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但是,在当初和明军在中原决战的时候,蒙古铁骑为什么没有精锐尽出?其实这不用多说也都想得明白。满人和蒙古人虽然是近亲——说蒙古人和满人是近亲,那是因为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就与附近的蒙古诸部会盟、联姻。皇太极的大小福晋全部都是蒙古美女,无论是后来的顺治还是康熙,都有蒙古人的血统——然而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民族与民族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就算是人与人之间,那也是亲人见不得亲人混好的。蒙古虽然分属各部,但是各部的可汗都不愿意看见清廷一家独霸中原。想来,当年整个中原都是他们蒙古人的牧场,如今却成了满人的天下,别说是国家了,就比如一栋房舍。原来是你的产业,后来被别人占了,若干年后又成了你叔伯兄弟的产业,你能甘心吗?所以,在明军北伐中原的时候,蒙古人都有个作壁上观的想法。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却不一样了。满人的主力已经被明军消灭了,那么现在蒙古人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如果他们蒙古人能够击败明军,那他们就有取满人而代之的可能。大蒙古国就有重新在华夏大地游牧的可能!就在高文贵快要抵挡不住当面蒙军的猛冲猛打的时候,第十六军也没有挡住从北京城中冲出来的又济度率领的蒙军的冲杀。一旦让南北两股蒙军汇合在了一处,他们就有能力将李定国部的明军全部吃掉。形势虽然对李定国已经绝对的不利,但是他没有向朱聿鐭求援。他将手中最后的一支人马李友的第九军放了出去,让他去策应第十一军,只要能稳住第十一军的战线,蒙军绝无汇合的可能。就在蒙古铁骑采取两翼包抄,中间突破的战术的时候,李友得到了李定国命令他出击的将令后,他并没有急于出击,而是让所有的人都做好准备,等他觉得机会到了时候再杀出去。李友站在一个土堆上,俯瞰着整个战场。很快,李友发现了蒙古骑兵右翼的进攻并不坚决,不知道是战力不足还是领兵的将领决心动摇。但是不管清军什么情况,并且越是建虏进攻不坚决的时候,越是李友率军反攻的最佳机会到了。首先出击的是由蔺养成率领的五千多骑兵,两万多只马蹄,犹如两万柄敲打着战鼓的鼓槌,击打着大地,以洪水溃堤之势,扑向清军的右翼。右翼的蒙古骑兵并不畏惧向他们冲来的明军骑兵,可是明军骑兵向他们冲过来的方阵确实蒙古骑兵以往没有见过的。蒙古骑兵过去也和明军交过手,明军都是由三十三个骑兵组成的大三角阵势,把总单人独骑,在全队的最顶端。但是这一回的明军骑阵却不同寻常,都是三人一个队,铺天盖地的杀向清军右翼。战场之上有一名骑手只跟定蔺养成冲锋,所有骑士都看战旗的走向,号令分合聚散。骑兵刚刚冲出去,长史苏淦黎率领一千五百火铳手,五百弓箭手随后跟上。第九军从军帅到伍长都知道火铳的厉害,并且也知道火铳的战法,所以在苏淦黎去武昌向李定国禀报军情的时候,得知朱聿鐭分给了李定国许多改进的火铳,就以第九军战事倥偬,希望李定国能将这批火铳分给第九军。李定国军中善用火铳的不多,火铳战法就更别谈了,甚至很多将领,比如高文贵、阎维龙等,甚至冯双礼都觉得火铳的战力远远不如骑射。但是,既然朱聿鐭派人送来了,他们也不好推拒,每个军意思意思的拿了一二百支,其他的准备放在仓库之中睡大觉,这一下好了,苏淦黎一口气全部包圆,走水运,沿着汉江送到了襄阳,然后李友派人来接。这件事情上面,朱聿鐭送给李定国的火铳就好比《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送给唐三藏袈裟:不识此宝者千金不卖;识得此宝者分文不取。党守素率领步兵,结成大明破虏阵,又跟在苏淦黎的背后,准备随时策应和掩护火铳手。蔺养成率领五千骑兵,杀声震天从右翼蒙古骑兵的侧面冲杀了进去。两支骑兵就此绞杀在了一起,第十一军左翼的压力顿减。明军骑兵的三人一队是针对清军八旗骑兵制定的战法。因为明军的骑兵不似蒙古骑兵、满清骑兵那样天然生成,都是后天操练出来的,就算是操练的再精熟,也很难和这种游牧、渔猎民族的骑兵一对一的单挑。但是组成大阵,虽然增强了冲击力,但却削弱了骑兵的机动力灵活度。机动力灵活度才是骑兵的生命。最后,李定国根据自己在战场的实战经验,就变大阵为三人一队的小阵,称之为三人锥,相互协同,相互配合,并且任何单独的三名骑兵都能迅速的组成一个三人锥,既弥补的战力的不足,又不至于削弱灵活度。指挥这五万蒙古骑兵的是鳌拜,他在山头上看见了一支明军骑兵冲进了右翼军中,脸色阴沉的道:“传我将令,全军死战到底!”
话音一落,他身旁的戈什哈一声大吼:“号角传令,誓死一战!”
刹那之间,山头、土坡之上四五十支号角呜呜呜的在辽阔的战场凄厉的响了起来。鳌拜的中军大纛旗骤然之间竖起了两支雪亮的旗枪,平展展地悬垂在了湛蓝的天空之下。辽阔的战场之上,杀声震天动地。又有三千蒙古骑兵投入到了右翼的战场之中,蔺养成虽然竭力的指挥着麾下的人马和蒙军做着殊死的搏斗,但也架不住蒙古骑兵犹如潮水拍击着堤坝一样的一拨接着一拨的连番冲击,开始缓缓后撤。这个时候,苏淦黎指挥火铳手以整齐的密集型方阵冲了上了,接应蔺养成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