多万人。  再加上向南洋移民四百多万人。  山东、四川、广东这三个人口大省,人口规模已经降下来。  其他省份人口密度更低。  内陆地区人口相对密集,但人地矛盾已经不算紧张。  百姓们移民的意愿急剧降低。  只凭借现在的移民条件,对百姓没有多少吸引力。  他们会衡量风险和利益,漠北蒙古地区风险非常高,很多百姓都不愿意去那里。  提高移民条件,移民总数太大,朝廷没法负担这个成本。  朝廷即便现在扩军,把漠北蒙古等地区,按照漠南蒙古那样治理,想要完全把这个地方掌握在手中。  这些地方缺少移民填充,只是单纯由军队驻守,这个成本实在太高,取得的效果又不好。”

苏河听着首相王仲策介绍相关情况。  这确实是朝廷现在遇到的难题。  明末经过战乱,特别是北方长期战乱的省份,例如陕甘和河南,人口急剧减少。  大华现在的情况属于人少地多。  经过扩张之后,人少地多的情况更加恶化。  现在主流的百姓安于现状,这也是苏河没有急剧向外扩张的原因。  等到工业占经济比例上升,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地。  哪怕朝廷不想扩张,工业产生的强大力量,也会推动朝廷扩张。  大华王朝鼓励百姓生育,底层百姓生存环境又比较好。  特别是福利待遇普及到乡村。  生孩子,朝廷会给予奖励。  养不起孩子,朝廷会帮忙抚养孩子长大。  百姓没了后顾之忧,现在又没有其他娱乐活动。  特别是普及到乡的医生,让难产不再是绝症,百姓生育的意愿很高。  每年新出生的人口,都在三百万以上。  这些都是小娃娃,能移民的人口,等他们长大还有一段时间。  现在能作为移民的百姓,都是经历过明末战乱的人。  这些人数量有限,方便移民的人,早已经移民。  除了异族和天灾,移民主要靠自愿。  近期的移民人数,已经在逐月减少。  社会矛盾降低,生活比较充裕,绝大部分百姓,都不想移民。  苏熊都督听到王仲策这么说,他眼神有些落寞。  这些资料都由各地官府掌握,他们军方不涉及政务。  内阁不给他们通报,大都督府事前根本不清楚这个情况。  很多类似的情况,他们都是事后才知道。  苏熊原先的计划,那就是军队和往常一样,继续扩军。  为了让皇帝苏河放心,怕他掌握的军队太多,有不臣之心。  他在刚才,还学习秦朝大将王翦的手段——自污。  通过主动进攻当朝首相的方式,彻底让文官集团厌恶他。  他也向外摆出一副蛮横无理的军人形象。  苏熊这个手段很拙劣,他相信乾清宫大部分人都能看出来。  他只是通过这种手段,表明自己的态度。  现在看来,这种手段很有效。  这件事情对他自己的名声,也产生了极大的伤害。  他不在意自己的名声。  苏熊都督心中也有些了解,王仲策强烈反对驻军扩大规模的原因。  事情真像他说的那样,没有移民作为新血补充当地。  驻军就变成了一只孤军。  扩大驻军规模,短时间能起效。  长时间必然会引发其他事端。  即便是这样,苏熊依然不准备服输。  王仲策如果拿不出好政策。  军方按照原先的计划行动,对于长期稳定蒙古,没有多大作用。  但对于短时间控制蒙古,还是很有效的方案。  至于今后怎么办,那就交给后人的智慧。  王仲策介绍完之前的情况,他看着文武官员的表现。  文官大部分人不意外,他们都了解这个情况,做出倾听的模样。  武官很多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个表情一闪而过,但王仲策看得很清楚。  大部分武官表情很快恢复,现在的表情,都是一副看笑话的样子。  王仲策加大自己的声音,说道:“陛下,臣观看南洋地区新移民的情况。  南洋总督府给这些新移民,发放相应的武器,让他们自己在雨林之中开阔出自己的家园。  南洋金矿,就是这样发现。  臣认为这种方式很管用,朝廷拿出足够的利益,自然会有百姓帮助朝廷守土。”

苏熊听到王仲策说完,他忍不住笑了两声。  “我还以为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政策,原来是屯田。  我们军方是由军人屯田,王首相却想让百姓屯田。  百姓屯田,纪律性和效果,那都没有军方强,这件事情已经得到验证。  我们军方擅长屯田,之前的扩军计划,就有极多的屯田部队。  他们和民兵一起,共同构成军队的预备役。  朝廷现在困难,正规军无法扩大规模,扩大屯田部队的规模正合适。”

苏熊都督听着王仲策的话,他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们军方也不是一根筋,准备了很多备选计划。  其中在新占领土地大放异彩的屯田部队。  河套、察哈尔、东北三省,屯田部队的表现,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苏熊作为大都督府都督,不可能忘记他们的功绩。  王仲策看着被麒麟卫士兵架起来,还嘴硬的苏熊。  他笑着说道:“我的这个政策,与屯田兵无关。  军方的屯田制度太死板,遇到各种事情不灵活。  他们也代表着朝廷的态度,一旦和蒙古部落发生冲突,只能继续闹大,没办法收场。”

王仲策转向皇帝苏河方向,道:“陛下,臣认为应该像南洋那样。  让百姓带着枪械,去占领蒙古人的地盘。  为了激发百姓的积极性,臣认为表现突出的人,可以授予爵位。  最低等的勋爵,对于很多百姓来说,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爵位。”

苏河听着王仲策的政策,他认为王仲策提出的政策,有着分封制的影子。  这是在开历史倒车,但这种手段确实有用。  一旦分封,这些人就是为了自己势力的发展。  他们一定会拿出全部本领。  特别是一些野心家,看到这个政策出台,绝对会忍不住,举族赶往漠北地区。  老祖宗们的丰功伟绩,已经给所有人展示出,分封之后乘势而起,能获得什么?  齐、楚、燕、韩、赵、魏、秦。  这战国七雄,从数百个封国,发展成七个强大的国家。  谁也无法预料,这些被分封之后的小贵族,会不会取代草原的游牧民族,成为新的势力,最终变成朝廷的心腹大患。  苏河不准备用这个政策,哪怕能解燃眉之急,但这个政策后患太大。  这个思路却值得参考。  西方的殖民历程,给苏河很大的参考,特别是东印度公司和西部牛仔开发美洲西部。  听完王仲策说的政策,苏河立刻就想到这两件事。  他正在结合这个想法,思考有什么政策,能治理好蒙古地区。  他就听到一个大嗓门在大声叫嚷。  苏熊忍不住怒喷道:“王仲策,你这个政策完全是乱弹琴,分封出众多的贵族。  现在宗族势力还很强大,朝廷为了控制宗族,下了多大决心。  一个宗族的青壮,能占领一个乡镇大小的地域。  宗族通过联姻,决出几个霸主势力。  他们合众连横,发展壮大怎么办?  现在可是枪炮时代,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工业,用枪炮武装自己。  你刚刚说我们军方在养寇自重,我看你才想养寇自重。”

苏熊这话一出,李凤鸣等军方将领纷纷出声,集中声讨王仲策这个政策。  他们都能看出来,这个政策弊大于利。  哪怕短时间能稳定蒙古地区,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后患也是无穷无尽。  王仲策看到军方一致反对,他脸上还露出笑容。  “众位将军,我可没说这是分封制。  授予贵族这就是一个胡萝卜,他绝不能轻易被人得到。  这个政策关键点,绝不是分封。  它是成立劫掠小队,朝廷允许劫掠小队抢掠蒙古部落的土地和财产。  我们都知道土匪极难彻底消灭,这种无本的买卖,有很多人乐意去做。  我这是从欧洲国家官府发放掠私证,当海盗抢掠其他国家货船,这件事情获得的灵感。  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汉人学习草原部落。  用草原上的生存法则,与这些草原部落竞争。  刀剑无法竞争过枪炮,最终取得胜利的人,一定是我们的人。  为了让这些人安心,让这些人认识到,朝廷不会过河拆桥,反而会奖励他们。  听话又勇猛,准备洗白上岸的人,才会授予他们贵族爵位。  他们在外是无法管控的劫掠小队,他们是马匪。  成为贵族之后,这等于他们洗白上岸,必定会受到朝廷的制约。”

苏河听着王仲策的想法,他还在想西部牛仔。  王仲策的想法更狠,直接想到武装百姓去劫掠蒙古部落。  这种官府武装的匪徒,小规模蒙古部落根本无法抵挡。  苏河思考着王仲策的政策,这确实是节约成本,又极为有效的办法。  还能把国内难以管理的人,送到草原去让他们立功。  这种政策成本极低,朝廷只需要拿出一些老旧的武器,收获却极多。  这些劫掠小队,基本都是小股部队,他们也没有工业基础。  这些人的上限,就是成为一股强大的马匪。  不会发展成一个诸侯国,影响到国内的安全。  军方还没来得及反对这个政策。  内阁大臣李志升语气激动的说道:“臣不支持这个政策,劫掠小队这个政策,就不是泱泱大国应该实行的政策。  名不正则言不顺,朝廷这个政策一出,那就再也无法收服蒙古人的心。”

王仲策打断了正在引经据典的李志升,他大声说道:  “陛下,只要蒙古势力存在一天,我们就永远也不可能收服蒙古人。  匈奴在何方?突厥在何方?鲜卑在何方?契丹在何方?女真在何方?  我们难道完全杀光这些人?不是。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完成民族融合。  只有消灭所有蒙古势力,我们才能真正收服蒙古人。  现在是最佳的机会,错过这个机会,那将会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大敌。”

苏河听到王仲策这句话,他才下定决心。  如果能为子孙后代解决大患,朝廷增加一些骂名又如何。  苏河选择支持王仲策的政策,但也让这个政策调整一些细节。  军方不再扩大正规军的规模。  但在蒙古地区,要留有大量的屯田兵,作为骨干力量。  有着屯田部队掌握当地局势,这些发展起来的劫掠小队,也不会成为大患。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昭武大帝 乱唐悍匪 大唐第一少 战国雄主 极品帝国 我真不想复国无弹窗 假太监从攻略贵妃开始好看吗 大家请我当皇帝四代重奸 大唐腾飞之路萧寒华老头 假太监从攻略贵妃开始权倾朝野叶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