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军和第十七军补充了两万生力军,明军兵力达到八万,为了确保后路无忧,留下两万明军驻守马帮、锡波和腊戌),五万缅军(其中有三十头战象),在郝摇旗、吴汝义和蒋匡生的率领下,向阿瓦杀了过去。莽白知道平达力率领十多万人马向阿瓦杀来,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连连向吴三桂发去救援阿瓦的王令。吴三桂回答,正在筹措军粮,让莽白务必守住阿瓦。什么筹措军粮?这不过是吴三桂的借口罢了。吴三桂知道,如果是野战,那缅军肯定不是明军的对手。所以他就有意逼迫缅军据守城池来消耗明军的军粮、士气和有生力量吗?他就是想利用莽白的缅军将明军消耗得精疲力竭之后,他再出手。这显然是有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手段。也可以称之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三桂的算盘是打得又精明又歹毒。莽白当然也知道吴三桂的心思。可是他能怎么办呢?如果他离开了阿瓦,那就是死路一条。再者就算他想离开,那也是离开不了的。吴三桂的女婿夏国相怎么可能让他离开呢?没有办法,身不由己的莽白只能硬着头皮,死守阿瓦,和自己的兄长平达力决一死战!缅明联军一路南下,沿途的缅军要么闻风而逃,要么开城投降——不能用“投降”这词,而是归附,不费一枪一单,抵达阿瓦城下。阿瓦城是缅甸亡国的都城,城墙又高又厚,护城河达到了两丈多宽。莽白不会用兵,而他的弟弟也没有领兵之才,他只得将阿瓦的防务交给夏国相。夏国相当然知道他老丈人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他将缅军一分为二,三万人防守阿瓦城,七万人分驻城外,与阿瓦城成掎角之势。缅明大军抵达阿瓦城外三十里,联营下寨,将阿瓦城团团围住。平达力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激昂缅军联军的指挥权交给郝摇旗。郝摇旗并没有马上对阿瓦城发动进攻,他首先在阿瓦城外修筑了大量的炮台。夏国相一看就明白郝摇旗的目的是什么,但是缅军的大炮极少,于是已到晚上,他就下里袭击平均的炮台。郝摇旗当然防着这一手。缅军乘夜色袭击了几次明军的炮塔,收效甚少,还折损了不少的人马。当炮台修筑完毕之后,郝摇旗下令第五军军帅曹志建率领所部人马,对阿瓦城北面的缅军发动进攻。黎明时分,从阿瓦城头上可以望见城外半里处,有很多明军步兵已准备好攻城,还有骑兵分列两翼,部伍整肃。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