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第六军和第八军攻打潼关;李定国率领中路军全部回师南阳,攻打武关。第十军驻守开封,随时保持机动,以防备这个时候鳌拜突然南下;田见秀率领袁宗第的第三军和第十五、第十六两个军驻扎在洛阳,准备在潼关、武关激战正酣的时候渡河北上,从潼关北面反扣西安。潼关虽然险要,但是高一功为了给潼关的清军施加压力,命令张鼐指挥火炮,日夜不停的轰击清军驻防的通洛川和金盆坡。但是因为这里道路狭窄崎岖,一次能投入火炮的数量有限,虽然明军的火炮机动能力强于清军火炮,且射程也远于清军火炮,却因为地形的限制,难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时不时的,清军还会利用夜幕的掩护发动小规模的冲锋,图谋捣毁明军的炮兵阵地。对于清军及亡命一蹬腿,高一功早就防备,所以在炮兵阵地的附近埋伏着李过军中最精锐的步兵,只要清军一露头,他们就猛冲猛打,不让一名清军有机会靠近炮兵阵地。就在高一功对潼关猛攻的时候,李定国也正在对武关发动了猛烈的攻打。防守武关的清军总兵叫线国安,当初他是跟着孔有德一起投降清朝的,入关后又跟着孔有德一起进攻李自成和明朝的人马。可以说,这个线国安是孔有德嫡系中的嫡系。武关远没有潼关险要,李定国麾下的人马又都是能征惯战的老兵,就算是以孙可望旧部为主的第十二军,那也是铁了心的要给大明效力。原来在刚刚收编孙可望旧部的时候,李定国出于对孙可望旧部的不放心,要么有意无意想将第十二军的人马打散了编制,再要么就是刻意的对第十二军的军粮军饷掐斤掐两的下发。比如,第九军、第十一军,李定国在军粮充足的时候,一次下发三个月的军粮,就算军粮不充足的时候,也是一个月一发,独独对十二军,军粮是论天发,这让第十二军的将士们愤愤不平。朱聿鐭知道了这个擒故康厚,立刻派马元利来到李定国的军中,明令李定国一视同仁,否则他便将第十二军调拨到高一功的麾下。这些是表面文章,是做个第十二军的兄弟们看的。做了表面文章后,马元利又亲自秘密的对李定国,陛下希望他能够团结所有的人共同抗击建虏。孙可望是背叛了朝廷,这些人马中也有人想去追随他,可是为什么没去呢?要么是因为道路不通,要么是不愿意投降建虏。其实更多的人是在观望,是在观望大明值不值得他们追随。如果李定国这样的厚此薄彼,必然会激得想去追随他的人毅然决然的去追随他,而那些观望的人也会寒心而上了战场之后,寻机叛变。这是在给建虏帮忙!李定国听了马元利带来的朱聿鐭的话后,便改弦更张,开始对十二军一视同仁了。第十二军的将士们只以为李定国善待他们是因为朱聿鐭给李定国下了圣旨,所以他们都死心塌地的为朱聿鐭卖命,每一次冲锋陷阵第十二军的兄弟都不肯落在高文贵的第十一军后面。在攻打武关的战斗中,胡国正、张明志两位师帅,过去孙可望麾下的两员心腹大将,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只恨得高文贵几次找李定国,要求李定国将第十二军换下来,让他们第十一军去攻打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