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昭被发配到边境上去了!这样的处置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京城内外从百姓们到文武官员们,都在热议这件事情。此前那些上书请求皇帝杀掉胡文昭的臣子们,这一次继续之前的策略。除了再度跟皇帝拱火之外,还要求必须严厉惩处胡文昭,否则的话日后必定再出现这种事情!赵飞扬对于这些奏章是一概不看,这一次他确实留了胡文昭一命,不过抄没胡文昭的忠武侯府邸,将胡文昭家的财产尽数冲入内帑这事儿,他也是下令做了的。毫无疑问,胡文昭这些年积累起来的一切,在这一次风波之下已经化为乌有。那些想要依附于胡文昭博得富贵的人,也基本上失去了希望。赵飞扬可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家伙,尤其是驻守金陵城西门的将领,在胡文昭被流放的时候,此人也被北衙司也抓入昭狱之中。进入昭狱之后一顿拷打,拷问出了许多黑料,这才趁机将这家伙贬为庶人从此不允许担任南唐的任何官职。之所以不趁机抄家灭族,主要还是为了给那些将门老世家们一点颜面,否则若是自己做得太过,也容易招致那些人的攻击。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关于胡文昭的事情暂告一段落,赵飞扬把心思逐渐转移到国朝的政务上。从河洛一带撤军之后,赵飞扬便思虑了许多事情。比如辽国的下一次进攻。以他对于辽国的揣测,或者说,对于小舅子萧统本人的揣测,他知道这小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毕竟被唐军一直顶着要害,万一唐军休养生息之后哪一天直接开打,那辽国又该怎么办?拿下河洛一带就是拿下了辽国的家门口,试想,敌人占据了你家的大门,随时可以趁你睡着的时候冲进来干你一顿,这种危险谁能不提防?可失去了河洛一带这样的屏障,将数万大军驻扎在前线,本来就是既消耗钱粮,又消耗人力的事情。就这还不一定守得住!这样的事情谁能忍?所以说辽国的下一次进攻基本上就是时间问题。赵飞扬早已经预料好了,只要辽国下一次发动进攻,那么南唐一定会趁此机会直接杀入辽地。这一次,绝对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一次灭国之战。当初消灭蜀国可是耗费了不少功夫,不过最为主要的,还是灭掉了蜀国的朝廷班底,让皇帝孟元一下子成为了光杆司令。后来即便他短时间内复国,可一来根基不深,二来那些对于百姓们很好的政策已经实施下去。他的统治根基实际上已经没了!当百姓们都容不下这个皇帝的时候,不管他手中有再多兵马,失败也只是迟早的问题!想要灭掉辽国的话,势必要投入更多的兵力才行。蜀国之所以那么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盘不够大,又过度依赖那些天险作为屏障。可是辽国不一样,辽国地盘很大,在辽东的那些地方都是辽国的根基。那些地方甚至比辽国京畿一带的统治区都大。那些地方可以作为后援支撑辽国!辽国跟蜀国又不一样的是,辽军多骑兵,虽然步卒也不少,可他们的骑兵精锐绝对是一绝的。原因也很简单,辽国有足够多的养马地,也有足够多培养骑兵的土壤!对于他们来说,战马这东西确实不缺,比起南唐和西蜀这种缺马的地方,骑兵的兵源那些都根本不是问题。骑兵一多,就不是那么容易灭掉的,虽然培养出一个骑兵的成本很高,可是这些东西辽国都是消耗得起的。之所以辽国在跟唐国的对战中一直吃亏,除了打不过唐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辽国的国力。当初萧统登基的时候,也知道不能跟突厥一直硬刚到底,可是,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辽国上下都是一片复仇的声音。所以即便知道这样会消耗辽国的国力,他还是必须这样做,也借助这样的机会去掌握军队,也进一步将兵权牢牢握在手中。最终的结果很明显,萧统借助这样的机会牢牢掌控住了辽国的兵权,而辽国也因为这样的消耗国力孱弱,如若不然的话,即便唐军一直能打,可只要不是那种有代差的胜负,就一定无法真正击溃辽国。现在的辽国,虽然国力早已经不如当初,却也是盘踞北方的庞然大物。当初的京都之乱,确实毁掉了辽国的繁荣与富庶,可是,并未彻底损伤到辽国的根基。因此,后来的辽国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实力,跟突厥人在漠南漠北不断形成拉锯战。“要灭掉辽国的话,恐怕没有十万兵力是不成的。”
“就这十万,还是可战之兵,不包括后续投入的部队!”
“除此之外,还要有大唐舰队的配合,也要有足够的骑兵精锐!否则的话,是断然不可能将辽国彻底灭掉的。”
蜀国一败的话,能退走的地方不多,可是辽国不一样,中原地区败了还可以回到辽东继续存活,实在不行就往漠北方向去,总之草原那么大,只要能够积攒下来实力,辽国就有复兴的机会。到那时候,即便是赵飞扬带领大军拿下了辽国,也不得不在边关屯集重兵防御。因为那个时候,恐怕唐军面对的不止是塞外的游牧部族,还有辽国动辄数万的南下兵力。到时候唐军若是将太多兵力集中于边关的话,那么很容易造成一个问题,那便是藩镇割据!尤其是在南唐京师位于南方的金陵,京师距离边境有这么远的距离,一旦边境上出现任何问题,或者有将领坐大的话,那么出现的问题对于南唐来说也许就是毁灭性的。思虑越多,赵飞扬越觉得必须加大扩充军队的步伐,不过在扩充骑兵之前,赵飞扬认为必须先拿下更多的养马地。关中之地可以算是一处,但是还不够,关中之地旁边的陇西一带,则成为了赵飞扬真正关注的地方。“也是时候拿下这些地方了!朕的骑兵都等着战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