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见这些谣言的时候,也只是冷冷一笑:“我们满人可没有什么男女大防弟弟不能娶嫂子的礼法,豪格真是太没有出息,难道他还想靠一些只会舞文弄墨的腐儒翻身吗?”
顺治皇帝福临登基之时,中原大地一片混乱。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在长安登基,做了大顺皇帝的李自成率领十万大顺军攻克北京(1),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就在这个新旧政权更替之时,就在李自成处理明朝官员举措失当之时,大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向清廷求援。接不接受吴三桂的求援呢?多尔衮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内院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认为“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主张立即出兵进取中原。他提出,“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秋毫无犯”。多尔衮当机立断,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答应的吴三桂的求援,并在得到北京为大顺军攻破的确报之后,“急聚兵马而行”,与大顺军争夺天下。不得不承认,就从多尔衮乘虚进取北京这一当机立断的方略上可以看出,他确实是有雄才伟略的。闯王的百万大军也被他横扫得灰飞烟灭,那明军就更不在话下了,史可法坚守扬州又怎么样?史可法经营了几个月的扬州,只一天时间就被他骁勇善战的八旗铁骑给拿下了吗?独孤九剑最渴望的不就是能与之匹敌的对手吗?如今伪明出了一个能打仗的唐王,并且还和他最强劲的对手李闯王的余部联合在了一起,这能让他不兴奋,不激动吗?他给阿济格、洪承畴、尼堪、勒克德浑都去了书信,不仅没有责怪他们的丧师失地之罪,而他勉力他们要齐心协力,务必要将这个伪明的唐王一举歼灭。他之所以不责怪,并不是因为他的弟弟阿济格也有“丧师”之罪,一旦降罪也在被处罚之列。而是他觉得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团结。他们的八旗铁骑为什么能跨过长江,席卷东南,除了八旗的彪悍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伪明各路人马的相互不配合,这种悲剧不能发生在他们大清的身上。一定不能让伪唐王这个星星之火因为自己的举措失当而成燎原之势席卷了大江南北。今天早朝之后,多尔衮首先给顺治皇帝和皇太后请安之后,便将自己关在书房之中,手扶旱烟枪,轻轻的吸着,一双鹰隼一般的眼睛对着书房中悬挂的巨幅江南六省——江南、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的地图看了整整一个下午。淡蓝色的烟雾从他的口鼻之中飘出,整个书房之中都充斥着呛人的烟草味道。他最钟情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几次进来奉茶,都被他严厉的呵斥了出去。“看来得放一放这个永历皇帝,非得先消灭了这个伪唐王不可了。”
多尔衮看着地图上清军各军所处的位置,心中暗自琢磨:“看来只有将屯兵岳州,准备打湖南的孔有德、尚可喜和耿仲明调调往江西,让他们走吉安一线去打这伪唐王了。然后再让洪老九收拾江南、浙江和福建的各路人马,从北、东两个方向,进入江西;至于广州的佟养甲和李成栋,他们从从南发动牵制性的攻击就可以,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那个永历皇帝,不能让那个永历皇帝在广西站稳了脚跟!”
想到这里,多尔衮又再次认认真真的将地图看了一遍:吉安、建昌、赣州,随即他将手往土地上一拍:“巴掌大的地方,我看你能挡得住我多少八旗铁骑的践踏!”
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福建东南方向的两座小岛上面:“得想个计谋稳住他,不能因为征讨伪唐王而给了郑森这个海盗攻打福州的机会。《三国演义》里面,曹操为了逃出华容道,让张辽上去和关羽套交情,那本王这一回就当一当曹操,派个人去告诉这个郑森,只要他郑森愿意和我朝息兵三个月,本王就把他的父亲还给他,同时让郑芝龙给他去一封书信,只要他郑森三个月按兵不动,等收拾了这个伪唐王再来收拾他,那就好像是在笼子里面抓鸡一样的容易了。”
(1)李自成攻打北京的兵力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六万说,十万说和二十万说。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实,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按照逻辑推测,应该是十万人马。六万人马显然太少,守卫襄阳的袁宗第就有六万人马,李自成绝对不可能只调六万人马去攻打北京;如果是二十万大军,清军未必敢乘虚而入。因为有二十万大军,那就不“虚”了;十万之数和满清八旗数量相当,这才给了多尔衮决计入关的信心。